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县域耕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观格局变化可以客观地反映自然变迁或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广西龙州县地处中越边界线,研究其耕地景观时空变化对于加深认识边界土地利用变化、明晰边境县域耕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工作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综合运用“3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法,对龙州县2004年、2009年和2014年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研究龙州县耕地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4年,龙州县增加耕地斑块的高程、坡度较低,质量较高;增加耕地规模较小、零碎,分布离散,景观分离程度加重;耕地景观被分割的程度减轻,破碎程度呈下降趋势;耕地连片程度有所增长,耕地景观空间分布趋于集中,斑块更为规则;边境沿线上抛耕撂荒程度加剧。
  【关键词】耕地景观;时空变化;“3S”技术;龙州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3-0158-05
  0 引言
  景观格局变化是反映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1],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简称LUCC)[2]。认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已成为土地变化科学的核心问题[3]。近年来,利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4],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为研究提供最客观的素材,彭月等人[5]、全占军等人[6]、张培峰等人[7]、赵永华等人[8]、李均力等人[9]利用遥感技术分析植被、建筑、耕地景观格局变化来获取土地利用演变规律。现有关耕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分析和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如陈学渊等人在耕地景观时空分析中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扩展指数,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较好地探明了区域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和差异特征[10];吴莉等人探索和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适合景观格局过程分析[11]。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关注热点区域的流域[12-13]、耕地[14-15]、湿地[16-17]、森林[18]等景观,边境地区景观格局研究集中在旅游[19-20]、生态[21]、城市[22]等,而极少涉及边境地区耕地景观。龙州县地理位置特殊,是广西与越南接壤的8个市县之一。龙州县境内四面环山,且有2条河流与越南水域交汇,中越边境地区(广西段)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会对当地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3]。鉴于此,本文以边境县域广西龙州县为例,运用“3S”技术与Fragstats4.2景观分析软件,分析2004年、2009年、2014年龙州县耕地景观格局特征,探讨10年间龙州县耕地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遥感影像选用(云量<5%)成像时间分别为2004年12月30日、2009年10月30日的landsat-5卫星数字影像及2014年12月30日的landsat-8卫星数字影像;数字高程数据选用分辨率为30 m的2004年、2009年、2014年的GDEMV2影像;实地考察、收集龙州县行政区栅格数据、2004—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社会经济资料、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1.2.1 “3S”技术分析
  运用GPS技术精确获取样本地物,结合RS技术整合解译获取的遥感数据,利用GIS技术将其制作成研究的基础性数据。
  1.2.2 景观格局分析
  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定量反映研究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和结构排列方式,用景观的分离程度、破碎程度、形状指数来详细分析和反映景观格局特征。
  2 耕地变化分析
  2.1 耕地数量变化分析
  在ENVI环境支持下,通过监督分类,获取了龙州县2004年、2009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耕地、园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种地类变化(如图1所示)。
  从图1上可以看出,从2004—2009年间有大片的未利用地、草地转换为耕地,2009—2014年耕地总体变化不大,总的来说,2004—2014年10年间耕地数量呈增长的趋势。实地考察中发现,在与越南接壤的板陋、板探、板棒村,存在耕地撂荒,部分耕地变草地的现象,从解译结果查证,可以发现2014年上述3个村庄的耕地面积相较2004年有所减少。3个时段的耕地数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知,2004—2009年耕地占比增加了3.21%,2009—2014年耕地占比增加了0.41%,共增加8 375.22 hm2。2009年相较2004年耕地增加面积大,2009—201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占一补一”政策的落实及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耕地面积增加。
  2.2 耕地空间布局变化
  2.2.1 高程点分析
