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英语演说名篇对历史的反映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本文通过研究英语演说名篇对历史的反映,探讨通过它了解英语国家历史,培养国际视野,加强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英语演说 历史进程 政治制度和政党 内政外交政策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 Robert Lado)说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1]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刘润清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包括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2]因此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习文化。
  语篇具有交际的功能,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很多脍炙人口的英语演说名篇都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或导火索。正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所说:“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教师和古人的使者。”[3]因此这些演说不仅有助于学习语言,还是了解英美等国家历史的窗口。它们对英语国家历史的反映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进程
  以美国演说名篇为例,它们勾勒出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轮廓,是了解美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1775)为美国历史的第一章—独立战争(1775—1783)揭开序幕。在美国内战(1861-1865)期间,林肯总统期间发表了著名的的《葛底斯堡演说》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1863)。废除了奴隶制,“在内战结束后40年间,美国迅速跻身于世界工业强国的首位。”[4]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之际,西奥多·罗斯福以《勤奋的生活》(1899)警告美国公民不要苟且偷安,只有“过艰苦奋斗的生活”,才能“最终达到真正伟大国家的目标”。他就任总统后,对内推行改革,对外实行扩张,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世纪之交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在1903年通过不平等条约廉价购买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租让权,运河工程的负责人戈瑟尔斯将军即将出任运河区首任总督,这正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演说《戈瑟尔斯将军和巴拿马运河》(1914)的历史背景。1914年爆发的一战最后将欧洲拖至崩溃的边缘,却将美国提高到国际社会的领先地位。伍德罗·威尔逊总统1919年以《关于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阐述美国立场,倡议成立“国联”改变国际秩序,却未能最终在国内通过。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在国家经济濒临崩溃之际,借助一系列广播演说直接与人民对话。《炉边谈话》、《要求对日本宣战》、《他们需要您的赐福》、《大萧条时期》等再现了一个大萧条时期(1929-1933)“罗斯福新政”下和二战(1941-1945)时期的美国,反映了他“成为整个国家的舵手”,“一个旧世界的拯救者和一个新世界的开创者”[5]的过程。……这条线索一直延伸到约翰·克里的《退伍军人反对越南战争》(1971),吉米·卡特通过美国三大电视公司向全美发表《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8)……直至当前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2009、2013年两任就职演说和宣布本拉登被击毙的演讲等。这些演说都已成为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涵盖美国各个重要历史阶段,记录着“这个国家在100年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然后再过了100年成为政治上的超级强国”[6]的历程,也承载着他全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危机。英国演说名篇同样可以被视为一部浓缩了的英国史。
  二、政治制度和政党
  美国的总统制体现在它的演说名篇中。国父华盛顿连任两届后宣布辞职。在他1796年著名的《告别演说》中,重申三权分立制度—“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强调在美国“有必要进行这些试验,也有必要继续这些试验。”1787由他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根据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制定了联邦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同时又相互制衡。约两个世纪后水门事件爆发。经过一系列的司法诉讼,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首席大法官裁决尼克松总统必须交出有关的录音带。在国会(congress) 众议院(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几乎可以肯定会通过弹劾总统的动议,也很可能会被参议院(the senate) 定罪的情况下,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发表电视演说《辞职演讲》,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在这种制度下被迫正式宣布辞职的总统。
  英国是典型的议会(parliament)制国家,悠久的历史至少反映在1655年克伦威尔的演说《论解散议会》……至1940年丘吉尔在二战初期临危受命后首次在议会发表的演说《“热血、汗水和眼泪”》等。“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7]。在上院(the House of Lords)发表的演说有埃德蒙·伯克的《控告沃伦·哈斯丁》(1788)、威廉·皮特的《北美是不可征服的》等。占据主流的是下院(the House of Commons),而不是上院的演说,证实了“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8],如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的《论改革法案》(1831)、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一战爆发后对德宣战前一天发表的《英国的立场》(1914)、二战要爆发前安东尼·艾登的《坚定的政策》(1938)以及丘吉尔通报法国陷落,展望本国前景的《“他们最光辉的时刻”》(1940)等名篇。
  英美政坛人物的演说名篇也反映了其主要政党的历史概况,如美国两大政党—共和党(the Democrats)和民主党(the Republicans)的主张及两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情况。共和党人代表包括林肯、艾森豪威尔、西奥多·罗斯福、理查德·尼克松、罗纳德·里根总统等,民主党的代表人物有肯尼迪、富兰克林·罗斯福、伍德罗·威尔逊、吉米·卡特及现任总统奥巴马等。
  在英国议会制下,“议会至上”实质是“执政党至上”。1741年辉格党(Whig)领袖罗伯特·沃尔波特在议会进行自我辩护的演说《论撤职动议》。另一位领袖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在1794年的演说《自由就是秩序》中,抨击了托利党的政策。辉格党到19世纪中叶演变为自由党(Liberal Party),1879年领袖格莱斯顿在议会发表经典演说《论内政和外交》,共四次出任首相。一战爆发后不久,另一位领袖劳合·乔治于1914年发表《告国民书》,在1916-1922期间任首相。   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另一政党托利党(Tory)在1833年改称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在20世纪的英国政坛占主导地位,也是目前英国第一大党。1937年领袖张伯伦任首相,在二战一触即发之际推行绥靖政策以换取和平。而另一代表﹑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则坚决反对,于1938年2月辞职后在下院做答辩演说《坚定的政策》。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引咎辞职后,丘吉尔继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二战。撒切尔夫人也是保守党领袖。现任领袖是首相卡梅伦。
