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的本真

来源 :新课程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林格笔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有这样一段感慨:“一群孩子在麦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游戏,附近没有一个大人,主人公就站在那该死的悬崖边,哪个孩子往悬崖边跑来,就把他抓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每次读到这段话,我都想:作为教师,就要做麦田的守望者,走出死板呆滞满堂灌的教育,减少戕害孩子自由心灵的“悬崖”,为孩子们守望一方可以自由发展的麦田,从而享受教育真正的快乐.那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守望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教育?
  故事《母子看海》给了我启迪.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还是没有回答.妈妈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妈妈和他坐在沙滩上,妈妈指着前面的鸟儿们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他向往的大学.
  智慧家长教育无痕.我为那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而折服!在这种无痕教育的影响下,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他的才华、天赋、闪光点被慢慢地发掘出来,最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我班里的孩子越来越不服从管理?在教育过程中,为什么师生冲突不断?为什么不少学生不愿接受批评说教?为什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这位母亲没有反复地说教,没有威严责骂,最后为什么能让孩子成功?一连串的“为什么”让我幡然醒悟:教师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灵,顺着孩子的内心需求,和谐渗透做事的道理,用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这种教育是静悄悄的,是有人情味的,这就是妙不可言的无痕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任何一种教育现象中,孩子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越少,教育效果就越大.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如果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静悄悄地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架子,有人情味地走近学生,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耐心倾听并读懂学生内心各种各样的需求,学生才会靠拢你,接受你的引导.只要你是有心人,生活处处有教育.
  怎样做到静悄悄?怎样具有人情味?一则寓言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北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来.北风使出浑身的力气刮得天地间飞沙走石.但风越大,行人的大衣就裹得越紧,它失败了.太阳上场,它不声不响地将阳光洒满大地,使天地间温暖而明亮.阳光越来越暖,行人终于脱掉了大衣.人情味就是阳光的味道.
  班主任想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需要特别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处理事情富有人情味.一个有人情味的的班主任,是充满魅力的.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班主任的人情味越浓,无痕管理效果越有效.有人情味的班主任首先应是一个理智的人.学生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因此他们的主观努力也表现为一定的有限性.如果不承认客观条件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的有限性,而是一味苛求学生去达到同一个标准,必然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丧失学习兴趣,厌倦学校生活.最终在我们的严格要求下可能将他们推向了教育的反面.
  首先,充满人情味的身体力行远比说教更有效.记得新接一个棘手的班级时,有几个同学不愿接受纪律约束,做事拖沓,班级值日总是迟到,还敷衍了事.面对这些“破窗效应”的形成,如果多次发火就会形成教育“瘀肿”.这“瘀肿”是化解还是溃烂完全取决于之后的护理措施,也就是班主任的教育手段.整顿班风,修复“破窗”,贵在身体力行.我坚持和值日生统一时间到校,及时签到做好记录;每天把到校情况公布于众;教室里有垃圾,弯腰拾起来;学生打扫不到位的死角,也尽力清除垃圾;讲台上给值日生做示范: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每节课前用抹布擦拭干净,桌洞里不留闲杂东西;夏天天气热,一遍遍往地面洒水降温、拖地;冬天感冒流行,自己拿来醋和炉子在教室熏醋杀菌;窗台上、讲台上摆放三五盆别致的盆景,走进教室感觉就像自己家里一样温馨……整个过程我对那几个同学没有言语的教训,只是悄无声息地服务他们,感染他们.慢慢地,他们做值日不再迟到,不再不负责任,主动捡起身旁的废纸.教室里变得干净、整洁,个人衣着也讲究起来,真善美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实现了!
  卢梭曾经说过:“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 真正的文明是远离粗暴与野性,真正的成熟是能够在盛怒之下学会镇定.多一些智慧的思考,少一些粗暴的发泄,因为总有一种方法比发火更有效.教师身体力行,让平等不只停在口头,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不足,学会主动负责自己的任务,才能实现真正的无痕教育.
