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伊犁博士村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源县新源镇阿吾孜村,一个户籍人口只有2079人的普通小村庄,1982年以来竟出了17名博士、26名硕士、200多名本专科大学生!当地人称这里是“博士村”。有的人甚至生孩子时都要去阿吾孜村“沾点灵气”,希望孩子将来也能考上博士。
  
  家家都有大学生
  
  泥铺设的小道连接着一排排几乎一模一样的砖房,家家院子里都种着蔬菜和果树。没有网吧、没有成堆的人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或“诈金花”的情景——这里最高的一座建筑是村委会一幢较旧的三层办公楼。
  6月25日,新源县新源镇阿吾孜村,村民冉孟英家的庭院内围满了人。“我儿子戴的是啥子帽子啊?”冉孟英一口四川话,笑着问。
  “那是博士帽!”冉孟英的亲友七嘴八舌地回答。
  大家都在围看一台笔记本电脑里播放的DVD录像。电脑和录像是冉孟英的小儿子李江华从美国寄来的,录像里记录了他和妻子博士后毕业的情景。
  今年32岁的李江华和妻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时在加拿大上完博士后,两人去了美国工作。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李江华就会给家里寄钱回来。“妈!爸!明年我回来接你们到美国看看。”录像里传出李江华面带微笑邀请父母的画面。
  冉孟英家有7个子女,都已成年,李江华是离家最远的一个。除了李江华,其他的子女多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学历最低的也是大专生。阿吾孜村坐落在新源县城西南部,与县城仅一河之隔,四面环山,一条不足十米宽的马路蜿蜒伸出山外,距离那拉提机场八公里。据阿吾孜村村委会统计,从1982年至今,这个户籍人口只有2079人的村子出了17名博士、26名硕士、200多名本专科大学生。
  在这个安静的村庄里,记者随便问了几位挖渠道、开拖拉机的农民,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不是本科生就是硕士生、博士生。陪同记者采访的村委会主任白淑梅家的两个孩子也都是研究生,女儿在上海,打算读博。“博士村”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个村的代名词。
  为什么这个村会出这么多大学生呢?
  
  榜样的力量
  
  阿吾孜村党支部书记赵玉山介绍说,30年前,阿吾孜村是一片不毛之地,荒凉而孤寂。随着周围散居人员和内地来疆人员的迁徙,这里逐渐热闹起来。人们盖起房子,开垦了田地。1982年,这个村里考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点燃了全村人的梦想。那个大学生就是冉孟英家的大儿子李江川,现在他已是新源县二中的副校长。
  “当时高考特别难,全县也就我和另外两名同学考上了。”李江川说。
  他的父亲李永康说,当初让孩子上学只是想考出去一个人,家里就省了一张要吃饭的嘴,“大学毕业国家还安排工作,吃‘皇粮’。”
  李江川回忆说,当时全家九口人挤在两间土房子里。作为长子,他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清晨五点就要起床帮忙做农活;中午放学,他忍饥挨饿挑上一担粪回家浇地;下午放学,还要帮妈妈煮饭、喂猪……李江川一心想考上大学,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做农活的间隙,他的时间全用在了学习上。
  1982年,当伊犁师范学院的本科录取通知书送到李家时,李江川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大学毕业后,李江川当了老师,离开村子吃上了“公家饭”,这让弟妹们备受激励。“哥!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像你一样当老师。”“哥,我一定要上最好的大学,当科学家。”李江川的弟妹们一遍遍地立志。那个想当科学家的弟弟就是现在的博士后李江华。
  “人家李江川多有出息,你也要像他一样考大学,当公家人……”村民们教育孩子时,常以李江川为例。
  榜样的力量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从1989年开始,村民何庆义家的5个子女陆续考上了大学,村小学几名老师的孩子也考上了大学,这让村里的孩子信心大增。从那以后,阿吾孜村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上大学。
  
