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真童趣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充满着童真童趣,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很贴近,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会感到可亲可近,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童真童趣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感知诗意中想象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代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写岀儿童追逐黄蝶的情景,既生动又有趣,让人读后浮想联翩,难以忘怀。人教版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产生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文本内容、插图以及文本空白处发挥想象,在感知诗意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1.在想象中揭示课题。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梦幻般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的;大海爱做梦,梦是蓝蓝的;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小朋友都爱做什么梦呢?在学生们想象的氛围中导入课题《彩色的梦》。2.在质疑中感知诗。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猜猜“彩色的梦”是怎样的梦?引导学生质疑:诗的开头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梦能用“把”来计算吗?“我”有哪些彩色的梦?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读全诗。3.在观察插图中想象。课文第二至四小节中具体描写了梦境。读课文第二节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梦中的有哪些景物?读课文第三节时,要引导学生找一找都有哪些景物(雪松、小鸟、小屋、太阳),然后抓住“拉、请、留下、结”等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读课文第四节时,要引导学生想象:“水果香”“季节风”可能画的是什么?4.文本空白中补白想象。读课文第一节时,可以抓住“聊天”和“跳蹦”引导学生想象:他们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打开笔盒,他们又会怎样“跳蹦”?读课文第二节时,抓住“滑过”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会有什么?读课文第三节时,引导学生结合“请小鸟留下歌声”来展开想象:小鸟留下怎样的歌声?读课文第四节时,引导学生从文尾的省略号想象:我的彩色的梦境还会有什么画面?5.拓展延伸中想象。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灵活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训练来拓展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教学课文第二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说一说:“脚尖滑过的地方”会有什么?教学课文第三节,可以“在热闹的池塘边”“在丰收的果园里”“在碧绿的田野里”等为引子,引导学生运用拟人句仿写一句诗歌;教学课文第四节时,可以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引导学生再说一说:“我”还有哪些彩色的梦?在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在感悟内容中想象
  童心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想象的。如人教版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文,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讲述了“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运用”的手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1.运用“我”的喜欢,表达喜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然后质疑:课文中的“我”喜欢什么呢?(渡口旁像绿色太阳伞的枫树,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的窝,我喜欢;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我喜欢。从而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运用对话,表达喜爱之情。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第5~12自然段,质疑:“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什么?3.运用按顺序的写法,表达喜爱的深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知道:课文的第5~12自然段是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最后写想到的,句子之间联系十分紧密。4.运用反复手法描写,感受节奏美。课文第1~4自然段,反复说“我喜欢”“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等,強调“我”对喜鹊的喜爱。第5~12自然段,反复说“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反复说“我懂得”,强调“我”懂得喜鹊的行动和语言。这种反复形成了一种语言的节奏美。5.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品读课文后质疑: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6.学习作者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文章,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课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來讲述,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默读、朗读、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练笔。(1)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2.填空: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__”。让学生在小练笔中提高习作能力。
  三、在感受故事中想象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游戏能激发儿童玩的兴趣与丰富的想象。如人教版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文,生动地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的沙滩上修筑城堡、编识童话故事,表现了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快乐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从课题入手,在想象中编故事。课文以“沙滩上的童话”为题,开篇点题,想象沙滩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文章第1自然段是总起句,点明了“海边的沙滩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题目是童话,实际是做游戏,编织了一个美妙、快乐的故事。2.发挥想象,描述游戏过程。课文第2~1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游戏过程:垒城堡—编童话。公主被困(起因)—攻打城堡(经过)—找到公主(结果)的顺序,层次淸晰,情趣盎然。3.想象对话,突出生动有趣。课文中有3组对话。第一组对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编织着“公主被抢”的故事;第二组对话:具体写孩子们商量怎样攻下城堡;第三组对话:找到公主后“我”对伙伴们说的话,表达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4.合理想象,编岀美丽的童话故事。从想象“魔王”和“公主”,让“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还商量“攻城”……把想象与现实、童话与游戏融为一体。营造岀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欢乐情景。5.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想象。课文抓住“补充”“商量”“反驳”这三个关键词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教师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孩子们是怎样抓住这三个词语来想象的?(如“补充”:“又有人补充一句——”“一个小伙伴继续补充——”第三说:“……公主在城堡里哭呢!”)让学生想象如何用“商量”和“反驳”来编写句子。6.拓展思维想象,布局谋篇,安排情节。教师可以从中心句(开头自然段)切入,以关键词“快乐”为发散点,以“想象”为线,辐射全文,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感受到这样的游戏能让大家体验到童真童趣。教师在学生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课后练习:用“补充”说五句话。如第一个小伙仹说:“沙滩有一只小海龟爬来爬去。”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提高造句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在自我描述中想象
