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对此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便是“因材施教”的出处,分层教学法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学生由于先天天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都停留在不同的层次,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会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数学教学是没有效果的,利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教学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每个学生都是极具差异性的个体,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这才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的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接受并理解知识信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数学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只需要一秒钟的顿悟就茅塞顿开,而对于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慢慢到抽象思维的高度,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授课,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这样一来,优生不能进一步提升,差生跟不上,这种不能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是无效的。而利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要求,如此一来,每个学生就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和最佳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充满学习的自信
  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对于探究难度较大的问题充满了兴趣,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和解决问题的喜悦中收获到了学习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如果按照“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不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要求,他们会因学习缺乏挑战而动力不足。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在一次次的打击中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样一来成绩只能越来越差,产生一种恶性循环。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优等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去探究难度较大的问题,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夯实基础,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从而更有学习上的动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
  一般说来,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知识过硬,学习能力、抽象能力较强的学生;(2)基础知识牢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潜力的学生;(3)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一定要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都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力求分层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分层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单凭成绩“一刀切”,实行有弹性的动态的分层。成绩只是分层的参考意见,每个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都是心中有数的,对自己都是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的,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可以使学生学习更有信心。分层确定以后,如果有学生发现自己跟不上或者可以进步更高层次,都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第三,教师要谨记分层为了对症下药,绝不是区别对待,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做到尽心尽力。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课堂层次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应注重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把层次教学法贯彻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1)导入新课。数学之间的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通常会以旧知识点来导入新的知识点,这时回顾旧知识点的任务可以让第三层次的学生来完成,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在由旧知识点过渡到新知识点时,涉及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时可以让第二层次的学生回答,如不完整,可由第一层次的学生补充。
  (2)新课讲解。由于新课讲解涉及多是基础知识,每个层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必须牢固,所以新课的讲解应尽量的具体详细,节奏稍慢,照顾到第三层次的学生。
  (3)课堂练习。新课讲完后,教师一般都会随堂布置课后练习,第一层次的学生一般都会很轻松地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变形题,或者是新旧知识点综合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在巩固新课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应加强良好解题思路的引导,解题格式的规范,在此基础上出一些稍难的题目加强训练。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细心指导,不断地通过基础习题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应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有所进步。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的情况下,应多给他们布置一些多知识点的综合题,奥数题等,让学生自觉的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题,能够探索出每个题型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情况下,应布置一些提高题,一两个知识点的综合题,重在掌握一般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不同题型使他们夯实基础。
  (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考核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他们的考核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教师在出试卷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将试题分层,可以在试题的后面标注每个层次学生是必做还是选做,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少出一些基础题,多增设一些提高题;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题的提出上多增设一些中档题和一道提高题;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应多做一些基础题,在基础上可以做一到两道中档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每个学生既力所能及,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分层教学法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学思想为指导思想的,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写作兴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基础和能力不同,所写出来的文章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在这之中,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
纵观历年的数学中考题,师生们普遍感到一些试题“似曾相识”。这是因为数学试题多数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就给了我们如下启示: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正确对例题展开一些探究,适当引申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题多解,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并找出多种解法中的共同规
语文教学要达到怎样的境界?许多人追求的是“披情入文”“心驰神往”的艺术灵气.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觉得要从“神入、领悟、内省”这三重关系的联系中去探求,以实现人们追求的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而“问题串”则为这一艺术增添了生命活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问题串的教学意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重难点,精心预设,优化“问题串”设计,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把握问题串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需要抓住有效的切入点,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从而激
谈你最近的创作和将来的计划?自2009年7月做完在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的个人艺术作品展以来,新作品做的不多,一是由于在学校忙于琐事,不能有整块的时间安排创作,二是个展后 Ta
您是以都市水墨蜚声画坛的,我很想了解您近来在这方面的发展和以后的计划?都市水墨的探索是一条漫漫之长路,我虽已用了近20年的时间去探讨,但现在觉得还很不够,很肤浅,还需要
语文既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也是实践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实用性学科,还是一门品德修养教育的学科,它能修身养性,使人的精神得到陶冶。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应掌握恰当的方法,使学生乐意去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及乐趣,还能接受品德修养的熏陶。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确保理解吸收语文知识的前提,所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关键措施。  一、转换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水平  对于语
谈谈您最近的创作及将来的规划。今年因工作调动(从南京书画院调至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往返于两京之间,琐事颇多,故创作受到一些影响。这段时间的创作主要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学物理的学生一般会对物理学科比较感兴趣,物理知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物理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浮想连翩。但是,不久就会有部分学生对教师自认为精彩的物理现象、知识麻木,感到讨厌。在讲解知识时,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好奇的提问,折断了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抓进了知识的框框中。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
谈你最近的创作及将来的计划2009年主要创作了入选11届全国美展的《花之梦》,这幅作品消耗了我不少精力。2008年底我随苏州政协采风团去福建惠安采风,这是我第二次到闽南,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