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远地区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远地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普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外阅读情况更令人堪忧。农村初中教师应从思想认识、兴趣激发、阅读方法、环境和条件的创设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极、主动、充满乐趣。
  [关键词]边远地区 农村初中 阅读指导
  
  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尚不成熟,因而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都需要教师做具体指导。边远地区农村学生除上述特点外,更是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相对沿海地区的学生少得多。首先是来自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家长本身是农民,一年到头从来不读书看报,他们也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就行,看课外书是闲书,不必看。而且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每学期支付杂费、伙食费都已力不从心,还何来钱购买课外书?因此很多学生在家里几乎就没见过课本以外的书籍。再加上在家中或多或少都要从事一些劳动,自由支配看书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知识贫乏的边远地区的农村,耳濡目染周边居民及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再次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众所周知,边远地区农村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即使有图书室的学校,藏书量也相当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再加上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课外阅读,很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地方方言严重,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为执教于边远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师,多年来,一直关切农村孩子的阅读情况,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做好思想和心理引导,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边远地区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是从阅读数量上入手:
  1、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2、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其次是激发阅读兴趣。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因此,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么,具体该怎样做呢?
  
  1.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刻细致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又如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咏、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推荐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榜样的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以看促读
  在这样一个资讯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刺激正与书争夺着那些单纯的花季少年。在许多孩子眼里,电视、网络游戏远比书来得亲切生动。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读书量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趋利避害。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子夜》、《茶馆》、《边城》,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在市场上出售,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4.以诵促读
  有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你们中国人说话就像唱歌似的,真是美极啦!为什么汉语有这样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教师如能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5.以写促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6.以演促读
  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 商人》,读老舍的《茶馆》,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读其他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7.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8.以生活情境促读
  “书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我会引导他们到书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由于考试失利而意志消沉,我会推荐他读《贝多芬传》,看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失聪后的心路历程,学习他“扼住命运咽喉”的不屈精神。有的学生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骄傲自满了,我便推荐他读爱迪生和居里夫人的传记,看看这两位在各自领域中作出非凡贡献的人是何等的谦卑!
  
  二、挖掘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边远地区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
  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
  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3.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在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可到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4.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5.推荐美文、名作
  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6.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
  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成语等都出自劳动人民之间,可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还有农村的民间习俗、传说故事、山歌、对联等,均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绝佳素材。另外,在农村尚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国家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等,他们家中或多或少均有一些藏书,可鼓励学生多与这些人接触,大胆向他们借阅书籍,让自己有更多的阅读机会。
  
  三、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
  
  3.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何等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下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
期刊
教学策略,既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或在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有效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方法、手段、技术等方面作出的概括性规定。它包括一定的理论成分,在概括性与包容性等方面高于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上位说”。其特点是可操作性、灵活性、目的性、相对概括性。新课程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运用如下新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之一:主动参与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那么,做为农村小学教育者的我们,怎样利用好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小学作文教学活动呢?经过近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循序渐进,使学生爱上作文    叶圣
期刊
当语文教师难,当一名好语文教师更难。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不容置疑,语文是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如何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都喊苦。依据语文这门学科的功能和课程标准,怎样当好一名语文教师,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有人说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文史哲不分家,这是当好语文教师的前提;其次是
期刊
我担任中小学校师生食堂炊事员已经将近30年了。如今在海拔1650米的高山小学食堂工作。几十年来,我无论是在集镇中心学校,还是在乡村的偏僻学校,都是一贯敬业,忠于职守,默默无闻,把做师生满意的炊事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在多年的炊事工作中,我不断提高炊事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安全操作,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得到学校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奖励。是什么力量促进我把炊事工作做好的呢?我回顾总结主
期刊
这样的年代教师还家访,真是老土!很多人都持这样的态度,他们认为现在通讯这样的发达,根本没有必要登门造访了。信息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家访真的可以被取代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家访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融洽的气氛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可以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拉近教师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其作用是现代通信技术不可替代的。  在这次我校组织的对西湖镇农林、柴塘学生
期刊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将来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键靠人的培养。一年来,我根据学校德育要求,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三自"能力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
期刊
表扬与批评作为管理学生的常用手段,我们应正确把握它们的艺术性,以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我对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表扬与批评的准确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重要的是掌握准确的事实,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如果言过其实,就会失掉他的应有作用。应注意两点:(1)横比,即受表扬学生的实际表现确比一般同学突出一些,或带有需要肯定的特点。这样,学生才感到,表扬是要
期刊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盏灯怎样才能照得更亮、照得更远?笔者从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中得到点滴体会。  案例:严冬,刺骨寒风呼啸着,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教室的窗户紧闭,走进教室才感觉暖和些。语文课讲完后,学生开始写作业。这时,我发现一名叫马玉梁的男生穿的格外单薄,蓝格子褂子,一双退了色的黄跑鞋。怎么没穿棉袄呢?对了,肯定是没有棉袄。我突然想起刚接班时,听其他教师讲过他家里很穷。“
期刊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现状如何呢?他们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这种“三缺”状态。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首先是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