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催开新农村建设的一片艳阳天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2月2日,记者慕名来到永安市上平镇龙共村的毛竹科技园。虽已是隆冬季节,但毛竹科技园区里郁郁葱葱的竹子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这里的繁荣。园区的主人杨国松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挖了四大袋的冬笋。“这几袋冬笋卖个五六百不是问题,这片竹山,20年前就分到户了,但每亩竹山产值平均仅150元,而林改后每亩产值达1000多元,最高的达3000多元,”杨国松不无兴奋地向记者讲述着。
  竹农们富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记者到时这里正在举行“竹海诗会”,他们要将自己的竹园打造成“文化的竹海”。正在忙碌的竹农杨家源,还暂时放下手中的活,专门跑回五里开外的家,拿来自己刚刚出版的《竹海传奇》送给记者。全书从文字到体例的安排很是专业,不愧是一个林改铸就的“儒农”代表。
  农民的变化让人感动,农村的变化更让记者震撼:走进永安市洪田镇的洪田村,只见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小楼分外抢眼,大部分农户住进了新房,太阳能、沼气池、摩托车以及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村里利用集体积累的资金,铺设公路、改造电网、安装电话,给老人发养老金、给孩子发助学金、给农民发合作医疗补助。打架、斗殴、赌博的不见了,大家崇尚科学、崇尚勤劳,谁家毛竹收成好,今年收入多少,成为农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人们都想从交谈中沟通信息,学到各种致富的经验和本领。
  一路探访,所见所闻,处处呈现出林改后福建新农村的巨变。那么,福建是如何进行林权改革的呢?
  
  破题:林改是这样推进的
  
  福建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支撑。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4.7%,其中竹林面积1328万亩,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62.96%,居全国第一;活立木蓄积量4.97亿立方米;全省年商品木材产量500多万立方米,毛竹2亿根,均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达740多家;2007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突破12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但在林改之前,福建林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普遍存在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农民增收难和干群关系处理难,特别是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问题一直困扰着福建林业的发展。“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一分田的潜力挖掘得差不多了,而八分山的资源,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林业“三定”、80年代中后期“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和90年代末的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后,仍无起色。老百姓拥有的只是承包权和管护权,林农依然没有耕山的积极性,山地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面对数千万的群众,面对上亿亩的山地,从哪里开始改?又该如何改呢?
  “要使福建林业走出困境,就必须从产权明晰入手,重塑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分林不是林业私有化,也不是简单地把集体山林一分了之,这是一个关乎百姓安身立命的问题,要定性正确、定位准确、定好权、分好利”,“定性、定位、定权、定利”是决定这次林改的命运。这是2002年福建省林业厅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厅上下通过“要不要以资源培育为中心、要不要以改革为永恒动力、要不要以调整结构贯穿林业工作始终、要不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的“四个思考大讨论”得出的结论。
  定性就是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权交给百姓。以“百姓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只要不违反法律政策,采取哪种改革模式百姓说了算,改革未经村代表大会2/3以上通过不算数。
  定位就是将公平的理念实践给百姓。林权制度改革定性为家庭承包,“均山、均权、均利”,确保“耕者有其山”,确保初次分配的公平一直贯穿其中。
  定利就是将利益的大头分给百姓。大头给百姓,确保百姓得实惠;集体得小头,以解决公共服务问题,农民高兴,干部也高兴。
  定权就是将完整的产权送给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山地的所有权仍归集体,但是山上林木的所有权和山地的使用权归林农所有,一定几十年不变,并向林农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林权证。
  思想统一了,就要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复理论的正确与否。于是,2002年福建省林业厅在主要林区龙岩市的武平县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定性、定位、定权、定利”,把集体林分给了农民。这一分,解决了武平县林业发展长期积存的各种矛盾,不仅给林农吃了“定心丸”,而且保障了林农的利益。该县万安乡捷文村164户村民,户均承包集体山林125亩,每户年均增收8000元,还不包括多种经营收入。如此高的回报,无异于拥有一座绿色金库。屡禁不止的盗砍滥伐不见了,林农耕山乐此不疲。
  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初战告捷,坚定了福建省林业厅领导和干部继续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的信念和决心。2003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全省铺开,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率先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终于迎来政策的曙光……
  
