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于我院行第2次介入治疗的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支气管再通参与病变供血患者6例,第一次介入治疗时未参与病灶供血的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供血患者5例,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患者共19例;第2次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回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将参与病灶供血的所有血管进行完全彻底的栓塞,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大咯血;复发;原因;处理;介入放射学
大咯血是指咯血量超过100mL/次,或是一日之内咯血量>600mL的患者[1]。大咯血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治疗大咯血的主要有效方法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虽然大部分咯血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存在少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探讨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回顾性分析30例于我院行第2次介入治疗的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3日30例于我院行第2次介入治疗的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4岁至70岁,平均年龄(45.9±19.8)岁;咯血病因:18例为支气管扩张,3例为肺结核,2例为胃癌肺转移,3例为原发性肺癌,剩余4例为肺部其他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咯血、咳嗽、胸痛、气喘以及咳痰等。
所有入选患者在介入治疗前一日之内的咯血量为250至1100mL,平均咯血量为(451.3±294.7)mL;介入治疗1至30日之内,发生再次出血。
1.2方法
①给予所有患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准确找到其他侧支血管。②给予所有患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技术。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2.1造影所见:①支气管动脉:支气管再通参与病变供血患者6例,第一次介入治疗时未参与病灶供血的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供血患者5例;②侧支血管参与肺部病变供血:所有患者均证实侧支血管管径增粗,分支紊乱且增多,出现新生血管;其中,参与病灶供血的类型分别为胸廓内动脉10例,胸廓外动脉3例,膈下动脉3例,肋间动脉2例,甲状颈干1例;侧支血管显示存在明显的对比剂外溢患者为9例,异常交通支、分流(如,侧支血管与支气管动脉分支交通、直接与肺静脉形成分流以及直接与肺动脉分支形成分流等)患者为12例,肿瘤染色和血管患者5例。
2.2第2次介入治疗的疗效
治疗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回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其中,术后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6例,产生轻度并发症患者9例,胸膜反应增重患者3例。
3讨论
大咯血是肺部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所致[2]。在临床上,大咯血主要表现为反复咯血,患者咯血时间、程度以及血量均不等。大咯血不仅治愈困难,而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窒息、吸入性肺炎、失血性休克以及肺不张等。同时,对于年迈咳嗽乏力或是久病体衰的患者而言,大咯血可能会导致其窒息死亡。因此,如何提高大咯血的治療疗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首要有效方法;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大力发展,介入治疗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如此,据以往研究结果证实,大咯血经介入治疗后仍存在再次出血的现象发生[3]。故而,对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6例为支气管再通参与病变供血,5例为第一次介入治疗时未参与病灶供血的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供血,剩余19例为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第2次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回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由此可得出结论:找出大咯血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参与病灶供血的所有血管进行完全彻底的栓塞,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效果;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由本次研究可知,造成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如下:①侧支血管参与病灶供血是最常见的;除了在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过程中采用常规造影外,还可以在术前根据仔细分析影像学的资料来找到侧支血管。②因肺部原有基础病变的进展而导致新的出血病灶也是造成介入治疗后发生再次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对再次出血患者进行第2次介入治疗外,还应积极对肺部原发疾病(如,炎症、结核以及肿瘤等)进行积极治疗,以此来降低再出血发生的几率;同时,患者因真菌感染、肺隔离症等而造成的大咯血,还应在出血停止后,增加外科治疗。③介入治疗栓塞材料种类与大小的选择也是导致患者再次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栓塞材料的种类现已较为齐全,虽然单独使用某种材料能够有效的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存在再次出血现象的发生,因此,应以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栓塞材料为最佳选择;介入栓塞时,应特别注意栓塞材料大小的选择,如明胶海绵碎粒应以2 mm × 2 mm × 2 mm为宜, PVA 颗粒以500至700μm 为宜。
综上所述,找出大咯血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能够显著地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再次出血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段峰,王茂强,刘凤永等.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12-15.
[2]顾俊鹏,顾朋,迪力木拉提·巴吾东等.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52-957.
[3]王娟.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656-657.
