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桂林实际,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市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大力配合抓好旅游农业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桂林;旅游农业;成效;建议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桂林实际,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市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大力配合抓好旅游农业工作,特别是在加快桂阳公路、机场路、桂黄公路沿线观光农业带建设,推进规划实施,落实项目,抓好技术指导、服务、检查和督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桂林旅游农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桂林是广西旅游农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依托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底止,桂林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9个,数量均占全区首位。园区总数125个,规模以上3个,现代农业科技园12个,休闲农庄50个,农业观光采摘园41个,农家乐251个,从业人员19437人,农民工15663人,资产总额983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7510万元,年营业收入38330万元,实现利润8460万元,农民收入10425万元,上交税金609万元,年旅游收入55071万元,年农产品销售收入3417万元。休闲农业示范点数量逐渐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更为可喜的是,一批社会其他行业的经营者,也开始跨行业发展,进军旅游农业。
(二)基本模式
桂林旅游农业种类繁多,全市有旅游农业示范点、农业生态示范园和农家乐等共200多家,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八类:
1、新农村+特色农业 如恭城红岩村
2、民俗文化+特色农业 如龙胜龙脊景区
3、农耕文化+特色农业 如临桂刘三姐茶园
4、农家乐+特色农业 如灵川大圩草莓岛
5、农家乐+自然景观 如荔浦荔江湾农业旅游区
6、农家乐 如七星区龙舟休闲山庄
7、民俗文化+自然景观 如临桂义江缘
8、现代农业示范园 如市农科所现代农业示范园
二、发展旅游农业主要工作
为了把旅游农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局领导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把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挖掘。一把手、分管领导主动与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新农办的领导进行沟通、协商;2次主持召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新农办等4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旅游农业工作座谈会,5次召开局里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研究旅游农业问题:派出有关人员参加第四期全国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培训。经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休闲农业工作的发展。
(一)与旅游局一起共同研究制定发展农业旅游措施。8月17日,市旅游局和市农业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对引领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抓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把农业项目的安排布置与乡村旅游的景区景点建设结合起来。在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委建设万亩金桔“三避”栽培技术示范,分别在兴安县溶江镇、灵川县大圩镇建设万亩葡萄“三避”栽培技术示范;在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桂阳公路沿线、草坪乡等地种植冬油菜、红花草示范1500亩,在桂黄公路全州段建立油菜示范2000亩、建立柑桔、葡萄、食用菌等作物示范3100亩。
(三)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3个,现在正在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四)8月至10月与市旅游局一道共同开展桂林市十佳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
(五)根据桂林旅游农业资源分布特征,市农业局、旅游局、林业局、市新农办筹划共同向社会推出“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为主题的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四类二十条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三、发展旅游农业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旅游农业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发展旅游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民增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我国沿海加工出口中小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纷纷裁员,农民工就业岗位剧减,大量农民工返乡。为了给农民工再就业创造机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使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就可以就业,增加收入。
2、旅游农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大大增加了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桂林具有丰富的旅游和特色农业资源,推出了不少旅游农业景区景点,最近市农业局联合市旅游局、林业局正在谋划推出“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六类: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乡村民俗之旅、休闲度假游,二十多条线路,将对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3、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灵川县大圩镇借助周边地区的古东瀑布、毛洲岛、绿洲园、冠岩等景区,发展提子、草莓、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10000多亩,带动周边10多家农家饭庄。2009年实现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00多元。
4、旅游农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旅游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恭城县的红岩村、大岭山村、北洞源村、横山村、社山村等五个乡村旅游点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典范,这些村投入大量资金,整修人户道路,修建高标准厕所、垃圾站、停车场,设立中英文指路牌等,极大推动了当地农家乐示范区发展;临桂县2009年投入3000万元加强景区交通建设,目前,几条通往景区景点的柏油路均已开工建设,部分已经竣工。二是发展旅游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传播。
5、旅游农业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休闲农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既带动了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这一主题,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了金桔避雨栽培基地,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
四、发展旅游农业的主要措施
