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金鸡湖畔,共话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发展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2日—4日,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三天的时间里,30余位生物技术领域院士、300余位演讲专家及2000余位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园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嘉宾齐聚金鸡湖畔,共话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发展。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大会以“科技助力健康、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生物技术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发展,并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医疗器械与体外诊断、前沿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等内容,全方位展现生物技术领域最新发展态势。
  3个大会报告、26场分会、3场闭门会
  引领生物技术领域新风向这是一场专业性极强的大会。
  专业首先体现在:大会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了45位院士,还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大会还设置了3个大会报告、26场分会、3场闭门会及重磅发布等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情况、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前沿生物技术、“十三五”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等诸多前沿话题成为大会热点。
  开幕式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直言,十三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投入,通过国家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学基金等主要科技计划,这五年累计投入专家财政经费730亿元左右。2019年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一位,去年生物技术领域发表论文115万篇左右,相比2018年增长了23%,生物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三位院士还分别做了《2020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20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19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等三场报告,展现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创新重要成果,预测生物科技发展趋势,共谋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未来。
  除了开幕式,本次大会还有26场分会和3场闭门会,亮点纷呈。
  在议程设置上,大会既侧重了当下热点的创新药物研发、生命科学与前沿技术、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等生物科学发展最前沿的学术交流,也对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创新合作与资本、生物制造等议题加以高度重视,同时还为体外诊断、临床医学等产学研联动的一线部门提供了展示机会。
  除了诸多专业分论坛,大会还为一线科研人才特别设置了生物技术青年人才论坛,鼓励科研人才内部的交流、展示和对自身境遇的探讨,激励生物技术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创造,为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蝉联第一跑出生物产业发展“加速度”
  无论是对生物行业还是园区来说,此次大会都堪称“里程碑”事件。
  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一场专业、重磅的大会,有助于为行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发挥“杠杆”优势。对于园区而言,苏州正在逐步站上中国生物技术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
  大会现场,《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发布,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和龙头竞争力等5个主要指标均名列前茅。在含金量最高的產业竞争力排名中,园区再次以卓越的产业创新能力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中名列第一,人才竞争力也同时攀升至第一,综合竞争力攀升至第二位。
  近年来,苏州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并明确将其列为“一号产业”重点打造,对标波士顿打造万亿级“中国药谷”。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药谷”的核心承载区,已成为我国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借助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举办的契机,园区将在生物医药关键技术领域布局一批重大科学设施、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进一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项目,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面向未来,园区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力争到2022年,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300家,上市企业突破24家,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到2025年,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000家,上市企业突破30家,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形成2-3个具有国际引领地位与竞争优势的子领域产业集群。
  现场大咖声音:
  @徐南平(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创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生物技术最重要的任务,加快补齐短板,提高创新能力,支撑人民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国的生物技术创新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面对新的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推动生物技术各领域交叉应用协同发展,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重视融合国内外领先技术;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加强基础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以应用需求带动基础研究,在生物技术领域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肩负起的使命就是把中国的东西传承好,同时要吸收应用西方好的科技,双方结合最后做好我们的创新。
其他文献
A*STAR企业合作中心:  深化中新合作,推动双方科技创新再攀新高  11月18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A*STAR)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正式启动,这也是A*STAR首次在新加坡以外设立分支机构,当前,位于腾飞创新园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已完成装修并入驻。  新加坡-江苏合
期刊
往喀什的卧铺车厢,一眼望去皆维吾尔族,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待到熄灯,渐渐安静下来,躺下翻了几个身,酣然入梦。  天亮时被列车员叫卖声吵醒,推车上摆着哈密瓜,又大又便宜,买了一只当作早餐。火车一站一站,不紧不慢,看了会野景,觉得眼皮沉重,复又入眠。睡到下午方醒,回去车票未有着落,心里难免有些忐忑。  晚上八点多到站,天色依旧大亮。下车即有人招揽住宿,中年汉人,戴着银边眼镜,斯斯文文。宾馆乃车站开办,
期刊
新加坡是世界上四大金融中心之一,许多外资银行的亚太总部全都在此落户,“金色经济”扬名海外,而在聚力打造长三角上海金融副中心的苏州工业园区,环金鸡湖CBD,几乎随处可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据了解,苏州90%的银行分行,50%的保险分公司都在此集聚,外资银行数全省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多年来,园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区”等国家战略,深化
期刊
改革和开放,是苏州工业园区鲜明的品格之一。其中,行政审批制度的彻底改革,可谓“开全国之先河”。如今,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园区凭借精简高效、勤政廉政的行政管理体制,用“真心”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安心”与“知心”。  让数据“多跑腿”,优质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一网通办”实现了便民惠企的“加速度”。对企业,“一网通办”罗列完整事项,定制个性化服务;对个人,“一网通办”下足功夫,通过线上将信息归集到一个
期刊
陈永明任职凯德集团(中国)商业管理首席执行官。说起苏州工业园区,他表示“作为中国新加坡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开发之初便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为范本,学习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如今的园区为苏州的繁荣带来了蓬勃的商机和活力。”  用心打造城市商业标杆  凯德集团在1994年进入中国,是进入中国最早的外资开发商之一,可以说,凯德集团全面参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历程。199
期刊
智慧芽是专注于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科技平台,在对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工作中,智慧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智慧芽苏州公司的副总经理,胡阳颇感自豪。他也为自己能够工作、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感到欣慰。  他直言,这是一种精神愉悦,幸福感爆棚。  悄悄考察,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  没来园区之前,他听说这里看不到虫子,生态很差。2016年春节假期,他懷揣着忐忑的心情,悄悄过来考察,
期刊
1990年10月,中国与新加坡签署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94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决定共同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也在中新全面合作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从此,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与新加坡结下了不解之缘。  26年过去了,当初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用自身发展史向世人讲述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同样,这也是中国与新加坡众多故事中
期刊
徐钲淇是苏州人,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學,一次机缘巧合,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考察活动,他作为毕业生代表专程赴新加坡负责接待,这也为他两年后来园区工作埋下伏笔。  链接园区和新加坡,做好科技项目落户  2017年,徐钲淇回到家乡苏州,在园区创办南洋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作为中新合作典范,园区与新加坡的联系较其他城市更为紧密。多年来,园区政府也一直在加强中新合作,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建区26年来,广泛借鉴新加坡经验,涵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在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副教授屠立峰看来,园区协同发展已然成为都市化样板。他说,“借鉴新加坡做法,融合苏州特色,成就园区经验。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所有创业者对资本渴望的真实写照。  每一位拥有激情的创业者,总是充满着梦想,而在他们圆梦路上,离不开梦想导师和圆梦平台的助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一位懂得欣赏他们的导师,很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  这几年,全球各类创业大赛风起云涌,都从不同程度上为有梦想的创业者带去了希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苏州这个充满了创新创业激情的城市,自然也不會少了创业大赛的身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