  知识改变命运
  
  村民郭雪梅的大儿子梁涛在中国地质大学读博士,二女儿从郑州电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在在郑州上班,小女儿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
  她家30年前从老家河南来到这里以种田为生,受村里以“有文化为荣”的风气感染,她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的观念。
  “别人的娃娃都成了大学生,咱家也不能落后,再穷也要送娃娃们上学!”有着初中文化的郭雪梅深信,知识改变命运。为此,郭雪梅和老伴定下了家庭学习制度,“我规定孩子们一个小时内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允许超时,超过了就要罚站。”
  她家承包了二三百亩地,为了让孩子多学习,农活基本上都由老两口完成,他们天不亮就起来劳作,不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全省下来供子女上学用。
  “儿子上了17年学了,现在还在上,只要他愿意学,我们支持他。”郭雪梅说。
  该村八组离学校有三四公里的路,山路崎岖,还要过一座很窄的、两侧没有栏杆的桥,大一些的孩子总是带着小孩子一起上学。小孩子长大了,又背着比自己小的孩子去上学。
  村民何庆义家就在八组,他家的5个子女分别毕业于石河子、南京、天津、南昌等地的大学。
  “在这个家里,生活上和学习上的互助性非常强。”何庆义说,孩子们小时候就是相互关照着一起上学的。村子里没有中学,孩子们得到新源镇第五中学或县城里上中学。村里有些孩子12岁就住校或租房独立生活了。
  1998年,何庆义家的二儿子没考上大学,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给父母留下一封致歉信后,他一个人偷偷跑到青岛打工。
  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何庆义把二儿子找了回来,“抬起你的头!只要你肯学,我们砸锅卖铁也供你!”何庆义的话激励着二儿子复读后考入了石河子大学,现在,他在乌鲁木齐一家大型企业任职。
  “我们村各家都在打造自己的‘精品子女’。”村委会干部们笑着说,“大学生就是家庭的荣耀。”
  
