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盛:一个因树林茂盛而得名的地方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一个地名,大都有何以为名的根源。都安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地方,相传远古时候就是植被茂密,古木参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郁郁葱葱、菁菁盛盛,故名“菁盛”。
  不过,菁盛得名于草木茂盛,却成名于当地的风物。正如一句无名诗所述的那样:“天下风物处处是,都安菁盛也风流。”
  菁菁盛盛名副其实
  来到菁盛的人,必到文华村加意屯。因为这里有一株“葡萄工”。村民没人知道这株细根穿入好几块台地、繁茂的枝叶爬满大半边石山、根围达163厘米的“葡萄王”生于何时,只知道它是当地最为有名的植物。村民说,这株“葡萄王”小年都结1000多公斤的葡萄,大年更是高达3000多公斤。
  当然,这株“葡萄王”在菁盛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依存在菁盛繁茂的植被当中。如今的菁盛虽然没有了参天的古树,却依然是植物的王国。走進菁盛地界,十多公里的红水河峡谷,凤尾竹、牛尾树、任豆树、枫树、椿树无处不在。河岸两边的临水崖壁上,榕树及各种乔木倒挂成长,有些树枝伸入水中,在水面形成一排排独特的风景。河岸之上,木棉树成排而立,每到开花季节,大红、粉红的木棉花成为沿河两岸最为美丽的景致。
  菁盛多竹子。十里红水河岸,钩刺竹一丛连一丛,每当峡谷有风刮来的时候,竹枝互碰,竹叶互擦,发出的声音形成美妙的大自然乐章。从河两岸再往远一些的地方,格鲁花、三月花、苦菜花以及不知名的花草,构成五颜六色的画面,共同美化这一片土地。
  茂密的植被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据村民介绍,菁盛地界上,各种野生动物众多,有金丝猴、穿山甲、南蛇、豹、山鸡、箭猪、野猪、野狗、灵猫、蛤蚧等。
  从菁盛流过的红水河,不仅滋养了当地繁盛的植被,也给菁盛带来了方便的水上交通和极好的商机。20世纪50年代之前,菁盛是一个商品集散地,每天都有各种货船停靠在菁盛码头,有从天峨、东兰、巴马而来的运货船只,也有把货物运往梧州等地经停的船只。本地的特产如桐油、纱纸、黄豆、山羊、肉猪、沙皮等基本上都通过这里运往外地销售。而洋纱、布匹、煤油、食盐、洋钉等“洋货”也是由这里运达当地。抗日战争时期,曾有几艘火轮停靠在这里,街上有几家商店,大部分是广东等外地人来做生意的,给山村带来了商机。
  五大雄关各县气势
  在菁盛境内,有五大雄关:匹夫关、灭瑶关、刁坳关、弄美关和娘娘隘。其中最为有名的当为匹夫关。匹夫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地势而与太平天国“结缘”。匹夫关位于都宜公路26公里处,左边是高耸的悬崖绝壁,右边是红水河,以前曾经有一条羊肠小道通过。当地土司十分清楚此地的重要性,于是在小道口筑了一道石门,让这里变成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地。1860年,太平天国将领石镇吉率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从百色开拔去宜山(今宜州)与石达开会合。当队伍到达匹夫关时,遇到安定土司潘风岗指挥的团丁围攻,双方血战数日,太平军全军覆没。这一史实,在《广西通史》中有记载。
  匹夫关石壁上镌刻的“炬岈”二字,字径约有50厘米,竖排,气势雄浑,两旁有小字,右边是“时成化戊戌年谷旦”,左边是“中顺大夫舞阴裔岑鐩书”。据说这两个字的作者为岑氏,可能是当时思恩府知府。安定土司是思恩府属地,因有功于朝廷,得到皇帝赏赐大夫称号。
  匹夫关的石壁前有一座庙宇,当地人称“娘娘庙”。此地也叫“娘娘隘”。如果说匹夫关是纯粹的血火战场,娘娘隘则多了一分凄美的意境。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从西天飞往东海寻亲,飞到此地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地势过于险峻,会给来往的人们带来许多危险。于是她便留了下来,目的是当人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施以援手。久而久之,她变成了一块石头,永远留在了这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不知名的仙女,便立庙以祀,故得名“娘娘隘”。
  还有一个类似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明朝时期,将领王阳明奉皇命率部征剿“南蛮”。在王阳明的军队中,有一个年轻的军官在战场上被俘并下落不明。他的未婚妻在家等待多年见他一直未归,便走向了千里寻夫之路。一路打听,得知未婚夫最后的战场就在红水河边的菁盛。于是,她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而来,后因路途劳累病倒。而此时战场己无军队的踪影,四周也看不到人烟。这位姑娘无处治病,不久便死去。山上的动物被姑娘的行为所感动,便日夜搬石垒土将她的尸体掩埋。后来,人们路过此地都会献上一束花,以表示对她的敬意和纪念。
  据当地村民讲,1949年冬,国民党残部败退经过娘娘隘,因当地游击队远征,只留下民兵把守,一位郭姓民兵仅凭一支步枪,借助城墙,与一团人马对抗半天。后敌人爬上马铃山,绕到这位民兵头上开火,他才被迫撤退,一团人马才能通过,由此可见娘娘隘的神奇之处。
其他文献
