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屏”者,得天下?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屏时代需要屏战略来支撑,得“屏”者,得天下。
  来自谷歌(Google)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如果说内容为王,跨屏就是皇后》显示:当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四类产品被联合在一起使用时,它们才发挥出真正的效力——目前美国民众在媒体消费上花的时间达到每天4.4小时,其中90%的时间属于跨屏消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跨屏体验的重要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这样一种趋势:人们在消费数字内容的时候,往往是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混在一起使用。而Google的此项调查,无疑对这一现象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数据——当这四类产品联合在一起使用时,它们才发挥出真正的效力。而纸质杂志、书籍、广播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这就带给了我们更多思考,包括内容设计、展示、用户体验、营销等。未来,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单纯基于某一个产品的功能开发,而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跨屏体验。
  Google的这项调查还发现,人们在使用某类设备时最常用的搭档设备是智能手机。
  你大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结果不足为奇,因为智能手机轻便,很多时候都可以辅助性地完成电视、电脑、平板电脑端的服务——不只是其中的应用,还有语音和短信服务。
  就这样,我们的上网时间悄悄被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这四大设备给瓜分了。
  Google调查发现:用户在看电视时的状态或许最能反映他们实际使用这四类设备的情况:他们每次观看电视的时间是43分钟——这在四大设备中是最长的。不过,在他们观看电视的77%的时间里,同时也在使用另外一种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尽管用户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了智能手机和应用上面,但是他们每次在上面花的时间也是最短的——每次只有17分钟,而平板电脑、电脑和电视每次的使用时间则分别为30分钟、39分钟和43分钟。尽管用户每次在智能手机上面的注意力最短,但它们却是我们开启在线活动最常用的入口。很多在线活动都是先在智能手机上开启,然后在另外一个设备上继续。
  这说明什么?或许,你的产品内容并非要为智能手机定制,但至少开始时需要这么做。而且这部分定制内容的体验还要与用户在其他设备上的体验度进行整合。
  最简单的例子是:我们可能会先在智能手机上观看一部电影,但没有看完。再次观看时又转移到了电视屏上。抑或先在手机客户端浏览商品,数天后又接着在电脑端完成购物。
  怎样才能让用户无缝体验、对接、完成这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是未来各大企业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受传统媒体、零售、办公地点、家庭环境的限制,而是只要利用一部智能手机,随意动动手指就能满足需求。通过手机,我们能实现的需求有:收听新闻和广播,同步追剧/电视,阅读电子书籍,在线听音乐,接收广告/优惠信息,识别、搜索、定位、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产品条码,利用手机浏览器寻找本地商店,通过短信获取最新消费情报,等等。
  企业的屏战略要与时俱进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移动化的趋势并非只是技术带来的变革,而是消费者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改变了屏时代的运营规则。因此,企业的屏战略也应该与时俱进,相应调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克敌制胜,不仅要有屏战略的想法,而且必须付诸实际行动。用户已经移动化了,屏战略也应跟紧步伐。首先,我们必须对用户及其需求有全面了解,制订相应的战略并坚定执行。
  有人说,移动互联是目前最热门的领域,甚至没有什么产品能像智能手机那样,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各类市场。这对屏战略的运营者而言可谓天赐良机,移动设备能让我们随时与用户接触。
  然而,身处移动互联+屏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无论是与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相比,还是从自身价值出发,我们必须了解移动终端媒体能针对目标用户创造多大的品牌营销空间,从而实现销售业绩的提升。鉴于这些监测评估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对移动设备独有的点击率指标应当更加谨慎,因为这些数据更偏重于监控后台的媒体活动,而不代表最终的业务绩效,也不能用来跨媒体比较。这种行为已经不是在各大媒体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应该强强联合,确定产生最佳效果的媒体组合。
  屏战略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尽管如此,“屏”依旧是市场赐予我们的一个礼物,只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移动互联设备,我们若对移动领域无动于衷,由此给企业带来的后果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换言之,移动屏幕对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导致屏战略变得极具挑战性的原因之一。而问题的答案依旧在快速变化。
  有些人最初的回答是,智能手机还具有网页浏览功能,所以基于移动终端的广告应该和在线广告一样。但事实表明,将网页广告转移到手机网页的做法并不明智。毕竟,适合大屏幕设备的内容未必就适合手机这种小屏幕。
  变化带来机遇,敢于接受屏时代挑战、制订正确屏战略的企业将笑到最后。
其他文献