  独特的民风
  
  村党支部书记赵玉山说,在阿吾孜村,谁家挣的钱多并不让人眼热,谁家孩子的成绩好才是令人羡慕的。村民们见面谈论的中心话题常是孩子的学习情况,重视教育已成为这里的独特民风。在这个经济社会里,钱常被一些人视为万能之物,但阿吾孜村人对此却有独特的见解。
  赵玉山说,村里的口号是“文化生产要先行”,他所说的“文化”就是培养优秀大学生,对村民来说,孩子就像是他们的“产品”,村民们就认准一个道理:再有钱没文化,那钱早晚是人家的:有了文化,挣的钱才是自己的。记者了解到,20多年来,这个村没发生过刑事和治安案件。
  村子里出了这么多大学生,村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守的都是老人。赵玉山说,村里现在只剩下700多人,平均年龄是55岁。
  变化最大的是这个村子的小学,这个曾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的学校,现在全校只有27名学生,4个班级、一名校长和3名老师。此前,这个1976年成立的学校每年有学生400多人,可近年因学生太少,这个学校只好和新源镇第四小学合并,而第四小学距离村子较远。孩子们上学得走7公里的路,幼儿班和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就留在了村小学上课。
  在这里教了30年书的女老师张瑞良说:“1980年前,阿吾孜村是个穷村,但在教育上却舍得投入,一直以来,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升学率达100%。”
  老师师传梅说:“村里人对学校工作十分支持。出了这么多大学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哎!我们带的学生都飞了,我们该失业啦。”4个老师笑着说。
其他文献
最幸福的人  刘 钰    有个年轻人,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一次,他得到了大师指点,对面的大山深处埋藏着一处金矿。  于是,年轻人很早就上了路,在丛山深处,他总是顺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向前跋涉。因为他知道那是最近的路。  但在一座独木桥头,他不得不停止了脚步。桥看起来已经年久失修了,他分明看见不远处有断裂的痕迹。他犹豫了,不往前走,在这崇山峻岭中就找不到去对面的路了。他走了整整7天,为的就是等这一刻啊
期刊
大学生们突破重重就业压力走进职场,却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通常会犯一些所谓的幼稚病,影响职场发展进程。    如今,很多HR都抱怨:不是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而是用人部门反映不好用。不好用的表现各异:不懂商务礼仪、不善人际沟通、没有责任感、不知行业潜规则……这都是不成熟、幼稚的表现。    幼稚病一:责任感不够强    体会者:Riga,财务  公司新招的大学生大都安分守己,但是,偶尔也有些
期刊
2007年,“健康宝宝方案”,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每一名高原守防官兵干涸的心田。也向大家传达了一个信息: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各级党委和领导在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健康,让他们感到春天般温暖和新的希望。    前不久,驻藏北高原某边防团四连“三喜临门”:以前该连连续四年没有要上“宝宝”的三对夫妇,如今一下喜添了三个又白又胖的健康宝宝。提起这事,团领导介绍说,这都得益于军区以人为本、呵护官兵生殖健康的新政策—
期刊
仅在额际有一目的“独目人”。岩画有之,文献有记载,有人目击。神奇传说众多……其究竟为何物?    神秘的石刻图    青河西北方数十千米处的。一条山沟中,散布着上百块酷似陨铁的大型神秘金属物质,其散布面积有数平方千米。该物大多为圆形,表面呈铁锈色,布满凹陷坑洞和疤痕,敲之铮铮作响,好似用编钟在演奏,声音十分悦耳。这些奇石上刻满了牛、羊、马、驼等古代动物岩画,其中有一奇特人物岩画。图中人物头部呈圆圈
期刊
执行:路海龙 熊 武  边城乌鲁木齐房价所引起的诧异,近期达到了顶点。近几个月来,这个距离北京约4000公里的城市,房价涨幅已连续位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首,超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是什么原因导致乌鲁木齐市房价如脱缰野马股飙升?  一个地处边陲的中等城市,在全国房价涨幅回落的时候,乌鲁木齐还是一路领先。在房价涨潮中,销售量却出现了回落,反常的局面出现了。  面对迅速攀升的房价,新疆一些经济
期刊
什么是“昆仑玉”?什么是“和田玉”?奥运奖牌用料一经公布,引发宝玉石行业新一轮争议。    “青海省混淆了‘昆仑玉’的概念。”有关玉石界学者专家说,青海省将“金元宝”说成“银元宝”,正在闹笑话。  这种说法缘于奥运奖牌将采用青海“昆仑玉”的消息,这条消息,在引发各界关注的同时,也引发玉石界对“昆仑玉”说法的争议。  作为评议奥运奖牌用料国家专家评审团成员之一的玉石专家奥岩,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他们
期刊
从2007年12月至今,乌鲁木齐市房价如脱缰野马般一路飙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乌鲁木齐房价如此特立独行?乌鲁木齐房产市场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个地处偏远的三线城市,乌鲁木齐的房屋价格多年来始终徘徊在每平方米1800元左右,即使在全国房价普遍上涨的2006年,乌鲁木齐市低于每平方米2000元的房屋依然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2007年,沉寂了多年的乌鲁木齐房产市场风云突变,房屋价格像坐上了云
期刊
乌鲁木齐市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乌鲁木齐市房价上涨势头会趋于平缓,但短期内不会出现下跌。开发商与消费者的棋局又进入新一轮博弈?    开发商购置土地热情大减    和2007年房产开发商对土地趋之若鹜形成对应,2008年新疆房企购置土地方面的投资热情明显降温。而眼下对更多的房产开发商来说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手中的土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今年1—6月,新疆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41
期刊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宣布对单位集资建房实施“解禁”。此消息一传出,便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06年8月,国家建设部等三部委明确规定,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同年,新疆对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政机关集资建房实行叫停。  事隔两年,“针对一些单位的集资建房存在重复享受房改
期刊
紧缩银根、扩大解忧济困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规模、机关事业单位集资房解禁……政府出招,步步紧逼,房地产行业寒风扑面,新疆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去年就供职于新疆振博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业务经理江涛,去年的忙碌,让他赚了一笔,今年原本打算好好售楼的他,现在基本上是天天无事可做,公司最近把他指派到去年乌鲁木齐比较火爆的楼盘维斯特世纪花园解决客户留下的问题。“因为公司今年没有开发新的楼盘,所以我就到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