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以及“个性教学”之中实现专业成长,教师们要在集体备课中分析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共性,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法组合,这能够让我们在实践、反思与对比中摸索出更加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促使初中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期待。珠海市的初中学校中十分看重同课同构、异构教学模式,并在多位教师的课堂上进行了落实与创新,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同课同构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受益匪浅。本文便对笔者的实践参与感受进行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同课同构;珠海市;实践感受
一、案例经过
在《蒹葭》一课中,我与本校的一位谭老师展开了“同课同构”教学,在集体备课、授课中完善了《蒹葭》一课的教学设计,取得了比较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授课之前,我与谭老师一起分析了九年级体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喜读怵写,尤其是《蒹葭》这首诗歌韵律十足,情感充沛,很容易引起九年级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决定以读促写,重点在《蒹葭》教学中抓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但是,大多数的体校学生的神经比较大条,不够敏感,所以可能在阅读《蒹葭》中寻找伊人却无果的凄婉情感的感受不够深刻,对诗歌的深远、优美的意境把握不够准确。在综合分析了教学内容与学情之后,我与谭老师决定以情境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法来促进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导入部分,我与谭老师播放了《在水一方》这首歌曲,初中生们都被优美的旋律与歌词吸引,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画面美,之后,我与谭老师以音乐为背景,为学生示范了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蒹葭》,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齐读,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朗读中产生情感,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赋予的情感,初步感受《蒹葭》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在朗读中,我们便对诗歌中的韵脚、节奏、叠词等进行了介绍,帮助初中生读准押韵。接着,便是学生们的小组阅读,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内完成诗歌部分内容的朗读任务,在小组讨论中疏通字词,通晓诗歌内容。小组活动结束之后,我与谭老师一起出示了关于字义、文意的练习题,学生们需要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参与习题检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会用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们拓展思维,如“伊人”代表的是什么?你的“伊人”是什么,为了追求自己的“伊人”,你会如何行动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来展开口语交际,同时,我要求学生们以书面形式来重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文课结束前兩分钟,我与谭老师都表达了自己对《蒹葭》喜爱之情,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二、实践感受
1.对初中生的了解更加全面
由于同课同构是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共同来实施授课行为的,所以对教师之间的合作与配合默契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更加合理的把控语文课堂教学的进度与节奏,科学处理授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这也就要求每一位参与同课同构的教师必须要反复考虑学情,预测语文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做好应急措施。所以,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会让语文教师自觉对学生的了解变得更加全面,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2.强化了师师互动
同课同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因为备课、授课、反思、评价、练习检测等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求参与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的全程参与,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恶性竞争、信息闭塞的教学问题,教师们必须要共享各个教学资源,认真分析每个教师的教学优势,为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每个教师都是在相互合作与借鉴中获得专业成长的。另外,同课同构教学模式并非要求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完全达成一致,相反,同课同构是为了凸显每个教师的创新点,以一位教师的优势来弥补另外一位教师的不足,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和而不同”,教师为了提高自身在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中的竞争力,也会不断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学习其他教师的创新点,进而在实践与学习中不断成长。
3.大大优化了教学效果
在同课同构模式下,每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都会成为教师的关注对象,真正保证了语文课堂面向了其他学生。就比如在《蒹葭》一课中,我与谭老师共同监督了每一个初中生在小组内的合作表现,在我授课的时候,谭老师也会在学生之间巡视,帮助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轻声指导他们遇到的学习问题,谭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也会在教室内巡视、指导。
总而言之,同课同构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股“清流”,每个教师都可以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扬长避短,以不同的教师组合来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初中生大大受益,进而促使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同课同构;珠海市;实践感受
一、案例经过
在《蒹葭》一课中,我与本校的一位谭老师展开了“同课同构”教学,在集体备课、授课中完善了《蒹葭》一课的教学设计,取得了比较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授课之前,我与谭老师一起分析了九年级体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喜读怵写,尤其是《蒹葭》这首诗歌韵律十足,情感充沛,很容易引起九年级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决定以读促写,重点在《蒹葭》教学中抓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但是,大多数的体校学生的神经比较大条,不够敏感,所以可能在阅读《蒹葭》中寻找伊人却无果的凄婉情感的感受不够深刻,对诗歌的深远、优美的意境把握不够准确。在综合分析了教学内容与学情之后,我与谭老师决定以情境教学法以及合作学习法来促进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导入部分,我与谭老师播放了《在水一方》这首歌曲,初中生们都被优美的旋律与歌词吸引,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画面美,之后,我与谭老师以音乐为背景,为学生示范了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蒹葭》,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齐读,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朗读中产生情感,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赋予的情感,初步感受《蒹葭》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在朗读中,我们便对诗歌中的韵脚、节奏、叠词等进行了介绍,帮助初中生读准押韵。接着,便是学生们的小组阅读,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内完成诗歌部分内容的朗读任务,在小组讨论中疏通字词,通晓诗歌内容。小组活动结束之后,我与谭老师一起出示了关于字义、文意的练习题,学生们需要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参与习题检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会用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们拓展思维,如“伊人”代表的是什么?你的“伊人”是什么,为了追求自己的“伊人”,你会如何行动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来展开口语交际,同时,我要求学生们以书面形式来重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文课结束前兩分钟,我与谭老师都表达了自己对《蒹葭》喜爱之情,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二、实践感受
1.对初中生的了解更加全面
由于同课同构是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共同来实施授课行为的,所以对教师之间的合作与配合默契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更加合理的把控语文课堂教学的进度与节奏,科学处理授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这也就要求每一位参与同课同构的教师必须要反复考虑学情,预测语文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做好应急措施。所以,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会让语文教师自觉对学生的了解变得更加全面,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2.强化了师师互动
同课同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因为备课、授课、反思、评价、练习检测等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求参与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的全程参与,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恶性竞争、信息闭塞的教学问题,教师们必须要共享各个教学资源,认真分析每个教师的教学优势,为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每个教师都是在相互合作与借鉴中获得专业成长的。另外,同课同构教学模式并非要求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完全达成一致,相反,同课同构是为了凸显每个教师的创新点,以一位教师的优势来弥补另外一位教师的不足,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和而不同”,教师为了提高自身在同课同构教学模式中的竞争力,也会不断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学习其他教师的创新点,进而在实践与学习中不断成长。
3.大大优化了教学效果
在同课同构模式下,每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都会成为教师的关注对象,真正保证了语文课堂面向了其他学生。就比如在《蒹葭》一课中,我与谭老师共同监督了每一个初中生在小组内的合作表现,在我授课的时候,谭老师也会在学生之间巡视,帮助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轻声指导他们遇到的学习问题,谭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也会在教室内巡视、指导。
总而言之,同课同构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股“清流”,每个教师都可以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扬长避短,以不同的教师组合来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初中生大大受益,进而促使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