  操作:林改的有力抓手
  
  实践表明,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山到户、分林到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承包经营,它是一次系统、全面地落实林业产权的改革。这次林改与以往历次改革不同,是一次还山于民、还利于民、还权于民的具体实践,改革的核心是产权,重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四权”的落实。主要做法:一是通过折股量化、股权到户(联户)或以人口、农户为单位均分、均包等形式,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明晰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主体;二是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折价转让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林农为主体的微观经营主体,放活山林经营权;三是通过简化林政管理手续,放宽商品林采伐限制,实行木竹自主经营,落实林业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四是通过降低木竹税费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调整,还利于民,确保林业经营者的收益权。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直接触及森林、林木产权及其衍生权利,它赋予农民林木所有权,林木林地的经营自主权,甚至部分的林地处置权(流转权),也就是在承包期内给了农民一个完整的用益物权,并发给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给农民一份有法律保障的资产,让农民既可以通过经营给他们带来收益,又可以进行抵押贷款,解决了生产发展的资金问题。
  在五年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中,福建省把“定性、定位、定权、定利”的要求,化解成贯彻林改始终的六条基本原则,这六条原则也是确保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典型经验。一、依法依规。主要是遵循两大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二、尊重历史。福建林业经过了多次改革,山林状况十分 复杂,如果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势必会引发乱砍滥伐和农村新的不稳定现象。所以在改革中,我们始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尊重历史,取信于民。对权属已经明确,并对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大部分群众满意的经营形式,均予以维护,不打乱重来或借机无偿平调;对自留山、“谁造谁有”等政策依法落实、完善;对在改革前签订的合同,只要是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转让行为规范、合同真实有效并依约履行的,均予以维护,不推倒重来;对合同有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也采取“动钱不动山”的办法进行利益调整,加以完善规范,防止新的反复和乱砍滥伐的发生。三、分类指导。根据山区、半山区和沿海的不同情况及各地社情、村情、林情的不同,坚持一村一策,由村民自己民主决定改革模式,不刮风,不搞一刀切。政府部门主要根据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实行分类指导:对依赖性强的,原则上实行均山,实现实物意义上的“耕者有其山”,保证农民有安身立命的生产资料,解决百姓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对依赖性一般的,允许采取多种形式,本着先村内、后村外的原则,首先保证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有耕山意愿的林农有山可耕,剩余山林可以对外发包,并通过对发包收入的分配,使没有耕山意愿的村民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对依赖性不强或没有什么依赖性的,经村民民主决议,可以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对外发包,通过对发包收益的分配,保证村民实现货币形式的“耕者有其山”。四、坚持以民为本。群众是这次改革的主体,在操作中福建省始终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只要不违反法律政策,采取哪种改革模式、利益怎么分配、疑难问题如何解决等,都由老百姓说了算,任何部门都不得横加干涉、包办代替,做到体现民意,顺应民心,谋求民利。五、利益兼顾。这次林改不仅仅是调动林农一方的积极性,而是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因此,改革中我们始终注意妥善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一方面,坚持把利益的大头留给林农,确保老百姓通过改革能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林农自觉交纳林地使用费,保证村集体的合法收益和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真正体现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六、稳定第一。改革中我们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坚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对以前林地林木流转不规范、林地开发谁占谁有等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原则,妥善处理,做到既客观看待当时的历史背景,又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导双方通过协商或司法途径解决;对群众不理解、因历史遗留问题纠纷较多的地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待条件成熟后再开展改革;对出现的各种山林纠纷,认真梳理、调处,逐步加以解决,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五年多的辛勤耕耘,取得了林改的丰硕成果。至2005年底,全省林改已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如今,林改的各项配套改革正在全省稳步推进。
  