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与环境,把握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中国一东盟永久落户广西的良好机遇,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新亮点,增创新优 势。
(一)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休闲农业发展力度,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激励措施,金融部门从资金上给予贷款扶持、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办理上大开绿灯,旅游部门从经营上给予指导,在开发的方式上采取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切实保护业主利益,
(二)统一规划,引导开发,强化管理,确保成功。在规划建设乡村生态景区上,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回归自然、突出山水田园、自然风貌的开发思路,打造“大桂林农家休闲和度假观光的旅游胜地”。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对“农家乐”景区的规范管理。成立景区旅游管理协会,由素质较高的村民负责协会的各项管理工作。在市场管理、旅游质量管理、投诉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旅游接待工作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及食、宿方面管理制度等,有力地促进了“农家乐”规范化运作,保证了旅游农业工作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深挖资源,创新模式开展休闲农业工作
1、特色农业与农业旅游相结合。恭城桃花节、月柿节、阳朔金桔节、灵川县大圩镇草莓提子基地、灌阳县米珠山果园、临桂县刘三姐茶园、资源县中峰乡提子基地、兴安县溶江葡萄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带动了旅游农业的发展。
如恭城“桃花节”从200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七届。以“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综合提升”的理念,与广大商家共享平台,共创商机,共度春天最美好的时光。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歌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天气息的绝佳去处。节问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客数逾100万人次,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
同时,每年桂林市的主要春夏熟水果如南方优质梨、葡萄等的成熟上市期问,通过举办网上南方优质梨节,并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大量宣传,采取现场促销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市民、游客前往果园游览观光,摘果、品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业生态旅游的无限魅力。不仅为广大市民、市外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选择,还扩大了桂林市优势水果的知名度,引来了客商,解决了春夏熟水果成熟上市期集中、量大的销路问题,达到了产品增产增收目的。
2、地方传统文化与特色农业相结合。恭城县举办中国瑶族盘王节暨恭城月柿节。该节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挖掘恭城瑶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主旨,向中外游客展示瑶族的“南岭欢歌”、旅游观光与风味独特的恭城油茶,同时充分展示了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53%的恭城,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
永福县充分利用福寿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永福国际养生节和福寿节”,让嘉宾和游客体验了该县福寿旅游的乡土风情、农家习俗,为打造福寿文化品牌打下了基础,提升了永福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相结合。阳朔县推出以“观万亩桔海,赏百里风光,品山野美味,住农家别墅”为主题休闲游线路13条,如白沙镇凉水井生态旅游村、兴坪镇渔村总统之旅、漓江沿岸杨堤一兴坪、白沙龙潭门一葡萄乌龙景区;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凭借月柿产业的支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万亩无公害生态月柿园,建成了集农家别墅、农业观光、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从2003年至今接待中外游客近100万人次,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岩村荣获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和“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称号,还有恭城县的红岩村、大岭山村、北洞源村、横山村、社山村等五个乡村旅游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典范。
(四)推出旅游农业精品线路,多渠道向外进行宣传推介。我市从2007年开始尝试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纳入现代(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并给予立项和安排项目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开展旅游农业资源发展现状调查,初步推出四类二十多条旅游农业精品旅游线路。这些精品线路以公路交通干道为线,把旅游农业的景点景区连接起来,景点时间季节性强,特色鲜明,分布在以桂林城区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结合开展“农业生态游,体验新农村”主题旅游活动,对旅游农业精品游线路上的重点景点景区进行重点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力。
(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市县两级政府为了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建议建立由政府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由市旅游局和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明确了旅游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五、发展旅游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旅游农业虽然有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旅游农业发展不平衡。旅游业原来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农业生态旅游也搞得比较好,新区的发展有待加强。
2、资源整合不到位,各旅游点问的沟通与合作还比较松散。如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的经营各行其事,各显神通。
3、旅游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层次较低。如景点的开发包装档次较低,农业生态文化有待深挖提高。
4、旅游环境卫生、环保问题不容忽视,旅游农业经营行为有待规范。如景点周边饮食店的卫生、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
六、加快旅游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旅游农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市“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和“实施一大战略,狠抓两大经济,做强五大产业,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的发展路子,以国内外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农业设施为手段,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景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批高起点、高品位的农业旅游精品景点。使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全面推动桂林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到2015年,旅游农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建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度假地,建成一批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区(点)。到2020年,在桂林市建成较为完善旅游农业的产业体系,旅游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桂林旅游农业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居全国地市一级前列。旅游农业的发展定位:桂林市城区(含灵川、临桂)成为桂北乡村旅游中心,兴安县成为桂北乡 村旅游北次中心,阳朔县成为桂林乡村旅游的南次中心。
