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冲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发表于1984年,荣获第三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着重塑造了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的形象,真实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小说通过中学生安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和人生的角度,借助于红衬衫这一典型意象,揭示了安然喜欢独立、张扬个性的性格特征,并通过红衬衫所引发的校园“风波”进一步展示了安然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大胆冲破因循守旧的环境牢笼,与周围人展开正直的斗争的勇敢,以此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进而热情地歌颂真诚,呼唤真诚。实质上,安然代表了一种新的性格和心理的萌芽。
  【关键词】:铁凝;安然;矛盾
  铁凝的文学世界是质朴、深厚、敏锐、纯净的,既有细腻委婉的人性讴歌,又有对人性丑恶、人生百态酣畅淋漓的刻画,虽然流淌在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凝聚的情感庞驳复杂,但也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内核,这就是“人”。对人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与透视、对人的精神情感的深挚追问与探索,对人类幸福的终极关怀,贯穿于铁凝作品的始终。《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作为铁凝早期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描写少女们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铁凝的小说创作是从对纯情少女形象的刻画起步的”。小说语言柔婉清新,笔力既集中又潇洒,像流畅的乐曲一样富于节奏感,画面时淡时浓,时急时缓,跌宕多姿,舒卷自如,有一种生活的流动感。小说借助安静妹妹安然这一形象所处的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与虚伪暗淡的学校环境来展开故事,着力通过不同层面的人际关系中矛盾与冲突的方面来反思人性。
  一、父亲与母亲的矛盾
  矛盾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冲突,还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其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就常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在爸爸、妈妈、姐姐安静、妹妹安然这一家四口的家庭当中,爸爸妈妈的关系是淡漠的,吵架也是随时可能发生。用安然的话说“在他们身上我看不见……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爱情。”“咱们不进去,他们就总也吵不完。”爸爸的本行是专业绘画,而妈妈原本是有知识、活泼而漂亮的,在一个农业研究所当翻译,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却把她造就成另一种人,那个“红卫兵外围”中间派的头衔给妈妈引来了厄运,给予她的“不过是一种莫辨是非的印象。既不曾飞黄腾达,也不会时来运转。”妈妈生活的不体面导致心里的窝火,然而父亲却只专注于自己内心追求,专心画画,这更被前途不济的母亲视为“不思进取”,从而催生了家庭当中二老强烈的冲突与矛盾。
  通过熨衣服这件小事的争吵,二老的关系不和与家庭矛盾暴露出来了。二老的争吵的是通过这样的对话:
  “我熨得不好,怎么你不熨呢?”
  “要是我自己会熨裤子,干嘛还跟你结婚?”
  “当初你为什么不找个裁缝!”
  “那又有什么不好?”
  “现在也不晚,我什么都不怕……”
  通过这种对话与争吵,母亲厌烦做家务小事,但不得不做又做得不好的无奈与无理;父亲懒于做家务小事又爱面子却可以置之度外,然后不闻不问的无奈与闲散;安静生性胆怯,虽明辨却不敢明言,敏感却不善于与人交往言谈的软弱;安然能勇敢地指出错对,明辨是非,为人率真的鲜明性格一一跃然纸上。
  父母关系的淡漠,家庭的不和谐,在这样一种矛盾与冲突的状态之下,作者第一次点出了主题:人要是真的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二、安然与韦婉的矛盾
  在叙事作品中设置矛盾冲突又重要作用。一方面,把人物置身于尖锐的冲突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把人物置身于紧张的冲突中,在情节安排上造成一种戏剧效果,使得文章腾挪跌宕、摇曳生姿。另一方面,把人物置身于尖锐的冲突中,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黑格尔强调“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在社会中来自自我之外的种种权力意识,总是千方百计地使出各种招数让众人屈从于权力阶层,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权力,老师对学生的权力。
