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导”好语文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ov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教师要把握好这一角色,课前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源做好预习,课上要为学生营造平等、信任、理解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定位是:“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如何把这一理念有效地实施在课堂中呢?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引导他们寻找、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营造课堂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一、 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
  教师要明白,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的学习资源对于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如语文的背景材料涉及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虽然大部分教材中有简单的介绍,但要完全读懂文章,许多时候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可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如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图片,等等,分组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推荐认为重要的资料,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投影等方式展示学生展示的资料。对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极大,而学生在寻找、发现、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同时,能培养收集和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学会学习语文。如教学鲁迅的《故乡》,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及其小说的资料,结果学生课前找到并且记录了许多重要的资料,如 “关于小说”、“鲁迅小说”、“写作背景”、“弃医从文”、人物图片等,开课时学生互相交流后进一步学语文,效果甚好,讲课也轻松多了。
  二、营造平等、信任、理解的教学氛围。
  德国文化教育家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主、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因此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营造了课堂上民主宽松的“对话”氛围。同时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情感上的朋友。教师既像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教练,给学生悉心指导,又像运动场上运动员的亲人、朋友,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和鼓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冒出创造的灵感来。赞可夫说:“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课堂中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恰当的方式,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可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采用恰当的方式,教学中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教学《竹影》时,我先投影“影子”的谜面让学生猜,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趣很大,争着猜测谜底,气氛很是活跃。接着我出示了几幅丰子恺的漫画,让大家概括这些漫画的共同特点——“童趣”。对学生的回答,只要说得有点道理我都加肯定,并带着其他同学以掌声鼓励,回答偏差较大的我也从其他方面,如胆量、音量等予以表扬。在这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后面的讲课中大家也都抛开了顾虑,与我相互配合,效果良好。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不要只追求完美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离开了问题,教学无法进行。教师设计题目时应考虑问题是否能引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例如教学《竹影》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在大家热情高涨地欣赏评议丰子恺的漫画时,我乘势启示学生:作者在文中写的就与他的漫画创作有关的问题,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课文。问题提出后大家都纷纷低头看书,十来分钟后学生便说出了很多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如:“谈画”、“从画竹影到谈画”等。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紧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文章的美,请以“我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开头说一两点你对文章的喜爱之处(讨论)。学生讨论后的发言内容有语言方面的,有内容方面的,有写法方面的……在同学回答时,我又注意引导大家讨论,讨论中同学们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相关很多内容。最后我又把大家引向另一个话题:“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你的父亲与他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又由文中的父亲说到自己的父亲,在讨论到与家人的相处等话题时,说得非常热烈,情绪异常高涨。学生讨论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老师,不能只做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当学生为学习内容或者方法相持不下时,要做适当的归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要做适时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到更加理想的境界。
  四、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明朝科学家陈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长疑则长进。”以往的课堂,学生只能一味地“存疑”,而始终得不到“呈疑”“释疑”的权利。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灭亡。”学生心中的“沉默”永无“爆发”之日,只能悄悄地灭亡。当今实施的开放性教学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时间和机会,通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使课堂教学不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如《孔乙己》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孔乙己是怎样的人?如果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问题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心情愉悦地、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了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目的,体现了师生的新型关系。讨论时也可把学生分成三到五人一组,让他们选出本组的主辩、一辩、二辩,小组每一位成员团体协作,群策群力。学生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同时这种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这样,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语文教学也有了它独特的神韵。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演好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才能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只有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情愫。
  参考文献:
  [1]史有为主编.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出版,2006.
  [2]张吉武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6.
  [3]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标准(实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笔者认为,不能在课改中毫无选择地摒弃所有的老的教学方法。朗读正是一种不但不能摒弃,相反要重点提倡的教学方法。可现在的学生好
摘要: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期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情与学生不听调遣的矛盾,教师“强让”越严重,学生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而“疏导”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以朋友心对待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普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强让”;“疏导”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讲读分析课文,还是布置复习练习,或是指导学生
期刊
期刊
广播中的“谈心”节目也要讲政治现在有许多广播电台在夜深人静时分开辟“谈心”式的节目,其内容多与听众的生活贴近,有的是思想开导,有的是解答问题,有的是听众利用打热线电话的
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课程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课的关键,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語文学习;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习惯,是指人们长期重复并逐步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人的习惯行为是一点一滴、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好的习惯可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注,成为教育研究者的热门话题,而在实践操作层面,初中语文教师对此并不够重视,甚至与其背道而驰。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体验;文本解读;语文素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情感是作家创作和读者阅读的润滑剂、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