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再加上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兴奋感。因此,将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笑话与故事引用到课堂上。比如,在教认识分数(分-分)这一课时,课前我就准备了课件蓝猫,上课时师:“今天我们班看起来比以往要热闹好多,你们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蓝猫:“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你们想去吗?”同学们一看到自己熟悉的蓝猫也来到了课堂,还要带大家去寻宝,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接着我又让他们在与蓝猫一起去寻宝的路上遇到了啄木鸟,并且引出了啄木鸟大哥分饼不均所带来的诸多不满,提出了该如何分才能两个人一样多?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有哪位同学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这下可把学生给问住了,但同时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求知的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大都好动,并且对万事都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根據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寻求实际问题的答案,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分数(分-分)时,我分别设置了两个情境。一是用笔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树叶、六边形纸等图形的二分之一用不同的颜色涂出来。二是将这些图形进行对折来表现分数。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小学生大都有好动、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当学生们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游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比如,在教完混合运算这一课后,我分别设置了以下游戏环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人分别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了24,谁先算出来牌就归谁,等到最后谁出的牌最多谁就获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出来。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外还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可以说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以往的数学教学则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现实世界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现实世界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比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课时,忽然停电了,什么时候下课大家都不知道,于是老师说:我们是在10时20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钟,现在的时间是10时50分,大家算一算现在有没有下课?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还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然会在以后的学生中获得更大的成效。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重要内容。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得到优势互补,通过交流合作还能形成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这一学习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比如在教《旅游中的数学》时,我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有的同学负责当导游,有的同学则负责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有的学生则负责采购物品,有的同学则负责购买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则负责租房子。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方式,优等生得到了展现才能的机会,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知识,同时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五、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简介:
张林霞(1980.2~ ),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再加上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兴奋感。因此,将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笑话与故事引用到课堂上。比如,在教认识分数(分-分)这一课时,课前我就准备了课件蓝猫,上课时师:“今天我们班看起来比以往要热闹好多,你们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蓝猫:“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你们想去吗?”同学们一看到自己熟悉的蓝猫也来到了课堂,还要带大家去寻宝,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接着我又让他们在与蓝猫一起去寻宝的路上遇到了啄木鸟,并且引出了啄木鸟大哥分饼不均所带来的诸多不满,提出了该如何分才能两个人一样多?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有哪位同学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这下可把学生给问住了,但同时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求知的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大都好动,并且对万事都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根據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寻求实际问题的答案,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分数(分-分)时,我分别设置了两个情境。一是用笔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树叶、六边形纸等图形的二分之一用不同的颜色涂出来。二是将这些图形进行对折来表现分数。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小学生大都有好动、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当学生们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游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比如,在教完混合运算这一课后,我分别设置了以下游戏环节: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人分别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了24,谁先算出来牌就归谁,等到最后谁出的牌最多谁就获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出来。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外还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可以说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以往的数学教学则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现实世界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现实世界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比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课时,忽然停电了,什么时候下课大家都不知道,于是老师说:我们是在10时20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钟,现在的时间是10时50分,大家算一算现在有没有下课?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还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然会在以后的学生中获得更大的成效。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重要内容。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得到优势互补,通过交流合作还能形成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这一学习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比如在教《旅游中的数学》时,我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有的同学负责当导游,有的同学则负责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有的学生则负责采购物品,有的同学则负责购买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则负责租房子。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方式,优等生得到了展现才能的机会,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知识,同时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五、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者简介:
张林霞(1980.2~ ),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