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奖你四块糖”的爱心教育故事,颇能给人以启发:陶先生任校长期间,一天,他看到一名学生用石块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请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到那名男生正在等候,于是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就停下来了。”男生疑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的眼眶湿润了:“校长,我、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知错了,再奖你一块。”
这一则小故事体现了陶先生对学生的爱。爱学生、信任学生,在学生的错误中挖掘出闪光点,加以正确引导,在赏识教育中让学生知错改错,在错误中深化认识,让他们错有所“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以一颗真诚、宽容、理解、信任、仁慈的真爱之心去感化学生,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人父母者,是因为有了爱心,才会对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人师者,惟有有了爱心,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尽心竭力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才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我把心献给儿童》一书中写道:“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热爱。因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还强调,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当教师,不能从事教育事业。
人类生活充满着爱,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也想爱别人。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以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赏识和认可。每个孩子都有向善、自尊、上进之心,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爱和赏识,正是这种渴望化成一种力量,驱使着孩子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甚至他们偶尔或经常犯的错误,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缺乏冷静的思考,不用真爱之心去做出分析,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最终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要像母亲关爱自己刚学步的孩子那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记得班里有一个叫徐倩的女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平时很少与别的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老师一般比较注意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班里的佼佼者,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成绩差、调皮且又爱出风头的学生。像徐倩这种成绩一般,不显山露水,就连座位又恰巧处在角落里的学生,一般是不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有一次在我上课之前,发现讲桌上放着一个折叠齐整的纸条,当时并没太在意,因为我是比较民主的,在对于教学和班级管理等琐事上,我提倡让学生把他们的意见、建议,甚至生活当中遇到的解不开的迷惑及时地反馈于我。等下课后回到办公室里打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我是不是多余的?徐倩。”我忽然为之一惊,因为在此之前从没有类似的信息反馈过。片刻,我静下心来细想,的确在班里是冷落她了,加之各方面都不怎么突出,所以平时很少在班里表扬或批评过她。我反复地思考着,并没有立即找她谈话。此后的几次上课前,我都会发现她在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回答。就是这一种眼神,越发地促使我去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情况得知,徐倩父母离婚,和后妈的关系不太好,又经常会因为生活琐事受到父亲的打骂,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开始找她谈话、聊天,进行家访,同时在班里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同学、老师都向她伸出了友爱的手,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她。徐倩很快地溶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性格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潜能,只要老师能够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和鼓励学生,就能获得惊人的成果。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愿意上进,都想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支持、帮助,不管是只言片语的赞美、微微点头的认可,还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在学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所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老师。”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学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老师缺少对学生的爱,缺少对学生密切的关注,对学生的优点视而不见,整天绷着脸训斥学生,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坏情绪带进课堂,无明火发到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师生情感必然疏远,导致教学效果只得以失败告终。
“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凡事坚持用真爱之心去对待学生,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和帮助,少给他们一点严厉的训斥和无形的伤害,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吧。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爱心架起一座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多一份关爱与温馨的交流,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多一份鼓励和支持,以促进他们不断改正缺点,积极进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爱学生,决不意味着姑息迁就学生,更不能放任自流,这种爱心之所以是教育力量的巨大源泉,重要的是它能正确地把教与育、严与爱辨证地融为一体,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我们要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付出真爱。
这一则小故事体现了陶先生对学生的爱。爱学生、信任学生,在学生的错误中挖掘出闪光点,加以正确引导,在赏识教育中让学生知错改错,在错误中深化认识,让他们错有所“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以一颗真诚、宽容、理解、信任、仁慈的真爱之心去感化学生,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人父母者,是因为有了爱心,才会对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人师者,惟有有了爱心,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尽心竭力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才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我把心献给儿童》一书中写道:“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热爱。因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还强调,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当教师,不能从事教育事业。
人类生活充满着爱,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也想爱别人。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以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赏识和认可。每个孩子都有向善、自尊、上进之心,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爱和赏识,正是这种渴望化成一种力量,驱使着孩子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甚至他们偶尔或经常犯的错误,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缺乏冷静的思考,不用真爱之心去做出分析,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最终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要像母亲关爱自己刚学步的孩子那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记得班里有一个叫徐倩的女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平时很少与别的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老师一般比较注意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班里的佼佼者,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成绩差、调皮且又爱出风头的学生。像徐倩这种成绩一般,不显山露水,就连座位又恰巧处在角落里的学生,一般是不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有一次在我上课之前,发现讲桌上放着一个折叠齐整的纸条,当时并没太在意,因为我是比较民主的,在对于教学和班级管理等琐事上,我提倡让学生把他们的意见、建议,甚至生活当中遇到的解不开的迷惑及时地反馈于我。等下课后回到办公室里打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我是不是多余的?徐倩。”我忽然为之一惊,因为在此之前从没有类似的信息反馈过。片刻,我静下心来细想,的确在班里是冷落她了,加之各方面都不怎么突出,所以平时很少在班里表扬或批评过她。我反复地思考着,并没有立即找她谈话。此后的几次上课前,我都会发现她在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我,等待我的回答。就是这一种眼神,越发地促使我去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情况得知,徐倩父母离婚,和后妈的关系不太好,又经常会因为生活琐事受到父亲的打骂,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开始找她谈话、聊天,进行家访,同时在班里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同学、老师都向她伸出了友爱的手,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她。徐倩很快地溶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性格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潜能,只要老师能够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和鼓励学生,就能获得惊人的成果。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愿意上进,都想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支持、帮助,不管是只言片语的赞美、微微点头的认可,还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在学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所憎恨的老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老师。”不仅仅是儿童、青少年学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老师缺少对学生的爱,缺少对学生密切的关注,对学生的优点视而不见,整天绷着脸训斥学生,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坏情绪带进课堂,无明火发到学生身上,久而久之,师生情感必然疏远,导致教学效果只得以失败告终。
“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凡事坚持用真爱之心去对待学生,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和帮助,少给他们一点严厉的训斥和无形的伤害,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吧。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爱心架起一座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多一份关爱与温馨的交流,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多一份鼓励和支持,以促进他们不断改正缺点,积极进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爱学生,决不意味着姑息迁就学生,更不能放任自流,这种爱心之所以是教育力量的巨大源泉,重要的是它能正确地把教与育、严与爱辨证地融为一体,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我们要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付出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