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媒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a1a1a1a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大学教育。基于286份调查问卷,文章认为,完善网络传媒参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更新,应从大学生、教师、网络媒介建设等方面入手,兴利除弊,完善教与学互动机制,更好地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的育才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4-0102-02
  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门课程,既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又由于现今高校普遍开设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成为当前大学生普遍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作为历史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属于史学专业课程;作为公共课,它的性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网络媒介成为大学教育的新平台,但是网络传媒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网络的虚假信息泛滥、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甚至一些危害社会的信息都出现在网络上,迷惑网民,混淆视听,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1]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善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2]根据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对湖南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一次“关于网络传媒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的小规模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的样本结构
  1.对象。主要针对本科学生,我们选择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湖南大学的大二、大三、大四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6份,回收率为95%。其中历史学专业有122份,非历史学专业有164份。
  2.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目标:通过实证调查,探讨大学生通过网络传媒接触中国近现代史信息的机会、目的,以及大学生与网络传媒的互动关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传媒,参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教学的资政、爱国、育才功能。
  问题内容如下:
  (1)你上网经常会浏览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内容吗?
  A.是 B.从不 C.偶尔看看
  (2)你通过哪些网络途径接触到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内容?
  A.凤凰网的历史频道 B.人民网的文史频道
  C.新华网 D.中华网 E.其他网站,请列举。
  (3)你接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专业网站有哪些?
  A.中国社科院中国近现代史网站
  B.湖南师大的中国近现代史网站
  C.知网
  D.其他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网站
  (4)你浏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A.娱乐 B.考试需要 C.表达自己意愿 D.求知
  (5)你浏览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内容时,你会回复帖子吗?
  A.是 B.不回复 C.看看而已
  (6)网络上传递的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内容与你大学课程上所接受的知识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
  A.接受网络上的信息,网上内容更可信
  B.坚守大学教育内容,网上内容不可信
  C.自己思考
  (7)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你在上网查询过相关内容吗?
  A.有 B.没有
  (8)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不当言论,以个人观点代替历史事实,你会对不当言论进行抵制吗?
  A.会 B.不会 C.一笑而过
  (9)你经常观看网络上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吗?对于这些影视作品的娱乐性与真实性的矛盾,你有什么看法?(自由发言)
  二、统计与分析
  上述问卷问题主要是以当代大学生作为受众来进行设计的。传播流程主要是5W: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网络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的反馈,也就是互动。那么青年学生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中国近代史的知识,青年学生的反应又如何?是否会参与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本次调研统计与分析的重点。根据提问内容形成下面表1:
  结合问卷题目与统计数据,本文进行以下分析:
  1.在调查的学生中,经常上网浏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历史学专业只占24%,非历史学专业仅占18%;但大部分学生会偶尔看看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网页内容。
  2.通过什么样的网络渠道获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思政课特别需要建设好网络教学平台。[3]受调查学生所接触的网站主要为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华网,以及新浪网、博客、百度、本校精品课程网、腾讯网。这些网站作为中国主流网站,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要求,这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发挥的作用将是积极的。
  3.在专业网站的接触中,从调查中发现,中国知网的接触率最高,青年学生从中国浏览和下载各种专业论文,成为教学学习和学术训练的主渠道。另外,本校(指湖南师大)的中国近现代史网站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网站和其他高校的网站也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渠道。
  4.关于通过网络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目的,开始出现分化,主要是求知、应对考试,表达意愿和娱乐的功能并不强。在应对考试方面,学生通过网络寻求答案,成为一种流行的应试方式,历史学专业学生如此,非历史学专业学生也是如此,这一点值得警惕。
  5.大学生会通过网络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吗?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社会与媒体均进行了全方位的大量的报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这两大事件上的网络利用率并不高,非历史学专业57%的学生没有通过网络接触相关的报道和纪念活动,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也只有54%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6.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不当言论,以个人观点代替历史事实,大学生会对不当言论进行抵制吗?据统计,30%左右的大学生会据理力争,但更多的大学生只是看看,或一笑而过,缺乏自觉抵制不当言论的习惯。
  7.现实与历史总是难以分割的,有些现实问题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关时,历史学专业82%的学生会通过网络查寻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64%的非历史学专业学生会通过网络查寻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这里也反映出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网络利用率和利用方式是有差异的。
  三、结论
  基于上述问题调查的统计与分析,我们认为,完善网络传媒参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更新,应从大学生、教师、网络媒介等方面入手,兴利除弊,完善教与学互动机制,更好地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的育才功能。兴利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把它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要建设好和大学生互动性强的专业网页或网站,通过加强校园网站专业网页建设,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自主地学习。
  同时要注意一些不利影响,如在应对考试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寻求答案,成为一种流行的应试方式。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答案的省思,避免抄袭成风。网络媒介应成为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工具,而不是降低学生思维能力的便车。
  [ 参 考 文 献 ]
  [1] 唐昆雄,杨斌.大众传媒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3).
  [2]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05-1-19,(1).
  [3] 赵会玲.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途径探析[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4] 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 郑开来.青年上网心态的文化研究[J].青年研究,2001,(7).
  [责任编辑:雷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但形式单一、吸引力低等因素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社会实践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创新机制 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
期刊
[摘 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应该恪守的永恒品质,但大学不应该也不可能绝对独立于所处社会环境,社会服务也是大学所必需的内在职责。没有大学精神的支撑,大学的社会服务不会具有发展的方向和特色;失去与社会和时代的联系,大学精神毫无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鱼”与“熊掌”,二者须兼得。  [关键词]大学精神 社会服务 大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创业持续时间短、资金短缺、营销渠道单一,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欠缺,学校教育与学生需求存在差异,缺乏适合大学生创业的融资产品,缺失企业家指导与市场引导,国家切合学生创业特点的支持政策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C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5-0128-03  2011年底,课题组对广东三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以S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从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来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就业力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4-00
期刊
[摘 要]艺术类高校系部秘书是协助系部领导做好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在系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尤其是艺术类高校,教学体制、教师身份、学生专业都具有其特殊性,使得艺术类高校的系部秘书必须具备特殊的综合素能。文章以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秘书岗位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艺术类高校系部秘书如何做好系部教学、行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 系部秘书 管理 综合素能 
期刊
[摘 要]生态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学科,生态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巩固强化其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对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种主要模式(包括科技创新项目驱动型、毕业论文驱动型、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驱动型、“三下乡”社会实践驱动型、自我兴趣驱动型)的相关做法及其成效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该方面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因课堂教学模式的诸般限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就此现象展开深入分析,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为实例,讨论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果存在的影响,并提出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听说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导师制是本科教育采用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文章分析了现有导师制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工科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优本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指导原则,提出了以“五一工程”作为量化的考核指标,并研究和完善了其保障机制。车辆工程专业的实施结果表明,该模式适合在工科专业推广。  [关键词]本科生 导师制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翻译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过程,尤其是宣传材料英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转变为另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观念转变为另一种观念的过程。宣传材料英译的目的就是让目的语受众明白无误地获取原文所要传达的意义要旨,让汉语原文与英文译文在功能上基本对等,从而使原文受众和译文受众做出基本一致的反应。本文以学生英译的一篇宣传材料为例,通过分析、比较,探
期刊
[摘 要]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外部环境推动与内部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浙江师范大学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核心竞争实力,从研究生选拔与资助、导师制度、创新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年”活动等几个层面进行了培养机制改革的尝试。但在改革中还存在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不够、硕士研究生师范技能训练缺失、学科特色向研究生培养特色的转化等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探索。  [关键词]省属师范大学 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