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到极致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的美好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精益求精。
   我想,生活有时就如同恋爱,而最令人羡慕的爱情即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谈到这,我想到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书中的男主人公从少年时代一直到晚年都只有一位爱人,这份跨越世纪的爱情经历了世人的嘲笑与否定,但最终,男主人公以他那深沉的爱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他的执着让我震惊,也让每一个读者赞叹。看看当今的人们,有多少人放弃或是遗忘了自己最初的追求而过着“泯然众人”的生活?他们缺少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坚强毅力与敢追求所爱的勇气。
   春晚舞台上的“孔雀”缓缓开屏,一颦一蹙,一呼一吸都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弦。杨丽萍呈现的自然之美令我们沉醉,而她为了这份美一直保留自己的长发与指甲,维持自己苗条的身材,甚至放棄了一个女人做母亲的权力。杨丽萍追求完美,每一个动作都去竭力模仿自然,她的生活唯美到极致,纯粹到乡野。就连“毒舌”金星都说,杨丽萍是中国的第一舞者。杨丽萍对舞蹈与自然的热爱已化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这种极致的美怎么能不让我们欣赏,追求美的毅力怎么能不让我们钦佩呢?
   读书犹如读人,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就说《红楼梦》吧,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受。从原来对宝玉、黛玉爱情的伤心,再到对那个社会的哀叹,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红楼梦》,也有越来越多新的发现。我希望这“红学”之风可以继续发扬,使《红楼梦》爱好者更能读懂曹雪芹的心声。一本书并不仅是它所叙述的一个故事那么简单,更值得我们深究的是作者的意图与那个时代的大众呼声,而这些往往隐藏在作者“别有用心”的细节之处。
   不论是对爱人的忠贞不渝,还是一名舞者对舞蹈、对自然热爱的初衷,抑或是对一部名著的细细品读,都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我们所喜欢的、热爱的,值得我们一心一意地去对待。
   同时,这也不影响我们去看、去了解其他的新鲜事,生活本就是色彩斑斓的。但是,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追求自己所爱,把它做到极致。我想,这或许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坚持自己的初衷,把生活过到极致。
  【评点】
   文章语言精练深刻,结构清晰完整,观点鲜明,思想独到。开篇便明确提出观点——生活“在于它的精益求精”;例证方面,引用小说中的人物经历、杨丽萍的活到极致、品读《红楼梦》三个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说理,呼应文题。
  黄  忠
其他文献
每一条路,都是大地的孩子。  每一条路,都是生活的种子。  每一条路,都是人生的影子。  每一条路,都是文化的因子。  每一个人,都是行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  月光下,当我脱口吟出对路的理解时,便陷入了沉思之中。平时很少去佛堂,大多是因为旅游的缘故,或强烈的窥探欲,才迈过寺庙那高高的门槛,在香火缭绕与祈祷声中,觅得一丝安详宁静。  记得去四川峨眉山与乐山时,入了佛堂,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几
期刊
我进公司的第一天,经理给我们开了一个小会议,他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10年前,一个名叫格拉的年轻人正在四处找工作,后来他看到一家公司在招工,就带着简历走了进去。老板的秘书让他放下简历,下午三点钟再过来面试。当天下午,格拉来到那家公司,到门口的时候,他看到一个老人倒在马路边呻吟,很多人都绕开老人跑进公司大门。这时候已经是两点五十了,他想要帮助这个可怜的老人,如果那样做,他很有可能就会失去这次面
期刊
魏晋风度是个不易捉摸的概念,因而也是个纷扰不已的话题。说简单点,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   所谓漂亮,显然不仅仅指外在的仪表容颜,还有内在的精神情韵,表现在行事中,第一,不可太窘迫。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变故前惶然失措,这说明缺乏坚定的自我认同能力,而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干扰,以致一挤则垮,尊严尽丧,于此当然说不上什么风度了。因此,彼时的舆论特别看重人在生死、荣辱等关口的表现,把此
期刊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遠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期刊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东西轻装上阵,只有舍茂林才能得明月。  学会放下羁绊。福尔摩斯曾说过:“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装下所有的知识,因此,你必须挑出你所需要的,把对你不重要的忘掉,这样才能使你的大脑得到完全利用。”而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总是夹杂着许多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它们占着有限的空间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果断地放弃它们,把空间留给有益于我们的知识。这样既能使大脑得到完
期刊
【赏析】  公元767年,杜甫从夔州瀼西迁至东屯,将瀼西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刚到东屯不久写了这首诗。因是再次寄诗(此前有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叫“又呈”。  诗人对吴郎嘱托:我家草堂前的枣树上如果还有果子,就不要怜惜它,任凭邻居那没有食物又没有儿孙供养的老妇人去打吧!继而,诗人说明了原因:她是因为贫困才那样做的,若有一线生机,她怎能如此呢?说明原因之后,诗人对吴郎提出了要求:因为她对你不熟,
期刊
我“哒哒”的脚步,原本只是月光里的过客,后来渐渐演变成夜色中的使者。渐渐懂得,月光和夜色很贴近我的心性,那些光影中的力量慢慢在我内心生长。   初中三年,每天晚自习后,为了锻炼身体,我常常跑步回家。本来是妈妈骑着自行车来接我,我只让她驮着我的书包先行一步,见我每次都安全到家,妈妈也就放心了。   有月光的日子,那一片片光辉如水,就像天上的毛毛雨,从枝丫间淅淅沥沥輕泻,落到地上时又变成了银色的雪。有
期刊
87岁高龄的姜善庭老人,坚持每月从1200多元的农保收入中省出800元,扶贫助困十余年;辅警应增杰将十字路口抛锚的近4吨重货车徒手推出60余米,为的是让更多车辆在“晚高峰”顺畅通行;55岁的汤文光帮独居老人家中灭火,一口气喷了6个灭火器后熏倒在地上……前段时间,海曙多位“草根好人”走红网络、感动市民,再度擦亮爱心城市宁波的温暖底色。   这些看似偶然的无关联事件,何以在一个地方频频涌现?如果说“善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发明了“垃圾车法则”,旨在提醒人们不受“垃圾人”的懊恼、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不做“精神垃圾”的传播者。我们也应当拒绝负能量,让垃圾车开走。面对“垃圾人”,要保持镇定,保持自己内心的澄澈。  生活中的“垃圾人”污染精神环境,甚至给他人带来灾难。遇到“垃圾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然后继续走你的路”。从容淡定,洁身自好,远离“垃圾人”,守住内心的净土。
期刊
对联算得上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文人雅士们常以此抒情励志、针砭时弊,有时也用来开开玩笑,嘲弄他人,对出一些“骂人联”来。这类对联读后常让人心头大快,忍俊不禁。  李白戏对胡乡绅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  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让他出丑,好收敛一点。他指着墙上的一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