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型的课程,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活动主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实地考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等。课前准备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活动的准备阶段,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学生为了成功地参与活动,认真准备,在“温故”的过程中不仅知“新”,而且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选题准备的策略——把握活动目标与学习经验的结合
如果说活动准备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那么选题则是这个关键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它是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选题还会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题,结果发现学生的选题不是过大,就是太狭窄,不好开展研究,就是所选内容不成为研究题目。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就自己给学生选题,结果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于是就会抱怨学生的生活面狭窄。后来反思其,主要是前期调查不足。其实只要在做好前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放眼整个生活,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选题,这样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可以激发他们研究兴趣,实践资源是源源不断的。
二、组织准备的策略——关注集体要求与小组个体的结合
首先要考虑优势互补。小组成员在完成主题任务中能各尽其能,取长补短。另外,也要考虑同学的兴趣、爱好,做到志趣相投。其次预防“放单”现象。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学生合作,但是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要特别关注个性特异的学生。老师要巧妙的引导,防止“放单”现象的发生。第三要选好小组长。组长一定要有号召力,具备领导组员顺利开展各项研究活动的能力,这是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基础保障,作为组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协调、组织、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在分工前,我们应该要提醒学生按照各自的特长分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不过无论是记录人还是发言人,每个“工种”还是要适当地进行轮换担任,这样有助于每位学生的成长。同时还要注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力避以往小组合作经常会发生在没有明确分工的任务中出现不和谐,且有埋怨,导致任务目标达不成,影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感情的现象。
三、认知准备的策略——重视专题知识与探究方法的结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这不仅对学生,同时还对教师的课前知识的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本次主题活动涉及哪些方面?哪些学科?在哪儿可以找到的相关资料?可以采访哪些单位,专家等?然后按照大致的框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询问家长等途径,收集一些有关家乡的人文历史、民间传说、风物特产等资料。教师课前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课堂中才能丰富内容,有的放矢,把社会融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实践意义。对于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教师也是在不断地吸收与消化过程中,为学生最终完成学习内容提供保障。
四、技能准备的策略——做好日常训练与课前指导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必须重视训练,特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要开办一些讲座,教给学生基本的活动方法。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必须在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知道的,必须在准备活动中作必要的准备的一些事情,例如如何收集、整理、筛选资料?交流询问有哪些技巧?调查问卷如何制作?怎样准备访谈?如何撰写研究活动报告?等等,这些技能准备充分了,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讲座,可以展开交流,可以组织调查访问,可以进行资料查阅,也可找专家咨询等等,以各种渠道,培养或训练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技能。
还有采访的注意事项:采访前学生要尽量“武装”好自己,实际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另外工具的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的交通、实验、观察记载等工具,所以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顺畅,必须做好工具上的准备。
五、预测准备的策略——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1、安全预测。一切活动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为前提,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说外出活动前要点名,到达目的地要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分散活动时,不要个别行动,活动结束时要按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小组长清点人数,向指导老师汇报。
2、问题预测。即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关键点作出预测和准备。每次活动都做好课前指导,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想到,并拟定应对措施。只有这样,遇到问题时老师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课前准备作为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强研究。课前准备本来就是件费时且繁杂的工作,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前准备,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不能怕麻烦而草率行事。总之,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活动中才能做到胸中有数,临场不乱,减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课堂无用功,提高活动有效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
一、选题准备的策略——把握活动目标与学习经验的结合
如果说活动准备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那么选题则是这个关键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它是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选题还会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题,结果发现学生的选题不是过大,就是太狭窄,不好开展研究,就是所选内容不成为研究题目。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就自己给学生选题,结果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于是就会抱怨学生的生活面狭窄。后来反思其,主要是前期调查不足。其实只要在做好前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放眼整个生活,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选题,这样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可以激发他们研究兴趣,实践资源是源源不断的。
二、组织准备的策略——关注集体要求与小组个体的结合
首先要考虑优势互补。小组成员在完成主题任务中能各尽其能,取长补短。另外,也要考虑同学的兴趣、爱好,做到志趣相投。其次预防“放单”现象。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学生合作,但是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要特别关注个性特异的学生。老师要巧妙的引导,防止“放单”现象的发生。第三要选好小组长。组长一定要有号召力,具备领导组员顺利开展各项研究活动的能力,这是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基础保障,作为组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协调、组织、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在分工前,我们应该要提醒学生按照各自的特长分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不过无论是记录人还是发言人,每个“工种”还是要适当地进行轮换担任,这样有助于每位学生的成长。同时还要注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力避以往小组合作经常会发生在没有明确分工的任务中出现不和谐,且有埋怨,导致任务目标达不成,影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感情的现象。
三、认知准备的策略——重视专题知识与探究方法的结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这不仅对学生,同时还对教师的课前知识的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本次主题活动涉及哪些方面?哪些学科?在哪儿可以找到的相关资料?可以采访哪些单位,专家等?然后按照大致的框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询问家长等途径,收集一些有关家乡的人文历史、民间传说、风物特产等资料。教师课前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课堂中才能丰富内容,有的放矢,把社会融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实践意义。对于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教师也是在不断地吸收与消化过程中,为学生最终完成学习内容提供保障。
四、技能准备的策略——做好日常训练与课前指导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必须重视训练,特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要开办一些讲座,教给学生基本的活动方法。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必须在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知道的,必须在准备活动中作必要的准备的一些事情,例如如何收集、整理、筛选资料?交流询问有哪些技巧?调查问卷如何制作?怎样准备访谈?如何撰写研究活动报告?等等,这些技能准备充分了,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讲座,可以展开交流,可以组织调查访问,可以进行资料查阅,也可找专家咨询等等,以各种渠道,培养或训练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技能。
还有采访的注意事项:采访前学生要尽量“武装”好自己,实际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另外工具的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的交通、实验、观察记载等工具,所以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顺畅,必须做好工具上的准备。
五、预测准备的策略——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1、安全预测。一切活动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为前提,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说外出活动前要点名,到达目的地要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分散活动时,不要个别行动,活动结束时要按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小组长清点人数,向指导老师汇报。
2、问题预测。即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关键点作出预测和准备。每次活动都做好课前指导,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想到,并拟定应对措施。只有这样,遇到问题时老师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课前准备作为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强研究。课前准备本来就是件费时且繁杂的工作,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前准备,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不能怕麻烦而草率行事。总之,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活动中才能做到胸中有数,临场不乱,减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课堂无用功,提高活动有效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