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面广、效率高、速度快等特点,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广,必将给农业带来深刻变革,也将是未来农业传播领域的巨大趋势。但是新媒体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应用不仅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字:新媒体;农业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6-01
在农业传播的应用的大背景下,新媒体传播逐渐扩大并深入到农业行业的各个角落,也为农民的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但是,新媒体传播自身存在许多缺陷,这些不足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可预计的,因此,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非常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虽然已经延伸到基层,但是村级信息服务点尚不健全,各农村网络覆盖狭窄,信息传递在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就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来说,全面实现信息网络“进村进户”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困难。
(二)涉农信息网站发展困难。做农业不容易,做农业信息网站更不容易。从2013年5月开始新浪农业官方微博停止更新;同时,作为互联网四大门户中的唯一的新浪农业频道早已从导航栏上消失,也已经停止内容更新。农业信息网站要想生存必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靠其他业务来补贴,要么只能靠国家政策来扶持。
(三)媒体供给信息与需求脱节。大多数涉农新媒体都位于大中型城市,涉农信息的传播系统混乱,传播时效严重滞后,导致很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经常容易错过市场最佳时机,出现供需脱节、时效迟滞的现象。新媒体信息服务企业责任心不强,农民对这些农业新媒体不得不持怀疑态度。
(四)主体对新媒体应用能力不强。硬件设施负担能力弱。近些年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逐渐增长,但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弱。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我国农民对信息的搜集整合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项的最新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但这些新成果的实际利用率却不到百分之十,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与利用力度不够。
二、促进新媒体应用于农业传播的策略
(一)提高政府对新媒体作用的意识。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制定的农业信信息化政策。政策制定要切实可行,还要有连贯性和必要的配套设施,使新媒体有效的应用到发展农业经济和服务农民的过程之中,做到实事求是,而不是流于形式。加大对新媒体也就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式必要的,但是网络上的农业信息内容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可用性。政府只有制定良好的政策,为农业传媒市场制定激励机制,才能为农业传媒市场注入活力,从而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率,降低农业信息传播的综合成本。
(二)提高农民应用新媒体的意识。在农业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农民属于媒体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他们是信息最终归宿,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对信息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效果如何,农民利用新媒体的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认识与利用,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意识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民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而前提条件首先就是要改变农民的传统农业经营理念,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信息时代信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为自己发财致富提供支持。
(三)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要解决农村地区缺乏农业信息类人才的瓶颈,首先要解决的是能在农村基层扎根的心系三农的人才。因此,应该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农业知识又要有信息传播课程,培养既有丰富的信息传播专业知识,又能掌握专业的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主动适应农业信息对新媒体的运用。
(四)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第一,政府资金投入。每年国家财政都会在农业方面拨付大量资金,用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种植补贴资金等。
第二,企业资金投入。中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不断在推进,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状态下,农业需要引入的资金技术太大了。因此必须吸引一些带型企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农民自身资金投入。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应用的主体和农业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受益者,在农业劳动生产中要学会使用知识致富,主动寻求商机,积极学会使用互联网工具去发现周围人难以发现的新机会。
(五)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
1.制定完善的协调分工制度。中央政府部门作为牵头的负责机构,要强化相关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合理的部门协调分工机制,强调各部门的职责,督促各下级政府机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通信部门努力建设农业网络体系,打破各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
2.制定完善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税收补贴机制。对于农业新媒体传播服务体系的建设,前期采取政府财政输血的运作机制,中期建立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后期逐步建立农民的消费转移机制,引导农民进行信息消费。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利益分配政策时要着力解决各主体在农业信息项目中共同投资、协同服务、共同获益的原则,这是解决利益分配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运作的有效途径。
3.制定完善农业信息搜集反馈系统。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搜集体系,鼓励农民自己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经验进行总结;鼓励农业从业者及时向系统投送及时有效的需求信息;鼓励政府农业部门经常下乡搜集农业情报,充实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在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运行过程中,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应该有人负责汇报,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查找问题,为壮大我国农业新媒体传播事业及时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晓红.经济信息在苏南农村的传播现状调查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4).