“与很多机构不太一样,我们是能够自我产生流量的平台,因为我们做了很多高质量的内容,大量优质内容的沉淀形成了我们的竞争壁垒。所以这一点跟传统机构截然不同,因此,我们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打法。”极客学院创始人靳岩对于极客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清晰的认识,而他所说的全新打法,正是一种“重”锤击响鼓的新玩法,集聚最大的力量去打造极致产品、极致服务从而形成极致品牌,如此,就能带来品牌效应,平台能自带流量,每一个慕
期刊
“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成长特点  “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持续进行创新投入的发展过程,它高效地利用全球性的创新网络,有效地整合创新资源,成功地推出高辐射性的创新成果,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相比于一般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具有更为显著的特点。  1、高投入性  “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往往具有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等特性,而支撑这些创新活动需要投入大
期刊
产品创新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清晰地显示:传统商业机构如果不能提供尽善尽美的产品,他们都将在劫难逃。而与此同时,一些初创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在增强,不断蚕食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这就导致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变得越来越高。  而今天的创新创业,相比过去需要满足更多的条件,要真正意义上符合期望经济,才能适应技术和社会变化趋势。在产品创新领域,我们常常搞不清楚趋势具体是指什么:是下
期刊
企业发展有一个长期的战略,产品创新在该战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产品创新源于市场需求,源于市场对企业的产品技术需求,也就是技术创新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在现实的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在技术、需求两维之中,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将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技术能力相匹配,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结合点。产品创新可分为全
期刊
从公司高管到创业“屌丝”  初见朱春娜,给人一种清秀、干练、说一不二的感觉,这也许跟她的经历有关:四年海外留学,回国后在合资企业从管理层一直做到高管,她笑言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高大上,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谈到创业的初衷,她在加拿大留学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国际上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要比国内先进得多,很多中国人即使在国外生活多年,还是不会流利说英语;后来回国后因工作的缘故去过几十个国家,期间
期刊
企业的快速增长体现了企业家的雄伟抱负,自身将获得极大的成就满足感。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如果不追求成长,或不向更高的目标挑战的话,就无法品味出身为商人(经营者)的喜悦和充实感了。要是生意人(经营者)抱着成长不成长都无所谓的心理,在他底下做事的人,自然就会很懒散了”。与此相应,“独角兽企业”“指数型组织”在商界推崇的概念毫无例外地强调快速增长。这些企业往往通过一两个突破性的技术产品,或者新颖的商业模
期刊
假如你管理着一家在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大型企业,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款新产品或服务威胁到你的生存。这种新的业务模式或产品会引发市场错位竞争。  此时作为在位企业,你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是要效仿新进企业的所作所为,还是加倍投入现有产品与服务?  首先,你要剖析竞争威胁。了解新创企业竞争威胁的关键,是剖析其搅动市场格局所采用的创新方式。  错位竞争策略是企业避开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以己之长
期刊
这是一个人人都是创意工作者的时代。如何让工作场所变成创意之地?如何让每个个体真正成为创意工作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意管理?本书完整给出答案,它能有助于理解如何获得人的持续价值。  人的创意是当下的核心资源,如何认识和发掘人的创意资源,这个议题被从不同的层面提出和探讨。在创意产业被关注的鼎盛时期,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创意人士不再被视为传统的破坏者,而是成为新的社会主流”。在创业中有三个最
期刊
最近10余年来,互联网平台公司毫无疑问是商业舞台的绝对主角。平台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市场强势进入另一个市场,是因为其可以将已有平台的功能与目标市场绑定,撬动共享的客户关系及共用的平台资源,从而达到进入目标市场,构建一个更强大的生态系统的目标。学术界将这种战略称为平台包抄。包抄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绕到敌方侧翼或背后进攻。如阿里巴巴首先成功建立B2B平台市场,利用对小企业需求的理解、成熟的平台运营能力,
期刊
作为一款全球首创、实现跨平台文件传输的应用软件快牙(ZAPYA),在经过四年“蛰伏期”后,以狠抓用户刚需,顺应潮流,快速低成本实现超过4.5亿用户数量的积累过程,用户遍及海内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同类型的传输应用中稳居第一。不仅开创“近传远交”的商业模式,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泛娱乐化的内容共享平台。  服务模式:从传输工具到内容分享平台的蜕变  2012年成立的近场传输公司快牙,其创始人CEO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