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缘起
1.对沿线国家或地区实现“精准传播”是必然之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发展成为辐射65个国家、覆盖近44亿人口的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为保障“一带一路”红利更好更多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使中方主张真实准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我们需要为项目建设营造正向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认知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开展切实有效的对外传播,需要针对不同对象国的独特情况,实施“一国一策”。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精准传播是必然之路。
2.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出现积极转变
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耕多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无法绕开日本因素。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邻国日本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经济体和区域强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日本政府应对政策不断调整,日本舆论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与态度呈现由警惕质疑、消极观望向客观看待和积极参与的转变过程。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期间明确提出日方愿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日本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的积极转变为做好对日精准传播提供施展空间与可能性。
3.目前围绕“一带一路”对日精准传播研究成果几乎空白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资料发现,国际国内对“一带一路”精准传播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以日本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几乎没有。目前文献对“一带一路”建设视野下与日本相关研究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经济合作角度,分析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经贸合作的潜力及收益;二是政治角度,分析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转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从对外传播角度,探析如何针对日本社会做好“一带一路”精准传播的研究成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二、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演变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进行研究,需要理解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对日精准传播发力点。影响与决定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与态度的主体主要有四:一是制定政策方案的日本政府,二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日本学界,三是向普通民众传播相关信息的日本媒体,四是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体的日本产业界。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来,日本社会各主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情况如下:
1.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倡议提出之初,“日本政府未公开评论‘一带一路’倡議,内部评估认为倡议不太可能得到全面落实,对日本影响有限”;①不看好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的亚投行的发展前景。2017年3月底,亚投行筹集与成立使日本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但政府态度较为负面,后经反复推演采取暂不参加但不否定将来合作的立场。随后日政府改变公开喊话策略,转为“行动派”:一面持续关注中方动向,保持接触,试图保留日本参与可能性;另一面加速布局应对,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采取针锋相对的竞争举措。对想参与合作的日本企业持“不鼓励”态度。2017年5月,以日本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标志,政府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安倍等政府要员积极表态的频率迅速增加,内阁官房制定参与建设方案,推动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展开合作。但日本政府采取有限度参与方式,设定多个合作“前提条件”,在多边国际平台上利用现行国际规则“约束”中方行动。
2.学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受信息渠道有限等条件限制,日本学界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成果很有限,“有些学者将倡议视为中国拓展高铁市场的计划”,②理解偏颇。2017年3月底,中国公布“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方案后,学界发布多份调查报告,研究深度与广度均有所拓展。与官方谨慎表态不同,不少智库积极呼吁及早加入亚投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着日本官方态度转变,2017年5月以来,学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度迅速升温,角度更加多元,立场更趋复杂,2017年11月日本成立首个有关“一带一路”智库,不少日本学者积极参与中日双边、或中日+第三方的研讨会议,侧重探讨日本如何应对或融入相关建设。
3.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近五年来,“一带一路”报道从最初的零星式发展成为当前日媒涉华报道重要议题之一。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后、2017年年底日本释放积极信号及2018年11月前后安倍访华签署合作协议三个关键节点,日媒报道掀起三次报道高潮。报道重点上,日媒关注重心发生明显转变:早期报道亚投行设立进展,转向关注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动向。报道基调上,虽然批评日本政府“拒绝”姿态、期待中日实现合作的客观正面报道显著增加,但多数日媒立场仍紧贴政府态度,对我国建设宏伟目标与项目进展情况存在诸多误解与偏见,担忧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与日本争夺地区政治主导权、谋求亚洲的“经济霸权”,渲染我国对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即“涉及经贸领域的内容相对务实,涉及政治安全的报道基调强硬”。③
