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副反应的护理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HBeAg阳性CHB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开始用药及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的选择、依从性、回归社会等。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HBV的标志物、肝脏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用药时、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恢复劳动能力、生活质量、用药时机的选择、依从性、回归社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能够及时把握用药时机,明确药物疗效及依从性,正确认识药物的副反应,消除心理障碍,并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α;护理对策;副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48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入选标准 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患者均为自2008年7月——2012年11月就诊于石嘴山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HBeAg阳性CHB患者150例,人选均具备我国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推荐的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HBV DNA≥105cp/ml(HBeAg阴性者为≥104cp/ml);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炎症活动度(G)≥G2,炎症坏死,并接受5MU,IFNa治疗24周或更长时间。
  1.2 治疗方法 均选用干扰素α,500万单位/次,开始两周每日1次皮下注射,后改为隔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以上。本研究也纳入少量ALT﹥10×ULN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就诊时发现已患肝癌,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等患者未纳入观察。存
  在下列情况的患者亦被排除,如妊娠、精神疾病、控制欠佳的癫痫、酗酒、吸毒、控制欠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显性心脏疾病,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正在接受其他抗病毒治疗等,见表1、表2。
  1.4 疗效评价 IFNa治疗终止后随访24周时评价疗效。疗效分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无应答。
  1.5 治疗监测及随访 治疗后每1-2个月复查下列指标:HBsAg、HBeAg、抗-HBe、HBV DNA水平、ALT、AST水平、全血计数并评估精神状态。开始抗病毒后第1个月每1-2周全面血计数1次,随后每个月查1次。其他检查,如甲胎蛋白(AFP)、甲状腺功能、血糖、尿常规等每3个月检查1次。如出现抑郁倾向或自杀倾向,则停药密切观察。AFP水平高,治疗24周后,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建议停药[2]
  2 结 果
  2.1 干扰素α临床应用副反应 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纳差,多在注射2h后出现,5-7h达高峰,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随着疗程延长,症状逐渐减轻。
  2.2 造血系统改变 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多发生在用药后2-3周。
  2.3 神经精神系统反应 神经毒性是干扰素α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抑郁、失眠。
  2.4 肝功异常一过性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用药后两周发生,一个月逐渐恢复正常。
  2.5 其他不良反应 用药2-3个月发生消瘦、脱发。
  3 护理对策
  3.1 熟悉病情、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选择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首先要掌握适应证,即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处于免疫应答状态,肝功能AIT轻中度升高的炎性活动期患者,注意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肝功能失代偿等禁忌症。对出现焦虑、失眠障碍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适当应用安定,护理中应多关心开导,避免不良刺激,对有严重忧郁症状则应停用干扰素。
  3.2 干扰素α的应用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以发热、肌肉酸痛、消化道反应为常见,多随注射次数增加,症状逐渐减轻。一般而言,治疗1周内,症状特别明显;另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可出现ALT反跳现象;治疗前让其了解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不必要的恐惧与担心,争取治疗计划有效圆满的完成。
  3.3 流感样症状的护理 体温在37.5°C以下,自觉症状较轻的病人可不予处理。高热的病人一定要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8.5°C的病人可采取冰袋物理降温的方法,或口服解热镇痛。降温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补充水分,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清淡饮食,增进食欲。
  3.4 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干扰素α对骨髓抑制最明显是白细胞减少,应定期监测血象变化,告知病人出现白细胞减少时不要紧张和擅自停药,一般很少因注射干扰素引起白细胞减少而发生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做好消毒隔离,监测血象变化,减少易感因素。
  4 讨 论
  在使用干扰素的初期
  4.1 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应每1-2周检查1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次,直至治疗结束
  4.2 生化学指标 包括ALT、AST等,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
  4.3 病毒学标志 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 DNA;
  4.4 其他 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最好先用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同时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治疗前已患糖尿病者,也应先用药物控制糖尿病,然后再开始干扰素治疗。
  4.5 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让病人真正了解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优越性,使病人能坚持用药,正确对待其副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孔小飞,张欣欣.干扰素治疗慢性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及影响因素.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155-157.
  [2] 洪美珠,方匡南.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预测的评分量表.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738-73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以及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2——2013年治疗的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扶他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
目的:介绍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逆行皮瓣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设计以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逆行转位修复食指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结果:手术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
目的:探讨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受术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8年1~12月112例无痛人流受术者随机纳入常规组与心理组,每组各5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心理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BNP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2例患儿、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BNP、WBC、PLT、CRP等。并监测KD患儿冠状动脉状况。结论:血清BNP水平在KD急性期长高。有助于KD诊断。对判断KD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有价值。  【关键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利钠肽,脑;冠状动脉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面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将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住院时间与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际住院时间为(14.7±5.3)d,对照组实际住院时间为(20.2±7.3)d;实验组中有31例对本次治
期刊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法分组:6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入对照组;64例患者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的检验指标对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展的作用。方法 对2007年——2012年的一共98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一组(A组)是患者仍然具有残余的肾功能,另一组(B组)是患者是肾功能丧失,我院的健康体检人49人(C组)。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一系列指标的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 我们发现A组和B组与C组比较,P值都<0.05,但是A组和B组比较,只是某些指标具有统计
目的 了解成都市大气PM2.5中Cl-、SO42-、NO3-和NH4+4种水溶性离子浓度,为控制PM2.5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青羊区、 高新区和彭州市设置PM2.5监测点,于2014年10月—2015
目的:探讨在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急危重症患者中压疮预防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此次抽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EICU医治的急危重症患者(64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2例)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对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0例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50例.一组患者应用康惠尔透明贴;二组患者应用50%硫酸镁;三组患者应用50%红花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