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持续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情况,2018年5月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这一平台是国内首个定期、持续发布大型中国国家形象调研报告的自主调研平台,受到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业界、学界、传媒界的广泛关注。在延续往年常规话题基础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新增“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国际影响力,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形象,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实施的第一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本次调查共覆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世界主要区域的22个国家。
  本次调查访问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完成在线问卷填答。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具有代表性,受访者样本覆盖18至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二、主要调查发现
  1.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内政外交受好评。2018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海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仍然好于发达国家,且今年提升0.2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表現得分分别为6.4分和6.3分,其中国内治理表现得分比 2017年提升0.1分,认可度略有上升。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的全球治理贡献度、国内治理表现的评价高于总体水平。海外受访者年龄越小,对中国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表现的评价越高。


  2.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仍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突出印象,选择比例达59%。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选择此选项的比例超过发达国家,达到62%;年龄越大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比例越高。认为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海外受访者达48%,其中,发达国家受访者持此观点的比例与2017年调查相比上升了7%,达到37%;发展中国家受访者选择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比例高达60%。
  3.中国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更获认可。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中,科技(63%)、经济(60%)、文化(53%)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认可度均超过五成。与2017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约五成海外受访者希望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的科技、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最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发挥更大作用的领域是经济(61%)和科技(59%),发达国家受访者最为期待的是科技(42%)和文化(39%)。
  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多贡献。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同时,海外受访者也关注中国面临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与挑战。


  4.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关注。调查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是海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倡议。20%的海外受访者听说过“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度达到40%以上。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印度(50%)、日本(43%)、意大利(40%)、俄罗斯(30%)、韩国(30%)。“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获关注。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人群,对其在地区和全球经济层面上的积极意义更加认可,选择比例达55%,高于对个人层面(39%)和对国家层面(43%)的积极意义。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积极意义更认可。
  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均具有积极意义。总体来看,六成左右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其中,海外受访者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比例最高,达62%。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认同该理念具有积极意义的比例更高。海外36至65岁受访者更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5.中餐、中医药、武术仍是海外受访者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海外受访者认为,中餐(55%)、中医药(50%)、武术(46%)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三个方面。发达国家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中餐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而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医药和武术的选择比例更高。79%的海外受访者体验过中国饮食文化,相比2017年调查数据稍有增长,主要是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体验比例增加。接触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受访者中,81%对中国饮食文化持有好印象,相比2017年好感度提升幅度大。


