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尝到学习乐趣。"为此,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需要兴趣来培养。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具备了"肥沃"的"心田"才会绽放出鲜艳的"创新之花"。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
一、关系和谐气氛愉悦--兴趣、创新之前提
师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因为,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不会喜欢学习你所教的学科,更谈不上兴趣、创新。所以,老师要满腔热情地爱学生,用关爱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深切的爱中受到激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期待着我......当学生怀着这种心情和极大兴趣进行学习时,他们整个身心都会动起来、笑起来,创新的"心弦"会被强烈地拨动,智慧之花也会大放光彩。比如,在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开始,我没有走上讲台,而是直接直到学生中间,微笑并恳切地说:"老师在读课文《落花生》时,遇到几个不明白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都很会学习,能帮助老师吗?""能!"回答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听完老师的问题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了认真读书。看他们个个兴趣盎然,皱眉思考。我知道他们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笑"起来了。因为,是老师向学生求教,他们都想帮老师,都想向老师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二、教法灵活学法多样--兴趣、创新之手段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创造生动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身心随之动起来、笑起来。这样,学习兴趣就会点燃,创新思维也被激活。不过,叶圣陶先生说的好:"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教法灵活,又要教给学生多样学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于是,在自主学习中满足了好奇,解决了疑问,培养了学习兴趣,点燃了创新火花。所以,一堂课既要有学生的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又要有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综合运用"讲演式""自觉式""讨论式"等学习模式,根据教学环节交替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比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先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用心地朗读课文,熟悉内容。而后根据内容安排与要求,让同桌互讲《小偷与防盗玻璃的故事》。接着,推荐几名"推销员"上台"推销"自己厂家的产品(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最后,小组讨论对新型玻璃的看法。这样,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深厚,无形中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意能力。如一个学生说:"老师,这几种新型玻璃确实了不起,但我要发明一种更先进的玻璃:音乐玻璃,它不但可以遮风挡雨、美化环境,还可以根据人的要求播放美妙的音乐......"由此看来,学生在深厚的兴趣中学习,创新思维会更加活跃。
三、 现代手段巧妙运用--兴趣、创新之工具
语文课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感知,而且还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因为美丽的图像、形象的表述、悦耳的音响......可以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文声情并茂,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点燃创新火花。课文《月球之谜》属于科学小说明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造成大部分学生兴趣索然无味。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特点,在初读课文、产生疑惑而不解之后,我给他们播放《阿波罗号首次登月》的录像。茫茫宇宙、神秘月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再加上解说员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既惊叹又向往,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看完后,他们马让读书、讨论,一些同学详细说了月球表面奇异的情景,一些同学则根据所观所感提出了对月球产生的疑问,一些学生说:"长大之后,我们会发明更先进的宇宙飞船,把宇宙生命之谜揭开。"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会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能激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四、 启发思维激励参与--兴趣、创新之关键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掌握知识,表达意见。但老师要精心设计有探索性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兴趣和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疑是创新火花的助燃剂。同时,教师应创设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比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参与板书,并在黑板上展示、评选。于是,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创作。一会儿,便诞生了许多杰作。有的板书是一副简笔画,反映了作者浏览桂林山水的感受;有的板书是几个重点词,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有的板书是一副对联,表达了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有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 收获成功品尝喜悦--兴趣、创新之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即不管学生在回答问题、朗读、背诵等方面取得成功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在学生有不成功的表现时挖苦学生。否则,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浇灭,也不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了。比如,我们在学习古诗《墨梅》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写了一首诗。"我马上对他鼓掌赞赏,又随即把他的诗抄写在黑板上,并注上"诗人"大名让全班学生评改诵读其作品。这位学生高兴、激动得无法比喻。由此可见,老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激励,让学生收获成功,品尝喜悦,可以不断点燃学生求知、创新的火花。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紧密相连,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兴趣的延续。在教学的天地里,教师要时刻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这样,我们就会创造一种"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崭新局面。