  成效:林改的试金石
  
  林改有效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福建的集体林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社会和谐,并影响了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在:
  一是林业发展了。林改确立了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如今福建省到处呈现出“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2005—2007年,全省连续三年植树造林总面积超200万亩。非公有制造林比重从2002年的40%提高到80%,迅速成为造林主力军。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成为自觉的行动。森林火灾发生率大幅减少,连续三年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在全国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减少了36%。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7年林产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居全国前列,成为林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林改的五年是福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五年,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表明,全省有林地面积净增500万亩,达1.15亿亩;森林覆盖率增长2.4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4.967亿立方米,净增长7910万立方米。
  二是林农增收了。通过林改,林农成了集体山林真正的主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对林业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加强了科学管理,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增加了收入。山地种植业的发展,也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使广大农民不离家门就能实现增收的目标,为农民的可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根据测算,我省南平、三明等主要林区的农户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其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2006年,永安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51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1.2%,比改革前增长了3.4倍。永安市上坪乡是海拔800米以上的典型山区,也是全省典型的贫困乡,林改后人均分到竹山18亩,收入增加了一倍,再过3—5年努力,人均收入可达万元。同时,通过降低起征价、减免税费、实行木竹产销见面、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全省每年还利于民、反哺林业资金20.48亿元,增加了林农收入。
  三是农村经济活了。林改后,促进了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林改使山林的价值得到大幅提高,全省林地平均每亩每年租金由林改前的3—5元上升至目前的10—30元,森林资源流转平均每亩价格由300—500元上涨至目前的1000—2000元,小径材价格每立方米由150—300元上涨至目前的600—700元。林改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林改吸引了社会资金向林产业涌流集聚,初步形成了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闽北林产工贸园区、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等三大林产业集中区,林产业成了许多市、县的支柱产业。林改还带动了农村其他产业发展,通过林木林地流转,使一些不善于或不愿意经营林业的农户获得原始资金,转行干起了种养业、运输业、服务业,出现了芦荟大户、运输大户、养猪大户等,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是社会和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围绕林改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源头治理,强化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有效地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力地推进了林改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林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林改推动了农村民主化进程,是一次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活动,也是一次最彻底的普法教育,使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群众懂得了如何依法维权,知道“光村干部说了不算,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才算数”,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林改从源头上铲除了村官腐败的土壤,有效地杜绝了村干部“暗箱操作”乱卖山乱花钱的现象,涉林腐败案件明显减少, 村干部作为村集体内部成员,也与群众一起公开透明地参与分山分林,利在其中,主动带领群众一起耕山致富,干部高兴,群众满意。永安市纪委2003年以前每年查处的涉林党纪政纪案件都在10多件,但2004年林改以来仅发生了一件新发案件。林改促进了乡村公益事业发展,不少村把林改增收的村财钱用于乡村自来水、道路、绿化等建设,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邵武市水北镇上坪村,由于地处偏远,过去群众生活电不通、路不通、电话不通。通过林改,村里铺设了水泥路,安装了电话,改造了电网,家家户户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家用电器,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林改还促进了农村互帮互助体系的建立,一些地方通过林改收益的二次分配,开始探索解决农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困有所帮”的社会难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如邵武市水北镇上坪村每年出资3万元在城里租了宿舍,雇了保姆,每周用专车接送,村里小孩也和城里人一样在城里读书。林改还有效解决了以前界址不清、山林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据统计,2003年林改以来,全省共调处各类涉林纠纷22333起,面积193.1万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稳定。邵武市家塘镇铁罗村,通过林改,从省里挂号的“上访村”变为稳定村。林改促进了乡风文明,林改后农民忙完山下忙山上,忙完山上忙加工,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学、学技术、争致富蔚然成风,成为农村的新时尚。
  
