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 幽静清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空前繁荣的时代,传统绘画在这一时期便进入一个发展高峰期。加之北宋朝廷对绘画艺术的大力提倡,画院及民间绘画艺术一时兴盛至极,绘画名家辈出,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有200多人。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而宋代的山水画发展得更为成熟。宋初以李成、范宽为代表,其中尤以李成的影响最大,中后期山水画家以许道宁、郭熙、王诜等为代表。其中,尤以郭熙、郭思父子最引人注目,他们在“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上进行积极开拓,遂成“郭家山水”重景之风,开创了山水艺术的新天地。本文旨在从郭熙山水绘画中略窥画家之艺术风格特点。
  郭熙(1023-约1085年),字淳夫,河南温县人,北宋画家。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工画山水,取法李成,而能自放胸臆。早年风格较工巧,晚年转为雄壮。常于巨嶂高壁,作长松乔木、回溪断涧、峰峦秀拔、云烟变幻之景,意境清旷动人,时称独步。为李成画派之后劲,与李成并称“李郭画派”。其在明代以前的影响力犹如董源和巨然的“董巨画派”一样成为画坛主流。郭熙深究画理,在绘画理论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其子郭思根据他的绘画理论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书,是我国画论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包含了郭熙的主要绘画思想和经验总结,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理论的最高水平,对当今的绘画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郭熙长于作大幅,取景方法上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其创作构图奇变、画面内容丰富。传世作品有《幽谷图》、《早春图》和《窠石平远图》、《溪山秋霁图》等。
  郭熙《窠石平远图》 绢本淡设色
  纵120.8厘米 横16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为画家晚年的巨幅杰作,写北方深秋田野清幽辽阔的景色。画中近景为寒林秋树窠石清溪,远方山峦隐隐可见,画面上部空旷,展现出一派秋高气爽的优美风光。此图取“平远”法,凭纵深的空间距离,以呈现开阔的画面。用笔硬劲而秀俊,全图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则显示出画家的晚年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郭熙《早春图》 绢本淡设色
  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郭氏传世名作,通过山间雾霭浮动及旭阳照射的气候描绘,细致而生动地画出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变化,从中传达出欢慰喜悦的感情。本图虽仍是全景式结构,但构图中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活泼而有变化,笔墨细腻而简括更富于表现力。
  郭熙《寒林图》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98.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于双幅绢拼成的立轴上画古柏一株,旁衬以寒林枯木,古柏老干虬枝,寒树木叶尽脱,二者各具姿态,鲜明地写出了柏树历经岁寒而不凋的品格。郭熙不专以寒林著名,但这方面亦具相当的造诣,他曾在宋宫中图绘《松石平远图》,惜未流传至今。
  郭熙《幽谷图》 绢本墨笔 纵167.7厘米 横53.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构图创意颇为别致,在狭长的立幅上布满险峻的山石,岩间生有寒树数株,石罅中又泻出清泉一股,画家以淡墨画山,用浓墨写树,境界清幽,颇有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之妙。虽缺作者名款,但流传有序,应属郭熙传世绘画中的精品。
  郭熙《关山春雪图》 绢本淡设色 纵197.1厘米 横51.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嵯峨,峻厚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从画幅款识,可知此图绘制时间与《早春图》为同一年,画法亦大体相近。
  郭熙《树色平远图》手卷 绢本墨笔 纵32.4厘米 横104.8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本画卷为郭氏所擅长的秋山平远景色,表现深秋郊外的优美景象。开卷处为远山野水,次而出现坡陀老树,冈阜上筑有凉亭,正是文人雅士诗酒嘉会的理想佳处。画中点缀有拄杖的老人,携琴捧盒的仆夫,水面的小舟和飞翔的野凫,都渲染了浓郁的诗意。此图无款,卷后有元明诸家诗文题跋。
  在山水画方面,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这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处理的独特技巧,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这一时期的许多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北宋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等,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寺观梵刹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象,塑造诗一般的意境。而郭熙等一些画家在绘画艺术技巧上的重要创造,对于宋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其艺术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接4期)  《史记·赵世家》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283年),秦国欲联合赵国攻打齐国,苏秦的弟弟苏厉给赵惠文王写了一封信说,一旦秦人越雁门关夺险而守,那么代马、胡犬、昆山之玉这“三宝”将被阻隔,赵惠文王就什么都得不到了。昆山之玉以往是通过“玉石之路”来到晋北,交通要冲雁门关也可以看作“玉石之路”“草原道”的终点,穿过雁门关便进入晋、冀、豫、鲁中原腹地。  玉璜(图10),白玉,战国,长5.4厘米
