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人文教育薄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加强这项工作,满足社会需要,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加强素质教育应首先解决观念上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由于人文教育薄弱,当前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我认为,加强人文教育应该首先在观念上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市场经济不排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存在着什么的关系,主要看市场经济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当人们谈论市场经济时,往往与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权钱交易、道德滑坡联系在一起,好象市场经济培育的“经济人”与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人”是格格不入,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遵循价值规律,按等价交换原则行事,开放经济、创新经济,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更新。完善的人文精神也极大地支持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试想,一个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国度,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抵触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并提高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技教育主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和谋生本领,注重体现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推理和思辩。人文教育则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培养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和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工业革命以前,人文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教育处于萌芽状态。20世纪,科学教育大发展,人文教育受到冷落。二战以后,面对科学技术因失去人文精神的规范而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以及人类精神领域种种危机,人们开始反思教育,并进而意识到单靠科学和科学教育并不能保证科技和人力就一定能用于造福人类。在这种背景下,以倡导对人类进行终极关怀、价值尊严维护为宗旨的人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80-90年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逐渐结束了分野抗争的局面,转趋融合统一,形成科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随着物欲的膨胀和科学运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剧,人们必然地把目光转向人文主义,造就了人文主义复兴的趋势。这些决定了科学、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教育。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虽经历了“潮起潮落”,但最终走向融合的历史逻辑。尤其当今已进入知识密集型经济社会,这种融合显得日益必要和紧迫。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对人才的需求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在科学上,表现为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综合化,在教育上要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因此,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不矛盾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就业状况如何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因此一些职业院校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课程就行了。诚然,在今天,专业教育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向,设想职业院校放弃专业教育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院校目前大都处于中(大)专层次,学制比较短,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很繁重,再增设一些人文教育课程,势必会影响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就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了,把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学科教育。实际上,没有离开专业的纯粹人文教育。
四、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的教育
职业教育大都是以工科为主,加强人文教育往往都是从增加人文课程入手,这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不少学校在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把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学科教育,这种理解是狭隘的。
(一)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将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学科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实质上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知识的教育,但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挖掘这些学科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成就、治学的精神、成才的道路、研究的方法和哲学思想,以他们为楷模,教育学生,也是最好的人文精神教育。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心灵的体验与感受,使自己的专业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也要体现对人的关怀。
(二)普及人文知识主要应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政治理论课是重要的人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情感上、意志上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充实的精神。因此,要调整和扩充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根据职业院校学制较短的实际,又不能大量地开设人文课程,只能抓住其中一些核心领域,有选择地设置一些精要的课程;课程设置要围绕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来进行。
(三)人文素质的提高不是人文学科教育能够全部承担了的。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除了教学外,教师的人文素养,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环境改造人就是这个道理。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巨大的。优美的环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良好的文化品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进。因此,校园规划、软硬件建设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品格与精神。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199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杜维明.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理性主义及其限制[M].北京三联书店,2003.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由于人文教育薄弱,当前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我认为,加强人文教育应该首先在观念上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一、市场经济不排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存在着什么的关系,主要看市场经济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当人们谈论市场经济时,往往与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权钱交易、道德滑坡联系在一起,好象市场经济培育的“经济人”与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人”是格格不入,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遵循价值规律,按等价交换原则行事,开放经济、创新经济,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更新。完善的人文精神也极大地支持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试想,一个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国度,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抵触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并提高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技教育主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和谋生本领,注重体现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推理和思辩。人文教育则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培养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和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工业革命以前,人文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教育处于萌芽状态。20世纪,科学教育大发展,人文教育受到冷落。二战以后,面对科学技术因失去人文精神的规范而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以及人类精神领域种种危机,人们开始反思教育,并进而意识到单靠科学和科学教育并不能保证科技和人力就一定能用于造福人类。在这种背景下,以倡导对人类进行终极关怀、价值尊严维护为宗旨的人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80-90年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逐渐结束了分野抗争的局面,转趋融合统一,形成科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随着物欲的膨胀和科学运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剧,人们必然地把目光转向人文主义,造就了人文主义复兴的趋势。这些决定了科学、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教育。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虽经历了“潮起潮落”,但最终走向融合的历史逻辑。尤其当今已进入知识密集型经济社会,这种融合显得日益必要和紧迫。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知识,对人才的需求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在科学上,表现为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综合化,在教育上要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因此,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不矛盾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就业状况如何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因此一些职业院校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课程就行了。诚然,在今天,专业教育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向,设想职业院校放弃专业教育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院校目前大都处于中(大)专层次,学制比较短,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很繁重,再增设一些人文教育课程,势必会影响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就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了,把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学科教育。实际上,没有离开专业的纯粹人文教育。
四、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的教育
职业教育大都是以工科为主,加强人文教育往往都是从增加人文课程入手,这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不少学校在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把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学科教育,这种理解是狭隘的。
(一)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将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学科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实质上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知识的教育,但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挖掘这些学科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成就、治学的精神、成才的道路、研究的方法和哲学思想,以他们为楷模,教育学生,也是最好的人文精神教育。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心灵的体验与感受,使自己的专业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也要体现对人的关怀。
(二)普及人文知识主要应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来实现。政治理论课是重要的人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情感上、意志上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充实的精神。因此,要调整和扩充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根据职业院校学制较短的实际,又不能大量地开设人文课程,只能抓住其中一些核心领域,有选择地设置一些精要的课程;课程设置要围绕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成为社会合格的或优秀的公民来进行。
(三)人文素质的提高不是人文学科教育能够全部承担了的。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除了教学外,教师的人文素养,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环境改造人就是这个道理。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巨大的。优美的环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良好的文化品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进。因此,校园规划、软硬件建设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品格与精神。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199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杜维明.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理性主义及其限制[M].北京三联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