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清晰:小学语文的价值取向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要简约清晰一点。”这是三十年前一位特级教师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时讲的话。我感到这句话虽朴素,细细品味却很有道理。几十年来,虽然教学改革波澜起伏,被认为好的课,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或是教学重点的突破,或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总离不开思路清晰、简约有效。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努力追求着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
  一、课前准备,精于文本解读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文本解读就是谱曲。课堂教学能否完成预定的任务,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对文本的精于解读;解读清晰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教到什么程度。所以,精于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做到简约清晰的基础,它指挥和制约着全部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归宿。
  1.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全国小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陈先云同志说过:“在解读课文作者和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时,存在着不到位或不正确的问题,会关系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准确定位,影响儿童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所以文本解读要做到简约清晰必须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对《争论的故事》解读时,有的教师重点放在了对反问句和争论言语的理解上,只是让学生说说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学生只知道结论,道理是怎样有条理地揭示出来的就说不明白了。三年级语文教学,是由句向段教学的过渡阶段,教师不注意段落结构的指导,光浮在内容上读来读去,学生只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啊!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读文本,读懂“例子”,活化“例子”,才能切实做到简约清晰,教学才会有效、高效。
  2.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有的课文,不仅允许教师有不同见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有不同见解。如六年级课文《山中访友》,对“古桥”的理解,就不必统一答案,学生对文本的主旨只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这种理解不偏离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教学时就不必要花时间去讨论,也没有必要花精力用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体验去改变学生原有的认识与体验。但如果见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则要及时给予纠正。如教学二年级《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认为:“这只狐狸还是蛮聪明的,最后它获得了成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聪明”加以分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所谓的“聪明”是为了个人利益的一种欺骗行为,因而对狐狸的行为更加愤慨。其间,教师面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偏离,因势利导,巧妙点拨,是对文本主流价值取向的尊重。
  3.链接知识的价值取向。第一,注意实用性。链接文本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应该切实掌握的知识,切忌主次不分。内容应该浓缩,力求清晰精炼,分量应该控制,力求简约实用。第二,强调灵活性。切忌变成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或照相式再现,应让学生通过链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第三,体现分解性。链接文本时要突出重点,确定主次,大题化小,粗题化细。这个“化”,决非将原题中的几个小题分列开来,而是要研究出简约清晰的文本价值取向,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分解出更为具体的、细腻的、想得开、拓得展的形式,以此来完成链接。第四,富有趣味性。从心理学观点分析,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完全集中到要做的题目上去,可以调动他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创造性地去解读文本。这就要求,文字叙述应尽量生动活泼,出题形式应尽量新颖别致,应多结合学生的一些学习和生活实际。第五,考虑时限性。课堂上的文本链接比之课外练习,具有明显的时限要求,所以无论何种链接,应该考虑到难易适度、比例适当、分量适中,这样的链接才是简约、清晰、有效的。
  4.体现教学相符的价值取向。文本是知识的载体。系统论认为,构成系统的要素相同,结构不同,其功能就不同。作为教师,总希望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怎样达到最佳状态呢?基本的要求在于文本解读要清晰,设计既要简约又要体现科学的、与教学相符的价值取向。其一,选择简约清晰的教法。其二,设计简约清晰的教学过程。其三,体现简约清晰的学路。要让教适合于学生的学,就必须使教学思路符合学路,其关键在于了解学生,一是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文本解读时设计出思路清晰、层次不同的内容。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提供了与“看”相近的多个词语,设计了一道填空题作为训练内容,体现了对文本重点把握的准确,对学段要求认识的清晰,对学生已有知识了解的清楚。在因材施教中,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形成了教学的亮点。
  二、课堂教学,力求多元引导
  现在的课堂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遵循教育教学原理,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呈现出简约清晰、多元引导的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追求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就要注意导好需要导的方向,教好需要教的内容,这才是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的良策。
  (1)激发情趣,营造学习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学习本身就包括情感和兴趣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到学生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意志的坚定强度,重视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保持探求知识的内驱力。
  ①激活情感。“忽视情感,是忘了教学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学无不伴随着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强烈。教师既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人际关系,又要驾驭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②激活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激活兴趣,可以以奇引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以疑引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以新引趣,驱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体现教与学简约清晰的实效。
  (2)合理调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反馈是教学控制的前提,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地主动学习。教师调控自己的教,以便适应学生的学,学生依据师生输出的评价信息调控自己的学,以求学得对路,学有所得。简约清晰的合理调控能优化教学组合,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①目标调控。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的进程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奋发向上的志向,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后的成功与喜悦。目标调控在于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去实现学习目标。
  ②随机调控。它是建立在反馈基础上,对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的调控,包括表扬和批评两种。“表扬”是教师调控课堂行为的有力武器,它具有指向性,既能使学 生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学习,还具有沟通、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批评”主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对过失批评要区别有意和无意、偶尔和经常,要以真诚换童心,以善意促进步,以调控增强学习效果。