  其次,静悄悄地挖掘学生的某种需求也是一种无痕教育.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提出,人际关系有三种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即著名的人际关系三层次理论.每种需要均可转化为动机,产生人际行为倾向,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巧妙挖掘某种需要,不露痕迹地转化为动机,也就达到了无痕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求教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并参与其中,抓住契机适时、适当、适度地引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
  班里有位同学,学习成绩较差,自由散漫.上课或睡觉,或看课外书,或扰乱课堂纪律,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对他感到头痛.历史课他不感兴趣,我讲故事的时候他就听听,让他记忆知识点的时候他就游离于课堂之外,课下也不会巩固.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历史故事时,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举手发言“老师,我记得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并没有投火自焚,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一向不参与课堂的他,竟然肯在课堂上表现,我激动万分.尽管他把话题扯得很远,与教学重点并无太大关系,我还是当众表扬他阅读广泛,学识渊博,并封他个美名——徐博士!他似乎受宠若惊.以此为契机,课下我请他到办公室给我讲故事,很多野史我没听说过,我表示甘拜下风.我们慢慢走近了,我成了他的粉丝.为了在同学面前有更好的表现,他走入了历史课堂,我也尽量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渗透知识要点,他的成绩居然提高了不少,班里的历史学习氛围也空前活跃.“语言文字是撬动人心灵感应的针灸”,我用最细腻合适的语言文字设法触碰他暗藏的心理活动,看似随意的谈话其实字字句句都有用意.找准时机刺激他的心理穴位,就能四两拨千斤地撬动他的心灵.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教师完全可以摈弃严厉的批评和冷漠的教育.我们要认可他、尊重他、相信他,排除他的心理顾虑,静悄悄地挖掘学生的某种需求,激发他内心深处想成为好孩子的愿望,最终用自己的情感赢得他的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用情感培育情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则是教育的纽带.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的时候,才能吸引学生走到教师的身旁,燃起教育的火花.这种无痕教育,使学生由稚嫩变得茁壮、由懒惰变为勤奋、由软弱变得坚强、由消极观望变得积极进取,并日臻完善,最终走向成功.
  总之,无痕教育就是“内力觉醒教育”.中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曲刚提出“内力觉醒教育”,就是用外在行为激发内在潜质.孩子成长出了问题,大多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出了问题.孩子的“内心”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就表现出异常.而通过外力让孩子的内心觉醒,从而根治孩子的异常行为,这就是“内力觉醒教育”.歌唱家刘欢唱到:“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论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心理内力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人所接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个巨大电池.如果最终没有唤醒心理力量,一切教育活动就都是失败的.充满人情味的身体力行、静悄悄地挖掘学生的某种需求等巧妙的外在行为都可以唤醒人的“心理内力”.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这是教育的本质.道教的至高境界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在无痕教育中得到了诠释.顺 “然”就是顺应了规律,才能达到“治”的至高境界.教育需要无痕,我们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给学生以教育.这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规律,一种智慧.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规律,掌握这种技巧,领悟这种艺术,增长这种智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片自由的麦田,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触类旁通、自醒自悟、享受成长.教师要永远扮演学生的角色,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学生一同探索.
  春雨润物细无声,教育需要细无痕.我们要让教育静悄悄,富有人情味.为孩子们守望一方可以自由发展的麦田,让他们远离苍白反感的说教,毫无痕迹地把我们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合作、倾听、情感分享中去,让他们在我们守望的麦田里畅快地发挥他们的潜质,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善教无痕,带着悠然的心去感悟,去偶得,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自然和谐的教育方式中,引导学生茁壮成长,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教育,让教育焕发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本部和滨湖校区(四年级、六年级)学生的口语评价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口语水平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借此希望能引起其他加入子课题实验学校的重视,一起关注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切实做好口语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口语水平 调查研究  我校
期刊
【摘 要】  政治制度史的教学重点在于制度的演进.对于郡县制而言,县初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设于新兼并的地区,后为他国效仿.而郡的出现较晚,且初时二者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但同样多具军事功能.秦统一后,决定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在于:一是进行有效治理,巩固国家统一;二是促进文化认同,遏制分裂势力;三是借助官僚体制,完善地方管理.郡县制的建立,既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更是当时的现实要求.  
