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慢时光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单位离家走路要30分钟,坐公交只有10分钟,但我还是喜欢步行。因为这段30分钟的路程让我真实地感觉到:世界是清旷的,是真真正正属于我的。我可以想自己的心事,每天看不一样的天空。但做得最多的,还是“把玩”路边的花草,路过花草的故事,走过那些旧事,回忆美好的过往。
  红玫瑰,在我心底绽放多年。人们赋予它爱情的涵义,但在我心里,它带着强大的治愈力和安慰。5岁那年,摔倒在地上的我因手腕被碎碗片划开,被送去医院缝针。医生缝针的场景,我似乎忘了,只记得大我3岁的姐姐将医院门口那朵翻墙而出的大红花采摘下来送给我,安慰我别哭。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红玫瑰。
  紫色牵牛花,我学生时代比较常见且作文里常写的一种花。记忆里,它爬满篱笆,爬满屋顶,向着太阳,经历过风吹雨打,也依然开得那么自信。顽强、不屈、有蓬勃的生命力,是它被赋予的精神标签,也是它象征的正能量喻义。当然,它也是爱美的姑娘们头上的“发饰”或“耳环”。
  琴叶榕,被小孩子视为神奇而珍贵的“碗”。那时在小伙伴家门口有一株琴叶榕,碗形的叶子偶尔落在地上,我们一群小孩子会开心地将它拾起来,用它来盛水、装沙子,玩得不亦乐乎。也有小株的可以栽进花盆里的琴叶榕,我曾经养过一盆,细心呵护,倍加疼爱,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狗尾巴草,很渺小,十分不起眼。有人说它是杂草,也有人喜欢它。尽管狗尾巴草不清香也不妖娆,但它默默生长着,就像生命中那些无声无息滋生着的爱。世界上,总有人那么深那么深地爱着你,却无丝毫惊扰和炫耀。这平淡而朴实的小草不正是寓意着平凡却顽强的人生吗?
  花草无声,记忆有情。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一段奢侈的时光,心忍不住再往回追溯。那是关于上学路上的慢时光了,美好而纯真,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读小学时,我并不喜欢走路,常常为上学要走10分钟的路而苦恼。无数次早晨醒来,我都希望家能与学校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重叠到一起,然后我就可以直接到学校而不用走路。每次不情愿起床时,我以为许多年后回想起路上的时光,我会感到厌倦,但其实再回首,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而让人眷恋。
  还记得那時在去学校的路上,总要经过一个热闹的早市。早市的街边都是卖各种杂货的店,每个店口都摆放着糖果、海鲜干货、水果等。琳琅满目的货架,让我想起外地人士对潮汕的评价:经商,以食为天。那时还会有很多老人家,在店家门口摆个小箩筐,然后卖点水果。柑橘是最多的,因为潮汕是柑橘的盛产地,而且,在潮汕地区,柑橘与“吉”谐音,代表大吉大利。逢初一十五拜祭,柑橘是必备的供奉品。正月贺年,柑橘也是必不可少的赠礼。最古老的俗语是:过年时,如果有人骂你,就可以跟对方讨一对柑橘。为什么是讨柑橘,我也不知道原因从何追溯,但只知道,柑橘意义非凡。另外一种水果是杨梅,记得每到杨梅季,店家门口有很多卖杨梅的小摊口,青青的绿叶点缀着红透的杨梅,让人垂涎欲滴。那甜脆的果肉,咬下去,满是杨梅汁香。杨梅没法保存太久的体质,决定了它在其他地方是珍贵的。杨梅时节,杨梅也成了一种送礼佳品,特别是对于在他乡的潮汕人。
  说到水果摊,不得不说一件事。大概是读二年级的时候吧,我身高估计比水果摊口的箩筐高半个身。有次我拿了雨伞去上学,那是我的第一把大伞,我不懂竖着拿伞,而是直接把伞横着拿在手上,经过水果摊口的时候,打翻一个小箩筐,好多个苹果滚落地上,卖水果的阿姨对我大声嚷嚷,让我走路看着点。我至今没有忘记那个卖水果的阿姨“凶神恶煞”的嘴脸,心着实被揪了一把,仿佛自己做了坏事,但事实是自己真的做了错事。而最大的收获是,阿姨告诉我伞要竖着拿。也是那次,我才懂得,不能将伞横着拿,不然会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惹人讨厌。
