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提问、及时追问,突显演示实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r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有演示讲解法、范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而对于新授课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则通常是演示讲解法。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演示”什么、在什么时机“演示”、“演示”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上常常把握得不是很好,辛辛苦苦设计的演示教具、演示课件和演示范例等在演示中往往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针对此现象,我们将《制作简单动画》一课作为一节研究课,重点研究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如何恰当提问、及时追问,突显演示的实效。
  案例描述:“制作简单动画”一课,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精心设计了多个演示方案,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选择了一个实物教具“苹果”进行演示。下面我将两次演示片断与大家交流。
  [演示片断一]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手里的苹果,然后慢慢的将手里的苹果放在了身后,接着又让手里的苹果慢慢出现、消失,反复几次,接着快速的让苹果出现、消失,重复多次后突然停下,并提问:“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大声的回答“苹果好象动了”,教师迫不及待的说:“同学们太聪明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简单动画一课”并板书课题。
  [演示片断二]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手里的苹果,然后慢慢的将手里的苹果放在了身后,接着又让手里的苹果慢慢出现、消失,反复几次,接着快速的让苹果出现、消失,重复多次后突然停下,并提问:“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开始沸腾了,举起高高的小手说:“老师,苹果好象动了”,“老师苹果不见了”,“老师好象在变戏法”……。老师不慌不忙的问:“YY同学你是怎么感觉到苹果在动呢?”那位同学大声的说:“老师,苹果一会消失,一会出现,真的好象在动一样”。老师以赞赏的目光示意那位同学“你上台给同学们演示一遍,苹果怎么就动起来了呢?”那位同学走上讲台模仿老师重新再演示了一遍,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快慢刻意神秘的说:“出现了-消失了—出现了—消失了……”随着演示的进行,有好几位同学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激动的说:“苹果真的动了”。教师紧接着引导:“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苹果在快速反复出现-消失的过程中就好像动起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辛苦模拟演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很明显是想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在演示片断一中,显然这个目的是没能达成,学生看到的是苹果表象的动,具体是怎样在动,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就迫不及待的引入了课题。在演示片断二中,教师的演示并没做太多的调整,但教师在得到第一个满意的答案之后,并没有停止,而是一环紧扣一环紧紧追问,教师在不露痕迹的追问中,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现象和规律形成清晰的表象。“视觉暂留”现象,将一组静止的图形连续“出现-消失-出现—消失”形成动态效果——也就是将动画的原理层层剥皮,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案例思考:一个好的问题,不但是教学活动的契机,而且能通过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和享受。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片断可以看出,同样的演示内容,由于提问追问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演示技能?
  首先,教师演示的目的要明确,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又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的内容素材,精心设计演示课件、演示教具或演示范例等。
  其次,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演示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预设演示过程中的问题。预设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紧扣即将展开或正在进行的演示活动的实际需要,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突出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第三,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演示的内容、速度、时间、方式等,在演示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灵活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及时追问,引导学生自觉去观察、思索。
  最后,教师在演示结束后,要根据学生的观察、讨论结果等,再次抛出追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深化认识,突显演示的实效。
其他文献
“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书本的课后练习是教材编写者意图的直接反应。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  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对教材习题研究较少,有时将教材习题仅仅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的挖掘、调整、重组或改编,致使习题的效用降低;还有些教师就为了设计一些练习,绞尽脑汁,想了很多,但设计出来的练习,要么是机械重复,要么脱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而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该怎样来设计一堂完美的数学教学课呢?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
摘要: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一直是历年来数学高考的热点及客观题中的压轴题,但通过研究也会发现其在命题上的规律性和解答上的共性,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数学问题的共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数学的驾驭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字:焦点弦离心率共性  笔者曾对贵州省历年来的圆锥曲线焦点弦问题与学生(2012届)作过较一般规律性的研究,发现焦点弦的斜率、线段比、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之间有着一个关系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涉及的内容多,但是课时较少。学生面对已经学习过知识,存在兴趣不高,积极性减弱,课堂参与面窄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课堂容量大,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然,课堂上教师一腔热血,学生一无所获,课后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忆、做题,教师花大量时间批改、纠错、辅导,教师和学生都很困惑。那么该如何克服学生惰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呢? 
近年来,各种媒体报道的一些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我自己以及同事的体育课堂上,一些小的安全事故也是防不胜防、为数不少。由于体育有其独特的形式,需要运动全身,并且操控器械,因而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及比赛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老师、学校带来负面的影响。我认为,寻找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究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改以来,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攀升,一说到尊重学生,我们看到语文课堂开始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课堂上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是好事,但教师的“教”,教师的“讲”逐渐鲜有闻;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表现为对学生的见解一味地表扬或“藏拙”,这样的尊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这样尊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放任,这样的尊重势必导致合作、交流的失败,探究的停滞。面对现状,我们的语文测试该如何改革才能
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生物课学习水平的重要体现。并且能否使用准确的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是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楚,那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只能是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今年,我参加了我校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的批改,在非选择题中,第一题是识图  填空题:上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特征,能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较快地理解数学含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已在众多教师的课堂中广泛运用。然而,仔细分析这些操作活动,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活动都游离于学生的思
每次学生测验后,我们教师都要完成一份试卷分析,在试卷分析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词句:“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试题,主要失分在口算;学生列式基本正确,但是计算错误较多……”每每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思考:搞好計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