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瘤抑制作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反义寡核苷酸(IGF-1R ASODN)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裸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分3次实验,每次构建40只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IGF-1R ASODN[75、50、25 mg/(kg·d)]3个剂量组及5-氟尿嘧啶(5-Fu)对照组,另取8只非荷瘤裸鼠设为对照组。各组荷瘤裸鼠静脉给药25次,实验结束后进行肝肿瘤体积、重量测量,计算抑瘤率,病理组织学检查,3次实验分别检测裸鼠血液的甲胎蛋白(AFP)、血常规、生化指标。

结果

IGF-1R ASODN各剂量组肝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75 mg/(kg·d)组抑瘤率分别为76.36%、71.81%、78.81%,50 mg/(kg·d)组抑瘤率分别为55.65%、61.74%、63.58%,25 mg/(kg·d)组抑瘤率分别为47.72%、50.34%、54.30%。IGF-1R ASODN各剂量组肝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IGF-1R ASODN各剂量组AFP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IGF-1R ASODN 75 mg/(kg·d)组血小板(PLT)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F-1R ASODN 75 mg/(kg·d)组及50 mg/(kg·d)组谷氨酸(GLU)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F-1R ASODN各剂量组白细胞(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总蛋白(TP)、肌酐(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GF-1R ASODN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肝癌生物学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型雷公藤提取物去甲泽拉木醛(ZST93)诱导人胰腺癌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检测ZST93对胰腺癌MIA PaCa-2和PANC-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ZST93对胰腺癌细胞自噬相关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活性的影响,抑制ERK1/2通路活性后,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检测胰腺癌细
重症患者中缺血再灌注(I/R)的发生常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死亡。I/R损伤常见于急性肠系膜缺血、创伤、感染性休克、烧伤以及外科操作等。研究结果显示,线粒体功能与I/R损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线粒体虽然具有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能力并被看成细胞的"发电站",但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线粒体功能紊乱能够促进炎症、氧化应激以及诱导细胞的凋亡。其中炎症应答、氧化损伤以及凋亡在I/R损伤中
目的对比甲状腺全切术中行甲状旁腺原位保留与即刻主动自体甲状旁腺移植(甲状旁腺组织匀浆注射法)两种术式对于术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血钙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患者7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甲状旁腺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原位保留组(对照组)和即刻主动自体移植组(实验组)。分析整理两组患者术后1、3、5、7、30 d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Ca2+水平。结果术前实验组、对照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生物素葡聚糖胺(BDA)标记脊髓损伤后微管亲合力调节激酶2(MARK2)在神经再生中作用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和脊髓损伤组(12只),脊髓损伤组采用剪刀离断脊髓,12只大鼠建立SCI模型后,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分别注射生理盐水(4只),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腺病毒(4只),MARK2-腺病毒(4只),1周后16只大鼠均在皮层运动区
目的检测糖尿病膀胱病(DCP)大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s)丙酮酸激酶(PKM)的表达和活性,探讨其在D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9只为正常对照组;31只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只建立成功;9只糖尿病大鼠继续饲养12周,建立DCP大鼠。对照组、糖尿病组、DCP组大鼠分别取膀胱肌层ICCs细胞培养,Western blot及定量PCR法检测PKM蛋白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其死亡率极高、预后差,虽然目前诊疗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部分癌症的生存率,但对胰腺癌的总体疗效改善并不理想。外泌体是几乎所有细胞分泌的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小囊泡,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并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免疫耐受及化学耐药性形成等过程。本文将重点阐述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新
期刊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吉西他滨(GEM)对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机制及残存细胞的特性。方法建立裸鼠膀胱癌BIU-87细胞的移植瘤模型,观察EGF联合GEM组及化疗组BIU-87细胞株的成瘤能力和抑制率,检测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主要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B、Cyclin D、Cyclin E)的表达、CD44+细胞比例和残存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EGF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胞内高表达及胞外刺激促进胶质母细胞瘤U87MG增殖的机制。方法培养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株,构建的pCMV/IGFBP-3质粒转染U87MG细胞,分为未处理组(Control)、转染pcDNA3.1(+)、空载体组(NC1)、转染pCMV-Myc空载体组(NC2)、转染pCMV-IGFBP-3组(Ⅰ)、转染pcDNA3.1(+)/ pCM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于大鼠体外循环(CPB)术后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均分为4组(n=10):假手术(Sham)组、模型(Control)组、低剂量EPO(Low EPO)和高剂量EPO(High EPO)组。于CPB术后24 h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肾脏核因子-κB(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