梁海明:天道酬勤 诠释成功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华民族有许多关於“勤”的格言警句。《论语》有言:“天道酬勤”,唐代大文豪韩愈亦云:“业精於勤荒於嬉”,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些都道出了一条真理:勤奋是创造业绩的先导。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勤奋工作,努力进取的结果。而这也是梁海明先生在事业上收穫累累硕果、一步一步达至成功的秘诀所在。
  ——题记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究竟什麽是“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要走向成功,是外部环境和机遇重要,还是自身先天的条件重要,或者是後天的努力更重要?对於这些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做出不同的诠释。
  本文主人公梁海明先生对此列出了一个独特的“成功运算法则”:[(天时+地利+人和)+勤]x变≈成功,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达至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固然重要,时机和环境的变化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一个“勤”字。也就是说,後天的努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一独到见解,发人深省。而梁海明先生本人正是这个“成功运算法则”的成功实践者。
  
   立业惟勤:在地产建筑业大显身手
  
  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资深工程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深工程师、香港建筑业协会资深会员及前会长、香港营造师学会会长、香港董事学会资深会员、香港建造商登记审核委员会委员、香港建造商会理事、香港房地产建筑业协进会副监事长、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香港分会创会会长、香港屋宇署的工程及建筑专家委员……从以上这一长串与地产建筑业有关的专业资格与头衔中,足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梁海明先生在香港地产建筑界的地位和成就。
  事实上,梁海明先生在这个行业已经足足打拼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他见证了香港建筑地产业的变迁与发展;在这二十多年里,他也凭藉自己的勤奋与进取精神开拓出事业的广阔天地;在这二十多年里,他从一个负笈海外的莘莘学子成为香港地产建筑界的一颗闪亮之星……
  梁海明先生祖籍广东开平,出生於香港。1968年,他远渡重洋,来到享有“枫叶之国”美称的加拿大,1973年进入多伦多大学修读土木工程专业。读完本科课程之後,他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又报读了建筑管理硕士课程。一边在当地的建筑公司工作,一边读书。也许没有人能想象得到这须要克服多少困难、付出多少的努力,但梁海明先生以优異成绩完成了全部课程,拿到了硕士学位。
  1982年,风华正茂的梁海明先生带着几年积累起来的学识和经验以及幹一番事业的雄心回到了香港。此後,他就恪守创业惟勤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香港建筑地产界努力打拼。在梁海明先生的奋斗历程中,几乎每一步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担任九龙仓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理期间,梁海明先生专门负责中国项目的发展及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他还曾任著名企业新鸿基地产辖下的新辉建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管理该集团内一切建筑项目事宜,其中有他经手建成的著名项目包括中环广场、帝景园、柏景台、葵芳广场等。此外,梁海明先生还曾担任法国最大企业布依格(BOUYGUES)的子公司——法国宝嘉(香港)建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在梁海明先生记忆中,中环广场这一建筑工程项目可说是最令他有成就感的一件作品。中环广场建成是在1988年,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混凝土建筑,时至今日仍然是香港的标誌性建筑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楼高78层的中环广场从买地到设计、施工,整个项目全部落成仅用了两年半时间,这在当时的香港建筑界可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直到现在也难有人破这个纪录。从这个角度来说,梁海明先生无疑是“香港速度”的缔造者之一。
  其次是香港会展中心。建设这一工程项目之际,正是九七回归前夕,时间紧、任务重,这本身就是一个压力,最令他头疼的是当时要管英国公司分包铜铁部分给菲律宾公司,因此合同的条款订得特别细、特别繁琐,这给梁海明先生製造了很多难题。那段时间,他每天在公司、工地以及各个相关的机构或当事人之间奔走斡旋,工作难度相当大。但面对这样的逆境,梁海明先生卻没有放棄、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凭藉其过人的信心、毅力、胆识和智慧,将所有难题各个击破、一一化解,终於促使会展中心高质量地如期完工,赢得了有关各方的一致好评。这个过程也极其生动地诠释了他关於“[(天时+地利+人和)+勤]x变≈成功”的人生理念。
  