  ③形式调控。可以说,现在90%以上的班级都是秧田型的教学形式,以这种形式组织教学固然有很多的好处,但随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如果丰富一些,学生学习的热隋会更高涨,学习会更主动,感情会更投入。如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组成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它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是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避免了对性格内向或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损害,培养了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二是有利于培养交流的意识、合作的技能和习惯,这一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十分重要。三是打破了一个学生讲全班学生听的局面,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便于展开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小组与全班的交流,在充分深入的探讨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3)适时指导,教给学习方法。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简约清晰的方法指导,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①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迁移的机会,适时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领悟主动学习方法的真谛。如教学《精彩的马戏》,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迁移性学习中,既理解知识,又学到方法。
  ②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离不开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程的回顾。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文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在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获得读书的方法。
  ③变换评价形式,学会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教学时,我以为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会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即让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独立思考、判断,养成一种自我检查的意识和习惯。二是教会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自我评价。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暴露存在问题的机会,在互相纠错中展示正确的思考过程,在自我评价中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三是教会学生在集体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不同意见进行评价,从而既理清自己的思路,又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追求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觉拓展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2.引导学生以“感悟”链接“评价”。在教学中简约清晰地引导学生将自主感悟和评价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感悟,在感悟中评价。
  (1)对感悟认知的评价。语文学习的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言语方法和言语技能。课文中总有一些生字、新词、新的句式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这些生字、新词和句子,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把在自读中一个人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通过交流评价的途径转化为集体共同所得。在交流评价过程中,同学互相的评价转化为每个人的能力。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时,教者采用多种形式,不断复现所学的词语: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蚂蚁、蝌蚪,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感悟、互相启发评价,认识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对感悟学习方法的评价。叶圣陶在20世纪40年代赞许“吟诵”时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的“吟诵”就是一种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理智地了解”和“亲切地体会”就是学生用心去感悟、评价课文的言语方法,“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就是学生对言语方法的内化和掌握。如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非常重视写完以后的交流和展示。互相交流和展示也就是在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评价别人的习作也评价自己的习作,这种评价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3)对感悟学习目标的评价。教师要简约清晰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感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有所领会,对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也有所掌握、达成,使学生在学完全文时就融入自己的思考,并能在回顾全文时,总结性地说说知道了什么,感悟到什么,说说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这些“知”与“不知”都是学生阅读所得,很值得珍视。让学生参与到对学习目标的正确理解和评价中来,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会使语文教学具有生成性,使语文学习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片面走向整体,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学完全文时引导学生对教学目标感悟的评价,是通向叶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每个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反应是多元的,教师在对待学生解读文本多元认识的差异时,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体现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课堂的教学目标,切不可完全以学生的思维替代教师的教学,以学生的“多元”解读替代教学目标。
  3,从“接受”回归到“生活”。
  (1)呼唤师生真实和谐的对话。生命的课堂需要生命的文本,生命的文本需要我们用生命的眼光去感悟。简约清晰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用平等、民主取代专断与师道尊严去解决问题,课堂才会宽松,教学才会和谐,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成功,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
  (2)展示学生在曲折中走向成功的美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您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母亲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儿子高兴地笑了。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的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母亲回到家里,对诚惶诫恐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儿子暗淡的眼神顿时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希望不大。”她仍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把一 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公章的特快专递交到母亲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唤醒了我……”追求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学习环境、智力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大胆学习,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重视师生生活实践的精彩。追求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倡导教育回归生活。教育应在自然状态下返璞归真,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与书本融合起来,学生可以感受到书本知识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收获人生经验和学习乐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要重视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延展性,搭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把课堂营造成师生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理想灵性展示的舞台、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生命多姿多彩的大观园。
  (4)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家园。追求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师生应该体验生命活力的唤醒,生命价值不断呈现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这样的教学,知识的学习已不仅仅是在认知过程上,而是扩展到了人格、情感、审美等育人的领域中来,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共鸣、兴趣的愉悦以及伴随着的人格的健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样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就会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生命课堂里,师生可以体验到工作学习的尊严和欢乐,体验到教学是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实践活动,体验到课堂是实现生命价值的精神家园。