期刊
PART1 渐渐变成一种习惯。  天亮了。光照进来。  起先只是隐约感觉到亮光,待到真正睁开眼,木地板不知何时已经被光线悄无声息地铺满。没有关紧的落地窗,秋日的风吹动碎花和格纹拼接的天蓝色窗帘,摇曳如同梦境。  纯白的房间,纯白的家具,纯白的世界在眼中慢慢浮現。  另一条街的喜悦,像从遥远的河流彼岸传来的笑声,填充着秋天特有的凉爽空气,在半梦半醒间轻柔摇晃。  这无疑是沈嘉贞最喜爱的季节。  今天
期刊
《壹》  夕阳西落,余影逆着金红,重回长安城。  熙攘的街头人头攒动,颀长的身形鹤立鸡群。步到桥头,他的目光被层层裹起的人群吸引。  借着好视力和多年习武带来的好听力。他见人海中心伫立着一位绿衣女子,表情自傲不屑,而纤指的微颤泄露了她的心虚。  对面站着的红衣女子娇俏活力,用保护的姿态护着身后的男子,那男子脸色微青,似因万众瞩目而窘迫。  “我就是不想和他成亲了,怎么地?难不成你能杀了我?”绿衣女
期刊
深冬的凌晨,我站在楼顶,俯瞰整个城市的夜色。风刮得我的脸有些疼。看着城市的尽头。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不断追逐一望无际自由的人——L。  许多的细枝末节构成了回忆。而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逃离回忆。  和现在相比,只有回忆才是永久的。  所以直到现在,我仍旧会想起众多关于你的细枝末节。它们构成了,我们的曾经。  也许明天  第一次见到L,是在一个深夜。当天是我的生日。我被灌了不知道多少瓶酒。脚步踉跄地步出
期刊
当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诸多困境时,物理“双课堂”教学以全新的姿态在物理教学改革的舞台上闪亮登场,初步显现出与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物理学科是怎么实施“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本文观摩物理“双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电容器的电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八节)的教学过程来揭示谜底.  课前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在初阅课本和调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的
期刊
什么!你用切糕换了一张船票?  说好要成为新世界海贼王的少年们,你们还好么!  来,月已出现,你准备好了吗?  (友情提示,你认为主题有节操你就输了!)
期刊
对一些人来说,真正的末日,是失去爱人那一天吧。  多年前看过一本破旧《玫瑰的故事》,里头有一段话,今天还记得:“我知道你们的事,你们在夏日相遇,燠热的夏日夜晚,薰风下你们为恋爱而恋爱,你才十七八岁,一朵花都能引起无限的喜悦,他离开你的时候,你认为地球从此停止转动。”  不仅仅是认为地球从此停止转动,更希望地球从此停止转动吧,一了百了,石沉大海。可惜,自第一次听说2012年12月21号是世界末日时,
期刊
1、最让你震撼的末日类影片是?  《行尸走肉》。第三季居然卡在关键时刻赶在末日前给我冬歇让我震撼了。  2、连“末日”都被阳光打败,快为崭新的2013年送上祝福吧~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多多吸收正能量,多发现生活的可爱,浑浑噩噩消极度日的话世界末日每天都过哟!
期刊
2012年惟一的盼头,就是世界末日。  要知道,当末日论开始大张旗鼓在一切公众场合和非公众场合肆虐的时候,我就曾经无比未雨绸缪地设想过,万一末日真的降临了该怎麼逃生。针对不同的恐怖情况(比如2012的世界毁灭,比如生化危机的丧尸末日,或者干脆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设想来设想去也没觉得自己会拥有主角不死定律光环加身,于是安心了,反正都要死,担心那麼多干啥。  连1999年的世界末日都活过来了,难道还需
期刊