  6.中国科技形象表现亮眼,通过与中国相关渠道了解中国的人数有所增长。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海外受访者达66%,其中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认可度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受访者认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比例达八成。相比2017年调查数据,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度在海内外均有增长。   海外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当地的传统媒体(48%)、使用中国产品(47%)。其中,发展中国家受访者通过使用中国产品了解中国的比例(59%)远高于发达国家(48%),且相比上一年度增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在海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深入。与2017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通过与中国相关渠道了解中国的人数有所增长,例如:听对中国有了解的人讲述中国信息、与中国人交往、接触中国在当地推出的新媒体、参加中国在当地的活动等。海外受访者越是年轻,越容易接触到中国在当地推出的新媒体、参加中国组织的活动、去中国游历等。
  三、分析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国走过了光辉历程,创造了伟大奇迹。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激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与世界的认知处于一个重要的互动磨合期,精准塑造和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也处于重要窗口期。综观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因此,进行精准定位,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格外重要。
  1.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进一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要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精准定位。通过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系统研究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现状,找准影响国家形象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思路举措。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备受海外受访者关注,中国全球发展贡献者形象得到了进一步认可。因此,可以将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创新的国家形象作为优先塑造、展示的方向。围绕这一国家形象新定位,配套开展国家形象的塑造、传播和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中国不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中的大国担当等。
  2.借助中国方案展示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得到海外受访者普遍认可。这启示我们,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瞩目、普遍受到媒体和精英层面积极回应的当下,通过中国方案,塑造中国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至关重要。
  针对海外受众的关注点,充分借助“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广泛坚实的受众基础,发挥重要“加分项”作用。对于国际社会关心的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球治理表现,深度挖掘和传播背后的中国理念、主张与政策实践。在制定、宣介中国理念和方案的规划方案中,突出其中国际贡献和世界价值,重点找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共通点、共情点,塑造好中国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
  3.发挥研究合力传播好中国国家形象。国家形象的定位既有长期性,也有动态性和阶段性。因此,应汇聚媒体、智库、学者等不同主体力量,加强对中国国家形象问题的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和创新性研究,定期开展专题研讨,随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情况和发展态势的密切关注、科学评估,提出塑造国家形象的階段性方案和长期性目标,为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当前阶段,策划和研究如何塑造好中国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应成为国际传播工作的重点任务。针对发展中国家,建议重点讲述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经验,中国经济影响力、科技影响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为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等内容。针对发达国家,重点讲述中国在社会民生和文化等领域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世界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益等内容。针对海外年轻群体,侧重塑造好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讲好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深远意义。
  4.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近年来,海外“中华文化热”持续升温。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善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调查数据显示,仍有部分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某些领域情况认知度较低。认知、知晓、了解是增进理解、认可、信赖的第一步,走好第一步、提升认知度具有关键意义。例如:本次调查数据显示,31%的海外受访者接触或体验过中国中医药文化,这些受访者中的81%对其持有好印象。虽然接触或体验过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受访者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在现有受访者心中其好感度还是比较高的。由此可见,认知度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具有关键作用。在信息传播方面,“不知道应该看什么中国媒体”成为近两年海外受访者不接触中国媒体的首要原因。鉴于此,要在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媒体知名度和品牌度上下功夫,借助移动传播手段,提升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传播内容的质量,着力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报告执笔人:于运全、王丹、孙敬鑫)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湖南省政府新闻办精心策划、周密实施,有序推进对外宣传工作,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非经贸合作热潮。这次博览会对外传播的受众覆盖之广、传播渠道之多、国际影响之大,均超过了湖南以往任何一次的大型国际活动。参会媒体的数量和规格前所未有,报道的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对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前所未有。据统计,共有132家国内外媒体、582名
期刊
《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多语种系列图书,目前已出版发行《中国关键词:第一辑》《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等多种图书。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之后,该系列图书是中国外文局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是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的又一次深入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关
期刊
国际化策略是企业在拓展市场、获取资源、优化布局过程中的常用策略。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照片墙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公司从互联网企业中崛起,并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的用户群体、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突破既有全球传播格局和传媒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  一、Tik Tok:中国社交媒体国际化发展的代表性案例  Tik Tok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推出的一款专门面向国际市场的社交类短视频平台产品,也是承载字节
期刊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者使用谷歌图书语料库大数据,对300年来的全球数字化英语书籍、报刊进行了关键词检索分析,南京的国际知名度1700年至2000年期间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6;基于谷歌搜索引擎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的分析,南京的国际关注度2010年至2015年期间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10。  南京作为中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极具特征的城市形象,包括“历史文化名城”
期刊
“任何国家行动者都是全球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全球问题的解决者”,①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方案,然而中国方案要走出国门,必然面临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等种种挑战;与此同时,伴随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威胁论”等涉华负面言论也不绝于耳。因此,中国要在国际社会积极作为,需要整体把握国际形势与传播格局,大力推进中国方案的对外传播,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当代
期刊
一、研究缘起  1.对沿线国家或地区实现“精准传播”是必然之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发展成为辐射65个国家、覆盖近44亿人口的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为保障“一带一路”红利更好更多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使中方主张真实准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我们需要为项目建设营造正向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认知水平也存在
期刊
目前中国一些对外媒体及部分译者在翻译“传播”一词时,有时未能充分考虑英文母语读者的感受、具体上下文的语域以及中华文化传播的最终目标,而将“传播”笼统处理成贬义词disseminate(宣传、扩散)及dissemination(宣传、传播),使广大读者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产生误解和顾虑。  本文以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个大背景为依托,讨论“传播”与英文dissemination的不对等现象,旨在帮助中英
期刊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中国外文局,在成立70周年之际,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肩负起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人民的殷殷期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是习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给外文局人的考卷。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同志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世界一流”“强大综合实力”“国际传播机构”这些关键词的内涵。“世界一流”的外文局,或者说外文局所追求的“世界一流”,具有特殊语境和独
期刊
作为广西的县级城市,凭祥市由中心城市管理,地处中国南部,与越南接壤。它被誉为“祖国的南门”,是中国离东盟国家最近的国际城市,西南与越南交界,边境线长97公里。其边境地区有凭祥(铁路)口岸和友谊关(公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一个二类口岸和五个边贸互市点。它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  一、县域城市对外传播的现状  (一)加大
期刊
天安门广场,这一在中国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政治中心,在10月1日上午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国人民在此欢庆过去70年的恢宏崛起,并向着民族复兴的方向继续前进。  逾20万人参加了超过两个半小时的庆祝活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整齐列队的将士,咆哮而过的战鹰,隆隆作响的坦克,五颜六色的彩车,唱歌的儿童和欢呼的人群构成了节日的盛景。  天安门广场装饰着大红灯笼,坐满了挥舞着国旗的观众。两个巨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