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中审题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审题习惯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审题方法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着意训练的。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审题能力 存在问题 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作为贯穿于整个学习的环节,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审视我们的数学教学,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导致解题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大环境下,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这一问题的探究显得十分必要。
  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作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为保证。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一、小学生审题能力表现现状
  (一)读题走马观花,盲目答题。
  审题习惯不良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未能仔细读题,分析题意,就匆匆下笔,尤其遇到比较长的题目,不能够完整地读题。所以解题时带着很强的盲目性。
  (二)解决类似题型,思维定势。
  复习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做一些类型差不多的题目时,想当然地套用曾经解题的方法,而不注意分析题中变化的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当导致的错误是学生最难检查出的。
  (三)不会找关键,无从下手。
  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读不懂题目,无从下手。
  (四)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于教材的很多概念都比較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课堂上可能很快理解了,但课后自己做题的时又出现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因此,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五)情感脆弱,容易烦躁。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宠着惯着,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对他们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碰到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这时,若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没有破解难题的勇气,更没有耐心审题的意志,那么他便很容易丧失主观能动性,从而被迫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他们无数的数学知识更有长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呢?针对以上分析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笔者提出以下相应的策略。
  (一)认真研读题目——审题的前提。
  审题主要是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认识活动,弄清题目意义的过程。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为进一步思考做好准备。
  1.加强读题训练,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审题习惯,要求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
  2.找关键词、句。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准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可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用一些划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学生要对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3.复述表达。
  这里的述,就是要求学生会说,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能够重述出来,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判断等能力。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
  学生怕解答应用题,往往审题没有过关,不会分析题目中显露的条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更不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就要求老师们平时在审题教学中多加引导,注意这方面的训练。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要读懂题意,而且要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学在很多地方都体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很多题目都用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呈现,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理解题意困难。像这类题目,有效作图就成了解题的关键;对于几何问题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发挥空间思维能力,运用正确的作图方法,准确地作出必要的图形,为解题提供直观帮助;有些代数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正确的示意图或者草图,对于分析问题的帮助很大,有的是必不可少的。
  (四)鼓励疏导——增强学生意志力。
  数学教师不管是不是班主任,都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意志力的培养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多搞些有趣但需要耐心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意志。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百益无一害的。
  总之,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效的,必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渗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袁爱军.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课.小学数学教育,2009.5.
  [2]沈坤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08.1.
  [3]钟飞霞.创新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质量.小学数学教育,2009.4.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新课标提倡课堂的有效互动与生成。生成性课堂几乎包含三个环节,即“营造动态—实施跟进—促进生成”。以“营造动态”为基础,即以营造教学情境或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为教学抓手;以“实施跟进”为驱动,即教师经过情势判断,适时对学生突出的思维倾向和问题进行跟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生成”为目标,即促进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行为、思维结果的生成。  关键词: 营造动态 实施跟进 促进生成 有效教学 
会议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其实用性和适用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并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实效性 提高措施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育的质量关
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取决于学生探究数学活力的形成程度,学生学习数学活力不仅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和智慧,而且来自于课堂学习活动的愉悦程度。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所做的思考。  一、愉悦课堂生发灵感需求教学情境的优化  数学是抽象的、深奥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尤其是那些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更显得无从下手。人们往往认为数学课堂不可能像阅读感悟文学作品那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
会议
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要么成了众说纷纭的“群英会”,要么成了悄无声息的“电话会”,要么就是匆忙“走过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懒惰学生的“避风港”、优秀学生的“展示台”;各类公开课虚假表演;对某些教师而言课堂成了“小憩站”,最后草草敷衍评价而收场。这些与小组合作学习不和谐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合作学习”中“弊”现象。  “合作学习”中“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