  工党历史最短,也反映在演说中。成立于1900年的劳工代表委员在1906年改称工党。1919年詹姆士·拉姆齐·麦克唐纳在工党议会上发表演说《和平》。1924年在自由党的支持下,他带领工党组阁,成为历史上首位工党籍的首相。此后工党逐步取代了自由党,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1941年另一位工党政治家克莱门特·理查·艾德礼代表英国政府出席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劳工组织会议,发表著名的演说《大西洋宪章》,1945年接替丘吉尔任首相(1945~1951)。前首相布莱尔也属于工党。
  三、内政外交政策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演说用于劝说和劝阻”[9]。英国自由党领袖格莱斯顿1879年的一篇演讲即名为《论内政和外交》。在农业不景气的社会状况下,他反对“恢复那种有害的、起阻挠作用的、使农村贫瘠的保护制度”,并提出六条外交原则挽救困境,并于次年再次出任首相。国家元首的演说更可谓是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宣言。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代表本国政府讲话《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即将正式告终,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以“一国两制”的形式收回香港主权。彬彬有礼之下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在2014年9月15日苏格兰公决前3天,卡梅伦则以英国首相的身份激情演讲,代表政府深情挽留苏格兰。18日的公投最后以55%反对,45% 赞成的结果使苏格兰留在英国版图内。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我们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这篇演说可谓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源头。这一政策一直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10]《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1961)被公认为美国史上最精彩的演说之一,迄今没有改变的美国立场、观念、思维与行为模式在这篇演说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是有效地运用多种修辞格传播意识形态的典范。“修辞学呈现为意识形态的意指方面”[11],演说阐述新政府针对不同类别国家的外交政策,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紧扣时代脉搏,凸显冷战特色。同时传递了美国的传统、理想和价值观,代表美国继续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展示了典型的美国形象。
  有些演说突出了战争与和平问题。以英国演说为例,从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大军压境之际,伊丽莎白一世在提尔伯瑞发表的“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伟大的女王的演讲”[12],至二战中乔治六世发表的“国王的演讲”和丘吉尔首相的一系列著名战时演说等。它们记录着英国在重要历史关头的立场、战略和政策,反映了君主和政治家为本国利益高瞻远瞩,鞠躬尽瘁,不畏强敌,坚持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在战争时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的士气。
  四、一些演说甚至改变或推进了历史进程
  如英王爱德华八世(1936.1-1937.12)在位仅325天,为了与两度离异的美国妇女沃利斯·辛普森结婚,于1936年12月11日向全国臣民发表《退位演说》,宣布为爱情退位。弟弟约克公爵被迫即位,成为乔治六世。在1939年二战即将爆发之际,他克服口吃的缺陷发表了“国王的演讲”,鼓舞全国士气。他去世后长女即位,成为当今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历史的进程因此被改写。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应美国国会邀请以英语发表历史性演说《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成为在国会演说的第一个中国人。通过无线电广播后,引起美国朝野的强烈反响。美国遭受太平洋战争的重创后,在罗斯福总统联华抗日的政策下,这不仅成功为我国争取到外援,参众两院相继通过废除排华法案,在1943年12月17日由总统签署生效。历时61年、由阿瑟总统在1882年5月6日签署的排华法案正式退出美国历史。
  1968年4月4日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许多地方发生暴乱。当晚罗伯特·肯尼迪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一个黑人区发表的《就马丁· 路德· 金遇刺事件评论》,倡导理解、包容、谅解、同情和关爱,引导人们化悲愤为智慧和宽容,有效阻止了当地的暴乱,跻身于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100篇演说。
  “每逢危急关头,必有豪言壮举。”英语演说名篇穿越时空,浓缩历史,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775年在殖民地命运生死攸关的一刻,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帕特里克·亨利在《不自由、毋宁死》中即强调:“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那就是经验之灯。除了过去的经验,我别无他法判断未来。”此外,教育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这些历史名人的生平也是人文教育的好教材。正是伟人们坚持正义和真理、不畏牺牲,坚韧不拔、造福于社会的精神和不随波逐流的个性,推进着历史进步。他们也因此名垂青史,永为后世敬仰。例如,在1381年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中,英国牧师约翰·保尔领导队伍前往伦敦,沿途发表著名的演说《奴隶与自由民》,应者甚众。起义失败后他被捕,受酷刑而死。“亚当和夏娃男耕女织时,有谁是什么绅士? ”一句话不仅鼓舞了起义者,而且成为宣传社会平等的名言。美国废奴主义领袖约翰·布朗在1855年的1次斗争中牺牲了3个儿子,在1859年领导起义失败后又被弗吉尼亚州法院控以叛国罪。他在《被判绞刑时发表的讲话》中正义凛然地宣布甘愿为正义牺牲。正是他的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推进了奴隶解放运动,加速了美国内战的爆发,后来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他们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需要层次论的最高级需求—“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些正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的人,他们已经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度”;[13]   文化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自觉”已成为当今时代的要求—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时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条件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14]不同文化在全球层面上大规模交流与互动,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才能迎接来自不同文化的挑战,最终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学习英语演说名篇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也不失为了解英语国家历史,加强人文教育的一种捷径;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通过融语言、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加强高校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国家对现代化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为首都医科大学校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2013SK06)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333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3]汪乾祥,刘英杰编.中外名言佳句精选[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379
