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僵化地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关键词:创新思维 观察思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僵化地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增设了“观察与思考”、“探究与交流”、“生活中的教学”、“你能提出哪种教学问题?”等新栏目,我们怎样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为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一、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每个学生课前用硬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不限制大小),课堂上让学生都计算并汇报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所用的硬纸板面积是多少。通过学生动手制作、测量长宽及计算面积,又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自己去发现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长×宽+长×高+宽×高)×2,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技巧,又让学生体味了自己探索出表面积计算规律(公式)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奠定了良好基础。还能使学生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发现和探索而获得的,而且你对它思索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二、深入挖掘教材,扩展学生探究与创新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老师不能为了让学生一味地死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而布置简单的重复的题目。这样将使学生的兴趣丧失,而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活动的因素,探索开放的因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猜想去验证。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体,并测量长、宽、高,再自己总结怎样算出其体积。通过这些拆、剪、粘、算等全体参与共同动手,合作交流、谈论比较使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用“长×宽×高”即可。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仅能模仿做搬运工,更能打破思维的束缚,想我们成人不敢想,做我们成人不敢做。
  三、发现学生探究闪光点,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课后有一道判断:“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连续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按照惯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书上说:“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以此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但一位学生说:“我认为不用说‘小数部分’也可以。因为整数部分不可能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我们认为:学生的这种质疑可以说是对权威、对书本的挑战,大多数老师一般都习惯强调学生要毫不质疑地接受书上的观点。没有这样定势思维的学生竟然是这样想的,而细细想来,这种想法确实有一定道理。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思维,保护和培养学生弱小、稚嫩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以科学探究为平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经分析加工进行传授,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然后去识记,学习是被动的。而创新思维是要打破这一陈旧的教学模式,确定新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中,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实现从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孤立性学习向合作性学习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做创新的典范,以身作则,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去挑战,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1999年初,上海老资格杂志《萌芽》与北京大学等七所重点大学绕过基础教育的门槛,联袂发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演了一场作文教学的大戏。帷幕拉开,清风拂面,异彩纷呈,引得行人驻足称奇。如何使文章破旧创新,新概念作文大赛无疑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广大语文教师也跃跃欲试,力求挤进创新的大军行列。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今天就作文创新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一、激起学生写作欲望  夸美纽斯说:“如果人们吃饭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我国经济及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而,相应的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简单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作交流。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
期刊
新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就我校语文教学来说,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兢兢业业,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得新课改的推广与实施在我校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为了更进一步深化我校语文教学新课改力度,使我们从事的语文教学整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推进与提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路。  一、树立大语文观念,走大语文之路  
期刊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高中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在三怕中,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但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它占据高考试卷分值的五分之二,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搞好作文教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消除学生的“怕”,甚至变“怕”为“爱”。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几条自认为还算是行之有效的规律。  一、让教材与作文挂钩  首先要摒弃那种为作文而作文的做法。不
期刊
一个多面体,不管选定它的哪一面并将其向四周延伸,其余各面都在该面的同一侧,则这个多面体叫做凸多面体。凸多面体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欧拉定理:凸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棱数为E,面数为F,则:F+V-E=2。  众所周知,正多面体共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前人对这些结果已给予论证,然而,由边数不同而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构成的凸多面体,结果将是何种情形?  一、边长相
期刊
多媒体的出现与普及,让教学变得丰富而多彩,让传统的单一枯燥的讲解变成了丰富的图文展示,让抽象的空间图形和函数图像灵动起来,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其中往往少不了几何画板的影子。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数学图形软件,让数学老师在面对一些抽象的空间图形和函数图像时,不在显得无奈,它能让图形与函数图像动起来,让规律自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直观的图像面前,语言往往显得空洞。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有体会,我也愿意把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是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授与练习,却没有涉及关于美育的渗透。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对美的渗透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数学美在于它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形式,但是人们并没有关注过数学本身独特的美,甚至有些老师也没有注意到数学美有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扩展智力的功能。没有生机
期刊
摘 要:纵观古诗教学,多数老师上课教的仅仅是简单的文章和诗句的意思,方法单调枯燥,导致学生诵读诗文的热情被压抑,天性被扼杀,兴趣受到了抑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诵读经典 激发兴趣 丰厚底蕴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好诗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
期刊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外,教师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
期刊
摘要: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问题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则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便难于开展。本人针对“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一问题,根据观课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发现数学问题的空间和时间”等五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