  三、张扬个性,彰显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改革掀动着教师心底的涟漪,激荡着教师智慧的浪花,更唤起了教师澎湃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催生我们去追求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每一次教学的生成都是思维火花的跃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潜能开发的欢歌。它赋予我们每位教师可以张扬教学个性的翅膀,催生教学园地里的万紫千红。
  1.培植个性。每位教师都应该以自己鲜明的风格、个性化的教学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绽放出光彩夺目的智慧光芒。从教学风格看,可以是水波不兴,娓娓道来;可以是推波助澜,慷慨陈词;可以如春风拂面,亲切温暖;可以如烈日暴雨,热烈奔放;可以如敦厚长者,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可以如严谨的学者,审慎缜密,一丝不苟;可以如诗人般潇洒飘逸,不因循守旧,浮想联翩,富有创意;可以深邃远瞻,有一种伟岸的气质与风采。几十年的教学,在大浪淘沙中,我坚守自己的本真特色,追求清晰的思路,让语文过程返璞,让教学质量归真,追求简约的教法,彰显真实、朴实和扎实的教学风格。
  2.追求个性。课堂是一个舞台,具有个性的教学过程才能引人入胜。从教学目标出发,把握课文内容,长文可以短教,短文可以长教,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从教学方式讲,较深的文章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浅显的可以教得兴趣盎然;优美的文章可以吟诵鉴赏。有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漫谈,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去自我体验,有的课文可以与别的学科整合。如四年级的《春联》,可以自主读,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的情感;也可以分析,分析它的结构,分析它的用词;也可以指导写作,模仿它的平仄,模仿它的对仗。教学机智在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得以显示。所以,追求具有个性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才能多姿多彩。
  3.关注个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人格,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发育,在于心灵的成长。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塑造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独特的教风,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教师要把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激励自身,在合作学习中体现自我,在点拨疑难中锤炼自我,在质疑问难中超越自我,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自我。当然,关注学生个性,不是放纵学生个性,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合理引导。如有的学生喜欢朗读,不妨让他“声情并茂”一回;有的学生善于说话,就让他“妙语连珠”一番;有的学生善于写作,就让他“下笔有神”一段;有的学生爱好画画,不妨让他“妙笔勾勒”一幅。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课堂因生命而显得美丽。
  积极地张扬个性,展示风格,需要教师锤炼扎实的基本功,需要教师不断地吐故纳新,在充满清新、充满智慧、充满灵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出个性,彰显风格,我们的课堂必将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在作文课上该如何让孩子体验生活,使真情流露?又---该如何让孩子的作文再现生活?  一、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攫取素材  据权威统计,学生在一年中,除去学校正规教育外,有170多天是在家中和社会上度过的,他们游戏、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智慧之花得以开放。  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中提供给孩子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在《放飞》这
期刊
一、图文转换题分析  语言运用题是历届高考语文倍受关注的热点题目,而“读图写作”则是近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宠儿,命题人连续几年在高考试题中命制读图写话题。这类题目最大的特点是常考常新,在2011年全国高考试卷中表现出一定的新变化,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不但要重视这类题目,适当地训练,更要了解趋势,有方向地训练。  二、读图写话趋势分析  1.取材广泛,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  读图写话这类题,呈现的类
期刊
他,五十开外,两鬓已白,前额上还有几条深深的抬头纹。虽然刚过知天命之年,但大家喊他“老尤”已有十多年了。一个“老”字,喊出了亲切、喊出了信任、喊出了尊重、喊出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他就是一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尤靖希。  老尤说校长要能放大教师的优点。他把学校工作分解为20个条块,落实到班子每个成员,确保有职有权,并提醒大家做事要有预案,勉励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对学校、对家庭、对个人
期刊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这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殊不知,学习的主体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只有把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而要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就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学生喜欢上课,在课堂上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到课堂的意境中,还何愁效率不高。  学生最头疼的作文课是否也能让他们产生兴趣,并由此唤起他们写作
期刊
古人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今人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是的,问题是打开思路的最佳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更是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于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卡尔汉是这样说的:“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期刊
建国后几十年来,教育界对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和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意义上的古诗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继续强调“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求高中古诗文教学要“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但从古诗文教学实施现状来看,高耗低效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
期刊
叶圣陶言:“语文课,即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本里的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特级教师高林生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建构与发展,这是语言教学的需要,也是思维发展的需要。”教师普。遍重视言语实践,但忽视观察其内在规律,并遵循规律,找到适合儿童言语生长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言语生成内在规律的关注、观察、研究,是言语教学中的盲区。尽管言语生长过程仍然是神秘的,借一朵“言语之花”作为言语
期刊
审读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170套,古诗词鉴赏题就达近百首。细细品读这些诗词,内容含蓄,意境幽远,手法灵活,语言凝练,让人感动,给人启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重点考查学生的感悟体会、审美分析、体验表达等综合性能力。选材上,课内外兼备,名篇居多;命题内容上稳中有变,角度灵活;考查方式上综合
期刊
2011年11月有幸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两个完整的课时诠释了王老师所践行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思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王崧舟老师在《望月》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月景的写作顺序,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最后落实到写上,学生的写水到渠成,写的训练扎实有效。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妙的课堂掌控力、精彩的语言让与会老师折服。仔细品味这节课,它带来的不单是享受,更多的是思考
期刊
习作过程是一趟心的旅程,是教学者欣赏习作者心灵放飞的过程。如何将教师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变为动力传输到学生的心田,让习作者从倾听者处获得力量、汲取营养,使习作更加精彩呢?通过对一节习作课的思考让我有所收获。  苏教版第11册习作2中,要求学生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跑到爸爸(或妈妈)面前,看着他(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爱你!”或者写在纸上给他们看。爸爸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将整个过程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