  [4]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M].海南出版社,2009:521
  [5]、[6]纪录片<华尔街>主创团队编著.华尔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141﹑64
  [7]、[8]百度百科:英国议会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3574589.htm
  [9]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28
  [10]百度百科:孤立主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078.htm
  [11]屠友祥.修辞与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
  [12]BBC英国史第7集, http://www.tudou.com/listplay/o1-NCG_asPQ/cWsGJ6UynWw.html
  [13]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74,400
  [14]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44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北京)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国内外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十分迫切而又艰巨,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课堂教学在教育平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进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大学生成了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学课
期刊
[摘要]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自主性外语学习进行了大量探讨与研究 ,但都限于对自主性外语学习能力进行界定、对其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等进行阐述与分析。本文侧重对大学生自主性外语学习能力的调查。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我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以为英语自主学习就是一个人学习。针对这个误区,老师做了引导干预实验来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
期刊
一、引言  数学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产物。华罗庚教授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人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简化生活中的繁琐问题,让数学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忽视这一环节,过多强调数学的系统化和应试功能,造成了数学与生活的脱节,使得数学成为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神秘世界。教师为“教”而教,把知识填鸭式的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
期刊
班级集体是学校教育结构中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组织者,是学校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而且还要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从事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就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火车
期刊
[摘要]针对80C51系列单片机在二-十进制调整指令DA A指令学习时,在考试或做习题进行笔算时对进位标志位CY和辅助进位标志位AC的影响存在的错误认识加以分析介绍。用列举法分情况把根据调整规则加相应数值的结果和用DA A指令直接调整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二-十进制调整指令 CY AC 正确结论  [中图分类号]TP368.2 [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8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除了课堂授课以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可拓展教育渠道,既能使学生在智慧上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洗礼,又能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长进,生活上更加丰富,身心得到锻炼。作者通过道德讲堂的实践这一生活化途径,论述在中职学校如何渗透德育。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 道德讲堂 中职学校  引言:“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德育也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取创新精神,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被动地学习“制度化的知识”,严重阻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我们应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建立鼓励艺术设计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机制,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师引导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不断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学生学习达到高效。在我们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中,我的思考和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意蕴是隐藏于作品中的最高艺术境界。意蕴的表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美术教学应当加强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进行艺术体验,培养他们丰富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意蕴的把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一、何谓美术作品之意蕴  美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艺术构思利用线条与色彩将作品的神韵包藏在画面之中。如同寓言将某一哲理与教训包容于故事之中一样,人的眼睛、面孔、皮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是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总结、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我院校企合作的实践,总结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特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构成,应该包括校企双方的认知、情感、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方面以及社会与政府的协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作,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