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你最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石,古称“石洲”“永宁州”“冀宁道”等等。可是,无论你叫什么,那真正的美丽从未褪却。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离石的小生态之城,自然玲珑,水到渠成。眼见得“龙、凤、虎、马、象”五山披上了绿装,风起时,燕低飞,山雨即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宜游宜居;眼见得兴隆街不再是离石一条独大,成了“步行一条街”,北街口的“咸亨酒店”发展成为大酒店,成为记忆里的延续,枝高果壮。
  一声“豆腐啰”的吆喝声,整条街整个离石都听得见,回声阵阵。如今吆喝声少了,豆腐却没有少,只是凭着你一嗓子的喊,已经喊不动了离石的街。
  六百多年前,冯氏老祖宗从陕西来到永宁州地面,繁衍生息,已经过去了二十余代。当年的潺潺流水,沼泽遍地,水草丰茂,已经被如许的高楼替换;冯家大院的窑洞被楼房包围得难以喘息,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走动。孙真人的仙鹤化作的鞋帮圩,劈山改河从中一分为二开凿为公路,不再神秘,四通八达。应是自然开东川,一千余里地无山。
  小时候,骑自行车去姑姑家,沿着起伏的路骑很久,许多地方要下来推着车子走。偶尔有汽车过来,尘土滚滚,让你措手不及,一下子把你糊成一个“满面尘灰烟火色”,心忧路远天要黑的角儿,现在通了旅游公路,建成了“美丽乡村”。来去弹指间,汽车如小河流水一樣,和着小河流淌着的节拍轻轻地徜徉,不带走一片云彩。
  家里的镰刀、锄头立在了门后,笸箩、簸箕息歇在空窑洞。当年扶碾杆、推磨盘的劳苦压得难以喘气歇息,后来,电磨、粉碎机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现在,一股东风把各种各样的小麦面粉吹到了家家户户,电磨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再不用洗粮晾麦,挑担排队,深夜“喂磨”了,家门前的石碾也各自息歇,随意蹲于墙角养老。睹物思人,父母亲推磨掀碾子的呼唤,成了一种记忆。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漫山遍地的苦梅、苦菜、蒲公英、马齿苋,一系列的野菜,成为人们的桌上宾。过去喂猪的红薯叶子,也成了人们的锅中之物。生活富得冒油,须用野菜野草吸附。
  今天的离石,“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道路通于四面八方,绿树栽在山山坡坡,美丽展望乡村农家,花朵绽放边边畔畔。人们满足在生活的幸福里,喜悦翻飞在潺潺流淌的山川河沿,滋润着富有满足的表情。离石发展了两千多年,到今天终于掀开了它神秘美丽的面纱。
  啊,离石,我年轻的新娘,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离石,今天你最美!
  责任编辑:崔家妹
其他文献
生在物资匮乏年代的我,已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留在记忆里的食物,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一条鱼、一些童年的零食,都曾被认为是饥馑年代里难以忘怀的口腹之福。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只要到超市或农贸市场一转,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然而,妈妈还是为我们攒起鸡蛋来。自从爸妈搬出去独住,我们姐弟们就约定每个周末到父母家吃一次“团圆饭”。从三人发展到三个家庭,近10人,这桌饭有时难免显得挤。因此,我们经常分工协作,食物各人带
期刊
这次监利之行,意外的收获是参观了湖北省监利县的英才学校。  虽说这是一家民营的学校,然而,这所学校的规模俨然是一个大学校园的样子。校舍宽敞,建筑井然,而且所有的一些设施一应俱全,很先进,很现代,也很时尚。这是一所小学连初中的学校,与公立的小学、中学并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它有着让人刮目相看的不寻常、不普通之处,即对全国亿万国人所关心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处理上。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县里、村里的留