在北海,银海区平阳镇东山村很特别。  它是北海市唯一一个壮、瑶族聚居的行政村。1993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等14个乡镇的大石山区的壮、瑶两个少数民族群众响应国家号召,集体异地安置到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星村的思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村民得到重新选址安置并成立东山村。  东山村始终凝聚着村民的努力和奋斗。他们每个细小的一分钟看似平常,却处处显露出民族融合和团结进发出来的活力。  1分钟,
期刊
镇江金山湖畔,一个衣着华美的少年正摇着扇子观赏湖光山色。忽然“哗啦”一声,身旁路过的一个挑水姑娘脚步不稳,身子一歪,水桶里荡出来的水花溅湿了少年的衣裳。  少年刚要发火,看到那挑水姑娘明亮而略带羞怯的眸子,呆住了,连她的道歉都没有听见。待他回过神,姑娘已走远,少年望着那纤瘦的背影和两条漆黑的长辫子怅然若失。  少年没有心思再赏景,信步回了家。刚一进花厅,就被父亲沉着脸教训了一番:“春生,你整天这样
期刊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比如我们瑶族。各民族过节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唱歌、跳舞的欢乐主题却大抵相似。八桂春来早,“三月三”节日期间,连空气都弥漫着山歌的味道与芬芳气息,令我不禁想起20世纪90年代去“塘底坳”(地名)赶歌圩的情景来。  我的老家桂林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在交通和信息并不太发达的90年代,赶歌圩、唱山歌、对山歌及以歌传情、以歌结亲是年轻人的一件重大
期刊
桃花红,李花白。春天的缤纷烂漫中,桂西北山边地头不时能见到长着灰白叶子的灌木开满质朴无华、芳香馥郁的花。这种壮话叫作“花卖”的花树,我小时候没有认真研究过它的学名,那年念着毛主席“战地黄花分外香”这句诗,正值花开季节,教室外飘来阵阵花香,想到“花卖”那碎玉般密簇一团的细细花丝是淡淡的浅浅的黄,花更是分外的香,我便不假思索将“花卖”当作老人家诗中写意的“黄花”。  上大学时,我读的是农学专业。念过植
期刊
在广西许多地方,农历三月初三都有在房屋门楣上插枫叶的习俗。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年春季,岜下屯发生瘟疫。得病的人初时流涕流泪,再是头痛身痛,后到卧床不起,严重的甚至不治身亡。有些是一人得病,传染全家;有些是一家得病,传染邻里,连去看望的亲戚也未能幸免。  一时间,有病患的人家或是忙着求医抓药,或是忙着祭祖拜庙,或是请道公巫婆驱鬼赶瘟神。能想到的办法,大家全都用上了,但是瘟疫肆虐依然如故。  屯里,
期刊
我是一枚落在他乡的叶子,在异乡的风里慢慢吹着乡愁。我的乡愁是一杯酒,是一个名字——“念乳屯”。在我心中,这是世界上最诗意的名字!  车窗外飘着小雨,像淅淅沥沥的回忆……  群山连绵,一片片绿色的树林在我的眼中荡漾,路边的野花在微笑,電线杆安静地伫立在土地上。汽车缓慢地在弯曲的乡村公路行驶,此时的我越来越体会到“近乡情更怯”的深刻内涵。  “三月三”——我回来了!  亲爱的土地,我回来了,顺着风的方
期刊
一  而今,春意正浓。  我们漫步在湖边,看湖光山色,听莺歌燕语,任和煦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肌肤。我们在风声中窃窃私语,在草地上撒欢,寻找生命的原初,让灵魂脱俗,远离城市的纷纷扰扰,去叩响大自然的神殿。  随即陷入油菜花的海洋,你的目光柔和如这三月的湖水,笑靥迷人。  二  三月,野草蔓蔓。  万物在闪亮的水声中回归原乡。花开的声音,鸟鸣虫吟声,风雨声,交汇组成了一首春天的交响曲。  人间春意更浓。 
期刊
清明节的前两天,我们一行人往大山的方向进发,祭拜先祖。要祭拜的先人连我们同行中最年长者都没见过,我们自然不认识。我们一行人神态怡然,步履轻松,仿佛这是一次踏春之游,或者是一次走亲访友。  客家人的风俗,过了春分日就开始为新坟旧墓铲除杂草,培上新土,并行祭拜礼俗。春分日一般祭拜去岁的新坟,第一次祭拜,称为“开新山”。亲人故去不久,坟上新土草色尚淡,心上伤口犹新,所以这日人们的情绪显得要低落些,春分日
期刊
在看张培培表演前,我对这位“90后”能否担当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的重任画上一个问号。但演出结束后,我把问号改成了感叹号!  豫剧《戈壁母亲》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来自河南农村的中年妇女柳月季带着即将成人的儿子钟槐和捡来的女儿钟柳到新疆寻找丈夫,最终成为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主演母亲柳月季的张培培出场时的年龄扮相与演她儿子和女儿的演员差不多。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张培培渐渐地化为了柳月季
期刊
据《宜州市志》记载,蓝祥是清代宜山县永定土司加洞村(今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三寨村)人,蓝祥生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嘉庆十八年(1813年)无疾而终,按中国传统的天地各加一岁的算法,他的寿缘为146岁。他一生走过两个甲子年,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在142岁时,嘉庆皇帝特赐予蓝祥“庆吉颐重”之牌匾和“四朝雨露一身覃”的诗句。  嘉庆皇帝赐给蓝祥142岁生日的御笔诗石碑刻,现藏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