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及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05月-2015年12月)接收的心肺复苏患者(n=42)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21,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n=21,实施常规护理),对42例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康复效果:实验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康复效果;住院时间
心肺复苏术多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对挽救其濒死心肌有一定作用,但心脏骤停发生较为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对脏器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影响整体康复效果,故需在实施心肺复苏后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本次选择4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评价其康复效果,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05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实行心肺复苏患者(n=42)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数字表),即每组21例样本。
1.1.1实验组:男(n=12)、女:(n=9);年龄:24-62(平均:42.5±15.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农药中毒5例,车祸伤患者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例;
1.1.2对照组:男(n=14)、女:(n=7);年龄:22-66(平均:43.5±21.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农药中毒8例,车祸伤患者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5例。对比2组(n=42)基础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实验组:急诊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便为其提供舒适、整洁、温馨、安静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避免光线、噪音等形成的刺激,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其休息质量[1]。(2)脑部护理:患者使用冰枕于枕部,以达到降低脑组织氧代谢的目的,避免发生脑组织再灌注损伤。(3)气道护理:在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气道组织造成损伤。对气管切开患者,要做好基础护理,每天对其进行口腔护理两到三次,注意更换局部敷料,预防感染,还需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若其痰液较为黏稠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并在吸痰同时观察其面色及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发绀征兆需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对症处理[2]。待病情稳定后,协助其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4)体位护理:心肺复苏后对患者,护理人员需指导其取平卧位,并在患者颈部、腘窝以及腰骶部放置软垫,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给予患者翻身,并保持床单元平整、干净及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5)心理護理:基于该疾病起病较急,患者发病后便即刻送往医院,导致其无法接受此现实,故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不良情绪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及关爱,从而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6)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应告知疾病对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劝诫戒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增加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康复时间缩短,约6天左右。
对照组:常规护理,心肺复苏术实施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进行观察,并给予其常规吸氧,遵医嘱指导其进行药物治疗,叮嘱其多休息,患者康复时间为12天左右。
1.3分析指标
1.3.1康复效果评估:对患者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住院时间)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卡方(X2)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心肺复苏成功率
42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评估,详见表1。结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5.94±0.4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12.05±1.31天,两组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28.4391,P=0.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农药中毒、车祸伤、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后4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濒死心肌组织,为后续入院治疗提供时间。资料显示,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与护理效果关系密切,故本次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
急诊护理干预从基础、气道、脑部、心理护理等4方面入手,基础护理的实施可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舒适的住院、休息环境,促进其机体功能恢复。气道护理的实施可确保吸入氧气温湿度适宜,及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可降低窒息风险。脑部护理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组织再灌注损伤,配合心理护理,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提高其对临床治疗、护理操作的配合程度,及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整体康复效果[3]。研究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5.94±0.42天低于对照组,故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护理中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心肺复苏后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敏.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5):70-71.
[2]高淑贞,高绪玲,刘正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147+156.
[3]宋岩.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86-287.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康复效果;住院时间
心肺复苏术多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对挽救其濒死心肌有一定作用,但心脏骤停发生较为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对脏器组织造成不可逆损害,影响整体康复效果,故需在实施心肺复苏后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本次选择4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评价其康复效果,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05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实行心肺复苏患者(n=42)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数字表),即每组21例样本。
1.1.1实验组:男(n=12)、女:(n=9);年龄:24-62(平均:42.5±15.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农药中毒5例,车祸伤患者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例;
1.1.2对照组:男(n=14)、女:(n=7);年龄:22-66(平均:43.5±21.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农药中毒8例,车祸伤患者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5例。对比2组(n=42)基础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实验组:急诊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便为其提供舒适、整洁、温馨、安静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避免光线、噪音等形成的刺激,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其休息质量[1]。(2)脑部护理:患者使用冰枕于枕部,以达到降低脑组织氧代谢的目的,避免发生脑组织再灌注损伤。(3)气道护理:在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气道组织造成损伤。对气管切开患者,要做好基础护理,每天对其进行口腔护理两到三次,注意更换局部敷料,预防感染,还需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若其痰液较为黏稠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并在吸痰同时观察其面色及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发绀征兆需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对症处理[2]。待病情稳定后,协助其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4)体位护理:心肺复苏后对患者,护理人员需指导其取平卧位,并在患者颈部、腘窝以及腰骶部放置软垫,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给予患者翻身,并保持床单元平整、干净及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5)心理護理:基于该疾病起病较急,患者发病后便即刻送往医院,导致其无法接受此现实,故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不良情绪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及关爱,从而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6)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应告知疾病对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劝诫戒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增加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康复时间缩短,约6天左右。
对照组:常规护理,心肺复苏术实施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进行观察,并给予其常规吸氧,遵医嘱指导其进行药物治疗,叮嘱其多休息,患者康复时间为12天左右。
1.3分析指标
1.3.1康复效果评估:对患者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住院时间)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卡方(X2)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心肺复苏成功率
42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评估,详见表1。结果: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5.94±0.4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12.05±1.31天,两组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28.4391,P=0.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农药中毒、车祸伤、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后4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濒死心肌组织,为后续入院治疗提供时间。资料显示,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与护理效果关系密切,故本次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
急诊护理干预从基础、气道、脑部、心理护理等4方面入手,基础护理的实施可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舒适的住院、休息环境,促进其机体功能恢复。气道护理的实施可确保吸入氧气温湿度适宜,及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可降低窒息风险。脑部护理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组织再灌注损伤,配合心理护理,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提高其对临床治疗、护理操作的配合程度,及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整体康复效果[3]。研究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5.94±0.42天低于对照组,故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护理中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心肺复苏后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敏.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5):70-71.
[2]高淑贞,高绪玲,刘正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147+156.
[3]宋岩.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