[2]王序勉.关于新媒体视域下农业信息的传播[D].华中农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慧玲(1990-),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关键字:新媒体;农业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6-01
在农业传播的应用的大背景下,新媒体传播逐渐扩大并深入到农业行业的各个角落,也为农民的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但是,新媒体传播自身存在许多缺陷,这些不足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可预计的,因此,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山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仍然非常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虽然已经延伸到基层,但是村级信息服务点尚不健全,各农村网络覆盖狭窄,信息传递在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就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来说,全面实现信息网络“进村进户”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困难。
(二)涉农信息网站发展困难。做农业不容易,做农业信息网站更不容易。从2013年5月开始新浪农业官方微博停止更新;同时,作为互联网四大门户中的唯一的新浪农业频道早已从导航栏上消失,也已经停止内容更新。农业信息网站要想生存必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靠其他业务来补贴,要么只能靠国家政策来扶持。
(三)媒体供给信息与需求脱节。大多数涉农新媒体都位于大中型城市,涉农信息的传播系统混乱,传播时效严重滞后,导致很多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经常容易错过市场最佳时机,出现供需脱节、时效迟滞的现象。新媒体信息服务企业责任心不强,农民对这些农业新媒体不得不持怀疑态度。
(四)主体对新媒体应用能力不强。硬件设施负担能力弱。近些年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逐渐增长,但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他们的消费能力较弱。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我国农民对信息的搜集整合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项的最新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但这些新成果的实际利用率却不到百分之十,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体传播与利用力度不够。
二、促进新媒体应用于农业传播的策略
(一)提高政府对新媒体作用的意识。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制定的农业信信息化政策。政策制定要切实可行,还要有连贯性和必要的配套设施,使新媒体有效的应用到发展农业经济和服务农民的过程之中,做到实事求是,而不是流于形式。加大对新媒体也就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式必要的,但是网络上的农业信息内容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可用性。政府只有制定良好的政策,为农业传媒市场制定激励机制,才能为农业传媒市场注入活力,从而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率,降低农业信息传播的综合成本。
(二)提高农民应用新媒体的意识。在农业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农民属于媒体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他们是信息最终归宿,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对信息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新媒体在农业传播中的效果如何,农民利用新媒体的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认识与利用,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意识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民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而前提条件首先就是要改变农民的传统农业经营理念,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信息时代信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为自己发财致富提供支持。
(三)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要解决农村地区缺乏农业信息类人才的瓶颈,首先要解决的是能在农村基层扎根的心系三农的人才。因此,应该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农业知识又要有信息传播课程,培养既有丰富的信息传播专业知识,又能掌握专业的农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主动适应农业信息对新媒体的运用。
(四)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第一,政府资金投入。每年国家财政都会在农业方面拨付大量资金,用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如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种植补贴资金等。
第二,企业资金投入。中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不断在推进,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状态下,农业需要引入的资金技术太大了。因此必须吸引一些带型企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农民自身资金投入。农民作为农业信息应用的主体和农业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受益者,在农业劳动生产中要学会使用知识致富,主动寻求商机,积极学会使用互联网工具去发现周围人难以发现的新机会。
(五)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
1.制定完善的协调分工制度。中央政府部门作为牵头的负责机构,要强化相关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合理的部门协调分工机制,强调各部门的职责,督促各下级政府机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通信部门努力建设农业网络体系,打破各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
2.制定完善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税收补贴机制。对于农业新媒体传播服务体系的建设,前期采取政府财政输血的运作机制,中期建立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后期逐步建立农民的消费转移机制,引导农民进行信息消费。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利益分配政策时要着力解决各主体在农业信息项目中共同投资、协同服务、共同获益的原则,这是解决利益分配中的各种矛盾,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运作的有效途径。
3.制定完善农业信息搜集反馈系统。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搜集体系,鼓励农民自己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经验进行总结;鼓励农业从业者及时向系统投送及时有效的需求信息;鼓励政府农业部门经常下乡搜集农业情报,充实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在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运行过程中,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应该有人负责汇报,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查找问题,为壮大我国农业新媒体传播事业及时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方晓红.经济信息在苏南农村的传播现状调查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4).
[2]王序勉.关于新媒体视域下农业信息的传播[D].华中农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慧玲(1990-),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