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赋能的小学思政课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带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德育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浇灌“祖国之花”,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学生的言行。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发现部分学校过分苛求对知识的完整吸收,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美育、劳育的培养。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前沿思维,从“四维”赋予能量,发挥思政课独特的教育作用。
  一、架设学段衔接的“沟通线”
  品德教育的发展,是随着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年龄变化而不断提升要求的,不同学段的德育若衔接不当,就会造成德育的“断崖”,严重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从目标出发,坚持学生本位思维,将“立德树人”的任务细致化,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德育需要。其中,教师需要加强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德育衔接,必要时可以组织思政教育交流会,从而减少德育工作中的障碍,保证德育工作的连贯性,降低教育内容的重复率。另外,小学思政课是教学重点,思政课教师应当树立跨阶段德育意识,了解身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思考德育衔接、过渡的方法,不能只看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二、打造“外塑内修”同心圆
  德育是外在模范与内在素质的融合体,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目的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效率。要完成中国梦,就需要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后继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的培育,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生命意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突出思政课的核心引领作用,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将课堂转化为学生与教师的心灵沟通交流会,培育红色基因,利用好互联网教学资源,拓宽思政课堂的广度。教师应从学生本位出发,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将外在的教育标准转化为根植于学生内心的信念和信仰,深化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三、提升“群育”和“个育”的针对性
  由于对象不同,群体德育和个体德育虽有共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从教学方法来看,群体德育要采取“广”的模式,主要是通过课程的设计与安排,辅以活动和实践,发挥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在潜移默化中修身立德。个体德育要把握“细节”,从细节着手,关注学生平时注意不到的细节,进而搭建出一个细节汇集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进“共情”“明理”“践行”等德育重要环节。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关爱学生,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答疑解惑服务,指导学生建立起“健康优秀的成长模型”。
  四、增强德育“耦合性”
  德育是需要在特定场所进行的,应按照“目标汇融、主体沟通、整体炼化”的耦合要求,着力消除思政课的“孤岛效应”。思政教师应严格按照要求,形成完备的政策导向体系,确保德育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做好民众监督工作,拓宽监督渠道,对违法乱纪的行为绝不手软。学校还应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社会也需要与学校充分联动,搭建社会德育平台,建立社会育人基地,统筹区域内各学校的德育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校园德育要发挥导向作用,将“德育为首,五育融汇”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政课的联系,使德育工作成为带有乡土气息、带有人情味的经验式教学。班级德育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班主任向导师迈进。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疑问,宣扬班级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机会,于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的美德,于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小学思政课是教育的起始,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基础打好了,后续的教学也会容易很多。“立德树人”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教育行业需要保持的本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珠市学校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创设表演情境,感受参与趣味;第二,创设劳动情境,明白自身价值;第三,创设网络情境,了解課程资源;第四,创设实地操作情境,练习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这四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参与实践活动的趣味,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情境;
我们的古文用语简洁,词义丰富,颇有韵味,小学生接触、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小古文,有利于提早熟悉、浸润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语言敏感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亲和力和自信.rn由于古文中的语言已不是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语言,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学习的规律,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目标不在于鉴赏评价,也不在于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篇篇背诵,而是要立足小学生的实际认知,依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依托充满情意的文本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对古文的语感,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保持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期刊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多孩家庭将会越来越多,有男孩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如何当好男孩的妈妈是来咨询的家长们经常问到的问题。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咨询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中,男孩家庭似乎要比女孩家庭多一些。看来,民间流传的“带男孩要比带女孩累三倍”的说法真不是夸张,
期刊
“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教育改革多年了,积累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嘴上喊着与时俱进,手里举着“生本教育”“学的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大旗,但思维方式没有改变,依然在课堂中因循守旧,每天重复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思维方式若不改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能得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  一、将点状式思维转换为整体式思维  在几何学中,
期刊
阅读是语文素养之根,是写作能力之基.写作是阅读的过程与方法的检验,也是阅读的结果及其转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读写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做出相应指导.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一、激活認知  很多学生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一点挫折,就心灰意懒、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形成自我怀疑的心理,最终一蹶不振。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关注班级中因挫折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创设多种路径,让学
期刊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和学习方式需抓住当代教育的特点,把握好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微课是创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练、针对性强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虽然“微课自主学习单”是微课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师应优化小学数学“微课自主学习单”的设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自主学习单  “微课自主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告诫训导,以至于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无聊乏味,久而久之都抗拒上道德与法治课。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入手,以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期刊
乡村3.0学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支持下,让教育现实与虚拟融合,让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这对于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马克思提出“共同体”思想,认为人是共同体的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是共同体理论的实践,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整体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互惠互助,协商共赢,共同成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根,是教师的魂,师德决定了教师的品质,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师德教育是立德铸魂的工程,是学校、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师德培育同样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