  勤勉精进:在多个领域建树颇丰
  
  不可否认,正是在地产建筑业所取得的业绩,使得梁海明先生奠定了事业大厦的根基。但梁海明先生的成功並未止步於地产建筑业,在其他多个领域他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出色表现。
  除地产及建筑经验外,梁海明先生亦拥有丰富的电信科技发展及运营经验,包括光纤网络建设,数据中心等。他於1996年涉足光通信领域,曾任万全网(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中国国家教育网(CERNET)顾问等职。他也是前上海长城通信公司的业务发展顾问,並曾领导香港数码通机房的建设,现在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电信工程博士研究生。
  梁海明先生坦言,其实他读书时包括大学期间,最头疼的科目就是电脑和与电有关的课程。但後来他意识到越是自己的弱项就越是要加強学习,而且他相信勤能补拙,学习上没有什麽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於是他在这些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正是凭着这种勇於挑战自我、勤勉精进的精神,他果然学有所成,进而在自己的这个弱项上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成就。“一个‘勤’字,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谈到这里,梁海明先生深深感慨。
  个人事业在香港稳步发展的同时,梁海明先生亦将目光投放到祖国大陆。早在1988年开始,梁海明先生顺应祖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开始在国内投资百货、房地产等行业。他还曾参与建设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时代广场工程。
  梁海明先生现为仲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该集团包括房地产、建筑、财务、中国业务及投资工作,同时,他亦身兼该集团辖下的仲良中国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总裁之职。据瞭解,该公司业务是为协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及中国企业发展国外市场而提供有关服务,包括提供一般商务諮询、协助融资、上市包装、收购合併、解决问题、寻找及介绍合作对象、专业研究、关係协调及管理顾问等。该顾问公司自1980年开始已在国内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在这二十多年中,仲良公司不但奠定了稳健的根基,而且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关係网络。
  目前,梁海明先生正在计划在垃圾发电、交通、海水化淡、培训等方面,与美国及中东的一些基金共同拓展商机。
  
  一专多能:致力於调解仲裁事业
  可以说,学土木工程及建筑管理出身、在香港地产建筑行业打拼了将近三十载的梁海明先生是地产建筑方面的专才,但他同时亦是一位博才——除了上面提到的地产建筑和电信科技之外,他在仲裁调解方面亦是一位专家。
  众所周知,香港的仲裁服务在亚太地区一直处於领先地位。早在2001年,当时的香港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就曾指出,香港在仲裁工作方面累积了不少专业经验,並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已成为亚太区内的仲裁中心。她还谈到,香港的仲裁团体主要包括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香港特许仲裁学会(东亚分会)、香港仲裁司学会及香港和解中心,这四个仲裁团体,也处理许多非政府机构性(实时性)的仲裁,使香港的仲裁服务更完善,更富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四个仲裁机构中,就有两个是由梁海明先生领导的——他同时兼任香港仲裁司学会会长及香港和解中心创会会长。
  梁海明先生介绍说,香港和解中心是由一群本地极力提倡在香港使用调解服务的专业人士於1999年创立的,拥有香港特区政府定为福利机构的捐款免税的地位,也是香港第一间非牟利的和解法人组织。同时,该中心部分活动可得到香港政府的财政资助。其具体目标是:教育公众认识和解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有发展和解的知识,使其成为一门惠及大众的学问;帮助社会人士认识和解,明白和解如何有效地解决纷爭;推动社会人士使用和解手段来解决纷爭;培训合格的和解专业人才;鼓励会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以和解知识服务社群;加強与香港、祖国内地、亚洲及其他国家的仲裁和解机构或专业团体之间的相互合作。
  梁海明先生表示,任何有爭议而希望通过香港和解中心的服务来解决爭议的,都可以联络该中心,包括家庭成员、公司、商业夥伴、雇员、邻居、业主、租客或普通的香港市民。
  梁海明先生指出,香港和解中心与香港仲裁司学会分工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提供调解服务以解决商业、家庭及劳资等纠纷,含调解知识及有关课程资料,後者重点则是推广仲裁及调解作为纠纷解决方法,提供有关培训及制订专业守则。
  梁海明先生不仅是香港和解中心及香港仲裁司学会两大仲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本人也具有非常丰富的调解及仲裁经验,曾处理许多涉及建筑房地产、出入口、电信及股权爭议等多方面的调解及仲裁个案。他曾先後担任多个仲裁及调解机构的成员,其中包括:北京、广州、深圳、大连、瀋阳、威海、新疆、珠海、哈尔滨及苏州仲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哈尔滨调解中心顾问,哈尔滨市调解中心调解员,山东省调解中心调解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之特许机场核心工程调解团成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可仲裁员,香港建筑署调解顾问,香港房屋委员会调解顾问,香港纪律审查委员会成员、英国仲裁司学会调解员,香港仲裁司学会前司库等等。以梁先生为首的香港仲裁司学会更於今年五月在深圳举办了首次两岸四地的大中华仲裁机构论坛。
  