  查阅《龙州县土地志》《龙州县统计年鉴》及相关文献,结合解译的土地现状图可以发现,龙州县境内地势南北较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河谷平原及北西-南东向的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林谷地。通过将2004年、2009年、2014年的DEM数据与处理后3个时期的耕地利用现状图各自叠加进行高程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充分考虑龙州县地质地貌情况,将耕地高程分布进行重分类,得出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3个时期耕地高程主要分布在120.1~400 m,集聚在河流旁边的阶地、左江溶蚀侵蚀谷地或盆地区及较高海拔的丘陵地區。高程为120.1~170 m的耕地大部分分布在水口河、丽江中段、平而河两岸旁,2009年后县域中心正南方增加了将近5 000 hm2的耕地;高程为170.1~400 m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丽江东南段的水田、山坡上的旱地及狭窄山谷间的水田;高程为400.1~600 m的耕地分别位于武德乡武德村的岜各罕山、金龙镇板蒙村的岜哈山与板梯村的叫刚山、逐卜乡的岜柳黄山、龙州境内的风凉山;高程为600.1~835 m的耕地则位于龙州边境上最高的界山下冻镇的扣梅岭。从空间格局上看,除县域中心正南方增加的高程为170.1~400 m的耕地外,3个时期耕地高程变化不显著。各个海拔的耕地数量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统计数据可知,海拔为120.1~400 m的耕地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3期占比均高达94%,龙州县的耕地海拔绝大多数位于400 m以下。2009年以来,龙州县增加耕地的海拔大部分为170.1~400 m。
  2.2.2 坡度变化
  坡度分析原理与高程分析相似,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指标体系坡度分类,将2004年、2009年及2014年的DEM数据图和处理后3个时期的耕地利用现状图各自叠加分析处理,分别统计0°~2°、2°~6°、6°~15°、15°~25°及大于25°的耕地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2004年、2009年及2014年的耕地坡度大多为2°~15°,分布在河谷平原、左江溶蚀侵蚀谷地;0°~2°耕地大致分布在龙州县西部即中越边境线水口河入口;大于15°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龙州县东部风凉山,且最大坡度均为78.5°,各个坡度的耕地数量情况具体见表3。
  从表3得知,2004—2009年除坡度大于25°的耕地有所减少,其他坡度耕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0°~2°的耕地增加1 633.59 hm2,2.1°~6°的耕地增加2 732.55 hm2,6.1°~15°的耕地增加2 143.66 hm2,增加耕地的坡度低,说明这5年期间增加耕地的质量较高;2009—2014年除坡度小于等于6°的耕地有所减少外,大于6°的耕地均有所增加,其中0°~6°的耕地减少745.47 hm2,6.1°~15°的耕地增加904.3 hm2,大于15°的耕地增加786.53 hm2,增加耕地的坡度偏高,说明这5年期间龙州县耕地虽有所增加但普遍质量不高,或为完成耕地保有量而进行陡坡开垦、林转耕。
  2.3 龙州县耕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结果
  运用ArcGIS处理耕地数据后导入Fragstats4.2景观分析软件,根据景观模型结合研究要求分别统计龙州县3个时期年耕地景观变化的相关指数,统计结果见表4。
  2.3.1 景观分离程度
  从表4中数据分析,耕地景观聚合度、凝聚度与分离度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聚合度指数由2004年的88.260 7上升为88.404 7又缓慢下降为88.398 7,龍州县10年期间耕地聚合度有所上升;凝聚度指数则从99.625 1缓慢降地为99.622 9上升为99.631 1,耕地景观的空间连通性增强,表现为集中连片趋势;分离度指数由2004年7.549 8上升为8.242 5又缓慢降低至2014年8.081 6,耕地景观的聚合度、凝聚度与分离度呈反比关系,分离度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出现上述相驳结论的原因如下:龙州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耕地小而碎,龙州县实施农村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使得耕地景观连片程度增强,聚合度、凝聚度变大;2004—2014年期间,龙州县“占一补一”、土地整治工作增加耕地面积、斑块数量,但斑块过于冗杂、分散,迫使耕地聚合度、凝聚度增加的同时,耕地景观分离度亦无法降低。
  2.3.2 景观破碎程度
  从表4可以看出,2004—2014年龙州县耕地斑块数量由2004年2 938个增长到2014年3 060个,斑块密度则从2004年4.500 1下降到2014年4.299 5,整体破碎度呈下降的趋势。破碎度指数与斑块数量/耕地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2004—2014年的10年期间,龙州县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确有起效,耕地斑块集聚程度变强,增加的耕地平均斑块面积大于龙州县耕地平均斑块面积,破碎度指数减少。
  2.3.3 景观形状指数
  从表4可以看出,龙州县耕地景观的形状指数从2004年的104.023 6下降到2014年的100.833 9,景观形状指数的减少,说明龙州县耕地景观形状复杂、离散程度降低,景观形状更为规则,表明龙州县耕地景观受人为因素影响越来越大:1996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来,位于山坡上、草地上零碎的耕地转为林地、草地,耕地景观空间分布更为集中;田埂、水渠的大力修建,增加了零碎耕地周边荒地的利用;“小块并大块”项目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耕地的景观格局。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4—2014年龙州县耕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得出龙州县耕地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
  (1)2004—2014年,龙州县耕地斑块面积增加将近1万hm2,但增加斑块的耕地空间布局参差不齐。水口河、平而河交汇的河谷平原中增加斑块的高程、坡度较低,质量较高;响水镇、武德乡等乡镇增加的斑块多为坡地,高程、坡度较高,质量偏低,总体上,增加斑块的耕地空间布局更为优化。立足于全县判断,耕地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2)2004—2014年,龙州县耕地景观时空变化不显著。10年期间耕地斑块聚合度、凝聚度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集聚程度有所增强,耕地表现为集中连片趋势,但斑块过于冗杂、分散,耕地景观分离程度总体增长;斑块个数增加,密度减少,增加耕地平均斑块面积大于全县平均斑块面积,耕地景观破碎程度减弱;耕地景观形状指数减小,景观空间分布更为集中、形状更为规则。
  (3)龙州县10年间耕地景观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位于山坡、草地上零碎的耕地转为林地、草地,田埂、水渠的大力修建,增加了零碎耕地周边荒地的利用,耕地景观空间分布上离散程度降低;“小块并大块”整治项目,提高耕地景观连片程度;撂荒现象与“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政策改变斑块数量、质量、位置,影响耕地景观破碎程度和分离程度。
  (4)特殊的地理区位在优化耕地空间分布、改善耕地景观格局上无突出成效,相反,由于边境经济发展模式、边民特有的经济补贴,使得边境地区耕地撂荒较为严重。
  参 考 文 献
  [1]傅伯杰,陈利顶,王军,等.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J].第四纪研究,2003,23(3):247-253.