4.产业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初期日本产业界的有效信息不多,出于商业利益考量,对“一带一路”建设处于观望了解状态。部分业界人士担心“一带一路”建设不利于日本经济发展,担心中日竞争加剧,呼吁政府和企业慎重考虑。随着中方释放更多有效信息以及我国项目建设显现实际利好,日产业界希望搭上“一带一路”建设顺风车加快海外投资,为日本产品出口寻求更大市场的意愿日渐强烈,因此敦促政府尽快与中国商讨合作的呼声逐渐高涨。不少产业界人士利用访华机会探询建设进展以及中日合作空间。在政府明确表示合作意愿、支持中日企业合作后,日本产业界开始切实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中寻找商机。多个知名经济团体来华加强交流,能源、交通和物流企业率先展开初期投资。但日本产业界内部“慎重派”力量依然存在,受此影响日本企业多采取以合作伙伴等形式参与而非中国主导的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演变的特征分析
1.四个主体认知总体朝积极正向发展演进
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日本的认知与态度经历忽视与轻视期、关注与消极抵触期、密切关注与布局应对期、积极表态和有限度参与期四个阶段变化。尽管各阶段表现和特点不同,但总体呈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趋势。政府、学界、媒体及产业界对“一带一路”了解逐步加深,这种态势不仅体现在四个阶段中,同一主体在四个阶段的认知也体现同样态势,“一带一路”建设在日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各阶段塑造日本认知态度的主要力量有所不同
在前两个阶段,日本“政府姿态谨慎,学界研究缺位,而产经界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意向,但不占主流,媒体在宣介‘一带一路’信息、塑造日本社会就‘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④第三阶段,《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日本主要经济与外交智库、媒体纷纷发声,推动日本政府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变,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对官方政策产生影响。第四阶段,采取积极姿态的日本政府成为推动认知向积极方向变化的主角与推手。作为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实际参与实体,日本企业更多的是在政府设定的政策框架内参与共建。
3.两股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影响各主体态度
受内外部形势变化影响,各主体“支持”与“反对”的两股力量处于不断博弈、此消彼长状态,决定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取向。政府层面,“以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和首相秘书官今井尚哉为代表的力量,将对华经济关系放在优先位置,而以外务省为中心的力量更重视‘中国崛起’在安全保障方面的风险。安倍政府改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正是日本政府内部两条对华路线持续博弈的结果”。⑤同时,“作为推动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重要力量的产业界,其内部质疑乃至反对‘一带一路’的力量依然不少。日本学界与媒体作为传播态度与观点的主体,其内部也同样存在不同声音”。⑥持不同立场的力量基于自身利益,共同塑造着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与态度。
4.认知演进过程中的负面干扰因素依旧强大
日本政府内部对“一带一路”建设持谨慎保守态度的势力仍很顽固,学界和产业界质疑之声依旧不少。“现阶段日本虽表示愿与中国合作,但运用政策手段进行多角度对冲的力度并未减弱”。⑦在可预见的将来,中日间的安全困境、实力对比变化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加之美国因素影响,无法排除当前日本对“一带一路”建设以正向认知为主的局面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的可能性。
四、“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的有利因素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复杂认知,特别是当前日本政府的相关政策导向,给我们做好针对日本的“一带一路”建设精准传播活动造成了一定障碍。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仍有多个有利因素:
1.当前中日关系保持改善势头
2017年以来,中日双方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在多个国际会议期间实现会晤,为中日关系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较为紧张的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促使中日两国不得不在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制上采取行动。“‘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具体行动,‘一带一路’合作可以促进中日关系的转圜与提升”。⑧可以预见,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双方利益契合点还将不斷增多。
2.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自2016年来,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陆续落地,产生的红利令世界瞩目。海外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评价越来越好。目前,已签约52个合作项目,包括新能源、农业、加工制造、炼油炼钢,以及基础设施。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携手合作更符合彼此利益,两国在高铁出口、人工智能、能源效率、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可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现更多实质性合作。
3.安倍政府为巩固执政推行改善对华关系政策
安倍二次上台执政后推行的消极对华战略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严重透支日本的外交精力,使其在经贸、安全领域屡屡陷入被动局面”。⑨而日本经济界加强对华经济合作意愿强烈,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给安倍的对华政策带来很大压力。安倍政府逐渐意识到现阶段主动缓和对华关系才能摆脱目前的外交困境,也更符合日本战略利益。同时,“鉴于安倍的执政地位比较稳固,不论执政党内部还是在野党势力,都无法对安倍内阁形成实质性威胁与挑战,相对稳定的执政环境有利于安倍推行改善对华的相关政策”。⑩
4.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助推日本寻求加强中日经贸关系
就世界形势而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势头有增无减,沉重打击了全球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这极大损害了以“自由贸易立国”的日本的利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日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特朗认为,对日本而言,参与“一带一路”不仅是与中国接触的务实方式,更是针对日益不确定的日美关系采取的更广泛防范措施的一部分。美国方面的变化促使安倍政府及日本主流舆论的视线转回东亚。目前看,改善对华关系已经成为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五、“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策略