  乐於奉献:不遗餘力回馈社会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梁海明先生多年来一直热心支持並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和社团工作。他认为,财富取之於社会,亦应用之於社会。因此,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业绩之後,他就开始身体力行地回报社会、回馈公众。
  梁海明先生是湖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自应邀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尽心履职。他重点关注的是民生和经济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民生方面,主要是有关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在经济方面,他更多地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研究内地的投资环境及相关的问题。
  作为一位香港商界的知名人士,他认为香港应该进一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为内地企业服务,为内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香港在资金、人才、资讯、机制和开放程度方面相对内地具有优势,可以成为内地企业对外融资的最佳窗口和地点。他说,香港须要为内地企业在港融资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也希望内地各级政府对在香港融资企业多支持。这样不仅能为内地经济发展筹措急需的资金,也有利於香港的发展。
  但他同时不无痛心地指出,改革开放这麽多年了,但内地一些企业的幹部並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开放”的真正含义,没有从行动上落实“开放”而只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有些地方大张旗鼓地提出要招商引资,卻並没有真正营造好方便投资者的投资环境。“境外投资者凭什麽就一定要来中国投资呢?你必须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才能吸引他来啊!为什麽总是听到有些地方的引资工作总是停留在‘还没有谈下来’这个阶段呢?思想上不解放,行动上不落实,光是在口头上说说又有什麽意义呢!”谈到这里,梁海明先生深有感慨。
  为此,梁海明先生与李子良、余国梁、唐秀根等四位香港的湖北政协委员共同创立了中华英才教育基金,旨在为内地公务员提供思路上的培训,从而提高当地政府的管治水平。在梁海明先生等人士的资助与倡导之下,中华英才教育基金首先从湖北省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协作下,已成功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使当地众多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
  梁海明先生表示:“热忱欢迎更多的海内外有识之士加盟‘中华英才教育基金’,共同为中华民族和湖北的经济振兴贡献力量。”他还希望内地所有工商界朋友来香港合作、交流信息和沟通,也欢迎境外的企业到内地来投资洽谈,促进内地的企业走出去。“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窗口,有很多合作的商机,作为桥樑和平台的香港中华总商会,会为促进区域合作和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梁海明先生还热心支持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兴教助学、培养人材,才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強,“推动教育是一项长远事业,现在撒下种子,日後才有开花结果的一天。教育的影响力跨越世世代代,其精神延续不断。”在这个方面,梁海明先生亦有多项捐赠。如他分别在2000年及2005年就已捐资40万予湖北联谊会及湖北长丰海明希望学校,对改善当地落後的教育状况功不可没。
  虽然多年来由於投资项目众多,梁海明先生商务非常繁忙,但他对於香港和祖国内地的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事务,都尽可能地参与或支持。他先後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及公共事务论坛委员、香港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及国内事务委员会主席、香港可持续发展项目论坛主席、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名誉顾问、香港房地产建筑业协进会副监事长及工程界社促会顾问等职,现还兼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河北石家庄市经济顾问、山东青岛市招商大使、香港湖北海外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河北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华英才教育基金主席、香港建筑业协会会长、香港总商会中国及电讯委员会委员、香港广悦堂顾问、香港建筑业承建商联会顾问、香港营造师学会会长等。
  智慧之光:天道酬勤诠释成功之道
  