(一)整合部门力量,重点建设好桂林旅游农业精品游线路,强力打造一批如龙脊风光、恭城生态家园、兴安溶江“南方吐鲁番”、阳朔古板金桔世界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生态循环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三5避”技术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
(二)做好旅游农业区域布局总体规划。桂林是农业大市也是旅游强市,发展旅游农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要编制桂林市旅游农业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以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漓江、湘江流域生态优势为依托,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可供利用的农业景点、农耕文化资源,确定开发重点和发展项目。
(三)做好旅游农业市场开拓
通过加强旅游农业产品公益性宣传,推动分散的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导休闲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倡导农民成立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的旅游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点)”、“公司+农户(旅游点)”等形式,整合分散的旅游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建设旅游农业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产业开发。以农业主导产业为支撑,围绕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以新村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庄型、科普教育型、民俗观光型等模式的观光农业风景区。
(五)做好旅游农业项目的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包装一批休闲农业精品项目,向外进行宣传推介,吸纳社会力量打造旅游农业精品项目,拓宽旅游农业的增收空间。
(六)加强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旅游农业的经营者和县乡村各级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农业和旅游院校、职业院校加强旅游农业专门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增设相关的专业。
七、加快旅游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扶持建议
积极推进将旅游农业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农业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引导和扶持一批有一定发展基础、特色鲜明、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农家乐”、旅游农业园区、旅游观光旅游特色村。
(一)建议各级政府把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列入工作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投入范畴;
(二)建议减免所得税、工商管理费等费用;
(三)建议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范畴;
(四)建议各级旅游部门特别是各旅行社要把各旅游农业景点划入旅游线路中。
责任编辑:徐洁
【关键词】桂林;旅游农业;成效;建议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桂林实际,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市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大力配合抓好旅游农业工作,特别是在加快桂阳公路、机场路、桂黄公路沿线观光农业带建设,推进规划实施,落实项目,抓好技术指导、服务、检查和督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桂林旅游农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桂林是广西旅游农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依托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底止,桂林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3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9个,数量均占全区首位。园区总数125个,规模以上3个,现代农业科技园12个,休闲农庄50个,农业观光采摘园41个,农家乐251个,从业人员19437人,农民工15663人,资产总额983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7510万元,年营业收入38330万元,实现利润8460万元,农民收入10425万元,上交税金609万元,年旅游收入55071万元,年农产品销售收入3417万元。休闲农业示范点数量逐渐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更为可喜的是,一批社会其他行业的经营者,也开始跨行业发展,进军旅游农业。
(二)基本模式
桂林旅游农业种类繁多,全市有旅游农业示范点、农业生态示范园和农家乐等共200多家,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八类:
1、新农村+特色农业 如恭城红岩村
2、民俗文化+特色农业 如龙胜龙脊景区
3、农耕文化+特色农业 如临桂刘三姐茶园
4、农家乐+特色农业 如灵川大圩草莓岛
5、农家乐+自然景观 如荔浦荔江湾农业旅游区
6、农家乐 如七星区龙舟休闲山庄
7、民俗文化+自然景观 如临桂义江缘
8、现代农业示范园 如市农科所现代农业示范园
二、发展旅游农业主要工作
为了把旅游农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局领导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把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来挖掘。一把手、分管领导主动与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新农办的领导进行沟通、协商;2次主持召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新农办等4个单位的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旅游农业工作座谈会,5次召开局里相关科室负责人会议研究旅游农业问题:派出有关人员参加第四期全国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培训。经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休闲农业工作的发展。
(一)与旅游局一起共同研究制定发展农业旅游措施。8月17日,市旅游局和市农业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对引领休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抓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把农业项目的安排布置与乡村旅游的景区景点建设结合起来。在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委建设万亩金桔“三避”栽培技术示范,分别在兴安县溶江镇、灵川县大圩镇建设万亩葡萄“三避”栽培技术示范;在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桂阳公路沿线、草坪乡等地种植冬油菜、红花草示范1500亩,在桂黄公路全州段建立油菜示范2000亩、建立柑桔、葡萄、食用菌等作物示范3100亩。