去年以来,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两国领导人围绕“一带一路”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中日关系持续向好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当前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为推动日本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工作,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1.“由谁说”:发挥多个传播主体各自优势,形成传播合力 从日本社会认知演变可以看出,影响其认知的主体比较复杂,在不同时期各主体对认知态度素质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对日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精准传播时,我们应统筹规划,针对日本不同认知主体特点,统筹发挥政府、智库、媒体及企业界的独特优势,同时相互配合形成强大传播合力。政府层面,可继续在高层领导会晤、出席多边国际合作平台等场合传播中国政府重视对日关系,愿同日方一道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主张;智库层面,中方学者应加强与日本方面的学术交流,了解彼此关切,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媒体层面,外宣媒体应在研判日本相关舆情动态基础上,有效回应日本关切;企业层面,相关中方企业应明确自身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更是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故事的主角之一。
2.“对谁说”:“一主体一策”,促进日本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社会不同主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主体的态度,“对症下药”才能实现精准传播。针对日本政府,要注重推动其发挥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润滑剂”作用,我方可利用业已建立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经济伙伴关系磋商等机制,与日方加强沟通。针对日本学界当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现状,在进一步放大其研究成果中于我有利聲音的同时,针对存在误解的学者加大工作力度,尽力消除误解和偏见,减少不实猜测与揣度。围绕“一带一路”合作,中日两国智库可以设立联合研究课题,围绕中日全球基础设施联通、产业投资合作、风险防范等课题开展研究,同时加强智库研究人员间交流互访,搭建民间政策交流平台进行研究与讨论。针对日本产业界,要推动中日企业对接合作,充分发挥日本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组织在聚合中日企业、交流信息、分享经验的独特作用,促进中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针对日本媒体的精准传播工作要一分为二,对那些客观报道“一带一路”建设、看好中日两国合作的媒体,我们可尝试加强与其编辑记者交流沟通,提供采访机会,而那些质疑与攻击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体,要主动作为以正视听,打消其对“一带一路”真实意图的怀疑和抹黑。
3.“说什么”: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日合作故事,回应舆论关切
针对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误解、疑虑,相关传播主体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回应关切、解疑释惑。一是讲好日本中小企业搭乘“一带一路”建设东风实现自身发展的生动故事。例如日本通运公司,借助中欧班列的开行,启动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空海货运,从而把欧洲—中国线路延长到日本,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又如日本三菱公司在中国开发波兰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分得一杯羹,产品销量大增。二是鼓励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日本企业讲出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实现发展的生动故事,通过他们的分享与传播,推动日本社会形成积极正向认知。三是讲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给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及对区域安全维护的正面意义的故事,增进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与认同,营造有利于两国加强合作的舆论氛围。
4.“怎么说”:借助国际平台,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营造良好舆论
一方面,组织中日两国主要媒体记者深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第一线,亲身实地感受项目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建议组织专家、项目参与企业或相关知情人士,在外宣媒体、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项目建设地的主要媒体刊发文章,传播中方主张、反驳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实攻击,以正视听。另一方面,对日本采取的“骑墙”策略保持警惕,提前布局做好应对。我们可利用多边合作舞台,与日本就如何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等课题,寻找共识展开合作,同时避免日本利用所谓国际规则对“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
「注释」
①卢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变化、特征与动因分析》,《日本学刊》2018 年第3期。
②苗吉:《多元中的演进:日本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倡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
③李雪威、赵连雪:《日本主流报刊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变化分析——以<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为例》,《现代日本经济》2018年第5期。
④苗吉:《多元中的演进:日本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倡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
⑤羽田野主:《安倍对华政策在两条路线上徘徊》,《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2017年7月6日。
⑥卢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变化、特征与动因分析》,《日本学刊》2018 年第 3 期。
⑦张利华、胡芳欣:《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转变及其机遇》,《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2月上期。
⑧张利华、胡芳欣:《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转变及其机遇》,《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2月上期。
⑨刘洪宇、吴兵:《两面下注:新形势下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战略决策研究》2019年第1期。
