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做一棵树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三毛说:“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每个人心中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从教二十四年,我深知要引领学生在高考的战场上搏出一条成功的登顶路,要在花样百出的题型中游刃有余,就要夜以继日地在书山题海中奋战。我感受到了岁月的苦涩、冰冷、单调。往昔畅想过的窗前流水枕边书的日子,在这奋战的岁月中,也真的成为幻想。看看学生青春的面容,上面竟展露着岁月的疲惫,心中甚是酸楚。偶然间读到三毛的这句话,便想,我们如何在种桃种李的同时又种春风?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环境育人,机械冰冷的教学环境会导致学生生活单调乏味,这不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养成,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对语文学科来说,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最宜人的“春风”莫过于书香。
  要把学生种成沐浴春风的树,首先自己要站成一棵树,一棵沐浴着春日暖阳的树。
  借助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间阅读了大量图书,先读自己喜欢的中外经典名著,再读古今名人传记、名家散文,像对学生的要求一样,我也跟自己定了一个读书规则: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摘,边读边评,对感悟深的书籍和篇章写写随笔。川端康成在他的散文中说:“竹林用寂寞、体贴、纤细的感情眷恋着阳光。”在引领学生征战高考的长征路上,我如那竹林,用寂寞、体贴、纤细的感情眷恋着一本本散发着阳光的佳作。我常常会想,若自己的人生里没有书的陪伴,又该怎样渡过。
  不像古人过着风雅惬意的生活,跻身于滚滚红尘里的自己,只能在生活的罅隙里挤时间读书。尽管如此,经过日积月累,自己也摘抄了大量的读书笔记,闲暇之余再揣摩,或吟咏,或默记。用古今人物的哲言警语充盈自己平凡的岁月。诗人冯至说:“我们准备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随着自己阅读的积累,我觉得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竟也有了彗星的出现、狂风的乍起。自己的随笔、论文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教学成绩日益提高,多次获得县、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也教出过山东省文科状元。
  鲍鹏山说,庄子是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我希望自己做一棵洒落阴凉的树,让我的学生在征战高考的路上少些烈日的灼烤,多些清凉,多些力量。于是我用自己成长的心得来指点学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人物传记、名家散文等,也同样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他们黑笔摘,红笔评,然后我再通过批阅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号脉”。我认为鉴赏力的高低决定作文水平的高低,道理很简单:鉴赏力低,读的书层次低,摘抄的内容水平低,这会使学生的知识库层次变低,必然影响作文的水平。所以我倡导学生一定读好书,摘好词好句,背佳词丽句会让人口齿噙香,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要做一棵树。
  有些学生心浮气躁,坚持读摘一段时间,但发现似乎成效不大,便有放弃抵触的念头。我告诉学生们,熊向晖做“闲棋冷子”多年,但终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为我党提供关键情报,毛主席称赞他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熊向晖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其实学习也应如此,要经历坐冷板凳的艰苦岁月,要耐得住寂寞,才会有厚积薄发的一刻。正如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所说:“把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便能成就伟大。”做一棵在土里站住脚跟的树,持之以恒地把根深深扎进才会迎来繁茂的枝叶,才会增强抗击暴风雨的能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没经历战场的历练,安知此剑的优劣?有了磨剑的漫长时光,再在历练中不断完善自己,才是更明智的选择。《红楼梦》中落魄的贾雨村赋诗言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我要让学生将自己打磨成温润的玉,然后再待时而飞。我指导学生办《扬帆》手抄报,创建太阳湖诗社,以所用练所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能锻炼语文能力的活动。
  中华之星国学大赛秉承“弘扬传统,热爱生活,提升素养,培育人格”的理念,正是历练学生的绝佳选择。我鼓励学生们:平凡的时光里要做在土里安详的树,做足扎根的功夫,有机会要做在风里张扬的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国学大赛便是这难得的东风,我班同学踊跃参加,多人获奖,其中王奕贺同学更是挺进全国十强,喜讯传来,师生备受鼓舞。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我希望能引领我的学生,像我自己一样,今生做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沐浴着书香的春风,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勤劳的双手让叶蓁蓁,花灼灼,果累累。
其他文献
语文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言语文字的交流包含“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表达需要有说和写的能力,理解需要有听和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体现在这里。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活动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又要注意借助课堂实践。语文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自
期刊
“诗心”就是“诗意的心”,它是“敏感的心”“浪漫的心”“柔软的心”;培养学生的“诗心”,是指教师教会学生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去体悟生活的酸甜苦辣,进而学会用一种更高的审美眼光去感受书中岁月、字里乾坤,然后构建独特语言风格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实现终生的语文素养教育。这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和感恩情怀;对语文学习来说,“诗意的心”更可以提高学生的
期刊
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怕遇到古诗文,这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在字词意义、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自然容易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与此同时,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是古人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学习与表达需求,没有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要主动运用新技术营造教学氛围和情境,以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让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力求有创意”,就是说要写出新意。  但在现实中,许多同学都会遇到作文没有什么选材可写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过着每天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哪里去找新素材呢?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办法来解决选材问题。  一、选本身就新颖的材料  选择本身就新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细致观察生活、不会个性化表达、写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经过反思后,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全在学生。现如今,学生从小到大的生活,几乎已经“沦陷”在作业与题海中,这种单调的生活与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丰富的精神需求之间形成了深刻的矛盾。  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只考虑“教什么”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喜欢学
期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各自的“秘籍”,写作教学已经变得程式化。从短时间来看,学生的作文成绩确实有所提高,然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以浪费学生智力资源、扼杀学生创新能力为代价的,会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步脱离生活、失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
期刊
去年笔者有幸观摩了不少优秀公开课,气氛活跃、互动频繁、节奏紧凑是大多观摩课共有的特点,老师的激情感染了孩子,孩子的表达也给课堂增添亮点。可是我也发现大多数公开课课堂上总是教师和几位“精英”在对话,“遍地开花”的现象不是太多,那些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关注普通孩子的表达呢?  一、孩子的表达需要我们的鼓励  我曾经借班上过校教研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并设
期刊
江苏省阅卷组组长何勇康老师曾说:“考场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意思是说,考场作文一定要直白、热烈,不宜含蓄委婉,因为阅卷老师分配给每篇作文的时间很短,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考生作文的含蓄。考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让阅卷老师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必须点好题。作为教师,要强化考生的点题意识。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点题策略,收效不错。  一、开篇点题  跟题目相关
期刊
对时尚的教育口号,我常常保持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语。“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匠”者,《说文解字》云:“木工也。”自古以来,百工皆称“工”称“匠”。有手艺的匠人,往往凭借技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从“能工巧匠”“独具匠心”这些词语中可见一斑。“教书”何以成了“匠”?笔者无从考证。但我知道,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确是难以做一
期刊
人文社科类  隋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唐〕魏征 等/撰;汪绍楹、阴法鲁、邓经元/点校;吴玉贵、孟彦弘/主持修订  中华书局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阿城 著  中华书局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刘钊、冯克坚 主编  中华书局  纸上博物馆之越地宝藏  俞吉吉 著  商务印书馆  龚鹏程述学  龚鹏程 著  商务印书馆  不列颠百科全书250周年纪念版  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 编  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