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高职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淮安市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工作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如缺乏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利益驱动不大、地方经济的外向型程度的制约等等,最后提出了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制约因素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产学研结合的首要途径就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和共同发展。
而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因种种原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不甚理想,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往往上手慢,与工科类的专业人才需求相比,这一类专业人才的企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中小型企业往往每个企业1~2名即可满足需要,这种状况使得相关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更加缺乏兴趣。
那么制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2)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地处淮安市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这3所高职院校均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其中2所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各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校企合作上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3~5年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障碍,其校企合作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进行,主要调查了淮安市25家外经贸企业和3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相关情况,就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合作障碍及有关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
二、结果与讨论
1.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除了常规的校企合作形式,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模式的设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师资、做专题讲座、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和共建实习基地,接纳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提供翻译服务等形式外,被调查的3所院校中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还采用了引入阿里学院校企合作的形式。
阿里学院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个企业学院,秉承了既服务学校又服务企业的双重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线培训、现场授课和培训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培训项目帮助高校相关专业引入实践教学课程。实践证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学院合作的“阿里巴巴网商能力认证”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培训的学生被输送到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就业后很快就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
2.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中的主要障碍
(1)缺乏校企合作平台。从调查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平台的缺乏是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一大障碍。当学校有开展校企合作需求时,往往要发动教师去联系企业,这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高职教育极为重要的校企合作却变成了“靠人吃饭”,当学校有活动能力强的或与企业熟悉的人才时,校企合作工作就开展得很好,反之,则开展得举步维艰。从淮安市3所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数量的较大差异可以看出,因缺乏校企合作平台,导致规模相近的商务英语专业合作的企业数量却差距较大,3所院校中,合作数量最少的不足10家企业,合作数量最多的达到了26家,“靠人吃饭”的状况十分明显。
(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利益驱动不大。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多数企业领导普遍认为,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似乎无利可图。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原因是把学生实习看作是企业的负担,会给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带来干扰。同时,对企业本身又不会带来任何利益。所以许多企业所持的态度是尽量回避,更多是碍于情面被动接受,并且往往停留在参观、讲座等层面上,形式多于内容,在实习的内容和深度上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调查情况来看,淮安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给合作企业带来的利益较小。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3年来,一共为直接合作企业输送了毕业生近20人,几乎没有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承担的翻译服务很少,也没有为企业提供其他服务。而近两年来,合作企业为学校开展了讲座10余次,派出兼职教师20余名,接受学生实习逾500人次。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企业为学校做的工作远远大于学校为企业做的工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了o
(3)商务英语专业的局限性。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外贸公司业务员、外销员、单证操作员、涉外文秘人员等,因这些岗位在中小型企业中需求较小,外贸外语类需求总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且这些岗位很多都可以由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来承担。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这种低需求以及可替代性,大大降低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也降低了对企业的吸引力,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4)地方经济外向型程度的制约。地方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是制约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外向型程度越高,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越有利,相应地对校企合作工作也就越有利,反之则越不利。淮安市地处苏北,与苏南和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其外向型经济有较大差距,导致了企业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较低,这大大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3.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障碍的解决思路
(1)政企校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供合作需求信息、提供合作建议等。以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为例,政府部门可以由外经局、海关等部门牵头,由高校、中职校和企业作为成员,成立服务商务英语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合作办可以设立在学校或企业,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利用便利的通讯手段、网络技术进行及时联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或者成立由行业主管、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教育部门及地方政府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有关问题,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
(2)维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首先,政府通过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立法,遵循“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合理分摊教育成本,维护企业利益。 如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实行经费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对企业下达的订单,学校应该保质保量地如期提供人力资源;对于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应该有权挑选其中的优秀毕业生,以改变当前企业参与不参与职业教育一个样的局面。
其次,依据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互补性,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寻找校企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在充分地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提出双赢的校企合作方案,使企业感兴趣并愿意与学校合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高校这个平台,通过宣讲、网络通讯、电视、报纸等各种渠道做好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的宣传,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3)大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要规避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局限性对校企合作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大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工作。
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方面主要是确立了以“商务为本,英语为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互动的BEC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能力(capability)培养为核心。这种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强化了学生素质,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已有多名优秀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服务企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从而也增强了学校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间接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4)引入“阿里巴巴校企合作班”等企业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在校企合作渠道上,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引入“阿里巴巴校企合作班”,从而为学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与更多的企业建立起间接的联系。这种合作班因为有企业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因此能够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的间接合作通道,是对直接的校企合作的一种有益补充。实践证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采用该合作模式,创办了苏北首家“阿里巴巴校企合作班”,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周边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经过合作班培训的学生很多都在阿里巴巴旗下的企业中就业,大大推进了校企合作工作。
三、结语