  文章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有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有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写的,也有自述描写。许多作者为了使文章真实感人,选择了用自述的手法来写。如人教版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文,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作者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运用自述,描述“我”的两种感受。课文以虫子自述,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生动地描述了当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而这两部分都是围绕“小”的特点来描述的,使文章读起来妙趣横生,活泼、俏皮。2.运用对比,描述两种感受的理由。第一种(第1~2自然段)先写伙伴们当小虫子的感受——“一点儿都不好”,理由——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哪怕是小狗撒的一泡尿,也能把伙伴们淹得昏头昏脑;小鸟对伙伴的威胁更不用多说。第二种(第3~7自然段)主要写“我”当小虫子的感受——“还真不错”,理由——“我”在摇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是多么惬意!坐上“免费的特快列车”跟着小狗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是多么幸运!通过对比,想象岀两种不同的感受和理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3.运用设问开头,文章结构清晰。课文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不好”与“真不错”。这两点是以“小”的特点来描述的,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4.运用过渡句,让上下文紧扣。文中有两处过渡句,一处是“不过,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用“不过”表示语意转折到下一段;另一处是“我有很多小伙伴……”强调“特别”转折下文。运用过渡句让文章联贯,读了通顺流畅,朗朗上口。5.运用想象,写活了小虫子的生活特别有趣。作者通过观察小虫子的生活习性,再想象小虫子的有趣动作、活动。如“不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的”“我们会蹦进……被淹得昏头昏脑”“其实,那深水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等句子。这样想象“我”的伙伴小蟲子是多么生动有趣、活灵活现。6.运用假设,让文章拟人手法更逼真。如“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让小虫子拟人化,能唱歌、能听到声音、能按歌声找到小虫子,真是把小虫子写得栩栩如生,令人迷恋。教师在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要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小练笔:用“我喜欢……我喜欢……我喜欢……”造句,在造句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河南南阳某中学在操场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有的被扔进水桶,有的被锤子砸烂。学校工作人员称,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有人认为此举过于粗暴、极端;也有律师表示,此举涉嫌损害私人财产,并不可取……据媒体报道,事后,南阳市教育局已经给该校下发了整改通知,督促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说到校园创新,
期刊
在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阅读相关材料、听取经验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学校教研管理者这样介绍: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召开了几次几次研讨会,上了几节几节研究课,收到了几篇几篇研究论文,完成了多少多少个教学设计,制作了多少个多少个课件……总之是教研工作做得很扎实、很艰辛、也很有成效,但一旦问及这个研究项目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推广应用时,则常常张口结舌、不知所云。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推广应用,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资源。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领悟到:面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制,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错误成为教学的巨大财富,将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下面我结
期刊
游记,是记录旅行途中见闻和感悟的一类散文体文章。在小学教材中,游记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因为文章语言描写直观生动,富有情趣,情感真挚朴实,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课程资源。  一、沉入语言,细读文本的变化处  游记具有很强的现场性,而移步换景也正是游记记叙时的重要特点。为表达对象的需要,根据所写景物的不同,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会富于变化。在引导学生进行游记细读时,要细心体察文本语言,沉入
期刊
數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精髓,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核心素养的落地,主要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来实现,其中教材又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举措和手段。核心素养往往不是显性地在教材中呈现,而是蕴含在教学内容中。因此,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
期刊
参加工作3年即成为五华区最年轻的“十佳班主任”;2005年、2010年、2015年连续三次当选全国少代会代表,分别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全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小学校长当选的全国少工委副主任;“昆明市首届名校长”“云南省名校长魏晴工作坊坊主”“全国十佳辅导员”“全国少先队魏晴名师工作室导师”……从教30年来,伴随着发生在魏晴身上的先进事迹,各种名誉纷至沓来。到底是什么魔法,让
期刊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上课老师的娴熟的教学技巧。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境。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师独具的灵敏的课堂教学智慧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
期刊
小学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对于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人教版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学生学好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因而,这部分知識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呢? 
期刊
30年的辛劳汗水在平凡的讲台上挥洒,30年的青春芳华在学生成长路上绚丽绽放。“平凡却不平庸,直爽、果决、敢承担责任、处事公正,善于开启师生‘智慧之门’。”这就是师生家长眼中的刘春伟。  为自己开启一扇“奋进之门”,从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首届春城名校长,她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家长学生开启一扇服务之门,动员教师和家长开展
期刊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的重任。目前高中已将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归结为直观想象,作为六个数学核心素养成分之一进行讨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亦沿用此方式。小学阶段则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素养,几何直观视为空间观念的衍生素养进行素养架构。本文从空间观念入手,以现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并利用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框架对其做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