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三电机设计方案的Audi E-tron S车用电驱动系统

来源 :汽车与新动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88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E-tron S车型的推出,Audi公司成为首家将配备有三电机和电动扭矩矢量控制技术电驱动系统投入批量生产的大型制造商。后驱动双同轴电机是对E-tron系列电驱动系统的完善,并且能向车辆垂直轴施加巨大的偏航力矩。关键词:三电机;电驱动系统;行驶性能
  0 前言
  E-tron S系列车型的前驱动系统采用了动力性能更强大的电机,后驱动系统则采用了新型高动态双同轴电机,从而有效改善了其行驶性能,以及纵向和横向动力学特性。
  本文首先概述了自E-tron系列车型推出以来,提高其效率和续航里程的重要措施,并重点介绍了E-tron S车型的新型双同轴电机及扭矩矢量功能。
  1 提高效率与续航里程的措施
  2019年底,Audi公司对E-tron系列的所有车型进行了优化升级,以提高其续航里程。图1总结了其主要技术措施(按照全球轻型车测试规程(WLTP)工况测试)。
  研究人员将电池SOC从88%提升到91%,并通过大量试验证明了电池系统的稳定性。SOC的提升充分延长了系统使用寿命。
  当车辆以低负荷行驶时,E-tron前驱系统中的电机得以解耦。这意味着电力电子装置不会再向电机输入脉冲电流。相应减少的能量消耗可以提高车辆效率。该措施可以通过优化电力电子功能来实现,重新连接电机时不会影响其舒适性或敏捷性。
  降低制动器的残留制动力矩及优化制动盘清洁功能也可以提高整车续航里程。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优化热管理系统,减少了冷却液回路中的流量和冷却液泵的功耗。
  与最初发布的E-tron车型相比,E-tron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的续航里程增加约25 km。Sportback车型因具有更好的风阻系数,其在WLTP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较SUV的续航里程增加了约10 km。
  2 电机驱动
  Audi公司旗下的研究人员针对E-tron系列车型开发了配备有高度通用化组件的智能电驱动系统。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车辆安装空间,研究人员通过设计优化,在前驱动系统上采用了平行轴异步电机,后驱动系统则采用同轴异步电机。前后驱动系统的电机结构相似,只是有效长度不同(分别为120 mm和210 mm)。同樣,研究人员还将电力电子装置设计为通用化组件,仅在软件版本和直流(DC)接口方面有所不同。前轴的标准齿轮装置、后轴齿轮装置的各种通用件及其他通用零件(如滚动轴承、密封件、转子位置传感器等)完善了电驱动系统(表1)。
  3 后驱动ATA250双同轴电机
  ATA250双同轴电机由位于匈牙利Gyr的发动
  机工厂制造,这是首个用于量产车辆的双同轴电驱动系统。研究人员针对MLBevo平台双同轴驱动系统的要求,对关键组件(电机、电力电子装置和变速器)的尺寸进行了开发,使后轴支架的可用安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驱动装置直接安装在副车架的4个点上,无须附加零件,并通过电机和变速器壳体上的紧固螺纹实现安装(图2)。
  这2台电机可以实现独立控制。该车型的定子与E-tron 55车型的定子相同,研究人员对转子内部的冷却密封区域,以及转子与变速器输入端相连的部分进行了轻微调整,确保磁路始终保持不变。驱动系统的所有外壳都采用压铸铝制成,并在强度、刚度和声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图3 ATA250双同轴电机ATA250驱动系统的左右两侧电机壳体也完全相同。研究人员将其沿车辆的纵轴横向倒置进行安装。图3示出了紧凑型双同轴驱动系统的布置,并为其配备了2个电机、2个变速器和2个电力电子装置。2个电机通过螺栓背靠背进行固定,但未采用机械耦合的方式。电力电子装置可像电机一样采用横向倒置进行安装,因此其与定子的三相电源连接处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为了确保在紧凑空间中可从下部与电池相连,研究人员为电力电子装置配备了可变DC接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铣削和装配。
  双同轴电机采用了较为高效的冷却方案。作为标准配置,电机转子采用了特殊的轴接地装置,以避免轴承电流流经滚动轴承或齿轮。轴接地装置布设在靠近变速器的电机活动空间中。位于内部的2个转子轴承采用陶瓷材质制成,以防止电流通过。2个转速传感器和转子内部的冷却液收集器也位于双同轴电机中间。