众所周知,创新需要灵感,而灵感需要兴趣来培养。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具备了"肥沃"的"心田"才会绽放出鲜艳的"创新之花"。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
一、关系和谐气氛愉悦--兴趣、创新之前提
师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因为,学生不喜欢你这个老师,就不会喜欢学习你所教的学科,更谈不上兴趣、创新。所以,老师要满腔热情地爱学生,用关爱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深切的爱中受到激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期待着我......当学生怀着这种心情和极大兴趣进行学习时,他们整个身心都会动起来、笑起来,创新的"心弦"会被强烈地拨动,智慧之花也会大放光彩。比如,在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开始,我没有走上讲台,而是直接直到学生中间,微笑并恳切地说:"老师在读课文《落花生》时,遇到几个不明白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都很会学习,能帮助老师吗?""能!"回答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听完老师的问题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了认真读书。看他们个个兴趣盎然,皱眉思考。我知道他们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笑"起来了。因为,是老师向学生求教,他们都想帮老师,都想向老师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二、教法灵活学法多样--兴趣、创新之手段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创造生动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身心随之动起来、笑起来。这样,学习兴趣就会点燃,创新思维也被激活。不过,叶圣陶先生说的好:"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教法灵活,又要教给学生多样学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于是,在自主学习中满足了好奇,解决了疑问,培养了学习兴趣,点燃了创新火花。所以,一堂课既要有学生的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又要有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综合运用"讲演式""自觉式""讨论式"等学习模式,根据教学环节交替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比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先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用心地朗读课文,熟悉内容。而后根据内容安排与要求,让同桌互讲《小偷与防盗玻璃的故事》。接着,推荐几名"推销员"上台"推销"自己厂家的产品(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最后,小组讨论对新型玻璃的看法。这样,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深厚,无形中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意能力。如一个学生说:"老师,这几种新型玻璃确实了不起,但我要发明一种更先进的玻璃:音乐玻璃,它不但可以遮风挡雨、美化环境,还可以根据人的要求播放美妙的音乐......"由此看来,学生在深厚的兴趣中学习,创新思维会更加活跃。
三、 现代手段巧妙运用--兴趣、创新之工具
语文课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感知,而且还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因为美丽的图像、形象的表述、悦耳的音响......可以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文声情并茂,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点燃创新火花。课文《月球之谜》属于科学小说明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造成大部分学生兴趣索然无味。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特点,在初读课文、产生疑惑而不解之后,我给他们播放《阿波罗号首次登月》的录像。茫茫宇宙、神秘月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再加上解说员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既惊叹又向往,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看完后,他们马让读书、讨论,一些同学详细说了月球表面奇异的情景,一些同学则根据所观所感提出了对月球产生的疑问,一些学生说:"长大之后,我们会发明更先进的宇宙飞船,把宇宙生命之谜揭开。"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会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能激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四、 启发思维激励参与--兴趣、创新之关键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掌握知识,表达意见。但老师要精心设计有探索性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兴趣和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疑是创新火花的助燃剂。同时,教师应创设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比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参与板书,并在黑板上展示、评选。于是,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创作。一会儿,便诞生了许多杰作。有的板书是一副简笔画,反映了作者浏览桂林山水的感受;有的板书是几个重点词,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有的板书是一副对联,表达了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有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 收获成功品尝喜悦--兴趣、创新之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即不管学生在回答问题、朗读、背诵等方面取得成功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在学生有不成功的表现时挖苦学生。否则,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浇灭,也不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了。比如,我们在学习古诗《墨梅》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写了一首诗。"我马上对他鼓掌赞赏,又随即把他的诗抄写在黑板上,并注上"诗人"大名让全班学生评改诵读其作品。这位学生高兴、激动得无法比喻。由此可见,老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激励,让学生收获成功,品尝喜悦,可以不断点燃学生求知、创新的火花。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紧密相连,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兴趣的延续。在教学的天地里,教师要时刻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这样,我们就会创造一种"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