  毋庸置疑,如今在事业上收穫了累累硕果的梁海明先生正是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向来行事低调的他卻称自己並非成功人士,“我只是在一步步迈向成功而已。”
   梁海明先生对於成功的定义、成功的方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我始终认为成功是没有标準的,那麽如何成功也是有多种途径的。我想以我的做法来赢得我的成功,比如,在网络,我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在大学,我再吸足养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我想要的价值。”
  ——“多年来的创业让我一次次企及成功,现在我发现自己是在做着一个结果接近等於成功的运算。我可以告诉你这道题目:[(天时+地利+人和)+勤]x变≈成功。”
  ——“我做事最重一个‘勤’字,前人总结的‘成功之道’那麽多,为何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我认为,光懂不做是没用的,必须用‘勤’作为催化剂。早在创业初期,我就认识到‘勤’字的重要性,别人每天愿意工作12个小时,我就要求自己工作15个小时;别人到35岁当总经理,我就认为应该勤奋一点,在30岁就做到总经理,这也可以当算是成功的一种方式吧。”
  ——“那麽如何理解这个‘成功法则公式’中的‘变’字呢?古人说,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大事。这有它的道理,並不难理解;但我还要加上对变数的考虑,因为面向市场,风险随时发生,光靠勤奋是不够的,还要有眼光。眼光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微观是指对单一市场的瞭解,宏观是指对多个市场之间的相互关係的瞭解。宏观的眼光是远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全球市场一体化已成事实。世事变化无常,不能一成不变地硬套成功之道。为什麽懂得道理的人多,但成功的人少,因为很多人不懂变通。不懂变通的人也会成功,那是运气;但不懂应变必遭淘汰。墨守成规已经成为过去,世界变,我们要跟着变。对於我本身而言,正人先正己,我要求自己注重时间管理,不断学习,真诚待人,坚守承诺,力求做到勤、快、準。”
  
