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jie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创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和谐“教”与“学”的关系。“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它有别于传统的纯粹知识性灌输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就是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味”,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主体性教育思想
  “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即创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需要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思想,就是要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既要看到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是教育的客体,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看到学生又是自我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功能的互换上,即教师从知识经验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经验的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求和自主地学习。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应体现为民主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
  2“知行合一”教学模式构建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主体性的教育思想,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主”原则。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他具有调控性、启发性、指导性、多样性和教育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经历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三个过程”使主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和发展。
  2.1积极引导,激发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讲述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教师的任务一是“引而不发”;二是“开路搭桥”。教师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创新的设计,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未知知识探个究竟,从而引发学生自学的内部动力,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合,使知识“深入浅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学生常常把球误认为圆,他们把皮球、元宵与硬币、井口等混为一谈,当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如果事先准备好一个乒乓球,当学生的误解出现之后,把它拿出来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是一种平面图形,而球则是一种“体”。为什么有的同学把球误认为圆呢?学生思索着……这时我当作学生的面把乒乓球沿着接缝处分开,请大家观察乒乓球的横截面。学生终于恍然大悟了:“球体的截面是圆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错了,而且知道为什么错了。
  2.2学思结合,启发创新。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联想与归纳、类比一样,也是探索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更主要的是推测两类事物或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产生问题、引出思考,是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认知的迁移,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2.3有效组织,指导实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知行合一”就是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把生活和数学相联系。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实践的情境。①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开设“小小商店”,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拿1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毛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样找钱?这样对学生学习人民币的面值,角币和元币之间的进率等问题非常有帮助,也可以在课下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
  3“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单单以学生测试的“分数”或是计算能力作为衡量的标准,还应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等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是获得知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及时加以评价,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未来的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花时间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努力研究和运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真正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开头的导入部分,虽然在一节课中所占时间较短,内容较少,但是其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精心选择导入的内容,科学选择导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所学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前后贯通;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学习新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求知欲望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
期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好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坏的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因此,习惯是人生中的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会帮助我们轻松地获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用得不好,它会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很费劲,甚至能毁掉我们的一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期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教师试图寻求—种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更快乐,更有个性地学习。  翻开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我们会看到“主题单元”取代了以往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主题教学”的理念在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了生动的演绎。这种“主题单元”建构的教材其根本宗旨在于为孩子奠定厚实的人文根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在创新教育中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对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也要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其次还要体现时代特点,加强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标中如何创新呢?  1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标教学理念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感受乡村生活美好的同
期刊
有人认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丰富的知识,懂得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就不需要去刻意地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了。也有人认为如果教师掌握了一般口语的交际技巧,教育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教师语言。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苟子说过:“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洞察精微的道理并能表述出来,才可以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
期刊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学习婉转拒绝。  《天上的街市》就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  《天上的街市》中,作者主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节奏和谐,自然。所以在教学中我将朗读与联想和想象作为本课的重点。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诗歌的
期刊
作业批改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作业批改实效,科学合理地批改作业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批改作业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1及时批改、反馈  作业要及时指导、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订正,这不仅能取得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巩固等效果,而且能满足师生共同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而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最枯燥、最难学、最讨厌的学科,数学列居首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使其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1体验生活数学,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母语,语文有它的特殊性。语文学习是终生的,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课堂,语文课堂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知识的积淀,来源散漫,不具备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良好学习习惯是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有力保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一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