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教育部制定并颁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来,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呢?本文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拟就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作有关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选择或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本人认为,在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灵活地应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主体需求。”而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被放置在了“听众”的角色上,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灌”和“一言堂”,就算是“讲练结合”等重要课堂环节也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师,要尝试运用多种交流和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最终目的都在于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念,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其对话,并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教师要将自己定位于设计者、指导者、引导者、培养者的角色上,有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授课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中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借助小黑板展现出来,然后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通过重点强调、个别提问、手势提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讲解《导数的应用》时,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中有两个难点:①为什么把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结合;②用导数概念中蕴涵的思想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形解释导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数学必修1》中已经学过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且能够把函数的单调性用简单的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教师便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函数f(x)=-x2的图像,请学生说出其增减区间,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取(-∞,0)上的任一点,过该点作切线时,其斜率是负数还是正数,学生很快就会给出答案。教师再次发问:这个函数区间中任一点的切线斜率是否都是正数。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定点的导数值求斜率的方法。通过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顺其自然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比较利用导数判别函数的单调性和利用定义判别函数单调性的不同,自己领悟出:与定义相比,导数是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函数变化趋势的一个量。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开放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提出一些陈述性的问题,然后紧扣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单调枯燥的题海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下意识的设计开放性的创新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放性题目的主要特点是:条件既不清晰,也不充分,需要适当的补充和探索;或者结论并不唯一,解题思路一般不同于常规或现成的套路,而是要经过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索,找出新的解决方法。例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有两个:x+y=5或3x-2y=0。学生如果只是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去解答,就很容易忽略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片面了。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动静结合的技术优势,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化,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再觉得数学知识单调、枯燥,并逐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中数学知识中含有大量的概念、定义、定理等内容,大多数都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容易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观察点、线、面在投影中的位置以及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让他们仔细观察当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变化时,投影仪上所显示的对应投影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帮助学生在较强的立体效果中分析、总结出这三种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以加深学生印象,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在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祥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6(2)
[3] 苏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南方论刊,2007(1)
[4] 郑毓信.关于数学教学有效性和开放性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5] 王秋海等编著.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分析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选择或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本人认为,在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应灵活地应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主体需求。”而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被放置在了“听众”的角色上,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灌”和“一言堂”,就算是“讲练结合”等重要课堂环节也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没有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师,要尝试运用多种交流和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最终目的都在于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念,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其对话,并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教师要将自己定位于设计者、指导者、引导者、培养者的角色上,有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授课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中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借助小黑板展现出来,然后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通过重点强调、个别提问、手势提示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讲解《导数的应用》时,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中有两个难点:①为什么把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结合;②用导数概念中蕴涵的思想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形解释导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数学必修1》中已经学过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且能够把函数的单调性用简单的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教师便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函数f(x)=-x2的图像,请学生说出其增减区间,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取(-∞,0)上的任一点,过该点作切线时,其斜率是负数还是正数,学生很快就会给出答案。教师再次发问:这个函数区间中任一点的切线斜率是否都是正数。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定点的导数值求斜率的方法。通过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顺其自然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比较利用导数判别函数的单调性和利用定义判别函数单调性的不同,自己领悟出:与定义相比,导数是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函数变化趋势的一个量。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开放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提出一些陈述性的问题,然后紧扣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单调枯燥的题海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下意识的设计开放性的创新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放性题目的主要特点是:条件既不清晰,也不充分,需要适当的补充和探索;或者结论并不唯一,解题思路一般不同于常规或现成的套路,而是要经过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索,找出新的解决方法。例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有两个:x+y=5或3x-2y=0。学生如果只是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去解答,就很容易忽略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片面了。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动静结合的技术优势,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化,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再觉得数学知识单调、枯燥,并逐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中数学知识中含有大量的概念、定义、定理等内容,大多数都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容易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观察点、线、面在投影中的位置以及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让他们仔细观察当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变化时,投影仪上所显示的对应投影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帮助学生在较强的立体效果中分析、总结出这三种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以加深学生印象,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适时指导和有效调控,在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祥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6(2)
[3] 苏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南方论刊,2007(1)
[4] 郑毓信.关于数学教学有效性和开放性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5] 王秋海等编著.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分析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