期刊
那时候,父亲在黄冰水伯伯屋里踩棉花包。棉花包高有一米六七,直径约为80厘米,要把轧好的皮棉抱放在包里,人站在包里将皮棉踩结实,然后封袋,一包约有百来斤重,再由人将花包背到仓库堆放,这个活儿,体力消耗特别大,非常辛苦。  那天中午,我在幼儿班饿得慌,逃了回来,到食堂找到炊事员伯伯,把我父亲的那钵饭领回吃掉了,后来,等到我父亲中午下班,拖着疲惫的身子来食堂找炊事员领饭时,被告知“你的饭已被你儿子铁山领
期刊
城之南,谓南城。地理概念上的南城,悠长悠长。地质学家的视野里,在新地质构造喜马拉雅期运动后,浙江东部下降区有多米疏松第四纪(约两三百万年前)沉积物,形成海积平原。上层20至30米是冰后期(约一万年前)一次广泛海侵浅海沉积物,为土壤母质。黄岩地质的变迁史,是何等惊心动魄,又是何等充满遐想!从目前见到的零星史料,我们知悉,黄岩城关一带东汉时早已成陆地,南城也不例外。自然,未见之史料记载的岁月定会更加漫
期刊
在我印象里,家乡说书说得好的老先生有两位。  一位姓翁,精瘦无比,却脸堂红润,鹤发童颜,据说毕业于黄埔军校,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把乡亲们的魂勾进故事中去。在山旮旯里的乡村,漫长的夏夜,没有其他娱乐,晚饭一过,翁先生就被四邻“抢”去说大书。一次,住我家对面的班主任,有幸请到了翁先生。见斯斯文文的翁先生笑眯眯地进了门,一坐下来,主人便递上茶水,他浅浅地抿上一口,
期刊
恍惚间,又飘到了凤凰小镇。  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青山用母亲拥抱孩子的姿势环抱着一座古老的城,锈迹斑斑的铁门,守着沥青的石板路。城门上的街道边,当地人吆喝着“驴肉火烧,血耙鸭,老姜糖,木醇酥,牛肉米粉……”店铺门前便有人击打着乐器,哼唱着民谣,送给从门前经过的每一个过客。街道上有些许手提装着花环竹篮的妇女和孩童,这就惹得路过的女子万般喜爱,即使是
期刊
心静如水,必常修无为之心。  退休了,身体尚健,加之生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谋点儿事,干点儿事,还能干成点儿事。这么一来,虽琐事缠身,难事烦心,但奔波忙碌下来,稍有业绩,信念愈坚,竟乐而不辞,管它凡尘喧嚣说东道西,管它劳心劳力劳其筋骨。只要活着,就要有追求。有句话是:追求不一样的快乐。还有句话是:我追求,我快乐!  守份初心,守份本真,才能活得快乐,活得淡然,活得无愧。北宋邵康节《戒子》中说:“
期刊
银滩人气最旺时是个什么光景?  清晨,阳光早早爬上了窗棂——东部的早晨一般比中西部亮得要早,打开窗户,满园的绿色,水水的看着发晕,我有些惊诧了!倦意全消,趋步下楼,一屁股跌在了楼前的绿地里,湿湿的,恍惚间,像来到了老家的乡村,沿着楼宇,隔开的白色小栅栏象征着自家的地域。一盘小水磨,一渠小水池,葡萄、豆角、黄瓜、葫芦、番茄,个个直往邻家窜,晨起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打理着,忙碌着,挂着
期刊
我家楼窗的对面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就有一株大大的乌桕树。小时候,我常常在窗前做作业,抬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它,特别是秋后,随着一阵秋风一阵凉,那乌桕树叶日渐泛红,从清清楚楚的一团绿意到朦朦胧胧的一团暗红,从羞羞答答的一片潮红,到蓬蓬勃勃一片绯红,我知道,乌桕树到了即将奉獻一年精彩的时候了。当盛装褪去,一树的乌桕籽白白的一团,就呈现在小山村狭小的天地间。  乌桕树的花,呈穗状花序,既不起眼又不鲜艳,远不及
期刊
双休日,我们去了湘西凤凰古城采风,返程时,有的文友说景区餐饮太贵,建议在回去的路上寻找路边餐馆吃饭。  一家门脸整洁宽敞的酒店映入眼帘,大家饥饿难忍,迅速下车。储藏柜里有现成的鸡鸭鱼肉和果蔬,可是厨师打麻将去了,饥肠辘辘的文友一阵唏嘘。我自告奋勇地说,没关系,让我来!我当知青时就在炊事班掌勺,后来又做过几年餐饮,烧两桌菜如烹小鲜。再说,同行是“饥不择食”的过路客,绝不会鸡蛋里挑骨头的。  我和打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