总之,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必须克服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障碍,本着校企双赢的合作思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挖掘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和学校的利益点,积极调动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引入企业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从而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制约因素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产学研结合的首要途径就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发展高职教育必须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和共同发展。
而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因种种原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不甚理想,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往往上手慢,与工科类的专业人才需求相比,这一类专业人才的企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中小型企业往往每个企业1~2名即可满足需要,这种状况使得相关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更加缺乏兴趣。
那么制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2)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地处淮安市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这3所高职院校均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其中2所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各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校企合作上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3~5年的努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障碍,其校企合作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进行,主要调查了淮安市25家外经贸企业和3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相关情况,就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合作障碍及有关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
二、结果与讨论
1.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除了常规的校企合作形式,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模式的设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师资、做专题讲座、对学生实训进行指导,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和共建实习基地,接纳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提供翻译服务等形式外,被调查的3所院校中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还采用了引入阿里学院校企合作的形式。
阿里学院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个企业学院,秉承了既服务学校又服务企业的双重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线培训、现场授课和培训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培训项目帮助高校相关专业引入实践教学课程。实践证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学院合作的“阿里巴巴网商能力认证”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培训的学生被输送到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就业后很快就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
2.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中的主要障碍
(1)缺乏校企合作平台。从调查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平台的缺乏是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一大障碍。当学校有开展校企合作需求时,往往要发动教师去联系企业,这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高职教育极为重要的校企合作却变成了“靠人吃饭”,当学校有活动能力强的或与企业熟悉的人才时,校企合作工作就开展得很好,反之,则开展得举步维艰。从淮安市3所高职院校的合作企业数量的较大差异可以看出,因缺乏校企合作平台,导致规模相近的商务英语专业合作的企业数量却差距较大,3所院校中,合作数量最少的不足10家企业,合作数量最多的达到了26家,“靠人吃饭”的状况十分明显。
(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利益驱动不大。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多数企业领导普遍认为,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似乎无利可图。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原因是把学生实习看作是企业的负担,会给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带来干扰。同时,对企业本身又不会带来任何利益。所以许多企业所持的态度是尽量回避,更多是碍于情面被动接受,并且往往停留在参观、讲座等层面上,形式多于内容,在实习的内容和深度上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调查情况来看,淮安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给合作企业带来的利益较小。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3年来,一共为直接合作企业输送了毕业生近20人,几乎没有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承担的翻译服务很少,也没有为企业提供其他服务。而近两年来,合作企业为学校开展了讲座10余次,派出兼职教师20余名,接受学生实习逾500人次。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企业为学校做的工作远远大于学校为企业做的工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了o
(3)商务英语专业的局限性。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外贸公司业务员、外销员、单证操作员、涉外文秘人员等,因这些岗位在中小型企业中需求较小,外贸外语类需求总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且这些岗位很多都可以由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来承担。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这种低需求以及可替代性,大大降低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也降低了对企业的吸引力,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4)地方经济外向型程度的制约。地方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是制约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外向型程度越高,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越有利,相应地对校企合作工作也就越有利,反之则越不利。淮安市地处苏北,与苏南和沿海开放地区相比,其外向型经济有较大差距,导致了企业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较低,这大大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3.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障碍的解决思路
(1)政企校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供合作需求信息、提供合作建议等。以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为例,政府部门可以由外经局、海关等部门牵头,由高校、中职校和企业作为成员,成立服务商务英语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合作办可以设立在学校或企业,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利用便利的通讯手段、网络技术进行及时联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或者成立由行业主管、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教育部门及地方政府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有关问题,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
(2)维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首先,政府通过对职业教育投入进行立法,遵循“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合理分摊教育成本,维护企业利益。 如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实行经费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对企业下达的订单,学校应该保质保量地如期提供人力资源;对于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应该有权挑选其中的优秀毕业生,以改变当前企业参与不参与职业教育一个样的局面。
其次,依据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互补性,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寻找校企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在充分地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提出双赢的校企合作方案,使企业感兴趣并愿意与学校合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高校这个平台,通过宣讲、网络通讯、电视、报纸等各种渠道做好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的宣传,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3)大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要规避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局限性对校企合作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大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工作。
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方面主要是确立了以“商务为本,英语为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互动的BEC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以英语(English)为主线,以能力(capability)培养为核心。这种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强化了学生素质,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已有多名优秀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服务企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从而也增强了学校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间接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4)引入“阿里巴巴校企合作班”等企业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在校企合作渠道上,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引入“阿里巴巴校企合作班”,从而为学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与更多的企业建立起间接的联系。这种合作班因为有企业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因此能够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的间接合作通道,是对直接的校企合作的一种有益补充。实践证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采用该合作模式,创办了苏北首家“阿里巴巴校企合作班”,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周边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经过合作班培训的学生很多都在阿里巴巴旗下的企业中就业,大大推进了校企合作工作。
三、结语
总之,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必须克服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障碍,本着校企双赢的合作思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挖掘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和学校的利益点,积极调动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引入企业创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从而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