  配套:林改的永恒主题
  
  明晰产权主体任务的基本完成,仅仅是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它只解决了集体林经营主体不明晰这一林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仍有不少问题待继续探索、解决。
  “林权证有什么用?发给我这个证,等于送给了我一头牛,我很高兴。但这头牛如果不会耕田,我可能会把它卖掉换钱,如果卖不掉,我就要赔本,那宁愿让它死掉。”这是2003年拿到林权证后林农的困惑。
  这种困惑,将福建林改带入纵深发展的思索中……百姓很现实,“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你怎么解决?专家质疑,“分山到户,经营单位变小,如何规模经营”,这一切问题怎么应对?
  于是,在2004年,永安市又率先开始了林改配套改革。同年10月,全国第一家林业要素市场在永安正式挂牌,1650平米的市场,设有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木竹交易中心、林业法律与科技服务中心和林业劳动力培训中心。在这里,林农不仅可以用来做“活立木”流转、林木采伐权流转、林地租赁;可以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进行转让、买卖和变现;还可以进行抵押贷款。这一次,林农们相信了,这个绿皮的林权证真的成了自己的“小金库”,林农邓文山以15.8万元竞得某村的一块村属杉木林,又用这块林地抵押,贷款20万元,种上了360亩桉树。林子活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林业融资改革试点也在不断向纵身扩展。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省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达41亿元;随后探索的“林业小额贷款”,不到一年时间已发放贷款4530~元,受益林农2260户。
  林地可以流转了,钱的问题解决了,但如果出现无序或被少数人炒作,造成农民新的失山失地,怎么办?“一定要把工作做细致,不能让老百姓再受到伤害”。限期(1个轮伐期流转)、限量(部分林权流转)、现货(现有近成熟林流转)等限制林权转让的办法,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与百姓利益的交融中“出炉”,也正是这些果断的措施,有力地防止了投机和炒作。
  改革进程,步履艰难,拐点无处不在,关于破解的思考无法停止……
  在总结永安市配套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定一大政策、突出三项改革、完善六个体系”的深化林改思路。“稳定一大政策”即稳定林地承包政策,“突出三项改革”即突出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突出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突出林业经营方式改革,“完善六个体系”即完善林业保护体系、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完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完善林业管理体系、完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
  在深化改革中,福建省率先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在林权抵押贷款上有新突破。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就开展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林业融资改革试点,实现了农村信贷史和林业发展史上的两大突破。具体做法是:(1)密切配合,建立银林合作机制。省政府建立了林业融资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省林业厅也与各金融机构建立了会商制度,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证。(2)因地制宜,探索抵押贷款有效模式。主要有四种:①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就是指林权所有者直接以《林权证》提供抵押向金融机构借款。林农小额贷款一般都采取这种模式。该模式中间环节少,手续简便,融资成本低。②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就是指林农以《林权证》向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由担保公司为林农提供贷款保证,银行发放贷款。该模式金融风险小,但融资成本高。③农户联保贷款。就是指农村信用社结合农村信用村、镇的创建工作,借鉴农户信用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做法,以林农联保的方式发放的贷款。该模式手续简便,但仅适合农信社发放贷款。④企业资产抵押贷款。就是指林业企业以其资产进行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该模式适合经营和信誉良好的林业企业。(3)简化操作,便民惠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简化评估程序和放贷手续,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等办法,提供融资便利,扩大林业信贷的覆盖面。(4)完善服务,防范抵押贷款金融风险。林业部门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制度(即林权证合法性和真实性的确认;在抵押贷款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权变更手续);规范资源流转,做到不能砍的也可以及时变现开展森林保险业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林权抵押贷款累计总额达40亿元,特别是2006年7月以来,我们开展了林业小额贷款工作,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发放林业小额贷款11.6亿元,有效解决了林农贷款难的问题。二是在林权登记管理上有新突破。为了加强林权管理,长期稳定林权政策,经福建省编委批准,林业厅成立了省级林权登记中心,并建立健全林权登记管理制度,像房产部门管理房产一样管理林权。目前,全省各地已经成立林权登记管理机构47个。三是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上有新突破。为了适应林改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福建省编委专门批准成立了省林业执法总队,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效解决了以往林业多头执法的问题,改善了执法环境,强化了依法行政,提高了执法效率。目前,部分市、县已经建立了林业执法支队和大队,其它的市、县正抓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的建立。四是在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上有新突破。提出了“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科学安排林木采伐”的改革思路,引导林业经营者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永安、延平等地按面积控制采伐的改革试点,为落实林农的林木采伐自主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五是在公益林保护上有新突破。在商品林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福建省又着手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并在一些地方开展了试点工作,通过股份均山、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模式,建立公益林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同时,在公益林补偿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补偿资金逐步增加,2007年创造性地实施了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使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5元提高到每亩7元,开创了我国区域性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先例。2007年10月10日,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改革思路,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遵循的原则和生态公益林管护的主要模式,并对生态公益林的科学利用和生态效益补偿金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在我省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六是在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上有新突破。修订了《福建省森林资源流转条例》,并在全省66个县(市、区)成立了林业服务中心,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有序流转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为了防止发生农民新的失山失地现象,创造性地提出了限期流转(一个轮伐期)、限量流转(部分林权)、现货流转(现有近成熟林)办法。七是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有新突破。针对林改后经营相对分散的现状,及时引导林农在明晰林权、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以林地、劳力、资金、技术和亲情、友情为纽带,建立起新型的股份合作林场和家庭林场2400多个。同时,引导林产加工企业、国有林场与林农合作新建原料林基地400多万亩,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了林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八是在林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按照服务组织网络化、行业协会专业化、中介机构社会化的要求,许多县都建立了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了服务协会,村建立了服务分会,形成县一乡一村一体化、互动互联、网络化的服务构架。目前全省已建立66个县级林业服务平台,1000多家林业行业协会和200多家森林资源评估、木竹检尺、伐区设计等中介机构,为林农提供了较为方便、优质的服务。如尤溪县已组建护林联防协会93个,协防面积189万亩,覆盖了50%的有林地面积。
  
