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动因、主体与策略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高职院校面臨生源多源化、学习需求多样化、教学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适应产业发展、教学模式转变等诸多新挑战,亟须通过课堂革命得到有效解决。高职院校需要厘清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共同发挥力量开展革命性的创新探索,从开展分类培养、建立对接产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课堂革命。
  [关键词]双高计划;课堂革命;“三教”改革;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裴勇(1980- ),男,江苏盐城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江苏 南京  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0701,项目主持人:裴勇)和2020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大项目“‘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三教’改革系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JMJG01,项目主持人:裴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19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108-05
  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增强适应性,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已进入质量内涵发展新阶段。提升育人水平是质量内涵发展的核心,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和“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双高计划”把“深化‘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作为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措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入分析推进课堂革命的原因,明确课堂革命的主体力量,有针对性地研究推进课堂革命的策略。通过推进课堂革命,改进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能力,优化育人机制,满足新时代高职教育地位变化、育人使命、内涵发展带来的变革要求,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的动因
  课堂革命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是把课堂作为主战场,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革命的重点,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相对突出的矛盾:
  1.生源多元化、需求多样性与授课模式单一的矛盾。扩招后,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职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还有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生源多元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学习过程、时间、场所等方面的需求复杂多样。然而,当前高职课堂教学通常以班级授课模式为主,班级以入学时的随机组班为建制,并且三年贯通到底维持基本不变。这种授课模式下,教学时间、地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都相对固定,统一的授课进度很难照顾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性,因材施教难以实施,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容易受原始班级的影响,即便后期形成的成长差异也通常被单一的授课模式同化。
  2.技术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的矛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岗位工作的专业交叉性增强、技术复杂性提高,产业发展急需大量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特别是教学内容必须做出及时、准确且高效的更新。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情况,学生需要经过再学习或再培训才能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高职院校亟待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教学资源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3.以学生为中心、为学而教与教学思维固化的矛盾。信息时代网络媒体极大丰富了在线学习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和范围。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建立了对职业的初步认知。他们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先进性做出积极评判,不再单纯依赖教师课堂讲授。这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升能力,主动探索教学教法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然而,当下高职课堂教学大多仍是以一位教师、一本教材和一间教室为中心,大多数教学活动由教师主导,教学内容由教材决定,教学在相对固定的教室开展,导致课堂教学并未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没有围绕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建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氛围。
  4.德技并修、素质养成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矛盾。“双高计划”提出要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有导向作用。当前课堂教学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缺少素质养成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聚焦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不利于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亟须得到改变。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推进高职课堂革命的主体
  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需明确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几个主体的地位,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学校和企业为课堂教学提供政策制度、管理办法、实施场地等方面的保障,使课堂教学有组织、有规范地开展。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参与者,并且能够左右实施过程。
  1.学校是课堂革命的组织者。学校在组织架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资源投入等方面为课堂革命提供支持和保障,制定的教学管理相关文件既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又要避免过度僵化约束了改革的手脚,为创新探索留有余地。学校通过教学管理部门、二级院系、专业教研室和课程组等逐层管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规范教学文件,二级院系优化专业结构,专业教研室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组制定课程标准。学校还要为课堂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改革的技术性障碍,如进行小班化教学、学生分类培养、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改造等。所以说,学校是课堂革命的组织者。   第一,开展教师分类培养工程。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来源多元化,教学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研究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对实践岗位工作的认知相对薄弱。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开展教师分类培养。教师分类培养可考虑根据教学型、科研型、教研混合型等不同师资类型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培养机制,如教学型师资注重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科研型师资注重科学研究素养、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第二,开展教师教学改革能力培训。在教师分类培养的基础上,教学型、混合型教师需着力提升教学改革能力。教学改革能力表现为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等方面对新理念新要求的创新探索。教学设计能力培训重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整体设计、模块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培训重点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建设的技术和方法等;教学实施能力培训重点包括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心智的教学内容,探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等。
  第三,开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主要包括知识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岗位工作流程及技术、工具、方法的应用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如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企业认证、省培、国培等培训项目。此外,高职院校可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政策鼓励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4.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为课堂革命激发活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推进课堂革命的重要保障。围绕课堂革命建立的评价激励机制应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改进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同行、学生等。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等。指标设置重点可考虑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问的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效果等。评价方法可考虑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等方式,赋予适当的权重,设计综合方案。此外,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竞赛、开设示范公开课等结果也可作为补充评价。
  第二,改进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两方面,具体涵盖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改进学习效果评价需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设计包括知识技能考核和素质养成评价的综合方案。评价设计要发挥全程效力,通过课前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安排;通过课中形成性评价诊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通过结果性评价对学生课堂或阶段学习成效进行判定,使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水平有明确的断定。此外,改进学习效果评价还需尊重素质养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可建立素质成长监测体系,为素质养成评价提供依据。
  第三,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激发教师在推进课堂革命中的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可鼓励教师发挥主动性去关注学生的期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受益。首先,需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机制并在校内获得广泛认同。其次,要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能力考评、荣誉奖励中,加大对教学态度、能力、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权重,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再次,需建立惩罚性激励措施,约束课堂教学懈怠、不负责任、违反教学规定等行为。最后,激励机制还要对应国家、省、校三级教学相关的评比项目体现梯度,发挥导向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革命中取得高层次的标志性成果,助力“双高计划”相关改革探索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课堂革命:缘起、路径与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6):38-42.