  安然评选“三好学生”的这件事,是整篇小说的核心。安然对评选“三好学生”有着很大的期望值,然而一直以来她都没有评选上。于是,安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同时也是安静的同学韦婉、安然所在班级的班长祝文娟、安然这三个人之间就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安然做功课认真,学习成绩优秀,为人热情、诚实、正直、天真,然而在班里却总是评不上“三好学生”。安然本没有错,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迁就他人,不迎合权威,只是她的不善于伪装,使她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比如有一次上课安然纠正韦婉讲的《吕氏春秋·察今》里的‘莫邪’应为‘镆铘’,韦婉没有及时查字典承认错误,反倒说学生“你说的也不一定对,先按我的讲。”而且她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作为老师是自己的错就应该当堂纠正,而不因过分爱护自己的面子而伤了学生的心,反倒使学生产生了自己不尊重老师的内疚想法。只是因为安然喜欢表现自己,“不自量”老师念错字当众纠错;把班长的缺乏勇气和正义感写进作文,被认为是丑化班干部,爱贬低同学;还有那么一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让虚伪的韦婉老师认为是爱打扮的奇装异服,需要“防患于未然”,所以安然总是当不了“三好学生”。但安然说“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哪天评选我就哪天穿!”评选三好学生那天,她果真穿上自己最喜欢的那件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在安然与老师的矛盾冲突中,安然的正直、诚实、坚强、纯洁就更加显得珍贵。她的不惧权威、挑战权威的精神愈发让人钦佩。从她身上,看到的是让人欢欣鼓舞、努力奋斗的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
  三、安然与祝文娟的矛盾
  在语文考试的作文答卷上,安然的班长祝文娟出场了。从作文中可以看出祝文娟比较得老师同学的宠爱,经常受到表扬,但缺乏诚实和正义感。 因为她不敢承认自己明明看见了王红卫打了刘冬虎。另外一件事就是为了讨好老师,不敢拿出字典同安然一起当面纠正老师的错字,反而把字典藏起来。在竞选“三好学生”时是安然的强大对手,也对安然进行了攻击。祝文娟那种游刃有余的处世,见风使舵的行事,甚至虚伪麻木的作风,受到了社会环境对她的敏感和深刻的影响。她善变,有极强的可塑性,她好像是另一个谢惠敏。祝文娟有字典就应该诚实的说有,而不应曲意奉承人而说谎做假。她的这一致命弱点,久而久之会毁了她。她失去自我太爱取悦于别人,最终会让人轻看。而老师助长了祝文娟的投机取巧。这让安然更加不服。“学习好,有什么可标榜的,关键是灵魂……可怕就可怕在这儿。”   这一切,似乎暴露了祝文娟的虚伪与可恨。然而在后来的大火,却显示出了她的另一种人格。在那场大火当中,当在场的所有人都提着水去救火时,而祝文娟“关阀门!”这么一句话却给予了人们反省与思考。在对祝文娟的评价,作者是这样写的:“是啊,人的胆量有大有小。比如有人怕耗子,有人怕蛤蟆,有人怕热,有人怕冷、怕感冒、怕穿堂风……你能说他不应该怕,或者说是品质问题?当然,胆小和胆小鬼不是一码事儿。有人宁可因循守旧工作一辈子,也不愿意迈错一步,这就有点胆小鬼的味道。但是面对熊熊烈火,能镇定自若地想到我们那一群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还能说是由于胆小吗?那时胆小的倒像是我们,而胆略在这时分明是属于祝文娟的。对祝文娟,这有限的接触,我还没有能力去判断、了解这个孩子。我只是想到,社会不能没有她(们)。有了她(们),社会才会显得完整。难道社会只需要像我爸那样的人:站在画布前海阔天空一阵,而当自己的劳动成果遭受厄运时,竟惊慌失措得像个儿童。那样清一色的社会怎么可以想象?”祝文娟的再次出现,使人看到了她身上的优点:忍耐力好,文质彬彬,落落大方,有胆略,有头脑,处事比较冷静沉着。
  四、安然与米晓玲的矛盾
  J.H.劳森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一再指出:人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着,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发生影响,人们从中获得印象,并产生“采取行动的欲望”──自觉意志;人的意志必须受到两方面的检验,其一,他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是否正确,其二,他要采取的行动及其后果是否符合“社会必然性”。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因而,人们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冲突,都具有社会性。
  米晓玲的家景不好,爱打扮,爱虚荣,但人很聪明,她能分清许多合成纤维衣料的名称,什么涤纶,快巴,弹力呢,美国大纹毕叽,同时人也很无聊,走在大街上常说这个男生看她,那个男生看她,还爱指着人家毛衣的花样说“大阿尔巴尼亚”“小阿尔巴尼亚”“菠萝花”“太阳花”,她书包里总是装着几本电影方面的通俗讯物,还老爱说一些莫名其妙的消息。