⑩王珊、孟晓旭:《安倍执政后期日本政治走势与中日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2期。
1.对沿线国家或地区实现“精准传播”是必然之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发展成为辐射65个国家、覆盖近44亿人口的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为保障“一带一路”红利更好更多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使中方主张真实准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我们需要为项目建设营造正向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认知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开展切实有效的对外传播,需要针对不同对象国的独特情况,实施“一国一策”。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精准传播是必然之路。
2.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出现积极转变
日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耕多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无法绕开日本因素。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邻国日本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经济体和区域强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日本政府应对政策不断调整,日本舆论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与态度呈现由警惕质疑、消极观望向客观看待和积极参与的转变过程。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期间明确提出日方愿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日本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的积极转变为做好对日精准传播提供施展空间与可能性。
3.目前围绕“一带一路”对日精准传播研究成果几乎空白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资料发现,国际国内对“一带一路”精准传播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以日本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几乎没有。目前文献对“一带一路”建设视野下与日本相关研究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经济合作角度,分析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经贸合作的潜力及收益;二是政治角度,分析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转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从对外传播角度,探析如何针对日本社会做好“一带一路”精准传播的研究成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二、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演变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进行研究,需要理解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对日精准传播发力点。影响与决定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与态度的主体主要有四:一是制定政策方案的日本政府,二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日本学界,三是向普通民众传播相关信息的日本媒体,四是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体的日本产业界。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来,日本社会各主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情况如下:
1.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倡议提出之初,“日本政府未公开评论‘一带一路’倡議,内部评估认为倡议不太可能得到全面落实,对日本影响有限”;①不看好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的亚投行的发展前景。2017年3月底,亚投行筹集与成立使日本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但政府态度较为负面,后经反复推演采取暂不参加但不否定将来合作的立场。随后日政府改变公开喊话策略,转为“行动派”:一面持续关注中方动向,保持接触,试图保留日本参与可能性;另一面加速布局应对,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采取针锋相对的竞争举措。对想参与合作的日本企业持“不鼓励”态度。2017年5月,以日本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标志,政府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安倍等政府要员积极表态的频率迅速增加,内阁官房制定参与建设方案,推动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展开合作。但日本政府采取有限度参与方式,设定多个合作“前提条件”,在多边国际平台上利用现行国际规则“约束”中方行动。
2.学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受信息渠道有限等条件限制,日本学界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成果很有限,“有些学者将倡议视为中国拓展高铁市场的计划”,②理解偏颇。2017年3月底,中国公布“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方案后,学界发布多份调查报告,研究深度与广度均有所拓展。与官方谨慎表态不同,不少智库积极呼吁及早加入亚投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随着日本官方态度转变,2017年5月以来,学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度迅速升温,角度更加多元,立场更趋复杂,2017年11月日本成立首个有关“一带一路”智库,不少日本学者积极参与中日双边、或中日+第三方的研讨会议,侧重探讨日本如何应对或融入相关建设。
3.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近五年来,“一带一路”报道从最初的零星式发展成为当前日媒涉华报道重要议题之一。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后、2017年年底日本释放积极信号及2018年11月前后安倍访华签署合作协议三个关键节点,日媒报道掀起三次报道高潮。报道重点上,日媒关注重心发生明显转变:早期报道亚投行设立进展,转向关注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动向。报道基调上,虽然批评日本政府“拒绝”姿态、期待中日实现合作的客观正面报道显著增加,但多数日媒立场仍紧贴政府态度,对我国建设宏伟目标与项目进展情况存在诸多误解与偏见,担忧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与日本争夺地区政治主导权、谋求亚洲的“经济霸权”,渲染我国对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即“涉及经贸领域的内容相对务实,涉及政治安全的报道基调强硬”。③
4.产业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