  图4为后驱动系统分解图。沿车辆纵轴旋转布置的2个电机、电力电子装置、驱动系统中心的冷却液收集器,以及电机和变速器壳体上的安装点同样如图4所示。
  4 电力电子装置
  在设计驱动系统时,研究人员为Audi E-tron全系列车型开发了1款基础电力电子装置,这是开发和制造效益实现最大化的关键。在任何情况下,无论使用哪种电机,其采用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基本结构都大致相同。
  电力电子装置外壳配备有2个高压直流(HV DC)接口。研究人员根据需要铣出了连接侧,并配备了相应的销槽和压力补偿元件(图5)。
  就双同轴电机的特殊要求而言,以ASIL-D安全等级的扭矩监控功能为例,所有E-tron电力电子装置已基本实现。
  5 无差速器的双同轴电机
  与其他E-tron车型所采用的电驱动系统相比,Audi E-tron S车型所用的双同轴电机无须配备差速器,并可通过2个独立的电机实现差速功能。这2个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但在扭矩路径上并未采用机械耦合方式。双同轴电机系统采用了2个紧凑的同轴变速器(图6)。这2个变速器对称安装在后轴的左右两侧,与2个独立运行的电机相连接。电机转轴上的中心齿轮与阶梯状的双行星齿轮啮合,中心齿轮与通过浮动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齿圈确保了总传动比为9.080。在行星齿轮架中间布设有可用于安装传动轴的法兰轮廓。这种紧凑的设计方案可以为电机提供最大的轴向安装空间。
  6 双同轴电机的冷却与散热
  良好的冷却对电机的功率密度至关重要。由于安装空间和质量对整车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必须为其设定高效且高度集成的冷却方案。通过大量仿真计算,研究人员为Audi E-tron车用电机开发了1种先进的冷却方案。在共轭传热(CHT)仿真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了耦合模型以模拟冷却液和空气的流动及整个电机的结构。与基础驱动系统一样,双同轴电驱动系统的每台电机都采用了可实现内部冷却的水冷系统(图7)。除了良好的散热以外,双同轴电机的开发重点还包括设计出能尽量节省空间的水循环,使电动轴的长度尺寸更为紧凑。由于半导体需要最低的冷却液温度,因而冷却液可通过2个电力电子装置流入电机。冷却液在流经2个电力电子装置后,流入了2个电机。随后,冷却液依次流经变速器侧的轴承座和定子冷却套。冷却的轴承座可使齿轮油得到冷却,因此无须配备齿轮油冷却器。此外,转子端面的风扇叶片能通过轴承座上的特殊冷却元件产生定向气流,从而可对活动空间中的空气进行冷却。这使得转子的铝制短路笼和定子线圈体具有良好的对流散热效果。然而,异步转子的主要冷却路径是转子内部的水冷系统。在流入转子之前,2个冷却回路合并,以补偿由扭矩矢量引起的不同冷却液热量(图8)。冷却液从收集器流入转子,通过喷枪使冷却液流入转子深处。当流体进入旋转的转子中时,会因剪切作用而产生旋转现象,然后通过转子轴流向电机之间的出口。在转子内部冷却回路下游,冷却液在离开电机之前会在收集器的另1个区域内汇集(图7、图8)。研究人员对2个电机间的紧凑水套进行了流量损失和均匀分配方面的优化。水套由2个电机壳体和由2个压铸件构成的收集器壳体组成。从图9可以看出,在电机转速为13 500 r/min工况时,双同轴电机在连续运行点(S1)的温度分布较为均匀。   7 电机性能
  图10示出了Audi E-tron S车用电机的功率和扭矩曲线。应当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优化双同轴电机的全部性能时,需要将后驱动的曲线考虑在内。得益于异步电机出色的过载能力和高效的冷却系统,2个转轴上都可储备大量的功率,并可用于提升功率或控制电动扭矩矢量(eTV)。图11示出了E-tron S车用电驱动系统的性能。系统峰值功率(60 s)输出过程较为平稳。结合电池的最佳性能与较高的技术目标,在eTV提升模式下的系统功率(10 s)为370 kW,在宽广的车速范围内也是如此。在前三分之一的转速工况区域内,系统扭矩始终处于800~1 000 N·m(eTV提升模式)的高水平条件下(图11)。异步电机的持续功率较高,由于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即使在较高的室外温度下,异步电机在全负荷运行30 min后,仍能提供2个70 kW(后驱动)和95 kW(前驱动)的功率。即使在高动态驾驶情况下,也很少会出现电机过热和功率降低的现象。
  E-tron S车用驱动系统为能量回收这一领域树立了新标准。与E-tron基础车型相比,由于E-tron S车型采用了三电机设计方案,其回收功率从220 kW提高到了270 kW。
  8 行驶性能与功能