  往下走,道路的左边就是一条河,右边是一个废弃的抽纱厂。河并不是很清澈的那种,有时候会满是浮萍,有时也会有一些垃圾漂浮在上面。而抽纱厂大大的铁门锁着,空置了好久,但却没被人遗忘,因为在小镇上,像这样废弃的大厂还是很少,而且每天都会有人经过,它还是被人关注的。很多鱼贩子就会在道路旁卖海鲜。记得每天上学经过那里,都会有一辆大车,然后鱼贩子就会将大车上放着冰块的海鲜拿下来,抢购的人也很多,当场杀鱼刮鱼鳞的也有,讨价还价的也有,现场就是人声鼎沸。有时候,道路挤得连单车都走不过。这是一个自发的早市,虽然白天人很多,但到了我们放学的时候,经过这里,除了残留的鱼腥味、一些垃圾,就找不到早上那番热闹的痕迹了。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一番华丽丽的热闹哄哄,散场之后,落幕之后,就是一场无人问津的安静了,尽管它带着曾经喧嚣的痕迹。
  再往下走,道路的左边,就是几棵桑树。桑树长在河边,是道路右边那几户人家栽种的。说起桑树,于我来说有无限的情结。以前感冒咳嗽,喝中药和枇杷露都很难好,每次妈妈就会帮我找新鲜的桑叶,煮桑叶瘦肉汤给我喝。也许是这种偏方真的治咳嗽有效,每次我都要喝了桑叶汤才能治好咳嗽。于我,桑叶是治病的良药,也是一种亲情的象征。桑葚,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水果,它的味道很特别,不会太酸,也不会太甜,一吃就会让人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桑树的前边,是一座弯弯的小拱桥。桥的名字我也很喜欢,因为感觉很有文艺范,它叫书院桥。每次经过书院桥,感觉就被一种文艺气息所包围了。书院桥的名字由来,我不知道,但我想,也许是因为旁边就是福仓小学,所以起名叫书院桥吧。它也是很多福仓小学学生必写的景点,因为它毕竟是学校附近的一处风景。
  拱桥对面,是几个小卖部,都是卖零食的小店。虽是小店,但我觉得在小学生的眼里,那就是一个大大的超市。因为那里有各种小零食和各种小玩具、文具,基本上小学生的零钱就可以采购的,所以它满足了很多小学生的购物需求。
  小卖部再下去,拐个弯,就是福仓小学了。这就是我的上学路。长大后,很多次再重走那段路,走路花费的时间变了,由原来的十至十五分钟,变成了七八分钟。热闹的早市,我没有再经历过,但是,那些小店、那些商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在那里,还有小河、空置的抽纱厂、桑树、小卖店,一切都还在,只是,许多年后,再次走过这段路的人,桑树已经都长高了。
  当生活的节奏开始快了,当交通工具不再是单一的单车,我还会记得,那曾经走路的慢时光。
其他文献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并向由川陕甘根据地踏上长征路的红四方面军致敬。  ——题记  凝望那颗星  红色队伍走进茫茫草地  茵茵草塘编织的竟是  恶魔的隐秘  您,还有那匹喘气的瘦骡马  踏进沼泽,踏进  深深的黑水泡  浮上來啊,只望见  您帽子上的红五星  八十年来的征途上啊  永远闪耀着,闪耀着,那颗  最红最亮的星  丰碑  (一)  一块块拙石,寂于山野  一双双巧手,凿錾为字
期刊
夏日午后的阳光,热,烈,像一杯高纯度的白酒,让人晕眩。  上班高峰期,车子拥堵得像“移动停车场”,在公路上缓慢地前行。一阵阵热浪袭来,混杂着汽车的尾气,难闻的气味让人心里顿时烦躁起来。这时,一阵清脆的哨音吸引了我。循着声音望去,一个二十多岁的交警走到了我前面的车前。小伙子穿着长袖制服,荧光马甲,戴着帽子,满脸是汗,脸晒得黑红,嘴唇因缺水而干裂,他却全然不顾这些,耐心地叮嘱我前面的司机不要越线超车,
期刊
山的枫叶说红就红了  来不及等待 一夜间  她们就像火焰 如一个相逢的微笑  转眼 点亮了满山  这是我向往了很久很久的心愿  找一个理由 找一个时间  去看看五花山 看看枫树 看看自己内心  或眺望 或倾听 或呐喊  是谁淡定怡然地站在秋的尽头  枫的相思就与这个秋天一样漫长  红了一年的守望 红了一年的念想  一不留神 把乡思扯得更紧  枫叶红在秋天的天边  就像我们的爱情 笑靥如初  在一场
期刊
破晓时分  一个身影打破了大地的靜寂  他衣衫褴褛 背着竹筐  双目炯炯  收获季节后的田野  总会有他的足迹  却总也没有同行者  他又开始拾穗了  只看脚下 埋头苦干  纵然大汗淋漓  纵然形单影只  因为  饱满的稻穗  才是  他追求的目标  猛然间  他直立起身子  伫立于苍穹原野  是苦累 是迷茫 是孤独  无人知晓  只见  双目凝视东方  地平线下的太阳泛起道道金光  原来这晨曦才
期刊