  五、安然与家庭的矛盾
  (一)安然与父母的矛盾
  铁凝说“人要是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走自己的路,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它显得荒诞可笑,却又其乐无穷。”
  安然为了找一个英文老师进行辅导,求助于妈妈,可是妈妈由于自尊心的驱使拒绝了。但她没有服输,痛悔过后,发奋努力,结果英语提高,赢得了别人的称赞。母亲对安然不关心,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使安然伤心。在安然与同班的男生刘冬虎的往来中,父母的态度也是不足取的。年青人在青春期萌动着对异性和爱的渴望情愫,这很自然,也很正常,更是纯真。但是安然的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拿“复杂”二字去伤安然的自尊心,这是不对的。然而母亲的担心确实是从现实出发,从影响面出发,本意是爱护她的,怕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冲动和闪失,把握不住自己,而且过来人看问题更能防患于未然。反过来说,这也是安然年青的心无法理解的缺憾。
  (二)安然与安静的矛盾
  安然身高一米六十六,体重五十九公斤,穿三十八号半的鞋。头发很好,乌黑,厚密,整齐的刘海儿齐着眉毛盖住了鼓圆的脑门;面孔不漂亮,但招人喜欢。与姐姐安静两个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是亲人,更是朋友。安静为了妹妹和老师做交易,给了韦婉两张电影院门票,而且把她所谓的“光膀子诗”发表在了杂志上,这引起安然的轻视和不满。姐妹俩产生隔阂。安然那讥讽的话语,那复杂难以捉摸的目光,所有的这些神态,都使安静无地自容,甚至追悔起来。 “天哪,此时我才第一次懂得什么叫恨天无路,恨地无门。”安静找到了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可怜虫!”。在安然看来为了屈就某事,出卖自尊,这太不尊重自己了!但是安然处在一个不合谐、不美满的家庭里而能保持个性,这是她独特的地方。她那种直言不讳的爽快,那种倔强不服输的直拗劲,对自己、对他人,她都怀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去发现去挖掘别人灵魂中的优点,不断完美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当安静观看安然的日记时,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妹妹的高尚人格。在她家起火灾的时候,安然的不顾一切的拯救,展示了安然善良的内心和富于牺牲的精神。姐妹情感,母女情感都由这场火给熔化了。这是小说的一个点,也是高潮。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少了铁凝小说笔法的老练、圆熟、深厚,但又是一篇充满真情与热情的简简单单又风格清新的小说,就像一幅清晰生动的素描画,不时地透漏出浓厚的情感,纯朴、简单又这么热忱、丰富。那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象征着一颗年轻人的蓬勃的心,也象征着一种点燃人类热情、给人类以希望的火花。
其他文献
【摘要】:《北京爱情故事》作为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主体是“80后”青年人,主线是爱情与事业的交织,情感与物质的冲撞。其主旨关照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鲜明,剧中人物的语言和经历带给观众强烈的时代感和自我代入感;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另外,其中不乏有带有舞台戏剧性的经典台词,广为流传的同时更令人寻味。这些都是该剧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人物;台词  《北京爱情故
期刊
【摘要】:跆拳道是一项极具激烈竞争性和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引进与吸收中国的传统武术及日本空手道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这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训练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身体训练的作用下,身体形态会发展到不同的水平。本文根据跆拳道运动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行走在漫漫的雪原上,静静地听着白桦林里的风声和驯鹿的呢喃,这个鄂温克女人回望着生命走过的辙痕,看着远处的篝火越来越暗,清明的眼里落下了泪水,润湿了长长的睫毛,折射出无奈与凄凉。  战争,动荡让她的民族几经考验,从此告别了与世无争,一改剥离的状态,融入了世俗的藩篱。我想,是利益给这个原始部落带来了电锯声与斧声,带来了汽车马达的轰隆声,带来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倒下的声音。还有那一次次的劝解动员,使得原本追
期刊