(三)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3个,现在正在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四)8月至10月与市旅游局一道共同开展桂林市十佳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
(五)根据桂林旅游农业资源分布特征,市农业局、旅游局、林业局、市新农办筹划共同向社会推出“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为主题的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四类二十条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三、发展旅游农业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旅游农业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发展旅游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民增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我国沿海加工出口中小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纷纷裁员,农民工就业岗位剧减,大量农民工返乡。为了给农民工再就业创造机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使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就可以就业,增加收入。
2、旅游农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大大增加了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桂林具有丰富的旅游和特色农业资源,推出了不少旅游农业景区景点,最近市农业局联合市旅游局、林业局正在谋划推出“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六类: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乡村民俗之旅、休闲度假游,二十多条线路,将对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3、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灵川县大圩镇借助周边地区的古东瀑布、毛洲岛、绿洲园、冠岩等景区,发展提子、草莓、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10000多亩,带动周边10多家农家饭庄。2009年实现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00多元。
4、旅游农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旅游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恭城县的红岩村、大岭山村、北洞源村、横山村、社山村等五个乡村旅游点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典范,这些村投入大量资金,整修人户道路,修建高标准厕所、垃圾站、停车场,设立中英文指路牌等,极大推动了当地农家乐示范区发展;临桂县2009年投入3000万元加强景区交通建设,目前,几条通往景区景点的柏油路均已开工建设,部分已经竣工。二是发展旅游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传播。
5、旅游农业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休闲农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既带动了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这一主题,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了金桔避雨栽培基地,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
四、发展旅游农业的主要措施
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与环境,把握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中国一东盟永久落户广西的良好机遇,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新亮点,增创新优 势。
(一)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休闲农业发展力度,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激励措施,金融部门从资金上给予贷款扶持、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办理上大开绿灯,旅游部门从经营上给予指导,在开发的方式上采取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切实保护业主利益,
(二)统一规划,引导开发,强化管理,确保成功。在规划建设乡村生态景区上,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回归自然、突出山水田园、自然风貌的开发思路,打造“大桂林农家休闲和度假观光的旅游胜地”。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对“农家乐”景区的规范管理。成立景区旅游管理协会,由素质较高的村民负责协会的各项管理工作。在市场管理、旅游质量管理、投诉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旅游接待工作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及食、宿方面管理制度等,有力地促进了“农家乐”规范化运作,保证了旅游农业工作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深挖资源,创新模式开展休闲农业工作
1、特色农业与农业旅游相结合。恭城桃花节、月柿节、阳朔金桔节、灵川县大圩镇草莓提子基地、灌阳县米珠山果园、临桂县刘三姐茶园、资源县中峰乡提子基地、兴安县溶江葡萄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带动了旅游农业的发展。
如恭城“桃花节”从200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七届。以“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综合提升”的理念,与广大商家共享平台,共创商机,共度春天最美好的时光。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歌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天气息的绝佳去处。节问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客数逾100万人次,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
同时,每年桂林市的主要春夏熟水果如南方优质梨、葡萄等的成熟上市期问,通过举办网上南方优质梨节,并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大量宣传,采取现场促销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市民、游客前往果园游览观光,摘果、品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业生态旅游的无限魅力。不仅为广大市民、市外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选择,还扩大了桂林市优势水果的知名度,引来了客商,解决了春夏熟水果成熟上市期集中、量大的销路问题,达到了产品增产增收目的。
2、地方传统文化与特色农业相结合。恭城县举办中国瑶族盘王节暨恭城月柿节。该节以“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情,挖掘恭城瑶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主旨,向中外游客展示瑶族的“南岭欢歌”、旅游观光与风味独特的恭城油茶,同时充分展示了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53%的恭城,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
永福县充分利用福寿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永福国际养生节和福寿节”,让嘉宾和游客体验了该县福寿旅游的乡土风情、农家习俗,为打造福寿文化品牌打下了基础,提升了永福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相结合。阳朔县推出以“观万亩桔海,赏百里风光,品山野美味,住农家别墅”为主题休闲游线路13条,如白沙镇凉水井生态旅游村、兴坪镇渔村总统之旅、漓江沿岸杨堤一兴坪、白沙龙潭门一葡萄乌龙景区;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凭借月柿产业的支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万亩无公害生态月柿园,建成了集农家别墅、农业观光、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从2003年至今接待中外游客近100万人次,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岩村荣获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和“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称号,还有恭城县的红岩村、大岭山村、北洞源村、横山村、社山村等五个乡村旅游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典范。
