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不断变化,传统经济数学教学模式遇到很大挑战,经济数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调整课程考核方式,能够适应学生基本情况,降解学生学习压力,既能客观反应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变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生源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高职的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应该为专业课服务,以专业课为中心,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当下的财经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如何考核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达到填补专业课所需的数学知识,考核如果只靠单一的一套期末试卷估计很难实现。要体现经济数学的工具价值,实现其促进专业课教学,为职业教育做贡献的目标,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财经类专业生源情况分析
近年的高职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专、职高技校类或高中毕业,通过高考前的单招考试升入高职,这部分学生在高职学校所占招生计划比例越来越大,个别学校比例在近几年高职招生中已占到一半多,而且以后还有增多趋势。这部分学生中的中专、职高技校类学生初中毕业上中专,基础本来就较差,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小问题,而中职教育也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基础学科学的少而不够被重视,升到高职后,学习经济数学更是很不容易了;而高中毕业参加单招入学的,多是高中学业跟不上的所谓“末等生”,不想让高考的“独木桥”挤掉,对自身高考结果不报过高希望的学生,这些学生数学基础比前面的稍好,但面对经济数学的学习,也是很难让其提起兴趣和信心。还有一部分高职生源来自高招,这部分相对好点,但面对各高职院校激烈的竞争,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分数线一降再降,招到200分-300分的学生占生源的大多数。
面对这样的生源情况,经济数学再坚持自身以往内在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尤其是考核方式上采取传统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不符合教学实际了。
二、财经类专业中经济数学课教学现状
目前教学实践中,经济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课程内容与专业课联系不够。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经济数学内容体系与其他专业的高等数学内容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虽然课程上也介绍一些与经济有关的内容,如常见的经济函数、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但真正能联系专业课程内容、联系现实现象和企业背景、体现专业特色的内容并不多。
其次,教学方式还是以考试为目的。现行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课堂上老师为中心,老师以讲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讲解和习题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使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实际背景脱节,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最后,大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而且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从中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同一个老师讲课,有些学生就感到知识相对太容易,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感觉所学内容太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所适从。
此外,数学教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也很欠缺,多数教师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管理、财务、税法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所以只能从纯数学的角度授课,忽视了专业现象实际背景的应用价值,也不太清楚数学知识和方法以怎样的专业背景来铺垫教学实际,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课的教学需要经济数学上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孤立的穿插在深奥的数学知识大体系中,学生学起来就很费力,真正用起来更是难于融入专业实践中。
三、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面对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的教学情况,当下经济数学课程评价方式亟待改变。考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经济数学的工具作用,课程在考核时平时情况要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组成,可以占50%。最后考核也不完全是一张试卷,基础性知识出一些题做做,占20%,专业需求相关的知识出一些案例,让学生抽,分组完成即可,最后分组汇报,老师可对组内每个人提问,以保证每个同学都真正参与在其中,占30%,最后可以把各组成果整理出来,在网上供学生随时观摩。与专业关系不大,较难的知识就不用考了,如果一定要考的话,教师可梳理出主要知识梗概,放在网络平台上,供有兴趣的学生看和讨论,教师可在线与学生互动。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有所获。不再为成绩或过关所绑架,真正的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
四、课外实践活动对经济数学考核方式变革的补充效果
研究并开展适合财经类专业职业教育的经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实践,可以提升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的范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经济数学课学习的内涵,是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延伸。尤其是课程考核时,这些活动的参与和完成情况,可一并纳入考评,真正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李志煦.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3]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4]刘汝臣.高職院校“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
[5]廖志杰.经济数学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6]谌宏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变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生源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高职的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经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应该为专业课服务,以专业课为中心,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当下的财经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如何考核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达到填补专业课所需的数学知识,考核如果只靠单一的一套期末试卷估计很难实现。要体现经济数学的工具价值,实现其促进专业课教学,为职业教育做贡献的目标,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财经类专业生源情况分析
近年的高职生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专、职高技校类或高中毕业,通过高考前的单招考试升入高职,这部分学生在高职学校所占招生计划比例越来越大,个别学校比例在近几年高职招生中已占到一半多,而且以后还有增多趋势。这部分学生中的中专、职高技校类学生初中毕业上中专,基础本来就较差,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小问题,而中职教育也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基础学科学的少而不够被重视,升到高职后,学习经济数学更是很不容易了;而高中毕业参加单招入学的,多是高中学业跟不上的所谓“末等生”,不想让高考的“独木桥”挤掉,对自身高考结果不报过高希望的学生,这些学生数学基础比前面的稍好,但面对经济数学的学习,也是很难让其提起兴趣和信心。还有一部分高职生源来自高招,这部分相对好点,但面对各高职院校激烈的竞争,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分数线一降再降,招到200分-300分的学生占生源的大多数。
面对这样的生源情况,经济数学再坚持自身以往内在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尤其是考核方式上采取传统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不符合教学实际了。
二、财经类专业中经济数学课教学现状
目前教学实践中,经济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课程内容与专业课联系不够。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经济数学内容体系与其他专业的高等数学内容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虽然课程上也介绍一些与经济有关的内容,如常见的经济函数、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但真正能联系专业课程内容、联系现实现象和企业背景、体现专业特色的内容并不多。
其次,教学方式还是以考试为目的。现行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课堂上老师为中心,老师以讲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讲解和习题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使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实际背景脱节,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最后,大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而且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从中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同一个老师讲课,有些学生就感到知识相对太容易,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感觉所学内容太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所适从。
此外,数学教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也很欠缺,多数教师是数学专业出身,对经济、管理、财务、税法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所以只能从纯数学的角度授课,忽视了专业现象实际背景的应用价值,也不太清楚数学知识和方法以怎样的专业背景来铺垫教学实际,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专业课的教学需要经济数学上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孤立的穿插在深奥的数学知识大体系中,学生学起来就很费力,真正用起来更是难于融入专业实践中。
三、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面对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的教学情况,当下经济数学课程评价方式亟待改变。考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经济数学的工具作用,课程在考核时平时情况要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组成,可以占50%。最后考核也不完全是一张试卷,基础性知识出一些题做做,占20%,专业需求相关的知识出一些案例,让学生抽,分组完成即可,最后分组汇报,老师可对组内每个人提问,以保证每个同学都真正参与在其中,占30%,最后可以把各组成果整理出来,在网上供学生随时观摩。与专业关系不大,较难的知识就不用考了,如果一定要考的话,教师可梳理出主要知识梗概,放在网络平台上,供有兴趣的学生看和讨论,教师可在线与学生互动。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有所获。不再为成绩或过关所绑架,真正的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
四、课外实践活动对经济数学考核方式变革的补充效果
研究并开展适合财经类专业职业教育的经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实践,可以提升数学课与专业课结合的范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经济数学课学习的内涵,是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延伸。尤其是课程考核时,这些活动的参与和完成情况,可一并纳入考评,真正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李志煦.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3]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4]刘汝臣.高職院校“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
[5]廖志杰.经济数学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
[6]谌宏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