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中职吸引力的新增长点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长。少子化时代的逐步逼近,也使得高中阶段入学人数逐渐减少。中职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学校规模不断萎缩。
  那么,在这两个大背景下,中职如何增加其吸引力,实现教育部门提出的扩展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目标呢?为了提升中职的吸引力,中职学校是否应该突破传统学历教育的一元模式,拓宽人才培养的服务层面,把开展职业培训作为多元化办学的重要部分呢?如果要拓展职业培训的功能,中职具有哪些优势?要实现拓展职业培训途径有哪些?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我们厘清。
  一、中职学校拓宽职业培训功能的必要性
  (一)理论层面:大职业教育观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1999年4月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提法,将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视为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这个词语。职业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深化,已经从过去单纯指一个人就业前的教育培训,向在职培训、就业培训和转岗培训渗透,构成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了。
  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受传统的小职业教育观的影响,一直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认识。认为学历教育是正规教育、系统教育,职业培训是非正规教育;强调学历教育,而忽视社会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片面关注初中生源适龄人口,而忽视社会上还广泛存在的一大批需要转移培训、就业培训的劳动力。这一认识与国际上认同的大职业教育观观念冲突,还是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局限在职业教育(VE)的层面。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逐渐改变原有的小职业教育观的理念,树立大职教观理念,关注职前职后一体化,拓展职后培训空间。
  (二)时代背景:终身学习诉求职业教育中职业培训的功能从边缘走向核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中,生产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应用期越来越短。据有关专家调查,就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知识可用15年,职业教育知识可用5年,高等教育知识可用10年;而新技术的应用期一般不超过5年。新机器、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技术工种队伍的不断扩大,产生了后工业时代学习的革命,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就能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职业培训将成为个人和企业生存的状态与原则,成为一种常态。
  但是有能力自主进行企业内培训的往往是实力雄厚、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而我国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自主培训能力的大企业还为数不多。中小企业中提供的少量的、低水平的培训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终身学习浪潮要求中职学校拓展职业培训功能,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走与企业相结合的道路,与企业建立中长期伙伴关系,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入职前培训、定期岗位技能培训,满足满足社会对办学层次与人才规格的需求。
  (三)现实需求:中职学校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
  全国来讲,2007年高中阶段入学学生量已经进入了低谷,而且人口统计显示,这种低入学状况将要持续3年。而教育部提出要扩展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连续两年各扩招了100万人,2007年又扩招了50万,2008年扩招50万,2009年还要扩招50万。这一趋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容政策提出了挑战,中职学校生源短缺。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加深,"高职"门槛不高,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二本"、"三本"进不了,至少在就业前上个"高职"。
  少子化程度的加剧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加深,使得中职学校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生源的逐年下降,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中职学校应对这种挑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开拓和占领新的教育市场。而目前职业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中等职业教育有经历了多年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一支专业素质高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形成了自己的骨干特色专业;具有强大的实训基地,完全可以依据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占领职业培训市场先机,缓解生源短缺危机,拓展生存空间。
  二、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类别与方式
  为了度过"生源锐减"的"自然灾害",中职学校功能应该多元化,尤其要开发非正规、非学历、部分时间制的成人职业培训,"非学历培训"可以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要"业务"之一。这种职业培训的生源也必然是多元的,来自不同群体。在继续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企业职工的职后培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等。
  (一)校企合作参与开展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由于大型企业往往有自己内设的培训部门,具有自主培训的能力,因此我们这里探讨的主要指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在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训时,对于不同类型、培训需求不同的员工,大致可分为两类培训:
  一是新员工职前应岗培训。目前,很多高中毕业生、应届大学生的可能来自于普通高校,一直以来接受的是普通教育,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对工作和业务都不熟悉,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回炉"技校,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比如企业文化、基本技能培训等等。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可以采用脱产学习和不脱产的业余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二是员工提升培训、发展培训。包括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升岗位业绩的培训;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培训等等。现在在中国做提高培训和发展培训的企业非常少。中国有一千万家企业,进行此类培训的公司不足千分之一。然而,这正是员工急切需求的培训,目前培训需求大于供给,这可以成为以后中职学校发展职业培训的一个关注重点。
  (二)学校与政府、行业合作进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市场经济下的优胜劣汰以及企业为优化产业结构等,使得大批职工下岗待业。从下岗到上岗,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工种的变化,它需要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相伴其中。
  有调查表明,下岗职工更愿意接受非全日制的、实用的、能与就业挂钩的培训。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在调研社会需求基础上,开设相应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班,使他们短期内掌握一种实用技术,重新服务社会。同时,最好能把再就业培训与职业介绍统一起来,让下岗职工在完成培训后,能有业可就,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其培训意愿和动力。
  (三)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培训包括农村工转移前培训和转移后培训两部分。但是由于农民工自身培训意识还未觉醒、已有经济条件还比较差等原因,自费进行转移后培训的还很少,因此重点讨论农民工转移前培训。
  农民工培训的主体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民间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但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意愿较低,有些企业在农民工上岗之前还做短期的培训,教会他们基本操作;而大多数企业一招来员工就派去劳动了,技术培训轮不到农民工。目前开展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推动。
  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就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应该主动承当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开展与特色专业有关的职业培训,这既是应尽的社会义务,也开辟了另一块颇具规模的生源市场。
  三、拓展中职学校职业培训功能的路径选择
  (一)宏观层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从制度和政策上加以引导,建立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机制。