  [2]胡伏湘.信息化导向的高职未来课堂探讨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14-19.
  [3]王志凤,王桂花.基于结构性改革的高职“金课”重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9):23-26.
  [4]梁明亮,胡殿宇,苏东民.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類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9(11):64-68.
  [5]夏蓓洁.模块化教学体系下教师教学能力及发展探析[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1(4):18-22.
  [6]韩莉莉,孔庆庆,张静怡,刘敏.课堂革命视角下“金课”建设的五个着力点——以M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23(6):7-11.
  [7]刘振天.推进高校课堂革命实现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1(1):39-40.
其他文献
[摘要]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大多专业比较齐全且有一定的特色,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基本吻合,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与区域产业集群契合度较低、专业群资源利用率较低、专业群管理机制落后。因此,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应找准定位,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群;科学规划,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多方共举,实现资源集成共享;以群建院,创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做了系统部署。步入新时代,按照新要求,运用新媒体,高职院校可以在纵向上采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方式,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状况;在横向上通过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等方法,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联系互动;在整体上凭借人员培训、体系诊改、打造品牌、转化推广等措施,
期刊
[摘要]面对新时代的新发展形势、新發展任务,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战略目标来看,加快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重要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导向,推动体系建设;评估监测,促进目标实现;开放融合,强化治理能力。从国际视野来看,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具体措施包括:共同愿景,拥抱终身学习文化;因地制宜,驱动社区学习发展;打破界限,协同合作应对疫情危机。从国内实践
期刊
[摘要]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是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重要工具。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在资金筹集、质量管理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为青年就业和劳动力技能提升提供了保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个人学习账户是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资金管理方面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统筹管理方面要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摘要]专门职业大学是以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性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专门职业大学深刻认识到师资力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予以高度关注,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力图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完善教师研修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打造出一支高水平师資队伍。专门职业大学是在遵循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建设师资队伍的,其经验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师
期刊
[摘要]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作为中学后职业教育,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相同,拥有兼顾全日制和在职培训、灵活的入学标准与多重的毕业选择、采用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应用PEPP的教学范式和电子智能的学习模式以及与企业双向密切合作等办学特色。文章提出通过建立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宽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渠道、采用职业群课程、在学习和教学中融入科技元素、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双向合作等方式促进中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初具成效,但仍存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联系薄弱、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视域较窄,其导向性未能满足各类职业的客观需求,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职业性亟待提升。英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之一,其质量评价紧扣职业维度,具体体现在评价目的、组织、人员、程序以及标准五个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该国经验,围绕评价理念、评价机构、评价队伍、评价机制
期刊
[摘要]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目前面临着“三段式”“模块化”的现实困境。为了实现强观念、增技能、促均衡的专业课程改革目标,文章从劳动教育出发,提出了将生产劳动贯穿专业课程重构过程、以生产劳动引领课程改革方向、加强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保障等改革举措,以期促进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树立正確职业劳动观、提高职业劳动技能、适应职业劳动变化需求及新时代教育需求。  [关键词]高职工科;专业课程;劳动教育  [作者简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目标统一、内容与模式统合、效果统整,但目前存在部分教师不会融入、被动融入、难以融入、“过度”融入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以创新课程策略为依托分类推进,依托专业课程类别性质分解着力点,依据领域教学发展任务探寻侧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从整体课程设计到教学过程管理,再到课程评价机制改革,全方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  [关键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从逻辑上看,两者理应能够发挥同构共生、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两者一致性教育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融通性教育内容、开展实践育人是两者共同性教育方式。但具体实施起来,两者的有效协同也存在着育人目标分化、课程设置固化、实践过程虚化等现实困境与难题,对此可以通过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构建呼应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