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 爱字当头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奖你四块糖”的爱心教育故事,颇能给人以启发:陶先生任校长期间,一天,他看到一名学生用石块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请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到那名男生正在等候,于是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就停下来了。”男生疑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的眼眶湿润了:“校长,我、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知错了,再奖你一块。”
  这一则小故事体现了陶先生对学生的爱。爱学生、信任学生,在学生的错误中挖掘出闪光点,加以正确引导,在赏识教育中让学生知错改错,在错误中深化认识,让他们错有所“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以一颗真诚、宽容、理解、信任、仁慈的真爱之心去感化学生,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人父母者,是因为有了爱心,才会对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人师者,惟有有了爱心,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尽心竭力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才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我把心献给儿童》一书中写道:“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热爱。因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还强调,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当教师,不能从事教育事业。
  人类生活充满着爱,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也想爱别人。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以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赏识和认可。每个孩子都有向善、自尊、上进之心,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爱和赏识,正是这种渴望化成一种力量,驱使着孩子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甚至他们偶尔或经常犯的错误,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缺乏冷静的思考,不用真爱之心去做出分析,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最终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要像母亲关爱自己刚学步的孩子那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记得班里有一个叫徐倩的女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平时很少与别的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老师一般比较注意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班里的佼佼者,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成绩差、调皮且又爱出风头的学生。像徐倩这种成绩一般,不显山露水,就连座位又恰巧处在角落里的学生,一般是不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有一次在我上课之前,发现讲桌上放着一个折叠齐整的纸条,当时并没太在意,因为我是比较民主的,在对于教学和班级管理等琐事上,我提倡让学生把他们的意见、建议,甚至生活当中遇到的解不开的迷惑及时地反馈于我。等下课后回到办公室里打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我是不是多余的?徐倩。”我忽然为之一惊,因为在此之前从没有类似的信息反馈过。片刻,我静下心来细想,的确在班里是冷落她了,加之各方面都不怎么突出,所以平时很少在班里表扬或批评过她。我反复地思考着,并没有立即找她谈话。此后的几次上课前,我都会发现她在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回答。就是这一种眼神,越发地促使我去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情况得知,徐倩父母离婚,和后妈的关系不太好,又经常会因为生活琐事受到父亲的打骂,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开始找她谈话、聊天,进行家访,同时在班里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同学、老师都向她伸出了友爱的手,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她。徐倩很快地溶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性格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潜能,只要老师能够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和鼓励学生,就能获得惊人的成果。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愿意上进,都想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支持、帮助,不管是只言片语的赞美、微微点头的认可,还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在学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所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老师。”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学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老师缺少对学生的爱,缺少对学生密切的关注,对学生的优点视而不见,整天绷着脸训斥学生,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坏情绪带进课堂,无明火发到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师生情感必然疏远,导致教学效果只得以失败告终。
  “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凡事坚持用真爱之心去对待学生,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和帮助,少给他们一点严厉的训斥和无形的伤害,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吧。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爱心架起一座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多一份关爱与温馨的交流,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多一份鼓励和支持,以促进他们不断改正缺点,积极进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爱学生,决不意味着姑息迁就学生,更不能放任自流,这种爱心之所以是教育力量的巨大源泉,重要的是它能正确地把教与育、严与爱辨证地融为一体,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我们要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付出真爱。
其他文献
教师,一种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它古老而崇高、神圣而光荣。  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教师传递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生产劳动经验,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教师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形成的特殊职业责任和纪律促成了世代相传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从而铸就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不断分工,于是各种职
期刊
长期以来,公开课作为探索教育方式、交流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不可否认,公开课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俨然成了许多教师、学校、部门的形象工程,有些公开课变成了“做秀”,变成了“演戏”。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不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更是一种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哺育。因此,在公开课
期刊
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便成为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主要课题。    一、改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予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困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它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因此,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经历探究过程,能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从实践中进行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显示学生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浅显见解:    一、要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
期刊
孩子上学是家庭中的大事,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少家庭挤破头也要进入一所好学校,因此而产生的择校费也带来了腐败和办学非均衡化等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    一、择校费,择不择不由你    “择校费”备遭诟病,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择校费”的由来,事出有因。政府先是以创建“示范学校”、“增加优质学位”等冠冕堂皇的名义,不惜血本,挖东补西,对一些学校大开“小灶”,甚至无视不少学校嗷嗷待哺,也硬要买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即在德、智、体、美、劳、心六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准确把握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而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评价。为了改变过去对学生评价存在片面性的状况,体现评价的科学、公正、平等。我认为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常常从形象、具体的直观实例中获得感性材料,然后再抽象概括而来的。因此,实例应贯穿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一、通过实例,引入概念    老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而且不易遗忘。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概念,可以从农村生活实例引入。  感知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开端。引入概念时,选择实例要明确、
期刊
在限制学校、教师利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上,近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新政策《关于大力开展师德教育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通知》,明文规定:将“不得从事有偿家教”作为教师聘用的重要条款纳入聘用合同。这就意味着今后教师如从事家教将面临解聘的危险。以前,还把几个违反规定的中学校长免了职,力度之大前所未闻,效果也十分明显,再没有公开补课的学校和老师了。我想这也是真的,谁也不会为此丢掉自己的饭碗,尽管教师这碗
期刊
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是自主学习,自能读书是它的最好体现。自能读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何谓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期刊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能力全面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经过这20几年的工作,我深刻意识到,班长轮流值周制是培养苗族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法。  所谓班长轮流值周制,是除班委会、团支部干部之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