初期日本产业界的有效信息不多,出于商业利益考量,对“一带一路”建设处于观望了解状态。部分业界人士担心“一带一路”建设不利于日本经济发展,担心中日竞争加剧,呼吁政府和企业慎重考虑。随着中方释放更多有效信息以及我国项目建设显现实际利好,日产业界希望搭上“一带一路”建设顺风车加快海外投资,为日本产品出口寻求更大市场的意愿日渐强烈,因此敦促政府尽快与中国商讨合作的呼声逐渐高涨。不少产业界人士利用访华机会探询建设进展以及中日合作空间。在政府明确表示合作意愿、支持中日企业合作后,日本产业界开始切实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中寻找商机。多个知名经济团体来华加强交流,能源、交通和物流企业率先展开初期投资。但日本产业界内部“慎重派”力量依然存在,受此影响日本企业多采取以合作伙伴等形式参与而非中国主导的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认知演变的特征分析
1.四个主体认知总体朝积极正向发展演进
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日本的认知与态度经历忽视与轻视期、关注与消极抵触期、密切关注与布局应对期、积极表态和有限度参与期四个阶段变化。尽管各阶段表现和特点不同,但总体呈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趋势。政府、学界、媒体及产业界对“一带一路”了解逐步加深,这种态势不仅体现在四个阶段中,同一主体在四个阶段的认知也体现同样态势,“一带一路”建设在日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各阶段塑造日本认知态度的主要力量有所不同
在前两个阶段,日本“政府姿态谨慎,学界研究缺位,而产经界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意向,但不占主流,媒体在宣介‘一带一路’信息、塑造日本社会就‘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④第三阶段,《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日本主要经济与外交智库、媒体纷纷发声,推动日本政府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变,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对官方政策产生影响。第四阶段,采取积极姿态的日本政府成为推动认知向积极方向变化的主角与推手。作为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实际参与实体,日本企业更多的是在政府设定的政策框架内参与共建。
3.两股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影响各主体态度
受内外部形势变化影响,各主体“支持”与“反对”的两股力量处于不断博弈、此消彼长状态,决定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取向。政府层面,“以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和首相秘书官今井尚哉为代表的力量,将对华经济关系放在优先位置,而以外务省为中心的力量更重视‘中国崛起’在安全保障方面的风险。安倍政府改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正是日本政府内部两条对华路线持续博弈的结果”。⑤同时,“作为推动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重要力量的产业界,其内部质疑乃至反对‘一带一路’的力量依然不少。日本学界与媒体作为传播态度与观点的主体,其内部也同样存在不同声音”。⑥持不同立场的力量基于自身利益,共同塑造着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与态度。
4.认知演进过程中的负面干扰因素依旧强大
日本政府内部对“一带一路”建设持谨慎保守态度的势力仍很顽固,学界和产业界质疑之声依旧不少。“现阶段日本虽表示愿与中国合作,但运用政策手段进行多角度对冲的力度并未减弱”。⑦在可预见的将来,中日间的安全困境、实力对比变化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加之美国因素影响,无法排除当前日本对“一带一路”建设以正向认知为主的局面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的可能性。
四、“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的有利因素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复杂认知,特别是当前日本政府的相关政策导向,给我们做好针对日本的“一带一路”建设精准传播活动造成了一定障碍。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仍有多个有利因素:
1.当前中日关系保持改善势头
2017年以来,中日双方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在多个国际会议期间实现会晤,为中日关系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较为紧张的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促使中日两国不得不在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制上采取行动。“‘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具体行动,‘一带一路’合作可以促进中日关系的转圜与提升”。⑧可以预见,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全球性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双方利益契合点还将不斷增多。
2.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自2016年来,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陆续落地,产生的红利令世界瞩目。海外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评价越来越好。目前,已签约52个合作项目,包括新能源、农业、加工制造、炼油炼钢,以及基础设施。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携手合作更符合彼此利益,两国在高铁出口、人工智能、能源效率、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可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实现更多实质性合作。
3.安倍政府为巩固执政推行改善对华关系政策
安倍二次上台执政后推行的消极对华战略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严重透支日本的外交精力,使其在经贸、安全领域屡屡陷入被动局面”。⑨而日本经济界加强对华经济合作意愿强烈,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给安倍的对华政策带来很大压力。安倍政府逐渐意识到现阶段主动缓和对华关系才能摆脱目前的外交困境,也更符合日本战略利益。同时,“鉴于安倍的执政地位比较稳固,不论执政党内部还是在野党势力,都无法对安倍内阁形成实质性威胁与挑战,相对稳定的执政环境有利于安倍推行改善对华的相关政策”。⑩
4.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助推日本寻求加强中日经贸关系
就世界形势而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势头有增无减,沉重打击了全球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这极大损害了以“自由贸易立国”的日本的利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日研究中心主任阿姆斯特朗认为,对日本而言,参与“一带一路”不仅是与中国接触的务实方式,更是针对日益不确定的日美关系采取的更广泛防范措施的一部分。美国方面的变化促使安倍政府及日本主流舆论的视线转回东亚。目前看,改善对华关系已经成为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五、“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策略