  1、树立大职业教育观,统筹管理职业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
  首先,目前政府还没有树立起大职业教育观,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小职业教育观层面。一味重视学历教育,把人才培养的服务层面局限在初中毕业生,并没认识到职业培训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没认识到拓展职业培训功能是摆脱中职困境,增强中职吸引力的新增长点。其次,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机制还很不健全。中职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门管理,而职业培训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上的"双轨制",致使中职学校的职业培训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更新理念,高度重视职业培训,把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应该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统筹管理,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实现一体化的协调管理,建立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机制。
  2、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职业培训市场准入和管理还没有一部规范的法律法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很不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涵盖面窄、"证出多门"、证书含金量不高导致社会认可度低,不利于科学准确评价培训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人们参与培训的动力。因此,急需政府部门牵头,尽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中观层面,中职学校要建立多元互动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品牌职业培训项目。
  1、中职学校应依托骨干、优势专业,发展特色职业培训项目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还局限于小职业教育观思想,对职业培训并没有准确定位,仅仅把职业培训作为补充教育经费的一种方式,社会上什么培训项目热门就开什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培训特色。与社会培训机构相比,优势未能呈现,与普通院校职业培训相比,也没有鲜明特色,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并没占据有利位置。
  因此,中职学校在确定职业培训项目时,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原有学历教育中形成的特色专业,做强、做精自己的培训项目,形成自己的培训品牌。中职学校长期从事学历教育,在多年的学历教育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其培养出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在培养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其他学校的同类专业相比,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2、保持开放性,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协作,开展各类弥补型、拓展型、提高型及转向型的职业培训。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主要进行的是按照双证书要求,采取面向在校学生的培训,使学生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而真正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各方面职业培训,面向大量下岗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转岗培训等培训的规模还很小,造成了培训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的状况。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应该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拓宽培训面。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合作,获取各方面的培训需求信息,拿到一些职业培训的"订单"。同时,也可以为相应行业、部门量身订做地开展职业培训,拓宽自己的职业培训市场。
  总之,在新的挑战与机遇中,中职学校应该要拓展职业培训的功能,办出特色培训项目,增加中职教育吸引力,改变现有的生存危机。同时,拓展中职学校功能也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范冬岩.对职业培训的重新审视和再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2]赵晓东,边颖,蒲筠果.高职院校发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3]李强,胡俊生.探索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之路[J].中国劳动工作研究,1999,(9).
  [4]屠群锋,兰杏芳.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衔接探析[J].成人教育,2007,(3).
其他文献
我认为,审美过程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散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并把握住这种心理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谈几点浅薄之见,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让想象之花在脑海中绽放  想象的生理机制是根据大脑皮层已形成的暂时联系而建立新的综合。散文家在创作中多已丰富的记忆形象作基础,而丰富的记忆形象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从整体上说,散文以写平凡小事、人生片段见长;但若仅是小事
期刊
一、追根溯源 PCK思想的雏形  从源头上说,PCK思想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他在1902年提出:有必要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师的不同知识,因为前者创造的是学科领域的新知识,而后者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新知识。他将这一过程称之为"心理学化"(psychologizing)。当然,仅从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理解PCK,显然是狭隘的。但是,从杜威的论述中,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一些"转化
期刊
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湖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要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推荐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手段发生了多样性的变革,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信息时代,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这样的背景下,远程教育的出现对当前成人教育中传统教育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本文将从成人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间的矛盾入手,论及现代远程教育对成人教育的贡献,从而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一、成人教
期刊
随着3G通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无线网接入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出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几乎每个家庭。而无线通信技术最为基础一门课就是高频电子线路。学好这门课,对于今后从事无线通信相关工作的同学至关重要。但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后的考试效果差。这里我们将对以往的教学思路进行改进,从而探索出一条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的《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方法。 
期刊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对一名教师而言,钻研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钻研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钻研教材要求教师要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深人研究自己所教的那册教材,对准备教的一节或一段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包括掌握教学目标,明确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信息技术不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共享、多元交互、合作学习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生动并且情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离不开师生之间的
期刊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参加了姜大源教授和戴士弘教授等一些职教专家的培训班,经过充分的思考与准备,上学期在所授《多媒体素材与采集》这门课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感悟。下面笔者谈谈其中的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理解跨文化因素,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可见,在英语教学
期刊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笔者也想了很多,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