  展望:林改的灿烂明天
  
  五年来的林改成效已充分显现。然而,福建的林业改革仍然没有停步。几经思考,福建省林业厅一帮人又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在今后一段时期,福建林业将继续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继续稳定和完善林地家庭承包政策,成立省市县三级林权管理机构,科学引导林权流转,突出解决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和单家独户怎么办三个问题,继续加快改革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林业服务和管理体制,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林业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
  放眼八闽,群山葳蕤;极目四野,有水皆清。随着林改不断深化和各项配套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完善,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峡西岸一定会处处呈现出山欢人笑、和谐发展的新景象。
  
  (责编:耿国彪)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和长远发展需要,适时作出了建设生态广西的重大战略决策。以生态广西建设为载体,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和实施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使广西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    构建和谐 规划宏伟蓝图    生态广西建设启动两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项工作正在扎实开展
期刊
“周主席来了!”  6月5日至6日,对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上任不久的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带领在杭的浙江省政协农业、妇联、共青团、青联等界别组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的委员,视察了森禾海宁、余杭基地并与森禾公司领导举行座谈。    周国富率视察团一行冒着炎炎酷暑先后来到了森禾海宁基地、余杭基地,实地视察了森禾苗木大卖场、现代化花卉苗木生产现场、森禾品种园、基质生产厂等。
期刊
1995年,APP在广西钦州成立了广西金钦丰产林有限公司和广西金桂林业有限公司,从1996年开始在广西造林,截至2007年底APP在广西已完成原料林基地建设170多万亩,为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倾力奉献的献礼工程    随着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在广西的顺利推进,APP计划在广西投资30亿造林900万亩,为开放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致力于在广西钦州打造中国最大的林浆纸
期刊
4号提名宝贝小档案    姓名:李蜜  生日:5月27日  民族:汉  籍贯:福建  身高:170cm  特长:羽毛球、游泳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座右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每一个决定,都能化为晚年时  回味绵长的微笑。  演艺经历:  白象杯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  持人大赛银奖  现任广西卫视《华灯丽影》、湖  北卫视《财经点对点》、江苏卫  视《音乐我当家》主持人  曾主持唐季礼
期刊
工业企业是当前我国能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在传统视角中,造纸业不但能耗大,也污染环境,“白纸黑水”是造纸厂的代名词。然而在今天,当你踏入金东纸业、海南金海浆厂、华泰纸业、太阳纸业、昆山钞票纸厂等知名大型造纸企业时,看到的却是绿意盎然的工厂。最早进入中国的金光集团APP一直走在环保前列,其旗下金东纸业、宁波中华纸业、宁波亚洲浆纸业和海南金海浆纸业等工厂在推行循环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不但取得了
期刊
当衣容整洁的客人们,穿梭于都市里豪华体面的酒店或开会或休憩,或者某些旅客想提前预定,入住实惠便利的经济型酒店时,一个以“时尚、科技、健康”为核心理念的“商圈酒店”,正以别样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熟悉的视线中,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6月19日,富驿时尚连锁酒店北京燕莎店隆重开业。这是继中关村店开业之后的第二家酒店,随后,空港店和上海陆家嘴店、徐家汇店也将于6月底前竞相开业,在奥运会召开之前,拉开了集团布
期刊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在太平洋地区几无防守兵力。日军在半年内侵占了大部分南太平洋地区,西及缅甸,南至印尼,东达新几内亚及威克岛,逼迫驻菲律宾的美军投降。美国为了重振士气,1942年春,白宫和五角大楼计划轰炸日本本土。当时,美国海军战机航程不足,故决定用陆上轰炸机B-25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但是, B-25轰炸机无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便决定归航时到中国衢
期刊
林业是一种没有围墙的经济,企业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没有成熟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泰格林纸集团敢为人先,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走出一条企业快速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实行“林板浆纸”一体化的路子。    “林板浆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造纸业和人造板业是资源型加工业,必须有充足的、可持续供应的木质资源作为保障,如果只消耗原有资源,就会对生态造成破坏,企业也没有可靠的原料来源,就不可能实现
期刊
山西省从全国第一家对污染严重区域实行“区域限批”,到第一家建成污染在线监控设施……彰显了环保执法的威力。现在,山西正在从全国“污染大省”向“环保强省”转变,为此山西环保部门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高度评价,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号召全国环保系统学习“山西环保精神”。在世界环境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  《绿色中国》:刘局长,您好!山西作为中国的能源重工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无
期刊
中央关于发展林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后,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地积极探索,全面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林业的亮点,全国关注的焦点,中央和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虽然这项改革在全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对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近日,记者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问题专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