期刊
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灵”,可通灵天地,除邪晦、知祸福。自古中国人就有浓厚的崇玉传统,古人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因此玉文化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世界艺术的百花
期刊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打通了新疆和内地的运输通道,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就是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清代宫廷用玉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清代重白玉,尤其崇尚羊脂白玉,黄玉
期刊
偶得瓷壶一把,壶身高12厘米,壶身直径13厘米,白瓷温润,制作良正,完整无残。正面为手工画粉彩山水,背面偏右四个大字:万里青山。偏左小字:子欣鉴赏小弟叶恭绰于江西。壶底红圈款字三行:江西省景德镇五□□ (二字不清)工艺生产合作社出品。  叶恭绰(1880-1968年),广东番禺人,字誉虎、玉甫等。毕业于京师大学仕学馆,历任湖北农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次长、总长兼交
期刊
明代嘉靖年间,民窑瓷器上曾经突然流行起一种“卍”字云纹。这种云纹的画法并不复杂:其主体由四朵小云组成,小云的头部聚在一起,而它们的躯体对称地向四个方向展开,并在腰部统一地向左转折,从而巧妙地构成一个类似佛教“卍”字形的符号。嘉靖年间的瓷器工匠为什么偏爱这种“卍”字云纹?它的寓意与佛教信仰有关吗?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们知道,嘉靖皇帝崇尚道教是出名的。在嘉靖帝之前和之后的明代诸帝,或者尊崇佛教,
期刊
陶瓷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载体之一,对于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并因此被西方称之为“China”,为大众所珍视。  2019辭旧迎新之际,宜春市博物馆与江西省文物商店联合举办了“陶风瓷韵——江西省文物商店精品陶瓷文物展”。本次所展览的文物均为江西省文物商店历年来收藏的陶瓷文物精品,上溯汉唐,下至民国。展出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深藏于库房中的文物展示给广大观众,重
期刊
清代绘画,以山水、花鸟较为发达,人物画次之。安徽博物院收藏有清代诸多名家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大多为我国著名收藏家或民间收藏家的旧藏精品。如“华亭派”、“娄东派”、“扬州八怪”等画派名家作品,以及大量安徽籍画家如“黄山派”、“姑熟派”、“新安画派”的作品。下面选介一些清代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与大家共赏。  清 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 纸本墨画 纵47.5厘米 横29.5厘米  清代的山水画,“
期刊
2016年4月28日,“汉风藏韵——金铜佛像艺术展暨李巍先生佛像捐赠仪式”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博物院隆重举行。  吉林博物院成立于1951年,是一个与新中国几乎同龄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此次《汉风藏韵——金铜佛像艺术展暨李巍先生佛像捐赠仪式》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佛造像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承办,为吉林博物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带来一个重量级的高规格展览。  这批金铜佛像以散失在青海、甘
期刊
将军罐为明清时期较为盛行的器型之一,因其盖似将军的头盔、其形似武将巍然屹立,故而得名。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始烧,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器型丰满,直口丰肩,腹下部渐收,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同其他以存储为主要功能的“罐”形器一样,将军罐最初为佛教寺院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的专用骨灰罐,后由于其器型端庄挺拔、丰满俊朗,较宽敞的器物外壁又可用青花、五彩、粉彩等多种手法尽情地绘制各种题材纹饰,极富装饰意味
期刊
还得感谢这个便捷的微信时代。只需轻轻一点,便可尽情地浏览、欣赏清晰逼真的藏品图片;足不出户,用不了三天两日,就能上手一件远在千里之外的心仪之物。更得感谢威海的藏界朋友,远赴日本,将这件不同寻常的瓷板慧眼拍回国内。  看上去这是一件普通的一尺二浅绛彩瓷画标准板,绘一幅《大富贵亦寿考图》也称《郭子仪遇仙图》。史载:“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唐代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郭子仪,一生功高盖世,却宽厚待人,从不居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