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对照组(采取慢性病日常管理)与观察组(采取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每组各有患者25例。结果:两组患者在管理后的收缩压(简称SBP)、舒张压(简称DBP)、脉压(简称PP)均较管理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防控中,能够明显减少血压水平,并且降低并发脑卒中的可能。
  【关键词】 高血压 细节管理 脑卒中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22-01
  高血压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病因[1],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发病率极高,而且并发症较多且十分严重,增长迅速。脑卒中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高血压疾病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一种最危险因素。社区高血压疾病开展细节管理,是指针对社区高血压疾病实施综合干预,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死亡率。现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进一步探究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患者,均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临床诊断标准,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包括24例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52-85岁之间,平均年龄(67.48±4.29)岁。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单位1mmHg等于0.13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脑卒中疾病需要通过头颅CT检查证实。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慢性疾病日常管理干预。
  观察组:应用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干预。按照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里面的缺陷环节开展细节管理。组建健康管理专员,开发、运用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2],强化社区医生的专业培训,编制个性化管理方案,强调双向转诊。通过疾控中心颁布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表格,进行统一化培训社区质控员。同时,通过上机核对、现场观察以及二次询问的方法对社区细节管理内容、数据录入以及体格检查等细节的真实性、准确性予以严格的质量监控。
  管理期间,社区医生应该对全部高血压患者进行访视,每三个月访视一次。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管理后的收缩压(简称SBP)、舒张压(简称DBP)、脉压(简称PP)均较管理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现在我国人口脑卒中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高血压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这也是减少脑血管患病率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次研究显示,通过日常管理与细节管理不同方法对照发现,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均较管理前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细节管理后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由此看出高血压患者进行细节管理干预,在血压水平控制方面获得了显著性提高,从而有效防控疾病的继续发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脉压水平增大,血管动脉壁所受压力、血管壁应切力均增大,很容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或是内皮功能紊乱。并且动脉壁受损还会促进体内细胞因子被激活,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脂质斑块失去稳定性,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往已有研究证实脉压可作为脑卒中发生的一项预报性因子。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对脉压水平进行了记录,两组患者经管理后脉压水平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水平更为显著。并且,观察组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机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就是在常规慢性疾病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精化、完善,能够明显减少血压水平,并且降低并发脑卒中的可能。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及脉压情况对比分析表( ±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机率对比分析表[n(%)]
  参考文献
  [1]周建华.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209-210.
  [2]沈菲,吴学智,白元等.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4):3956-3958.
  [3]王建松,郑润平,张慧英,等.高血压病早期管理对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5-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观察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者给予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结果:86例患者中显效7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6.5%。结论 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利凡诺 米索前列醇 中期妊娠 引产  【中图分类号】 R71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产褥感染患者按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事先预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分娩出血量、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工作差错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以及预防切口感染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住院时间、手术类型、切口类型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等都是导致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结论:对容易引起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
期刊
【摘 要】 对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实施体位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98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剖宫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9例。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给患者采用500ml复方平衡盐水+500m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但是不对患者进行任何干预。试验组:在对患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共12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而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危急重症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所需的抢救时间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让护理工作合理化与流程化,可以有效减少急诊抢救时间、降低急诊重症病人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心理应激反应影响评价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8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并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甲状腺患者护理的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对两组甲状腺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的各项生理指标的结果,探讨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单纯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合并有心脏病(心脏病组)以及糖尿病合并有肾病(肾病组),并随机选取30名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做对照(健康组),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值(FBG)、
期刊
【摘 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e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分析正常高原上围产期健康组及围产期心肌病组的左心室改变。方法:选取28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高原性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采集胸部旁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图像,应用2D-STI技术分析左室达峰时间、扭转及左室径向不同步指数。结果:高原性围生期心肌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结果,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辛伐他汀药物进行口服治疗,连续服用5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值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
期刊
【摘 要】 目的 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其病死率高,随着溶栓和介入术的广泛开展,以及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心源性猝死临床特点, 现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9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做一回顾性分析,结论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猝死病因、治疗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