【摘要】目的:探讨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于我院行第2次介入治疗的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支气管再通参与病变供血患者6例,第一次介入治疗时未参与病灶供血的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供血患者5例,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患者共19例;第2次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回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将参与病灶供血的所有血管进行完全彻底的栓塞,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大咯血;复发;原因;处理;介入放射学
大咯血是指咯血量超过100mL/次,或是一日之内咯血量>600mL的患者[1]。大咯血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治疗大咯血的主要有效方法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虽然大部分咯血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存在少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探讨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回顾性分析30例于我院行第2次介入治疗的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3日30例于我院行第2次介入治疗的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4岁至70岁,平均年龄(45.9±19.8)岁;咯血病因:18例为支气管扩张,3例为肺结核,2例为胃癌肺转移,3例为原发性肺癌,剩余4例为肺部其他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咯血、咳嗽、胸痛、气喘以及咳痰等。
所有入选患者在介入治疗前一日之内的咯血量为250至1100mL,平均咯血量为(451.3±294.7)mL;介入治疗1至30日之内,发生再次出血。
1.2方法
①给予所有患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准确找到其他侧支血管。②给予所有患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技术。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
2结果
2.1造影所见:①支气管动脉:支气管再通参与病变供血患者6例,第一次介入治疗时未参与病灶供血的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供血患者5例;②侧支血管参与肺部病变供血:所有患者均证实侧支血管管径增粗,分支紊乱且增多,出现新生血管;其中,参与病灶供血的类型分别为胸廓内动脉10例,胸廓外动脉3例,膈下动脉3例,肋间动脉2例,甲状颈干1例;侧支血管显示存在明显的对比剂外溢患者为9例,异常交通支、分流(如,侧支血管与支气管动脉分支交通、直接与肺静脉形成分流以及直接与肺动脉分支形成分流等)患者为12例,肿瘤染色和血管患者5例。
2.2第2次介入治疗的疗效
治疗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回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其中,术后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6例,产生轻度并发症患者9例,胸膜反应增重患者3例。
3讨论
大咯血是肺部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所致[2]。在临床上,大咯血主要表现为反复咯血,患者咯血时间、程度以及血量均不等。大咯血不仅治愈困难,而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窒息、吸入性肺炎、失血性休克以及肺不张等。同时,对于年迈咳嗽乏力或是久病体衰的患者而言,大咯血可能会导致其窒息死亡。因此,如何提高大咯血的治療疗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首要有效方法;且随着医疗水平的大力发展,介入治疗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如此,据以往研究结果证实,大咯血经介入治疗后仍存在再次出血的现象发生[3]。故而,对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6例为支气管再通参与病变供血,5例为第一次介入治疗时未参与病灶供血的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供血,剩余19例为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第2次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且术后回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由此可得出结论:找出大咯血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参与病灶供血的所有血管进行完全彻底的栓塞,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咯血介入治疗的效果;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由本次研究可知,造成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如下:①侧支血管参与病灶供血是最常见的;除了在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过程中采用常规造影外,还可以在术前根据仔细分析影像学的资料来找到侧支血管。②因肺部原有基础病变的进展而导致新的出血病灶也是造成介入治疗后发生再次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对再次出血患者进行第2次介入治疗外,还应积极对肺部原发疾病(如,炎症、结核以及肿瘤等)进行积极治疗,以此来降低再出血发生的几率;同时,患者因真菌感染、肺隔离症等而造成的大咯血,还应在出血停止后,增加外科治疗。③介入治疗栓塞材料种类与大小的选择也是导致患者再次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栓塞材料的种类现已较为齐全,虽然单独使用某种材料能够有效的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存在再次出血现象的发生,因此,应以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栓塞材料为最佳选择;介入栓塞时,应特别注意栓塞材料大小的选择,如明胶海绵碎粒应以2 mm × 2 mm × 2 mm为宜, PVA 颗粒以500至700μm 为宜。
综上所述,找出大咯血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能够显著地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再次出血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段峰,王茂强,刘凤永等.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12-15.
[2]顾俊鹏,顾朋,迪力木拉提·巴吾东等.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52-957.
[3]王娟.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6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