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学汉语口语教学初探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传统口语教学模式的僵化与落后等种种问题,教师应探索出一种既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成份,又避免传统观念和方法中缺陷的新型口语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可称之为“互动型”口语教学模式。
  今日已被我们逐渐熟悉的“互动”概念来源于大众传播学领域。在教学模式中,“互动型”是相对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施动型”而言的。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和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导,由“施动者(教师)”将课本知识传播给“受动者(学生)”,“受动者”仅仅处于静止的接收状态,按照既定的提示与要求进行合乎规范的反馈。而“互动型”将双方放置在一个平等而开放的循环系统中,如当“施动者”首先提供一条信息后,“受动者”改变其静止的接收状态,即在进行消化、思考、选择、创造等诸多环节之后再用口头表达或者身体语言进行反馈,其状态是参与性的、投入的,再进行有选择的接收以及有根据的联想和创造。“施动者”也立刻接收到“受动者”的反馈,从而调整自己传播信息的强弱,甚至传播的趋向与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这种教学模式中的“互动性”与大众传播模式中的“互动性”有明显差异,因为教学显然属于人际传播范畴,教学中的双方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即时性”的交际,而非大众传播中的“延时性”交际,因此交际的手段、信息的走向都更加丰富多彩,更为复杂。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施动者”和“受动者”并不单纯的指向“教师”与“学生”,而是模糊的、任指型的指向。此外,这种模式中“受动者”与“施动者”之间的循环是周而复始,永无终点的,循环的“箭头”是永久流动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平等、开放、充满活力的良性循环系统。
  教材的支柱作用有所降低。单一的教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圣经”。它演化成一种组织课堂的框架。教材的组成部分将由原来单纯的书本训练扩充为“书面材料+教师设计+各种外部手段+即兴内容”这样一种混合型教材。教师不再是俯首听命于教材的使用者,而是教材的第二作者,即再创造者,和教材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教材的构成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循序渐进的词汇、语法、综合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自由搭配、组合、修正,以及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面材料。
  大课堂观念的树立。民族中学汉语口语教学的课堂属于“第二语言课堂”,即大背景是目标语环境,课堂内的小语言环境与教室外边的大语言环境是既统一又区别的。统一之处在于都是汉语环境,区别则在于课堂内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很强的单纯教学,而学生在课堂外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较为模糊杂乱的混合吸收。找到一条连接内外课堂之间的有效捷径,连接课堂内外的有意识与无意识、有计划与无计划、有选择与无选择、有序与无序、狭小与广阔、被动与主动正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如在学习讨价还价时,和学生一起去自由市场买东西。实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从最初的“完成老师的任务”的被动状态,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成试图参与、加入、融合的状态,而当他们把从实践中得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在课堂上重现的时候,他们的姿态就完全转变为施动的姿态,创造者的姿态。这些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在他们心中变得立体而丰富,完成了书面向具体交际的飞跃。
  重视教师个体的教学艺术及技巧。从人的感官来说,进行艺术性的教学,能给学生的感官产生快感,使感官保持兴奋和集中,从而获得信息的效果也高。从感官的特性来说,学生的感官喜欢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而对那些枯燥乏味、呆板陈旧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则不愿意感知,甚至排斥,产生一种“教学的逆反心理”。那么,教学艺术必须遵循人的接受规律。开放的、互动的口语教学模式,对口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地组织课堂、设计场景,还要适度地将这些设计“隐藏”在教學过程中,使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
  重视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周期。学生在一节口语课中,必然有接受的高潮期、稳定期和低潮期。心理学上的“注意”说认为,学生接受同类信息的时间越长、内容越多,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也就随之分散和弱化。如果一节口语课请十个学生讲述同一或类似的话题,在前两、三个学生讲述时,大家的注意力一般很集中,对说话的内容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到了最后几个学生发言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开始做别的事。因此,教师在设计、组织课堂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资源”,力图让课堂的节奏和学生的“心理资源”合拍。
  “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在改变口语教师教学的僵化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以及塑造开放型的课堂,促成知识传播的良性循环方面,都收到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这种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为既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又经过大量实践证明的完善的教学模式、教学法。口语课教学的革新势在必行,但要使新的模式成型,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系统,其间还有漫漫长路需要去探索和追寻。
其他文献
微波加热具有快速性、整体性、即时性和选择性等优点,且设备紧凑,易于控制,对环境无污染。然而微波加热技术工业化应用发展较缓慢,尤其在高温领域,尚无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案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术后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经诊断为输卵管妊娠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手术者39例,行
成人学历教育受到了网络学历教育的巨大冲击。为了生存,成人学历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鉴网络学历教育的优点,以混合式教学开展授课,减轻学生的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成
从江西德兴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得到1株嗜酸细菌(命名为DX-A),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菌体宽×长为(0.45-0.55)μm×(1.1-2.1)μm,最适生长pH为3.5,最适生长温度为3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把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摆在了教育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思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策略三方面入手,谈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初中教学;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探讨  文言文语言精炼,初中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索然。那么,怎
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由于老少皆宜,对场地要求不高、便于开展,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般学校都有条件开展乒乓球教学。乒乓球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它能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且便于开展。但是,室外环境因素的制约和课堂简单枯燥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发展。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多角度考虑问题,多种教学手段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实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但受条件限制,乒乓
利用循环伏安、阴极极化等测试手段研究超级电池负极中活性炭(AC)电极在铅酸电池测试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比较AC电极与Pb电极在相同电位区间下的极化特性,考察-0.9~-0.4 V(vs.SCE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身就是通过人才的循环、管理与利用,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医院发展到一定规模程度,管理浮于表面时,如何能够切实贯彻管理方的理念,如何做到管理
写人文章是小学阶段最为常见的作文形式。在小学作文中,写人的文章描写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文章中常见的描写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  一、人物描写  描写人物可以直接地正面描写,也可以间接地侧面描写,所以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1.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即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