【摘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苦难意识”,这种对苦难的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使余华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也使余华成为80年代以后中国文艺界一位极具诱惑力也常令人困惑的作家。本文从三方面解读《活着》:一是余华作品呈现出黑暗无边的苦难世界,二是写苦难世界的曙光,三是余华用特有的平淡如水的叙述方式为本文增添苦难色彩。  【关键词】:余华;《活着》;苦难意识;生命曙光;平淡叙述  一
期刊
【摘要】:《中庸》位列“四书”之一,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对于研究先秦儒家的“天人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义理之天、主宰之天、自然之天三个角度,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体系,以期对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理论的研究与构建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庸》;天人关系;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义理之天  《中庸》《大学》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南宋之际由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与《论语
期刊
【摘要】:苏童的小说《园艺》讲述由于夫妻之间的争吵,妻子将丈夫锁在了门外,自此丈夫失踪,一家人开始寻找之旅的一系列趣闻,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丈夫是被人杀死并被埋在自家的花园里。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叙事策略,采用了不可靠叙事,这主要体现在隐含作者与文本的叙述者对于孔太太的认识。  【关键词】:苏童 ;《园艺》;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又称“不可靠性”,是西方文学批评界、尤其是叙事学界讨论最多的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丈夫》内容和故事情节简单,语言诙谐又带有调侃意味,文本通过对“丈夫”心路历程的变化的刻画来展示人物形象,进而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丈夫”这个群体的意识觉醒。  【关键词】:丈夫;意识;觉醒;悲悯  沈从文的作品本身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堪称小说中关于近现代湘西世界的“历史”。作者在诙谐幽默、风趣又独特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隐
期刊
【摘要】: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领域里,狼大多都是负面的印象,它们嗜血、凶残、贪婪而狡诈。而在小说《狼图腾》中,作者姜戎却以刚健,苍凉,硬朗的完美语句和不加文饰的逼真感与原生感,凸显了狼的狞厉之美。草原上有最辽阔的原始和自由,凶险,狂狷,粗犷,一切都如此强劲;冲撞,捶击,淬砺,一切都如此壮烈。《狼图腾》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狼形象和狼精神——狡黠智慧,顽强不屈,让人的灵魂震颤,让人的心智慢慢苏醒,本文分析狼
期刊
【摘要】:《1984》是乔治奥威尔著名的反乌托邦的政治隐喻小说,揭露了极权社会对人的控制、摧残,对人性的毁灭。他用戏虐、夸张、谬论、反英雄等手法描绘了一个未来的世界,用以警戒世人。然后,在人类社会自以为走上平等文明,信息公开之路时,棱镜门、窃听门等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当头棒喝,《1984》中的情景就这样降临在这个自诩民主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刻对该小说的重新解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乔
期刊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学著作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以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来进行分析,因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因受历史背景,风俗人情,文化差异等影响,所以,在悲剧的创作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本文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结合现在悲剧创作的发展,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全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哈姆雷特;窦娥冤;悲剧思想起源;悲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