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分论点设置常见的若干问题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分论点设置的本身。分论点是议论的核心,若所设置的分论点不合逻辑、表意
  不清、前后矛盾等,就会直接导致论证的失败,让议论文失去价值。我们要严肃地对待分论点的设置,认真思考分论点内在的语言逻辑,更清楚地表达,让我们的议论文因此而有力。
  【关键词】材料作文;议论文;分论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的分论点设置是议论文的关键环节,分论点是构建议论文框架的必要手段,没有分论点的议论文是混乱的无序的。分论点设置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议论文的成与败,议论文的分论点设置一般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性,多数时候呈现递进式不断层层深入。而具体到每一个分论点的拟写更是至关重要,正确性、逻辑性、明了性缺一不可。笔者就结合一线教学经验谈谈议论文个体分论点设置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表意不清
  议论文分论点最怕表意不清,让阅卷老师看不懂你在写什么,表意清楚也是议论文分论点设置的最基本要求。例如对“沉静”这一个题目的分论点设置,某学生这样写道“为人沉静,并不意味着默默接受,而是以水滴石穿的毅力与实践无声地反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表意不清的分论点,前半部分“为人沉静,并不意味着默默接受”还算可以,有点意思,而后半部分“而是以水滴石穿的毅力与实践无声地反驳”就让人不甚理解,“水滴石穿的毅力与实践”和“沉静”到底是何种关系,是否能对“沉静”一词进行阐释,“无声地反驳”到底要反驳什么,反驳的对象是什么?这些都让阅卷老师搞不清楚。这个分论点的后半部分尤其让人难以理解,到底要告诉我们哪些,也许作者也是说不清楚的。这样的分论点设置最容易使议论文写作失败,关键的核心部分根本让阅卷者看不懂,其他部分根本也就没有必要去看了。
  二、方向背反
  议论文分论点的方向背反是指与主题方向背反,分论点完全背离了中心论点。例如对“沉静”这一个题目的分论点设置,某学生这样写道:“一时的沉静不等于事事需沉静,有时将沉静搁置一旁,有力出去,或许会换来更有效的成果。”这个分论点设置是服务中心词“沉静”的,应该是对“沉静”更为深层次地展开,然后这则分论点卻背离“沉静”的本意。前半部分说“沉静不等于事事需沉静,有时将沉静搁置一旁”可以看出作者对“沉静”的理解出现了错误,“沉静”是心理的一种态势,并不是“忍耐”;后半部分说“有力出去,或许会换来更有效的成果。”那意思就是不需要沉静,也许会有好效果了吧,也就完全偏离了题目“沉静”的本初意思了。
  三、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是指学生所写的分论点完全超出了题旨,胡乱所写,抑或那些通用万能的套话,无法表达清楚题旨。例如对“沉静”这一个题目的分论点设置,某学生这样写道:“沉静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世界。对他们起着重要作用。”这个分论点设置的无任何意义,属于万能的套话,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沉静”换成任何一个名词,如“美德”“修养”“善良”等等,所以这句话也就失去了意义。除此之外,引起表意不清的关键在于前半部分的“对他们起着重要作用”,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有何好处,若能明确这一点也许就不会产生不知所云的问题。此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套用话语没有说清楚问题的核心。
  四、前后矛盾
  所谓的前后矛盾是指设置的分论点本身前后的冲突,不和谐。让阅卷者感受这是一种缘于内在逻辑的矛盾,不可调和,从而致使分论点设置的无力、失败。例如对“沉静”这一题目的分论点设置,某学生这样写道:“沉静之人,必善思索,处世圆滑。”这个分论点的前半部分“沉静之人,必善思索”很好,深入地点明了“沉静”某方面的特质,语言虽然短促,但很有力道。然而,后半部分“处世圆滑”就未能承接上半句话继续深入言说,而用“处世圆滑”似乎有所不当,何谓圆滑?“圆滑,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圆滑多为贬义,虽然具体语境中也有褒义,但放置于此容易产生误会,更要结合具体事例来判断对与错。这就是分论点设置本身的前后矛盾,我们在设置分论点的时候绝对不能出现此类现象,要用十分明晰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意思,不能产生任何逻辑冲突与矛盾。
  五、不合逻辑
  所谓的不合逻辑有很多种,如生活逻辑、伦理逻辑、写作逻辑,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逻辑,必须要符合逻辑性,不能在人的认知范围内产生任何不合逻辑是事情。例如对“沉静”这一个题目的分论点设置,某学生这样写道:“保持沉静,亦有长久岁月。保持沉静,亦有安稳人生。”此学生写到的这两个分论点,首先过于笼统,不能具体深入分析“沉静”的内核,其次就是不符合生活逻辑。作者说“保持沉静”就能够“长久岁月”“安稳人生”,那反过来问,若不保持“沉静”是不是就不能够“长久岁月”“安稳人生”了呢?谁能说得清楚呢?这些问题显然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用此作为分论点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分论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分论点设置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逻辑,必须是符合逻辑的,不能超出正常人的认知范畴。
  总之,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分论点设置的本身。分论点是议论的核心,若所设置的分论点不合逻辑、表意不清、前后矛盾等,就会直接导致论证的失败,让议论文失去价值。我们要严肃地对待分论点的设置,认真思考分论点内在的语言逻辑,更清楚地表达,让我们的议论文因此而有力。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中掌握难度较大的内容。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以下综述。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使高中语文学习与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交融,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高中语文学习指导可分为五大方面: 一、持之积累,恒以运用(可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生活体验中行之); 二、能力训练,展中示情(让语文训练形成一个整体,给足时间空间);三、兴趣激发,常得灵动;四、方法引导,反馈完善;五、检验提升,脱颖而出。几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语文;阅读;积累;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加以点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拨;启发;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令学生运其才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导者也。”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善导者”,应相机点拨诱导,启迪学生思维。
【摘要】经典古诗文是古人的思想与智慧结晶,是对古代的山河以及人文情感的重要描述,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均具有较好的培养效果,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古诗文;小学;经典;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古代经典诗文诵读的
【摘要】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值得咀嚼涵泳的佳句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看似反话、错话的诗句,带给读者惊诧感觉之余,更引  人深思,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如韦庄《菩萨蛮》中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王昌龄《闺怨》中的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看似不合常理,细细思索,又别有深味,正是“无理而妙”。  【关键词】诗词;无理;反常;妙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的教育质量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强。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采用角色扮演与使用教学道具的方式对于提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具有相当大的作用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道具;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角色扮演以及教学道具教学策略的积极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希望能以此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我国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进
【摘要】随着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也逐渐进入教育者的视线,并日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本文即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围绕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研讨、共同学习、不断进步。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探
在墨西哥,孩子们搭起简易球门,玩起街头足球。阿姆斯特丹穿裆  新世纪以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后街足球”的名头越发响亮。  后街足球指的是在阿姆斯特丹较为贫穷的街区,建筑林立、空气中弥漫水汽的街头巷尾,肤色不同的少年分拨踢足球。这些足球少年以十来岁者居多,脚下功夫相当成熟,从传球、带球、过人、射门、抢球,到玩出高级花活,其球龄似乎超过生物年龄。在孩子们踢球场地附近陈旧的简易楼里,居住着足球少年的家人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课程作为适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应当主动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渗透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