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zr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它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透过浮躁背后的喧哗,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目前语文课堂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没有实效的热闹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生机盎然。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有丰硕收获?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然而,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于本末倒置。
  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然而用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是统一的,然而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够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将走向另一种悲哀——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基本的语言问题都不能过关。
  
  三、以“问”代“灌”,牵着学生鼻子走
  
  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但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产生了。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有时甚至一问追着一问。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满堂问”式的教学,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我们的提问不要太碎太杂。为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对于文本而言,要是涵盖文章整体的主问题,如:《皇帝的新装》中文章怎样写皇帝爱新装?从哪些词语体现出来?那些大臣、官员什么也没看到,却还不断地夸新衣服的漂亮?当一个孩子说皇上什么也没穿呀,为什么皇帝发抖?但还是要摆出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了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
  
  四、多媒体使用不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的。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动画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动脑动笔的时间。
  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呢?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迷住了学生读书的眼。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文学才会理解、体悟、想象。所以,借用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
  
  五、课堂教学中“务虚”
  
  许多教师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采用了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课堂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下令:“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为什么提倡将讨论引进课堂?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讨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学生讨论了,“参与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没有架空;只要学生“有效讨论”了,这节课的教学才真正具有意义。什么叫“有效讨论”?首先,它得有一个适当的主题;其次,讨论得有一个大致完善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的完结都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一次讨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指标。但是,一节课的讨论时间不够肯定是行不通的。
  讨论是不是教育资源?我以为是。是谁的资源?既是学生的资源,也是教师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激起学习的兴趣,受到不同的启发与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充分理解教师对课程的讲授。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从学生的讨论里发现新的问题,完善自己对学生的引导。显然这是一种生成性资源,一种不可再生的一次性生成资源。所以,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去倾听学生的发言。
  所以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同时也要参与其中。
  其次课堂务虚体现在:⑴目标的不落实。前面我们提到了语文课堂轻“语”,就是我们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如:识字教学、词句积累及其运用等等,难以落实。⑵评价的不确定。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反馈,没有实质性的评价,而大多仅仅是笼统的赞扬,它无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
  (作者单位:545708广西金秀县桐木中学)
其他文献
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现农村初中历
期刊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
期刊
特色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指有特色的学校。它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它有三个突出的表征:一是独特性,拥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颇具个性风格的优秀品质;二是高效性,执着追求愈加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三是相对性,构建在与一般学校比较基础上,不宜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态度来检视。构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
期刊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考查考生用英语以书面的形式来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测试。本人对所任教九年级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进行了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教学指导训练,注重学生平时的单词拼写与组句能力,培养学生写英语日记的良好习惯,提醒学生积累常用表达方式,要求阅
期刊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
期刊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作文教学难。”这话不假,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学实施难。现在作文教学中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杂乱无章,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地让学生写,写完一篇就讲一篇。发现问题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至于为什么这样安排、依次要发展学生的哪些写作能力,则是毫无通盘考虑,似乎让学生写尽题海,学生就会自动获得写作能力。其实,这样的教学是十分被动、低效的。因为它实质是一种低水平的
期刊
听课评课,教师相互在一起学习探讨,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年轻教师对这一举足轻重的辅助手段,一直未能加以重视,喜欢单枪匹马,尽显孤胆气魄,豪气可慕,却非是明智之举。    一、听课评课是一剂催化剂,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教师光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组织,进行传道、授
期刊
【摘要】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背景理念和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如何引导和促进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教师个人如何发展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营造宽容和谐的环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成长的温床。  【关键词】个性化 风格 教学 评价 成长    “成为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奥林匹斯山石上的名言,应是每个教师矢志不渝追求的方向。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学校不能像加工厂,只生产规格一致,整齐划一的产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今年我校实施新课程。这次的改革主要是在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我这个第一次的实践者来说,感受颇深是在化学教学中注重新、旧教材的过渡。    一、新教材“度”的把握    在新旧教材过渡的第一年,在难度的把握上,是老师们议论最多的问题。调整后的《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低处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原理从整体上降低了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举措。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在我们农村学校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也能够开展得有声有色。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自主探究 语文素养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有一个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个单元中与阅读课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