  三电机结构带来的快速响应能力有利于实现车轮的最佳扭矩分配。车辆能在数毫秒内对轮胎摩擦变化作出响应。与Audi E-tron 55车型相比,E-tron S车型3个电机的响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任何驾驶模式下,E-tron S车型对油门踏板变化的响应都会更快。同时,研究人员可使该车型在任何速度范围内都能对高驱动扭矩进行有效计算。
  9 运行策略与应用
  自2019年底车型更新以来,所有E-tron系列车型的前驱系统均可根据具体驾驶情况实现完全电解耦。在该情况下,电力电子装置不再向电机输入脉冲电流。驾驶员的日常行驶要求通常由后驱动电机执行。通过提高负荷点,可以使后驱动电机更高效地运行。
  在负荷急剧增加或者在与行驶动力学相关的情况下,前驱系统将被激活。这种电耦合过程对驾驶员的主观感受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10 电动全驱动与eTV
  除了具有E-tron 55的全可变纵向扭矩分配功能以外,E-tron S车型还采用了eTV。用于后驱动的2个电机可在2个后轮之间施加不同的扭矩,无须制动干预,便可改善牵引和驱动情况下的驾驶性能。
  后驱动系统可在数毫秒内实现对左右扭矩的分配过程,最大可分配高达2 100 N·m的差动扭矩。由此会在车辆垂直轴上产生偏航力矩,从而大幅提高自转向性能。在典型的牵引条件下,该系统可以分配高达3 000 N·m的差动扭矩。与传统差速器相比,该系统可以带来全新的扭矩分配自由度,但同时也对传动系统的高动态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驱动系统的潜力,同时应对单轮电机控制系统提出的挑战,Audi公司采用了特定的控制单元功能和电力电子装置功能:(1)集成纵向和横向扭矩分配;(2)后驱动采用电子差速器;(3)优化从轮速到电力电子装置的效果链;(4)ASIL-D的安全功能符合ISO 26262标准。
  E-tron S车型的动力学功能和软件体系均以E-tron 55车型为基础,车轮选择性的扭矩控制(通过制动干预)已集成在电动扭矩分配过程中。
  E-tron S车型还将eTV集成到了电子底盘平台(EFP)的功能软件中,从而在所有摩擦系数下均可实现最佳驾驶性能。
  11 结论
  为了进一步开发采用E-tron技术的全驱动装置,Audi公司将eTV用于E-tron S车型的后驱动系统。集成的扭矩控制是驱动系统的中心,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后驱动双同轴电机的潜力。即使研究人员停用牵引控制系统,系统仍可实现该功能。
  李媛媛 譯自 MTZ,2020,81(7-8)
  伍赛特 编辑
  (收稿时间:2020-11-19)
其他文献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对提高发动机整体热效率的期望,对各种燃烧方式进行了研究和研究。获取更高效率的途径之一是减少缸内传热。探索了1种旨在通过提高活塞温度来减少缸内传热的概念。为了提高活塞温度并理想地减少缸内传热,对零油冷(ZOC)活塞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这1技术,对测试发动机进行了修改,以使其停用活塞油冷,从而可以评估其对诸如有效热效率(BTE)、活塞温度和排放等参数的影响。该发动机配
期刊
建彬1 陶士明2  介绍柴油中含水形态对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柴油滤清器油水分离效率,区别ISO 16332:2018标准和SAE J1488:2010标准试验方法的不同点,并就如何正确客观评价1款滤清器的油水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用于指导柴油油水分离器的设计制造和性能评价。  滤清器; 油水分离效率;试验方法  0 前言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进步和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 发动机对燃油过滤系统的
期刊
为实现零排放目标,选用氢发动机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动力装置,以此替代燃料电池装置和纯电驱动系统。重点介绍了由Keyou公司开发,并采用了高废气再循环(EGR)稀薄燃烧过程的氢发动机。氢燃料;废气再循环;稀薄燃烧  0 前言  气候变化长期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清晰地证实了近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温室效应为例,该现象主要由CO2排放物所导致,而CO2很大程度上是由柴油、汽油或天然气等化
期刊