  [2]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等.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科学,2003,23(3):264-270.
  [3]潘竟虎,苏有才,黄永生,等.近3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地理研究,2012,31
  (9):1631-1639.
  [4]张侃,张建英,陈英旭,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杭州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Citygreen模型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18-1922.
  [5]全占军,程宏,于云江,等.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414-420.
  [6]彭月,魏虹,朱韦,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2(2):
  65-69.
  [7]张培峰,胡远满,熊在平,等.铁西区建筑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11,30(2):335-
  342.
  [8]赵永华,贾夏,刘建朝,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景观格局及预测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8):2556-
  2564.
  [9]李均力,姜亮亮,包安明,等.1962—2010年玛纳斯流域耕地景观的时空變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
  31(4):277-285.
  [10]陈学渊,唐华俊,吴永常,等.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分析——以浙江安吉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1):4302-4313.
  [11]吴莉,候西勇,徐新良,等.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J].农业整理工程,2013,29(5):
  207-217.
  [12]陈利顶,傅伯杰.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生态学报,
  1996,16(4):337-344.
  [13]潘佩佩,杨桂山,苏伟忠,等.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8):
  990-998.
  [14]杨晓艳,闫东浩,程峰,等.北京市延庆县耕地景观特征[J].资源科学,2005,27(3):98-104.
  [15]陈伟.多视角常州市耕地景观时空变化分析[D].南京:
  南京大学,2014.
  [16]刘清华.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及预测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17]王滨滨,刘静玲,张婷,等.白洋淀湿地景观斑块时
  空变化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0):
  1857-1867.
  [18]张清雨,白红英,孙华,等.近30年秦岭东西两县区森林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0,
  30(5):1101-1106.
  [19]王晓丽.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7.
  [20]刘琳琳.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自然生态旅游景观价值提升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21]吴汶珍.广西龙州左江两岸生态景观规划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2]郭宏飞.二连浩特市城市景观格局、评价及景观规划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3]黎励.中越边境地区(广西段)土地利用分形时空格局及驱动力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5.
  [责任编辑:陈泽琦]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才强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如何落实该战略,在实践中千差万别。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对浙江正泰集团如何落实人才强企战略进行了归纳和剖析,希冀对正前行在人才强企道路上的其他企业有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人才强企;人力资源;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12-0007-04  “人才强企”就是把人才作为
期刊
(广西农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进行选择。建筑工程基础作为施工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某项目一期工程基础的选择,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建筑企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参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O2O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校园快递业务也日新月异,但配送链条“最后一百米”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文章通过对韶关学院的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以高校快递宝项目为核心,分析高校校园快递“最后一百米”配送中,校企合作和物流整合的可行性,探究企业快递派送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提高全国高校的快递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快递;“最后一百米”;配送服务;校园快递整合  【中图
期刊
【摘 要】科技扶贫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实施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是解决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现实状况的根本举措,是由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技自主式脱贫转变的重要标志。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五福村作为广西科技厅“十三五”期间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之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创新扶贫发展模式,转变群众发展理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五
期刊
【摘 要】越来越多的国内院校因应社会需求开设了非通用语种专业,并实行“3+1”的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印尼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结构不合理、因人设课、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基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重实践的原则,并应特别重视国内外课程教学的对接。  【关键词】印尼语;本科;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文章阐述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并基于ERG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试图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稳定队伍,加强心理辅导、提高素质,营造成长环境、促进发展的措施来解决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ERG理论;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组建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多元参与的职教集团,对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服务行业发展水平乃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合作实践为例,探讨政府主导的职教集团发展的优势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职教集团;交通;优势;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5-0182-04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逐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文章阐述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其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职业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身心健康及创新创业能力四大模块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
期刊
【摘 要】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北省黄石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大众传媒、家庭经济、婚姻状况、个体等因素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消费巨大、品牌意识、盲目消费及群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无储蓄意识、理性消费意识淡薄。因此,这些不合理之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更加合理,以期推动黄石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基于技术溢出的视角,文章通过构建前向关联指数与后向关联指数,实证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可以通过前向溢出与后向溢出的渠道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且前向溢出的效果强于后向溢出;分行业来看,金融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其次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再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于第四的是交通运输、仓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