去年以来,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两国领导人围绕“一带一路”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中日关系持续向好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当前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为推动日本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对日精准传播工作,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1.“由谁说”:发挥多个传播主体各自优势,形成传播合力 从日本社会认知演变可以看出,影响其认知的主体比较复杂,在不同时期各主体对认知态度素质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对日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精准传播时,我们应统筹规划,针对日本不同认知主体特点,统筹发挥政府、智库、媒体及企业界的独特优势,同时相互配合形成强大传播合力。政府层面,可继续在高层领导会晤、出席多边国际合作平台等场合传播中国政府重视对日关系,愿同日方一道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主张;智库层面,中方学者应加强与日本方面的学术交流,了解彼此关切,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媒体层面,外宣媒体应在研判日本相关舆情动态基础上,有效回应日本关切;企业层面,相关中方企业应明确自身不仅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更是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故事的主角之一。
2.“对谁说”:“一主体一策”,促进日本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社会不同主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主体的态度,“对症下药”才能实现精准传播。针对日本政府,要注重推动其发挥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润滑剂”作用,我方可利用业已建立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经济伙伴关系磋商等机制,与日方加强沟通。针对日本学界当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现状,在进一步放大其研究成果中于我有利聲音的同时,针对存在误解的学者加大工作力度,尽力消除误解和偏见,减少不实猜测与揣度。围绕“一带一路”合作,中日两国智库可以设立联合研究课题,围绕中日全球基础设施联通、产业投资合作、风险防范等课题开展研究,同时加强智库研究人员间交流互访,搭建民间政策交流平台进行研究与讨论。针对日本产业界,要推动中日企业对接合作,充分发挥日本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组织在聚合中日企业、交流信息、分享经验的独特作用,促进中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合作共赢。针对日本媒体的精准传播工作要一分为二,对那些客观报道“一带一路”建设、看好中日两国合作的媒体,我们可尝试加强与其编辑记者交流沟通,提供采访机会,而那些质疑与攻击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体,要主动作为以正视听,打消其对“一带一路”真实意图的怀疑和抹黑。
3.“说什么”: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日合作故事,回应舆论关切
针对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误解、疑虑,相关传播主体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回应关切、解疑释惑。一是讲好日本中小企业搭乘“一带一路”建设东风实现自身发展的生动故事。例如日本通运公司,借助中欧班列的开行,启动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空海货运,从而把欧洲—中国线路延长到日本,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又如日本三菱公司在中国开发波兰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分得一杯羹,产品销量大增。二是鼓励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日本企业讲出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实现发展的生动故事,通过他们的分享与传播,推动日本社会形成积极正向认知。三是讲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给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及对区域安全维护的正面意义的故事,增进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与认同,营造有利于两国加强合作的舆论氛围。
4.“怎么说”:借助国际平台,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营造良好舆论
一方面,组织中日两国主要媒体记者深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第一线,亲身实地感受项目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建议组织专家、项目参与企业或相关知情人士,在外宣媒体、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项目建设地的主要媒体刊发文章,传播中方主张、反驳日本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实攻击,以正视听。另一方面,对日本采取的“骑墙”策略保持警惕,提前布局做好应对。我们可利用多边合作舞台,与日本就如何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等课题,寻找共识展开合作,同时避免日本利用所谓国际规则对“一带一路”建设设置障碍。
「注释」
①卢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变化、特征与动因分析》,《日本学刊》2018 年第3期。
②苗吉:《多元中的演进:日本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倡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
③李雪威、赵连雪:《日本主流报刊媒体的“一带一路”报道变化分析——以<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为例》,《现代日本经济》2018年第5期。
④苗吉:《多元中的演进:日本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倡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月。
⑤羽田野主:《安倍对华政策在两条路线上徘徊》,《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2017年7月6日。
⑥卢昊:《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变化、特征与动因分析》,《日本学刊》2018 年第 3 期。
⑦张利华、胡芳欣:《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转变及其机遇》,《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2月上期。
⑧张利华、胡芳欣:《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转变及其机遇》,《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2月上期。
⑨刘洪宇、吴兵:《两面下注:新形势下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战略决策研究》2019年第1期。
⑩王珊、孟晓旭:《安倍执政后期日本政治走势与中日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