  後记
  
  谈到家庭时,梁海明先生的笑容和话语当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幸福感。“如果说勤奋是打拼事业的基础,那麽家庭就是支撑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是我所有的基础。”他的话中饱含着无限深情。
  梁海明先生不但事业有成,而且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他的太太蒋丽云女士系出名门,亦是一位傑出女性,多年来梁氏伉俪情深意笃,事业上亦互相支持,可说是琴瑟和谐,相得益彰。女儿也聪慧可爱,如今在念中学,弹得一手好钢琴,具有专业八级水準,她在学习和生活上均非常独立,是一个让父母省心的乖乖女。
  梁海明先生坦言,他与太太虽然都有各自的事业,但都热衷於回馈社会。近年他已将百分之五十的时间都放在社团活动和社会事务方面,太太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在25岁到35岁之间,是学习期,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打好基础;35岁到50岁,主要任务是赚钱,即创造个人财富;50岁以後则应进入贡献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多做一些有益於他人、有益於国家和社会的事。如果这几个时期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那麽这样的人无疑是成功的。”然後,他笑着说:“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为此我会更加勤奋。”
其他文献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可从一辆汽车的成长之路来见证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我们可以用一个汽车品牌的印记浓缩民族精神的图腾,那麽她将只能是‘红旗’。”  “红旗”车标誌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曾是中国轿车工业的旗帜,是共和国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红旗车已退出服役的行列,但是作为一代经典名车已经成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在众多“红旗”车爱好者、收藏者当中,有一位名叫“汪恩光”的香港实
期刊
有人说,他是香港玩具製造业的先驱,曾荣获青年工业家奖、玩具业傑出大奖,更以工业上的傑出贡献获颁授银紫荆星章並被委任为太平绅士;  有人说,他喜欢平衡处事,2004年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之後,始终以爱国爱港为参政原则,大公无私地为香港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还有人说,他是社会活动家,通过参加很多大型商会,他团结香港工商界人士,凝聚社团力量,履行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而他自己卻笑着说:“我只是一座桥樑
期刊
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一句箴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文主人公邓剑群博士,从事“足下的事业”——鞋业近四十年,砥砺自強、锲而不捨,终於开创出辉煌的业绩,跻身“世界傑出华人”的行列,他用自己的奋斗经历生动阐释了一个道理——认準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积累,不断努力前进和开拓,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题 记    出身於工薪阶层,幼年时
期刊
……念女娲遗柱,太白醉卧,奇松迎客,雅士歌吟;洞府訇然,天风裂骨,险处能当十万兵。神仙境,世人多不到,笑看平生。  ——摘自方斌《沁园春·黄山天都揽胜》    素有“华夏国粹”美誉的书法艺术历经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嬗变,一直都被视为东方人文精神的体现。从古至今,通过书法创作寄寓情感,追求永恒和不朽精神的名家雅士数不胜数,著名书法艺术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方斌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在当今中国书法界,方
期刊
生活总会有浪花湧起,是被无情地吞没,还是踏浪而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取决於面对人生的态度。只有当你付出勤奋和真诚时,才会有一种冲浪般的感觉,向着理想的海岸线飞驰。  ——採访手记    如今,“阿翁”是食客与行家对他的亲切称呼,亦是香港餐饮界以姓氏为名称的代表性品牌。而将时间倒转至二十九年前,谁又曾想到一位叫翁仰光的年轻人,会从打工群体中脱颖而出,叱咤香江享誉“美食之都”。  也许,只有时间
期刊
“天道酬勤”,语出《论语》。意谓: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有耕耘就会有收穫,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竞爭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洪启辉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勤勉进取、不懈拼搏並开启了人生与事业辉煌的奋斗者。他用自身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卓然风采,也为“天道酬勤”这句箴言作出了生动而精彩的诠释。  ——题记    笃志勤学砥砺自強    在商界,每一位成功者大
期刊
澳门的建筑文化在中国城市中是富有特色的。仅仅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陈列着东西方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或雄奇瑰丽、或古朴典雅、或庄严肃穆,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浑然一体的建筑文化景观。  澳门的建筑业与出口加工业、旅遊博彩业、金融业一起构成澳门四大支柱产业。澳门回归祖国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赌权开放,经济急速发展,大量外来资金投入建设赌场、酒店、会议中心等项目,加上本地发展商的房地产投资及政府
期刊
俗话说: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者,必先设计人生之蓝图,万丈高楼平地起。他们会依照所描绘的蓝图,精益求精地完成事业大厦的建设,用累累硕果去描绘人生画卷。  ——题 记    黄励腾先生虽年近六旬,但青春依然。开朗豁达的心境,是他放慢岁月脚步的法宝;励志求精的精神,是他令事业大放異彩的原因。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高材生,他用拼搏的激情点燃了青春,用澎湃的热血展现了风采;作为香港闻达国际有
期刊
陈鸿谋先生是一个第一次见面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比如笔者一行初次见到他,卻让我们大有一见如故之感。他个头不高,但精神爽朗、容光焕发,而且总是和颜悦色,让人觉得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坐下来之後,笔者发现陈先生非常健谈,听他说话,条理分明、思路清晰,而且他在言谈之中总是那麽乐观、开朗,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这让笔者觉得,与他相对而坐、倾心交谈,其实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年过七旬的陈鸿谋先生
期刊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对於自己脚下的那片土地、对於自己的事业,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进而将这种深情转化为执著的付出、默默的奉献,而且他们是以不问收穫、不求回报的心态来做这些事的。  香港旅遊业议会总幹事董耀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耕耘者、奉献者。十多年来,他在香港旅遊事业这片沃土上默默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用辛勤的劳动诠释着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他说,付出的同时就意味着收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