采用表面涂层是减少内燃机摩擦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配气机构中,优化挺柱和凸轮轴之间的摩擦接触具有较高的技术潜力。Schaeffler公司提出了1种采用纳米结构的摩擦催化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系统,可在受应力作用的表面形成保护性摩擦膜。  摩擦;磨损;涂层;挺柱;效率  0 前言  根据统计,由于摩擦和磨损等现象的存在,各类设备在运作过程中约损失25%的能量。根据Holmberg等[1]的分析,
期刊
减少燃油耗和废气排放一直是柴油机开发的重点。基于“动态停缸(DSF)”系统可以同时实现这2个目标。为了证明该项技术的优势,Tula公司和FEV公司针对不同发动机类型和试验循环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并基于完整的动力总成平台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模型。  柴油机;停缸;燃油耗;排放;仿真  ①为了符合本行业计量习惯,本文仍沿用部分非法定单位——编注。  0 前言  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机排放法规将会越来越严格。以
期刊
中国燃油耗法规与排放法规的不断发展,对汽车发动机的燃油耗和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燃油耗和排放。介绍了1种由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两级智能可变气门升程(I-VVL)系统。结合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仿真分析,设计了该系统的核心结构。开发了一整套适用于该系统的零件加工工艺,并完成了配气机构性能试验和耐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I-VVL系统结构紧凑,对周边零部
期刊
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GHG)减排压力的日益增大对整个汽车行业提出了挑战。由于新发布的欧洲车队CO2排放目标要求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减少CO2排放。基于2021年数据,欧盟要求到2025年CO2排放目标减少15%,到2030年减少31%。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了大量建议,确保开发出成本低、排放少的车型,以满足市场需求。柴油动力车,尤其是轻型柴油车已经成为近年来CO2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减排效果主要在于燃烧
期刊
三菱公司为新型ECLIPSE CROSS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开发了1款全新的小型发动机。通过应用直接喷射,以及其他降低排放与燃油耗的技术,新款4B40型发动机实现了驾驶性能与环保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关键词:热力发动机;直接喷射;涡轮增压;颗粒滤清器  0 前言  社会各界对汽车的要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满足各国的燃油耗标准和排放法规,同时也应为驾驶人员提供愉悦的驾驶体验。由三菱公司推出的全新EC
期刊
德国海尔布隆(Heilbronn)大学开发了1种简单的长度可变连杆方案。通过采用整体式液压操纵系统替代传统机械操纵系统,并在汽车上进行了试验。该大学开发的另1种方案则是基于电磁操纵系统,使连杆长度实现无级变化。该系统已在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长度可变连杆;液压操纵;电磁操纵  0 前言  发动机的集成工作主要由其操纵系统完成。以前的解决方案通常基于机械操纵单元的改进,但机械操纵单元必须集成在靠近曲轴
期刊
2018年8月,日本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协会(CHAdeMO)同意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共同开发下一代直流快速充电标准。根据该协议,将对超高功率充电技术进行重点开发,并对直流快速充电标准进行整合修订,以此推动全球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  0 前言  目前,日本国内市场已开始实施由日本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器协会(CHAdeMO)所制定的充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