(四)推出旅游农业精品线路,多渠道向外进行宣传推介。我市从2007年开始尝试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纳入现代(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并给予立项和安排项目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开展旅游农业资源发展现状调查,初步推出四类二十多条旅游农业精品旅游线路。这些精品线路以公路交通干道为线,把旅游农业的景点景区连接起来,景点时间季节性强,特色鲜明,分布在以桂林城区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结合开展“农业生态游,体验新农村”主题旅游活动,对旅游农业精品游线路上的重点景点景区进行重点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力。
(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市县两级政府为了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建议建立由政府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由市旅游局和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明确了旅游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五、发展旅游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旅游农业虽然有了很快的发展,取得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旅游农业发展不平衡。旅游业原来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农业生态旅游也搞得比较好,新区的发展有待加强。
2、资源整合不到位,各旅游点问的沟通与合作还比较松散。如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的经营各行其事,各显神通。
3、旅游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层次较低。如景点的开发包装档次较低,农业生态文化有待深挖提高。
4、旅游环境卫生、环保问题不容忽视,旅游农业经营行为有待规范。如景点周边饮食店的卫生、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
六、加快旅游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旅游农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市“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和“实施一大战略,狠抓两大经济,做强五大产业,推进‘三化’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及“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的发展路子,以国内外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农业设施为手段,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景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批高起点、高品位的农业旅游精品景点。使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全面推动桂林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到2015年,旅游农业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建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度假地,建成一批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区(点)。到2020年,在桂林市建成较为完善旅游农业的产业体系,旅游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桂林旅游农业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居全国地市一级前列。旅游农业的发展定位:桂林市城区(含灵川、临桂)成为桂北乡村旅游中心,兴安县成为桂北乡 村旅游北次中心,阳朔县成为桂林乡村旅游的南次中心。
(一)整合部门力量,重点建设好桂林旅游农业精品游线路,强力打造一批如龙脊风光、恭城生态家园、兴安溶江“南方吐鲁番”、阳朔古板金桔世界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生态循环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三5避”技术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
(二)做好旅游农业区域布局总体规划。桂林是农业大市也是旅游强市,发展旅游农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要编制桂林市旅游农业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以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漓江、湘江流域生态优势为依托,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可供利用的农业景点、农耕文化资源,确定开发重点和发展项目。
(三)做好旅游农业市场开拓
通过加强旅游农业产品公益性宣传,推动分散的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导休闲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倡导农民成立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的旅游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点)”、“公司+农户(旅游点)”等形式,整合分散的旅游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建设旅游农业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产业开发。以农业主导产业为支撑,围绕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以新村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庄型、科普教育型、民俗观光型等模式的观光农业风景区。
(五)做好旅游农业项目的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包装一批休闲农业精品项目,向外进行宣传推介,吸纳社会力量打造旅游农业精品项目,拓宽旅游农业的增收空间。
(六)加强旅游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旅游农业的经营者和县乡村各级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农业和旅游院校、职业院校加强旅游农业专门人才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增设相关的专业。
七、加快旅游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扶持建议
积极推进将旅游农业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农业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引导和扶持一批有一定发展基础、特色鲜明、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农家乐”、旅游农业园区、旅游观光旅游特色村。
(一)建议各级政府把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列入工作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投入范畴;
(二)建议减免所得税、工商管理费等费用;
(三)建议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范畴;
(四)建议各级旅游部门特别是各旅行社要把各旅游农业景点划入旅游线路中。
责任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