摘要:花家舍作为“江南三部曲”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反复出现于三部作品之中。按时间顺序,作者借花家舍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乌托邦”的构建至幻灭。由此,我们看到的是格非对乌托邦悲剧的反思。  关键词:“江南三部曲” 花家舍 乌托邦 悲剧反思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11年,格非终于完成了他的长篇巨制——“江南三部曲”的创作。花家舍作为连接三部作品的重要节点,其作用不容忽视。它从乌托邦的试验田到最后沦
期刊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因形体与汉字的“金”字相似而得名,它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吸引着科学家不断深入探索。我市著名作家格致的散文集恰巧命名为《金字塔》,这座以散文为载体、用汉字垒积而成的文学金字塔,自有其特殊的寓意,更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富有磁力的语言、挥洒自如的风格,叙述平凡岁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视角独特,魅力神奇,吸引我们细细品味和解读。  格致是一位满族女作家,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吉林市,做过
期刊
摘要:巴蜀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用动漫诠释非遗文化方面,四川已取得可喜成绩,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动漫川剧、动漫故事片、漫画(说唱漫画、配诗漫画)。此外还有融合动漫、川剧、古诗词曲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动漫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当代社会缺失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对它们加以保护传承,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人们价值观念的
期刊
摘要:学界小说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文学界,相对来说是一种新兴的小说文类。而2005年出版的一部《学院大厦——学界小说及其不满》则是较为全面地观摩了从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出现的大批学院小说。作者肖瓦尔特以独特的眼光,以10年为一个阶段,勾勒出一幅幅“学界风俗画”,具体阐释了自己对于学界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看法。  关键词:学界小说 肖瓦尔特 知识分子  肖瓦尔特以其“自恋的愉悦”,全景式地展
期刊
南水北调  家园沉入水底  为了生存  移民远走他乡  河畔的山  荒芜而凄凉  这时 他走来  为着思乡  他将荒山变成了花的海洋  妖娆非凡的花  招来了无数的蝴蝶  一簇又一簇  傲霜怒放的花  吸引了众多的游人  一群又一群  蝶在舞 舞得动人  人在游 游得尽兴  近前的河中 鱼在嬉戏  渔船在浮动  鹭鸶蜷缩在篷顶  渔翁垂钓于船中  碧波的远处 青山巍峨  楼房林立  我在浮动的船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现实主义理论为基础,首先从这两部作品中青少年成长主题入手,采用平行研究方法,分析两部小说中两个主人公在成长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然而,两部成长小说在青少年成长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之处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世纪少数族裔成长小说中青少年成长的一些特点:第一,少数族裔身份诉求;第二,黑人青少年成长也是新世纪少数族裔成长小说一个重要的特征或元素;第三,通过事实与虚构的紧密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